⑴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地震雲」其實在科學之中都沒有這個說法,而在生活之中被不少人所傳播,那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它的誤傳一般是地震發生之前,不少人將一種自然現象誤認為是地震雲,所以准確地來說,地震雲是一種氣象術語,但也不完全是,也有不被認可的時候。
地震雲通常情況之下,也是在我們生活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至於地震之前為何出現這情況,其實這是大家心理上的一種說明。
地震預警是根據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採用人工技術提前做到預警,當地震波傳播到地震影響區域之前,給予一個預警時間,它的成效也可以看到,如今大多數情況之下都是提前幾十秒的預警時間。未來人類將全面實現秒級預警,對人類的影響也會更低,我們拭目以待吧。
⑵ 地震雲真能預測地震嗎 地震雲出現多久會地震
不能。地震雲是一種被誤傳為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准確定義,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主要在中國和日本民間流傳。中外科學界、地震局和氣象局等機構曾多次對此辟謠,強調沒有有效證據表明雲可以用來預測地震。
由於地震雲缺乏最基本的定義表述,只要「看起來奇怪」的雲都被劃為地震雲,所以難以總結其特徵。許多人認為的形形色色的地震雲,以高積雲或層積雲居多,因為這兩種雲容易形成網狀、波狀(肋條狀)、絮狀、透光、放射狀、莢狀等怪異的樣子;再加上有時出現在傍晚或早晨,染上了晚霞或朝霞的顏色,就更被疑為天有異象了。
然而高積雲、層積雲,包括其它被疑為地震雲的雲,在雲的科學分類雲的分類中都有其對應的屬種,其成因也有科學解釋,並不能用以預測地震。
(2)地震雲與地震預測擴展閱讀:
地震雲學說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地質或氣象方面的專業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駁,既不是氣象學術名詞也不是地質學術名詞。
氣象學家認為,那些所謂形狀各異的雲多與高空氣流活動有關,並不罕見;全球各地的氣象站也從未監測到地震之前地表溫度有系統性地增溫。坊間流傳的「地震雲」圖片大多為中高層的高積雲或卷層雲。
地質學家則表示,地磁場的改變並非易事,電磁場影響雲的分布也缺乏理論支持。換言之,如果可以通過觀雲來預知地震,人們為何不能直接監測地磁場的異常活動。所謂地震雲預測的成功案例,大多是一個城市出現地震雲,幾天後,相距幾千公里外的另外一個城市發生地震。
曾任中國氣象局局長、現任中國地震局局長的鄭國光,在接受鳳凰衛視主持人吳小莉的獨家專訪時指出,目前科學上還沒有對地震雲的認定 。地震是固態地理的現象,現在沒有充分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二者間有內在關聯性,也沒有證據證明可以通過衛星雲圖來預測地震的發生。
⑶ 地震雲是不是真的能准確地預測地震
大自然是瞬息萬變的,地震雲自古以來就被用來預測地震,例如:「白天或日落後,天空晴朗,而雲薄如線,很長,地震預兆也很長。」或者「突然看到烏雲像縷縷青煙,就像一條長蛇,劃過天空,又長又不散,必然會發生地震」。但事實上,世界上的地質學家和氣象學家不同意地震雲的說法,因為實際發生的地震其實比下雨的幾率還要打,根本不需要地震雲來測。
20世紀80年代,一些發表的「地震雲研究」認為,地震雲共有三種類型:條帶狀、輻射狀、干涉條紋狀,並且附上了照片。盡管年代久遠,照片模糊不清,但依舊可以辨認出這些「地震雲」,其實在雲的科學分類中都有對應種屬,而且很常見。
⑷ 地震雲.真能預測地震嗎
朋友,您一定讀過《看雲識天氣》這篇文章吧,可是您是否知道,看雲也能識地震呢? 您可能不信,早在17世紀中國古籍中就有「晝中或日落之後,天際晴朗,而有細雲如一線,甚長,震兆也」的記載,1935年我國寧夏的隆德縣《重修隆德縣志》中記載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凈,忽見黑雲如縷,婉如長蛇,橫卧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 但是,世界各國對於地震雲的研究還是最近幾年的事,其中以我國和日本處於領先地位,我國對地震雲的研究始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後,目前成功的例證有十餘個,日本利用地震雲預報地震成功的例證有上百個,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雲」這個名字的不是地震學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岡市市長鍵田忠三郎,他曾經親身經歷過日本福岡1956年的7級地震,並且在地震時親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種非常奇特的雲,以後只要這種雲出現,總有地震相應發生,所以他就把這樣的雲稱為「地震雲」。 那麼,什麼樣的雲才是地震雲呢?這種雲的最大特點在於「奇」,與一般的雲有著明顯的區別。 蔚藍的天空中有時會留下一條飛機的尾跡,常見的條帶狀地震雲很像飛機的尾跡,不過更加厚實和豐滿些,它一般預示震中處於雲向的垂直線上。 另外有一種輻射狀的地震雲,則有數條的帶狀雲同時相交在一點,猶如一把沒有扇面的扇骨鋪在空中,雲的交點垂直於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 此外還有一種條紋狀地震雲,形似人的兩排肋骨,根據此雲判斷震中較為復雜。 地震雲出現的時間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雲持續的時間越長,則對應的震中就越近,地震雲的長度越長,則距離發生地震的時間就越近,地震雲的顏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則所對應的地震強度就越強。 目前,對於地震雲的形成原因眾說紛談,雖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釋地震前出現的這種現象,所以至今還是個謎,而且地震本身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所以預報地震,最好採用綜合法。 雲是大地的臉,它不會撒謊,遼闊的天空,您可以縱情的觀雲,朋友,您願意親眼目睹地震雲並且試圖預報地震嗎?
⑸ 地震雲真的能預測地震嗎
我國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曾出了一本《隆德縣志》,書中第一次提到了地震和雲彩的關系。作者在這本書中對地震前兆進行了總結,其中有一條就講了地震雲的問題,書中寫道:「天晴日暖,碧空晴凈,忽見黑雲如縷,宛如長蛇,橫亘無際,久而不散,勢必地震。」當然限於當時科學技術水平,人們對該書的記載未能予以注意。
在日本,也曾經有人見到過地震雲。這個人不是專業地震工作者,而是曾任過日本奈良市市長的鍵田忠三郎。利用地震雲來預報地震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由於這種方法觀察方便,無需任何設備,所以不僅受到專業地震工作者的重視,一些業余愛好者也都躍躍欲試,想驗證一下這種方法的正確程度。
作為一種新的方法,鍵田忠三郎也遇到了挑戰。日本有一個「地震預報聯絡委員會東海地區判斷會」,是日本地震預報的最高權威機關,該會的專家認為這種方法只能在社會上引起混亂,沒有任何科學價值。東京大學教授荻原尊禮認為,這種方法中講的地震雲純屬巧合。連日本氣象廳主管地震問題的專家也說鍵田忠三郎統計的地震,有的遠離日本本土,有的發生在海底數百千米深的地方,其前兆不可能在日本本土上空的大氣層中有反映。
地震雲是出現於天空的雲彩,為什麼有的人能從普通的雲彩里發現與地震有關的地震雲?什麼形狀的雲彩與地震有關呢?
我國古代除了《隆德縣志》以外,清人王士禎在其所著的《池北偶談·卷下》中「地震」一節里,談到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5級地震時,記有:「淮北沭陽人,白日見一龍騰起,金鱗燦然,時方睛明,無雲無氣。」這里說的龍,看來也是《隆德縣志》中「黑雲如縷,宛如長蛇」的長蛇狀帶狀雲,陽光一照,便顯得金光燦爛。我國古代的許多縣志和史書都有這樣的記載。
我國地震研究工作者發現,地震雲顏色復雜,多呈復合色,一般有鐵灰、橘黃、橙紅等。地震雲多出現在凌晨或傍晚,分布方向與震中垂直,有的人根據這個規律曾經成功地預報了地震的震中位置。我國地震學者呂大炯匯總了一定范圍內的地震雲,並製成了地震雲分布圖,在這張分布圖上,他確定了地震雲垂線交匯點的地面投影位置,並認定這里是地震可能發生的地帶。20世紀70年代我國地震研究的實踐證實了呂大炯的推測。呂大炯還認為,這種地震雲在時間上既可以和近期地震相對應,也可以和遠期地震活動相對應。在空間上,既可以和近距離的地震相對應,也可以和遠距離的地震相對應。例如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8級地震和西半球的亞速爾群島地震,都影響到了北京地區的大氣層,有人在幾天以前就觀察到了雲彩的異常變化。
除了常見的條帶狀地震雲外,還有一種地震雲呈輻射狀。這種雲從某一點向外呈指條狀輻射,它主要出現在早晨和傍晚,由於霞光的關系可以有不同的顏色,雲的輻射中心多位於震中的上空,因此從鄰近地區常常看不到它的全貌,而只看到幾條向中心匯聚的指條狀雲。這種地震雲可能主要與近距離的地震有關。
還有一種雲,地震學家給它取名為肋骨狀雲。這種雲像是一些排列整齊的肋骨,沿同一方向呈寬頻狀分布。它可能是長蛇狀雲的「寬化」,很可能是由於同時來自大致相同方向的兩次地震共同激發的結果。
1923年,日本又發現了一種更奇怪的地震雲,東京人稱它為「妖雲」。
當年的8月,在日本西南部的石垣島和沖繩島之間,出現了越來越低的低氣壓。3天之後形成台風,移向九州西南部。與此同時名古屋市也出現低氣壓,到8月31日,這種低氣壓形成的大風猛掃江之島一帶,這時,天空出現奇怪的紅色,太陽也好像比平時大了一倍。9月1日早晨,大風刮到了東京北部。上午10時,東京上空出現形狀特殊的濃雲。雲體肥大,很像在風中搖曳的雞冠花。接著是急促的狂風暴雨,雲量增加,風速進一步增大。後來,當風突然轉向時,東京發生了8。3級大地震。幾乎毀滅了東京,波及橫濱及周圍許多城鎮。於是這種帶有不祥徵兆的雲,又被稱為「妖雲」。
然而,妖雲是地震雲嗎?目前還沒有太多的實例對它進行解釋。
⑹ 地震之前真的會形成地震雲嗎,地震能不能被准確預測
“地震雲”其實在科學之中都沒有這個說法,而在生活之中被不少人所傳播,那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它的誤傳一般是地震發生之前,不少人將一種自然現象誤認為是地震雲,所以准確地來說,地震雲是一種氣象術語,但也不完全是,也有不被認可的時候。
地震雲通常情況之下,也是在我們生活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至於地震之前為何出現這情況,其實這是大家心理上的一種說明。
地震預警是根據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採用人工技術提前做到預警,當地震波傳播到地震影響區域之前,給予一個預警時間,它的成效也可以看到,如今大多數情況之下都是提前幾十秒的預警時間。未來人類將全面實現秒級預警,對人類的影響也會更低,我們拭目以待吧。
⑺ 地震雲真的可以預示地震嗎
謠言:
今天西安的雲比較特別,非常美麗,但形狀像放射性條紋圖案,查了資料說是地震雲。有網友說這預示著四川的地震。
辟謠:
天上的雲和地震沒有關系
「地震雲」的說法,一直在網上流傳甚廣,到底存不存在「地震雲」?
請大家查閱網路,「地震雲,是一種被誤傳為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准確定義,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主要在中國和日本民間流傳。中外科學界、地震局和氣象局等機構曾多次對此進行辟謠,強調目前沒有有效證據表明雲可以用於預測地震。
氣象專業人士認為:從氣象現測的專業角度分析,網上給出的各種地震雲照片,可以將其歸類為以下典型的雲狀,即透光高積雲、絮狀高積雲和卷積雲以及殘留的飛機尾跡。這些所謂的地震雲根本和地震沒有關系。
網上關於地震雲生成機理的描述,例如地熱轉變為雲,地磁場變化生成及粒子發光等說法從天氣動力學、雲霧物理學、演體力學、熱力學等相關科學角度分析,均不能成立。地球物理學家也從未觀測到「地震雲」出現時磁熱光的變化,因此,關於地震雲產生機理的分析也是不符合科學原理的。
天空中的雲彩千變萬化,展現了大自然的傑作。氣象部門在長期氣象觀測中記載了很多美麗奇特的雲狀。每一種雲的形成、變化和某種天氣的演變大多有穩定的對應關系。但是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二者之間有內在關聯性,也沒有證據證明可以通過衛星雲圖來預測地震發生。氣象學博士李汀認為「地震雲是個偽科學概念」。 所有被指為地震雲的雲,在雲的分類中都有對應種屬,多集中於高積雲或層積雲,因為它們比較容易形成波狀、絮狀、透光、放射狀等「看起來怪異」的樣子。所謂「地震雲」就是氣象觀測中的一般雲。
所謂「地震雲專家」,他們採用地震雲預報的地震,發震區域往往是幾百到幾千公里,貌似「准確」。我們知道,這其實是個誤區。全球平均每年發生大大小小地震500多萬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天都要發生上萬次地震。而大於5級的破壞性地震全球每年發生上千次,差不多平均每天都要發生兩三次。也就是說,任何人隨口說句「今天全球會發生5級以上地震」,都穩贏不輸,更何況「地震雲專家」還把預測發生地震的時間尺度放寬到一個月以內,因此很容易做到預報地震的「次次命中」。
揭穿這些地震預測術的方法非常必要。我們要認識到所謂的「地震雲」是不存在的,那些拍攝到的「美麗雲彩」與地震毫無關聯。「地震雲」就是偽科學謠言。
辟謠專家:陳會忠 地球物理信息科學傳播團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研究員
復核專家:沈萍 地球物理信息科學傳播團隊 研究員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辟謠
⑻ 如何通過觀察地震雲來預測地震
地震雲,是一種被誤傳為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准確定義,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主要在中國和日本民間流傳。
中外科學界、地震局和氣象局等機構曾多次對此進行辟謠,強調沒有有效證據表明雲可以用於預測地震。
盡管通過觀察地震雲來猜測地震,是一個不花本錢、簡單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偶然性和局限性,並受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所謂地震雲,就是在天空出現的一條很長的帶狀雲,它與噴氣式飛機在空 中拉出的尾氣非常相似。
假如空中出現很長的帶狀地震雲,則表明近期內將會 有地震發生,地震的方位與帶狀雲垂直。
也就是說:假如地震雲是東西走向, 那地震發生地點就處在南北方位;假如地震雲是南北走向,那地震發生地點就 是處在東西方位。
至於地震究盡是發生在南北(或東西)的哪一個方位?這就要通 過對地震雲的外形來進行判定了。
盡管人們觀察到的地震雲在空中拉成一條近似的直線,但仔細觀察還是有一定的彎曲度的,往往地震的方位就是地震雲彎 曲的方向,比如:地震雲稍微朝南彎曲,表明地震將會在南方發生的可能性較 大;地震雲稍微朝北彎曲,表明地震將會在北方發生的可能性較大。
地震雲的 彎曲較明顯,表明地震發生地與觀察點的間隔較近(約1000 公里左右);
反之, 地震雲的彎曲不明顯(幾乎是一條直線),表明地震發生地與觀察點的間隔較遠 (1500 公里以上到2000 公里)。
地震的震級如何判定?這就要看帶狀雲的粗細和濃度了,如帶狀雲較粗、濃 度又深,表明地震的震級較高;反之,帶狀雲較細、濃度很淺,則表明地震的 震級較低。具體判定震級的大小,全憑個人經驗,這里不太好具體描述。地震 發生的時間,通常是在看到地震雲後的七天左右,根據本人經驗第六天發生地 震的可能性更大。
既然說地震雲很像是噴氣式飛機的尾氣外形,那麼又如何來對這兩者進行 識別呢?根據本人經驗可以採用以下方法加以區分:一是地震雲在形成過程中是 兩頭一樣由細變粗,而飛機尾氣開始是一頭粗一頭細,並且細的一頭能看到飛 機銀白色的小點向前延伸;二是在沒有看到形成過程的情況下,可以從其形態 進行判定,地震雲一般是呈現絲帶狀,而噴氣式飛機的尾氣一般是呈現魚鱗狀。 對地震雲產生機理的個人見解: 地震發生前,在地質岩層結構形變的巨大應力作用下,產生一個強大的靜 電場,這個靜電場會使大氣層形成一個以震中為圓心,數千公里為半徑的帶狀 巨大圓環。實在,人們觀察到橫過天空的線狀地震雲,只不過是這個帶狀巨大 圓環上的一段孤線而已。地震的震級越高,其形成的帶狀巨大圓環的半徑越大; 反之地震的震級越低,其形成的帶狀巨大圓環半徑越小。
震級太低就難以形成 帶狀圓環了,一般來說,能夠形成帶狀巨大圓環的地震,其半徑通常不會短於 1000 公里。實在,受種種氣象條件的限制,地震雲難以形成完整的帶狀圓環, 更是不可能被完整地觀察到。由於這個圓環實在太大,從地面上只能看到其中 的一部分。
從理論上講只有太空中的宇航員,才有可能完整地觀察到這個大圓 環;而實際上從太空中也是觀察不到的,
一是由於帶狀雲環太細,達不到人的 視覺要求;
二是從太空向下看,雲環很輕易被掩蓋在地面背景中;
三是由於這 個地震雲的巨型圓環太大,各地的氣象條件又不相同,比如:風向、風速、雲 霧,陰雨、黑夜等,都會破壞、遮擋或掩蓋這個大圓環的完整性。
再說地震雲 形成過程的時間很短,前後僅三四十分鍾到一個小時左右,假如當地風力較強 還維持不到二十分鍾。
所以地震雲能夠被有心人觀察到,純屬多種條件下的偶 然偶合。
⑼ 你所知道的雲,真的是能預測地震的地震雲嗎
地震雲不能預測地震的發生。地震雲,是一種被誤傳為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准確定義,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主要在中國和日本民間流傳。中外科學界、地震局和氣象局等機構曾多次對此進行辟謠,強調目前沒有有效證據表明雲可以用於預測地震。
氣象學家認為,那些所謂形狀各異的雲多與高空氣流活動有關,並不罕見;全球各地的氣象站也從未監測到地震之前地表溫度有系統性地增溫。坊間流傳的「地震雲」圖片大多為中高層的高積雲或卷層雲。由於「地震雲」缺乏最基本的定義表述,只要「看起來奇怪」的雲都被劃為地震雲,所以難以總結其特徵。
高積雲、層積雲,包括其它被疑為「地震雲」的雲,在雲的科學分類雲的分類中都有其對應的屬種,其成因也有科學解釋,並不能用以預測地震。
(9)地震雲與地震預測擴展閱讀:
科學界對地震雲的認知:
地震雲學說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地質或氣象方面的專業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駁,既不是氣象學術名詞也不是地質學術名詞。
氣象學家認為,那些所謂形狀各異的雲多與高空氣流活動有關,並不罕見;全球各地的氣象站也從未監測到地震之前地表溫度有系統性地增溫。坊間流傳的「地震雲」圖片大多為中高層的高積雲或卷層雲。
地質學家則表示,地磁場的改變並非易事,電磁場影響雲的分布也缺乏理論支持。換言之,如果可以通過觀雲來預知地震,人們為何不能直接監測地磁場的異常活動呢。
所謂「地震雲」預測的「成功案例」,大多是一個城市出現「地震雲」,幾天後,相距幾千公里外的另外一個城市發生地震。「地震雲」假說盛行在中國、日本等國,以東亞地區發生地震的頻繁程度來看,這更像是一種「事後諸葛亮」。
日本地震預知聯絡委員會在研究了「地震雲」照片後,一致認為:僅僅根據雲的絲綢狀就同地震前兆聯系起來是缺乏科學根據的。有的人說「地震雲」顯然是卷雲。
該會會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荻原尊禮說:「要是做個統計就可了解,雲和地震的關系純屬偶然,過去也有許多像這種人一樣,把與地震毫不相乾的現象聯系起來預報地震」。日本著名地震學者力武常次也持否定的態度。
曾任中國氣象局局長、現任中國地震局局長的鄭國光,在接受鳳凰衛視主持人吳小莉的獨家專訪時指出,目前科學上還沒有對地震雲的認定[8]。地震是固態地理的現象,現在沒有充分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二者間有內在關聯性,也沒有證據證明可以通過衛星雲圖來預測地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