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就是現實 《中國在梁庄》讀後感
[這就是現實 《中國在梁庄》讀後感]
這就是現實
《中國在梁庄》讀後感
今天,又看完了梁鴻的《中國在梁庄》一書,這就是現實 《中國在梁庄》讀後感。
這是一本描寫現實現在農村的真實生活。看完後,一驚:這也叫作品,在我的內心,只要是文學作品,哪怕是傳記、報告文學,它都有在現實上加工的東西,至少給人以驚奇、給人以新鮮、給人以震撼、給人也吸引。可這本書,純粹就是身邊最尋常的事和現象,你從東西南北,那個中國的鄉村都能見到,比如,在我生活的川北鄉村,這太平常無奇,看完後,想:這也叫書,它就是生活中最平常的流水帳嘛。
可一再思:農村的變化真的如此,一深想,讓人悲哀!或許這本書沒有奇特,就是最大的深刻。
我在農村呆過,不過說實話,二十多年,沒在農村親自生活過了,但六年前,我在鄉鎮初中教書,我的妻子家在農村,偶爾回去,見到、聽到的完全都是另一個一模一樣的梁庄!!不過,我是見怪不怪了,沒有作者那種濟世的胸懷。或許,我從來沒有像作者那樣,生活過在農村,但現在離開了農村到了北京,她對農村的變化如此,有如此的震驚和深刻。因為我現在即使在一個縣級市裡教書,但可以說,或許我從未離開過農村,對它的變化雖有感知,但已經習以為常了,我正如作者所說,我對農村的感覺,是慢慢來的,就像用火慢慢加熱的水裡的青蛙,到死的危險時,都不知不覺,或許生活在縣級的所有人包括人民公僕,都是我這種感受,並未覺得什麼,更何況是身在其中的農民呢?
可一看這本書,我靜靜思索:這真的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旁觀者清啊!!
書中說的,我都見過,甚至經歷過。
農村,平時真的沒了年青人,只有老人和小孩。家境好點的,連小孩都隨父母到城裡上學,或者到城裡上私立寄宿學校,只剩下了老人。有時和妻子回她們農村,只有陌落的房子,很少有人。老人就在路邊打打麻將,過著日子,農民的負擔是少了,但文化精神生活可憐的少,這才是作者提的最深刻的問題,讀後感《這就是現實 《中國在梁庄》讀後感》。包括老人的贍養,這也是我在農村見到的最揪心的事。只有每到了過年,鄉鎮的街上才會有了人氣,可年一過,鄉村又沉寂下去了。
留守兒童,更是如此。這點,我的體會深些,因為我是教師。
留守兒童,留守學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教,不僅是學習,更擔心的心理教育。我常勸說一些家長,留個家長在家,照顧孩子,孩子初中三年,很重要,未來對孩子只有一次,孩子再大點,出去也行,不要耽誤了孩子的將來。可家長也有苦衷:不出門打工,雖說現在農村負擔少了,但經濟來源單一,只有出去打工,才能掙錢,掙錢為了孩子,也知道孩子現在重要,可沒錢怎麼辦?因為現在家長也清楚,讀書的出路並不明朗,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可現實的讀書無用論,讓家長首先選擇的是去掙錢,這是現實,這也是生活。所以,家長都雙雙出去打工,掙了錢,讓孩子有好點的讀書環境,可那時已經晚了,可即使孩子讀不書了,有了錢,可以讓日子過得好點,孩子也可以出去打工,總比,守著孩子教育孩子讀書,而且讀書,要成就孩子,那是多方面的因素,不是說付出多少就一定能好成績的,若讀不出來,以後孩子既沒有了前途,家裡也沒了錢,怎麼辦?因為現在大學生的出路不像原來,可以看到光明和未來的。
每次,我給留守學生的家長談話,勸其留下來,陪孩子時,說實話,我都言不由衷,因為我也能確定孩子的將來如何,可我一直堅信:讀書、教育孩子要靠父母,而不是老人甚至親威們,他們可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可我找不到更好的說服我自己的理由,讓家長能安心留下來。
還記得自己從疆回川時,住在農村時的場景:傍晚,一個院子里所有的老老少少,聚集在古老的核桃樹下,一邊吃著飯,一邊聊天的熱鬧場面,大人說笑著,小孩戲嬉著,一直到月亮明亮之時,才各自散去;還記得,大人們對各自孩子的學習的重視,那種對讀書的神聖感。
生活是該好起來了,但願它不以失去人的精神家園為代價。
〔這就是現實 《中國在梁庄》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Ⅱ 《中國在梁庄》txt全集下載
中國在梁庄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需要別的再問
Ⅲ 中國在梁庄的介紹
《中國在梁庄》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記述了河南穰縣梁庄近30年來的變遷,以近似紀實手法呈現了梁庄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的無望,農民養老、教育、醫療的缺失,農村自然環境的破壞,農村家庭的裂變,農民「性福」的危機,新農村建設的流於「形式」。在書中,梁鴻通過口述實錄、現場調查等方式講述了一個個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人生故事,他們的情感和所面臨的問題傳達出了鄉村內在的生存狀態。 這是一部具有別樣之美的田野調查,又是一部與眾不同的紀實文本。作者回到家鄉——梁庄,通過對梁庄親朋故友,鄉里鄉親的調查,反映了近三十年來堅守在那片土地上的農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以及進城的農民工的現狀,還原了一個鄉村的變遷史,直擊中國農民的痛與悲。
Ⅳ 中國在梁庄的作者簡介
梁鴻,女,河南省鄧州市人,200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致力於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文藝思潮研究。發表學術訪談著作《巫婆的紅筷子》、學術專著《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靈光的消逝:當代文學敘事美學的嬗變》。曾在《文藝理論與批評》《當代作家評論》《文藝爭鳴》《南方文壇》《上海文學》《中國圖書商報》等學術期刊、報刊發表論文和專欄文章多篇。獲「2008年度《當代作家評論》獎」和「《南方文壇》2009年度優秀論文獎」。2010年,其作品《中國在梁庄》獲得「人民文學獎」。現任職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為人民大學文學院博士後。主要課程為《中文寫作》、《中國近現代文學史》等。
Ⅳ 《中國在梁庄》最新txt全集下載
中國在梁庄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懷疑,我懷疑這種虛構的生活,與現實、與大地、與心靈沒有任何關系。我甚至充滿了羞恥之心,每天在講台上高談闊論,夜以繼日地寫著言不及義的文章,一切似乎都沒有意義。在思維的最深處,總有個聲音在不斷地提醒我自己:這不是真正的生活,不是那種能夠體現人的本質意義的生活,這一生活與我的心靈、與我深愛的故鄉、與最廣闊的現實越來越遠。
我的故鄉是穰縣梁庄,我在那裡生活了二十年。即使在我離開故鄉的這十幾年中,我也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它。它是我生命中最深沉而又最痛苦的情感,我無法不注視它,無法不關心它,尤其是,當它,及千千萬萬個它,越來越被看成是中國的病灶,越來越成為中國的悲傷時。
從什麼時候起,鄉村成了民族的累贅,成了改革、發展與現代化追求的負擔?從什麼時候起,鄉村成為底層、邊緣、病症的代名詞?又是從什麼時候起,一想起那日漸荒涼、寂寞的鄉村,想起那在城市黑暗邊緣忙碌、在火車……
Ⅵ 【中國在梁庄】讀後感
[【中國在梁庄】讀後感]
梁庄的思考
周日,到錫市新華書店,隨便翻書,《中國的梁庄》深深吸引了我,【中國在梁庄】讀後感。梁庄是個村莊,河南襄樊平原的一個普通村落,作者梁鴻,從這個村莊走出來的女兒,將這個村莊30年來的變化呈現在我們面前。
農村富了,比過去有錢了,耕地不用牛了,點燈不用油了,有的住上樓房了,這是不爭的事實,從新聞聯播上看到老農民的形象都使樂呵呵的。農民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千萬個農民工的歸屬感在哪,作者在兩年利用寒暑假50多天時間里,通過細心觀察,總結出來的點點滴滴,都體現在這本書中。
那些留守在老家跟隨爺爺奶奶受不到良好教育的兒童,那些彷徨游盪找不到合適職業的少年,那些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的青壯年,還有老無所依的老人,少數留守在土地上的農民,農民蓋上房子的欣喜,外出打工的過年回家的表情,愛的缺失、鄉村貪官、一一展現出來,勾勒出了一幅當代農村真實的畫面。在作者筆下,梁庄是敗落、晦氣、毫無精神的,在城鎮化進程下,鄉村的精神已經被抽干。讓我們看到了農村在城市化進程的種種危機。我一口氣讀完了書,卻不知道說什麼,讀後感《【中國在梁庄】讀後感》。在許多城裡有錢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田園夢,但絕不是以梁庄為代表的庄園,那裡應該是陶淵明式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天高雲淡,心止如水。有嗎?只有在夢里追憶。
中國在梁庄,在書店裡突看這本書的名字時,看成了中國的梁庄,為什麼中國的在梁庄呢?讀完了這本書,深刻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曾經在鄉村。當今中國有兩張面孔,一張城市;還有一張叫鄉村,城市化進程的關鍵在鄉村,中國的改革進程步伐關鍵在梁庄這樣數以萬計的鄉村。封面上的幾句話說得好:有些中國在北京,有些中國在北京,有些中國在沿海,但更多的中國在梁庄!
書中描述的幾乎全是和梁庄有關的人和事,作者和我是同齡人,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村裡的坑窪、坑窪里的魚、游泳的孩子,各家的雞鴨鵝在村中央樹林里覓食,泥濘的鄉村小路,騎著自行車到很遠的集鎮上學。不同的是我們村的城鎮化進程沒有梁庄這么快,外出打工的少。但鄉情、鄉村文化是同樣的。我感嘆作者對鄉村的這份濃厚的感情,她帶著一種社會責任感,對當前農民狀況的疾呼,也是對自我精神的救贖。
鄉村模式、生活方式、村落文化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大量農名工湧向城市,他們雖然身在城市,永遠都是異鄉人。我想起了星光大道走紅的農民工旭日陽剛組合:沒有信用卡沒有她,沒有24小時的水,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留在那時光里。這首歌之所以引起共鳴,唱出了農民工的迷茫與悲傷。
梁庄分明是中國當前農村的真實寫照,面對不可抗拒的城市化進程,究竟是應該鼓掌歡呼,還是沉默。通過這本書,我有所痛,有所思,對我們的社會、文化,對鄉村樸素的淳厚的情感有了更深的思考。
〔【中國在梁庄】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Ⅶ 中國在梁庄被圍困的鄉村政治有什麼特點
中國在梁庄被圍困的鄉村政治有什麼特點,政治就是服務與老百姓圍繞著群眾開展一些有利於老百姓生活的項目。
Ⅷ 中國在梁庄怎麼樣
這本書是一口氣讀下來的,因為自己是在農村長大的,每年利用寒暑假的機會都回家小住時日,讀起來顯得有些親切。 作者對童年的美好回憶,使我也不時的想起兒時的夥伴......
Ⅸ 中國在梁庄的簡介
2010年「人民文學獎」獲獎作品
一部比《活著》真實的非虛構文本
溫鐵軍、閻連科、李敬澤 傾情推薦
還原一個鄉村的變遷史,直擊中國農民的痛與悲
揭開社會溫情的面紗,讓你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鄉村!
傾聽農民在新時代發出的第一聲吶喊!感受農民在新時期的悲歡離合!
作者多年深入農村,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家鄉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記錄下那些驚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強奸了八十二歲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裡撒成人形……通過這些真實的「個人史」,展現了中國農村在城市化的進程中的現實危機。
該書再現了一個真實的鄉村。農村留守兒童的無望,農民養老、教育、醫療的缺失,農村自然環境的破壞,農村家庭的裂變,農民「性福」的危機,新農村建設的留於「形式」……當代中國農民的生存現狀在作者的筆下一一顯現出來。
通過此書,村莊的過去與現在、村莊所經歷的歡樂與痛苦、村莊所承受的悲傷,都將慢慢地浮出歷史的地表,我們會由此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
中國人在20世紀完成的,不過是一個產業資本從形成到過剩的歷史進程;而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完成的,則是一個金融資本
因產業過剩而異化,並且必然走向過剩的歷史進程。在列強主導的資本主義文明階段,各色人等都不得不半推半就地「被」納入到歷史進程中,對於被西方列強秉持弱肉強食之大型貓科動物理性暴打了差不多一百年的中國人而言,我們失去了太多東西!這本書,寫梁庄,只是最近三十年「被」消滅的四十萬個村莊的縮影。但願讀者不僅僅感受到其中的無奈。
——經濟學家、中國研究「三農」問題專家 溫鐵軍
在優美的散文抒寫中讀到了令人驚詫、震驚的中國現實;在殘酷、崩裂的鄉村中感受來自都市和慾望的社會擠壓。這是一部具有別樣之美的田野調查,又是一部與眾不同的紀實文本,更是一扇認識當下中國獨具慧眼銳思的理論之窗。從這里,正可以觸摸今日中國與文學的心臟。
——著名作家 閻連科
梁庄質疑、修正了關於農村的種種通行定見。不曾認識梁庄,我們或許就不曾認識農村,不曾認識農村,何以認識中國?
——文學評論家、《人民文學》主編 李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