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蝙蝠有毒嗎
蝙蝠有毒嗎?
蝙蝠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在人們的印象中總是和恐怖、猙獰聯系在一起,在一些文學、影視作品中往往以吸血和吃人的形象出現,導致人們對其產生厭惡的情緒和感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蝙蝠到底有沒有毒吧!
蝙蝠沒有毒,但蝙蝠身上確實至少帶有14種可傳染人類或動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漢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會死亡。蝙蝠身上帶有病毒,近年已證實至少爆發過兩次突發性傳染病,一次是在澳大利亞,亨德拉病毒先由蝙蝠傳給馬,再傳給人。另一次是在馬來西亞,尼帕病毒由蝙蝠傳給豬,再傳給人。
蝙蝠的食性相當廣泛,包括果實、魚類、花粉甚至血,有些種類喜愛花蜜、果實,有的喜歡吃魚、青蛙、昆蟲,有些種類吸食動物血液,有些種類甚至吃其他蝙蝠。一般來說,大蝙蝠類一般以果實或花蜜為食,而大多數小蝙蝠類則以捕食昆蟲為主。
蝙蝠捕食大量的害蟲,對人有益,理應得到保護。蝙蝠善於在空中飛行,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各種食蟲類蝙蝠能消滅大量蚊子、夜蛾、金龜子、尼姑蟲等害蟲,一夜可捕食3000隻以上,對人類有益。而且,蝙蝠所聚集的糞便還是很好的肥料,對農業生產有用。同時,經過加工的蝙蝠糞是中葯的一種,被稱為「夜明砂」。
② 蝙蝠細菌多嗎
多。
蝙蝠是大量人畜共患疾病病原體的「天然寶庫」或傳染媒介,比如狂犬病、嚴重急性呼吸道症侯群(SARS)、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如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以及埃博拉病毒。
在60年前,人們就已經知道蝙蝠攜帶著狂犬病毒,但是在過去的20年裡,很多新疾病也能追根溯源到蝙蝠身上。亨德拉病毒於1994年首先出現在澳大利亞的馬群和與其接觸的人中,後來發現其起源於果蝠;隨後它大規模暴發,又造成至少4人死亡。
③ 蝙蝠身上所有的病毒
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流行,讓人談"毒"色變。網傳許多著名病毒的自然宿主都被證實為蝙蝠,比如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病毒,上世紀末馬來西亞的尼帕病毒,澳大利亞的亨德拉病毒,當然還有著名的SARS也被證實為蝙蝠才是真正的野生宿主,這是為什麼?
關於蝙蝠是否是病毒的理想宿主,要解決這個假說可以分為三步——
一、蝙蝠是不是十分重要的新發病毒儲存宿主?
二、蝙蝠是否在攜帶病毒上具有其特殊性?
三、到底什麼因素造成了蝙蝠的特殊性?
一、蝙蝠是不是十分重要的新發病毒儲存宿主?
對於第一個問題,現在可以說公認沒有爭議了。蝙蝠確實是很多新發病毒的儲存宿主,比如埃博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冠狀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等,這些大多數屬於killer virus,也就是殺人的病毒。
二、蝙蝠是否在攜帶病毒上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需要了解蝙蝠本身的一些特點——
1.哺乳類1/5是蝙蝠;
2.在現存的種、屬數目上僅次於嚙齒類;
3.唯一不受地形限制的哺乳類;
4.是除人之外,分布最廣的哺乳類;
5.可變的體溫調節;
6.回聲定位;
7.預期壽命很長(一般來說哺乳類是體型越大壽命越長);
8.很少發生癌症;
9.N多種病毒的儲存宿主
對於蝙蝠是否為病毒的存儲宿主還有一些潛在證據,實驗條件下以病毒感染蝙蝠,卻不引起明顯的臨床症狀;
可在"健康"蝙蝠細胞中分離出持續性感染的病毒;
非常高的病毒流行率;
更多樣的基因多樣性;
存在"現代"哺乳動物病毒的"祖先"或"先祖"支系。
三、到底什麼因素造成了蝙蝠的特殊性?
從基因組學上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3.1蝙蝠具有其他哺乳類不具有的基因/通路
3.2蝙蝠缺乏其他哺乳類具有的基因/通路
3.3蝙蝠具有與其他哺乳類類似的基因/通路,但是表達譜不同
蝙蝠的DNA損傷修復相關的基因很不同尋常,可以說修復DNA損傷的能力很高,也就是說飛行造成的代謝率升高,更容易產生DNA損傷的在長期的進化中,蝙蝠通過提升DNA損傷修復能力來抵抗。
同時,我們知道人如果長時間發燒40°,人也基本上完蛋了,培養細胞也一樣,如果在40°培養細胞,超過24h,細胞肯定掛了,但是體外培養的蝙蝠細胞卻能抵抗熱壓力(統計學上40°培養24h細胞活力不降)。通過實驗發現,蝙蝠細胞內的熱休克蛋白/HSP(一大類細胞伴侶蛋白,可以促進蛋白的正確折疊,促進細胞的耐熱性等等)本底表達水平非常高,而且I型干擾素通路相關的基因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特徵(I型干擾素是具有誘導細胞產生抗病毒活性的分泌蛋白質,包含IFNα和IFNβ,其中IFNα還有很多亞型),其中本底水平的IFNα非常高。
並且I類MHC分子結合內源性肽段的精確度更好(MHC-組織相容性復合體,通過介導CD8+T細胞產生細胞毒效應/裂解細胞,病毒復制是在細胞內的,如果細胞察覺發現自己被病毒感染之後會把合成的病毒蛋白進行消化,進而產生病毒特異性的肽段,載入到MHC-1的溝槽中,轉移到細胞表面,進而告訴CD8+T細胞"我被病毒感染了",這時候CD8+T細胞就會釋放穿孔素顆粒酶把這個細胞打洞,細胞死了,裡面還沒出來的病毒也就一起掛了)。
通過產生IL-1β介導炎症反應的炎性小體(inflammasome)通路中,蝙蝠居然缺失了PYHIN家族的基因,炎症可以導致各種疾病,包括老化和癌症等等,其中在細胞質中存在DNA時會強烈誘導炎症(DNA正常情況下只存在與細胞核/染色質或者線粒體中),而幾類炎性小體就是識別細胞質中存在的DNA來介導炎症的,所以,蝙蝠相關基因缺失會導致蝙蝠本身的炎症水平很低。
④ 家裡飛進來幾只蝙蝠、怎麼趕出去
針對蝙蝠闖入家中的情況,民警建議市民可以採用一些科學方法將其驅逐,像蝙蝠比較懼怕光和明火,如果蝙蝠飛入家中,可以在晚間打開門窗,將家中的燈全部打開,這樣一來,一般蝙蝠會自行飛向較暗的室外。
如果蝙蝠是白天飛入家中或進入陽台,燈光不夠亮時,可以打手電筒照射,蝙蝠一般也會自己飛走。
(4)亨德拉病毒擴展閱讀: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萍介紹說,蝙蝠身上很可能會攜帶狂犬病毒,如市民在驅趕蝙蝠時不慎被抓傷或咬傷,要即刻對傷口進行處理。「用肥皂水沖洗傷口約20分鍾,可用碘酒或酒精擦拭傷口消毒,並第一時間前往醫院注射疫苗。」
同時,王萍建議,如果家中出現蝙蝠的糞便,市民應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應避免與其直接接觸,防止傳染疾病。」如果你知道驅趕蝙蝠的好方法,可撥打沈陽晚報新聞熱線96009-1來幫助張女士一家。
⑤ 蝙蝠有毒嗎
蝙蝠沒有毒,但蝙蝠身上確實至少帶有14種可傳染人類或動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漢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會死亡。蝙蝠身上帶有病毒,近年已證實至少爆發過兩次突發性傳染病,一次是在澳大利亞,亨德拉病毒先由蝙蝠傳給馬,再傳給人。蝙蝠在內的一些野生動物攜帶各種病毒是自然進化的結果,是正常現象。
(5)亨德拉病毒擴展閱讀
生長繁殖
整個蝙蝠群的性周期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動發生於數周之內。妊娠期從6、7周到5、6月。許多種類的雌體妊娠後遷到一個特別的哺育棲息地點。蝙蝠通常每窩產1至4仔。幼仔初生時無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時間內不能視不能聽。幼仔由親體照顧5周至5個月,按不同種類決定。
幾乎所有蝙蝠均於白天憩息,夜出覓食。這種習性便於它們侵襲入睡的獵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動物或高溫光線的傷害。蝙蝠通常喜歡棲息於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縫隙、地洞或建築物內,也有棲於樹上、岩石上的。它們總是倒掛著休息。
它們一般聚成群體,從幾十隻到幾十萬只。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蝙蝠,能產生短促而頻率高的聲脈沖,這些聲波遇到附近物體便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反射回來的回聲,能夠確定獵物及障礙物的位置和大小。這種本領要求高度靈敏的耳和發聲中樞與聽覺中樞的緊密結合。
蝙蝠個體之間也可能用聲脈沖的方式交流。有少部分蝙蝠依靠嗅覺和視覺找尋食物。有嘴發出超聲波,足足有20 000赫,遇到物體會反射進耳朵里,神經以300多千米一秒的時速傳給大腦,作出判斷。
盡管它們有翅膀,看上去很像鳥類。但它們沒有羽毛,也不生蛋。他們有哺乳動物的特徵:雌性產下幼仔,用乳汁哺育。
參考資料蝙蝠-網路
⑥ 寵物狗的常患疾病
亨德拉病毒
狐蝠是亨德拉病毒的自然宿主,除了因狐蝠糞便感染病毒的馬及因馬而感染病毒的人之外, 是第一種感染此病毒的動物。澳大利亞官方十分擔心這種病毒會跨種傳播。但當檢疫人員檢驗這只狗時,發現其體內有亨德拉病毒抗體,這說明病毒曾經侵入這只狗體內,其來源很可能是感染亨德拉病毒的馬,但這只是推測。亨德拉病毒原名馬科麻疹病毒,傳染力較強,通常以「類流感」的症狀出現,人感染後會高燒、頭痛、頭暈、嘔吐等。
中暑
中暑症狀:
1)輕度患者:狗狗四肢乏力,注意力分散,不能很好的執行你的命令,很誇張的大口喘氣,運動時動作不夠協調,你可以讓它到涼快且通風的地方,給其喝些鹽汽水,很快能恢復的。
2)中度患者:狗狗臉色潮紅,看似暈乎乎的,明顯站立不穩,血壓降低,心跳明顯加快。
3)重度患者:狗狗的肌肉發生抽搐,四肢痙攣,表情痛苦不堪,嚴重的會暈厥或神志不清,甚至心力衰竭。
如何預防
1、每次出門,隨身帶上瓶礦泉水和小扇子,給狗狗備著。
2、天氣炎熱,不要正午時間帶它出去玩耍,不要在烈日下劇烈運動。
3、時刻注意著它神態的變化,經常觀測體溫。
4、在狗糧中適當的加入多於平常的鹽分。
5、避免人群擁擠的地方,更不要把它放在旅行包里。
6、如果帶寵物狗一起坐車,要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
7、經常給狗狗吃些新鮮、含水分較多的瓜果蔬菜,比如桃子和西瓜。
8、適當的給它喝些富含鉀、鎂元素的飲料。
9、讓狗狗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急救方法
1、立刻轉移到涼快、通風的地方,讓狗狗平卧,頭部高於腳部。
2、給它灌入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能降體溫和增加血容量。
3、用冰毛巾敷在它的頭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
4、使用醫葯酒精為它擦拭裸露部位,同時用電風扇幫其降溫。
5、用人參、知母、粳米、甘草、蒼術等用水煮開給其服用。
⑦ 蝙蝠身上發現一種新病毒
蝙蝠身上發現一種新病毒
當提到窩藏對人類致命病毒的能力,蝙蝠無疑是當之無愧的冠軍。這種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是從狂犬病到埃博拉病毒的所有病毒的「倉庫」。如今,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種蝙蝠攜帶的新病毒,一種似乎無法在其他哺乳動物中引發疾病的病毒。這一發現可能提供了一些線索:是什麼讓某些病毒能夠導致嚴重的疾病。 新的雪松病毒得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雪松格魯夫鎮,這里是2009年發現該病毒的地方。澳大利亞科學家在篩查亨德拉病毒時從蝙蝠群的尿液中發現了雪松病毒。亨德拉病毒和它的病毒表親尼帕病毒同屬於亨尼帕病毒,此類病毒能夠導致40%至100%被其感染的動物和人類死亡,從而使它們成為已知最致命的病毒。研究小組在實驗室中發現,雪松病毒能夠感染雪貂和豚鼠-這些動物能夠產生針對病毒的抗感染抗體。然而,它們並沒有演變為臨床上的疾病。此外,在人類中也沒有患病的記錄。 一項遺傳分析顯示,雪松病毒也是一種亨尼帕病毒,但卻存在一個關鍵的差異。與其他亨尼帕病毒不同,雪松病毒並不會產生所謂的V蛋白質。而正是V蛋白質賦予了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逃避人類免疫系統攻擊的能力,進而使它們具有致命性。吉朗市澳大利亞動物健康實驗室的分子病毒學家Glenn Marsh表示,通過比較致命和良性的亨尼帕病毒,「我們可以洞察是什麼讓亨德拉病毒變得如此危險」。Marsh和他的同事在8月2日的《科學公共圖書館-病原體》網路版的一篇論文中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Benhur Lee表示,研究小組聚焦於V蛋白質是「耐人尋味的,並且值得跟進」。 Marsh表示,他的小組計劃進行後續實驗。「利用遺傳工程或許能夠修改這種病毒,從而使其產生V蛋白質,或者將來自亨德拉病毒的基因添加到雪松病毒中,進而看看這能否讓這種病毒具有致病性。」但是Lee警告說,即便V基因有助於讓亨尼帕病毒變得如此致命,但它很可能並非唯一應該對此負責的基因。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的總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蝙蝠主要依靠回聲來辨別物體。(來源:中國科學報 趙路)
⑧ 一般蝙蝠有毒么
所有的蝙蝠都是無毒的,但在外國如美洲的「吸血蝙蝠」有狂犬病,被咬後易感染狂犬病,狂犬病的死亡率是100%遠遠高於癌症等病,如不注射狂犬病疫苗就相當危險。
⑨ 吃蝙蝠會有什麼後果
吃蝙蝠會誰說他有害了?蝙蝠是很好的動物,它們吃害蟲,它們認為自己有毒或者有病,那隻是因為它們長得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