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瑞敏砸冰箱體現了管理的什麼職能
這充分說明了中國民族企業對於質量,信譽,誠信的把關,守住自己的操守,就是守住企業的品牌,企業的信譽,守住財富。
海爾砸冰箱,說明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誠信經營就是企業生存的基礎,有什麼樣的領導人,就有什麼樣的公司,你的公司就能走多遠,欺騙只會自己毀掉自己。表現出了公司的企業文化「真誠到永遠」深入人心,領導人不要以小利而毀掉企業文化和社會地位,要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問題。
⑵ 海爾砸冰箱事件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海爾砸冰箱事件如下:
1985 年,一位用戶向海爾反映:工廠生產的電冰箱有質量問題。
於是張瑞敏首席執行官突擊檢查了倉庫,發現倉庫中不合格的冰箱還有 76 台!
當時研究處理辦法時,幹部提出意見:作為福利處理給本廠的員工。
就在很多員工十分猶豫時,張瑞敏卻做出了有悖「常理」的決定:開一個全體員工的現場會,把 76 台冰箱當眾全部砸掉!而且,由生產這些冰箱的員工親自來砸!
聽聞此言,許多老工人當場就流淚了……要知道,那時候別說「毀」東西,企業就連開工資都十分困難!況且,在那個物資還緊缺的年代,別說正品,就是次品也要憑票購買的!如此「糟踐」,大家「心疼」啊!當時,甚至連海爾的上級主管部門都難以接受。
但張瑞敏明白:如果放行這些產品,就談不上質量意識!我們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來告訴大家可以生產這種帶缺陷的冰箱,否則今天是 76 台,明天就可以是 760 台、 7600 台……所以必須實行強制,必須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張瑞敏選擇了不變初衷!
(2)張瑞敏砸冰箱擴展閱讀:
海爾集團創業於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電品牌,目前已從傳統製造家電產品的企業轉型為面向全社會孵化創客的平台。在互聯網時代,海爾致力於成為互聯網企業,顛覆傳統企業自成體系的封閉系統,變成網路互聯中的節點,互聯互通各種資源,打造共創共贏新平台,實現攸關各方的共贏增值。
2017天貓雙十一「億元俱樂部」榜單顯示,海爾位列第三名。 [3] 2018 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海爾(3502.78億元)居第三位。
2018年10月5日,青島海爾公布在法蘭克福上市的計劃。
⑶ 海爾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從二三十年前一直到現在都傳為佳話,有誰知道細節嗎
1985年,另一個值得提及的國企廠長是張瑞敏,他在這一年的作為至今被奉為中國企業管理史上的經典案例。
張瑞敏是一年前來到青島日用電器廠廠長任上的。這是一家瀕臨破產的國營企業,生產一種名為「白鶴」的洗衣機,銷路不佳。張瑞敏到來之前,一年內一連換了三任廠長,都無法將企業帶出虧損泥潭。作為青島市家電公司副總經理,他只能頂上去,否則再找不到其他合適人選。
1984年12月的一天,35歲的張瑞敏到任,沒想到迎接他的竟是53張請調報告。工廠里臭氣熏天,只有一條爛泥路,每逢下雨天,「必須要用繩子把鞋綁起來,不然就被爛泥拖走了」。曠工之嚴重,甚至到了「10點鍾時隨便在大院里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的地步。
張瑞敏使出渾身解數整頓生產秩序。他制定13條規章制度,如「不準在車間隨地大小便」、「不準遲到早退」、「不準在工作時間喝酒」、「車間內不準吸煙」、「不準哄搶工廠物資」等。一名員工沒把新廠長放在眼裡,大搖大擺扛走一箱原料,當天中午他就被開除了,從此無人再敢作亂。
張瑞敏調整經營策略,退出並不擅長的洗衣機領域,轉而生產電冰箱,還將廠名更為「青島電冰箱總廠」。
1985年的一天,有朋友想買一台電冰箱,到廠里挑了很久,勉強找到一台沒有毛病的產品。朋友走後,張瑞敏下令將庫房裡的400台冰箱拉出來全面檢查,發現76台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他把全廠職工集合起來,問大家該怎麼處理,一台新冰箱價格800多元,直接報廢實在浪費。有人提議,反正不影響使用,索性低價銷售,退一步講,這也是業內潛規則。
張瑞敏義正言辭地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台冰箱賣了,就等於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台這樣的冰箱」。接著,張瑞敏下令,將76台冰箱全部砸掉,「誰乾的誰來砸」。工人們不舍,畢竟一台冰箱是他們兩個月的工資,張瑞敏見狀親自掄起大錘,砸下第一錘,很多人流下淚來。
面對此情此景,張瑞敏語氣堅定地說:「過去大家沒有質量意識,所以出了這起質量事故。這是我的責任。這次我的工資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後再出現質量問題就是你們的責任,誰出質量問題就扣誰的工資」。自此,「質量」二字在青島冰箱總廠員工心中落地生根。
三年後,該廠產品在全國評比中獲得國家質量金獎,這是電冰箱行業取得的第一枚質量金牌。彼時,青島電冰箱總廠已更名為青島琴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海爾」二字來自合作夥伴德國利勃海爾。
多年後,被問及1985年怒砸冰箱的動機,張瑞敏這樣說:「1984年我到西德考察,當地產品精湛的工藝給了我極大的沖擊,我問自己,『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德國人笨,難道我們就不能做得和他們一樣嗎?』」正是在張瑞敏堅持下才促成與利勃海爾的合作,從後者引入技術。
時至今日,海爾集團已成國內企業管理標桿,而張瑞敏揮錘的畫面被永久定格在一張相紙上,透過泛黃的畫面,那些追尋管理進步的後來者仍能從中感受到當年質量覺醒的勇氣。
⑷ 張瑞敏砸冰箱事件,簡要概括為3—4行,必采!!!!
這事可以歸納為事件營銷,砸冰箱是一個事件,通過事件向消費者傳遞海爾的質量理念,這也是文化的一次傳播。其他類似的事件也不少,可以從營銷案例中找找。
⑸ 請問,張瑞敏砸冰箱這一事件說明了什麼起到了什麼效果
在第14屆中國廣告節期間,一場中國企業試漲會同期召開,正一堂策略機構首席顧問楊光先生,在開幕式上重演了張瑞敏砸冰箱的歷史一幕,向值得我們驕傲的民族品牌海爾及其掌舵人張瑞敏先生致敬,並誠邀張瑞敏在奧運會舉辦期間,也是海爾品牌轉型的關鍵時期,再砸一次冰箱。海爾第一次砸冰箱後,飛速發展了十餘年,如今已陷入徘徊階段,存在諸多大企業病,危機重重。因此,希望張瑞敏再砸冰箱,再求發展。首先,是如何做大。由於企業規模龐大,它的增長就不能再是機會型的,而將是戰略型的。比如沃爾瑪年銷售額兩千多億美元,它要增長10%就是兩百多億美元。哪裡有一個兩百多億的機會供你抓住?所以,沃爾瑪的近十年來的增長就不再是捕獲增長的機會,而是聚焦客戶關系的改進,聚焦采購鏈和供應鏈系統的整合,聚焦於經營方式的變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