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內亂與外患哪個危害更大
外患可以反攻,內亂比外患更可怕,因為沒法,振壓,都是兄弟姐妹們,不可能自相殘殺,所以內亂危害大
② 內亂前用一個名詞
1 雪白 煤黑 天藍 銀灰 火紅 橙黃 鵝黃 毛黃 蛋青 果綠
第二題我沒看懂題目的要求,你寫得再細一點
③ 古代五大內亂
五胡亂華 蒙古入中原 滿請入關 是異族入侵。不屬於內亂
古代五大內亂
1, 吳楚「七國之亂」是以劉邦之侄吳王劉濞為首發動的一次同姓王聯合大叛亂。參與叛亂的七國的國王是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西王印、膠東王雄渠。吳王濞為這次叛亂的主謀。劉濞蓄謀叛亂為時已久。這場變亂導火線是,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和晁錯認為吳王劉濞有罪,欲削他的會稽和豫章兩郡。劉濞就乘機串通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六國的諸侯王,發動了聯合叛亂。劉濞發兵二十萬,號稱五十萬,為主力。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用「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西向。叛軍順利地打到河南東部。景帝因很惶恐,先從袁盎議殺了晁錯,想滿足他們「清君側」要求換取他們退兵,但晁錯已死,叛軍不退,還公開聲言要奪皇位。叛軍至梁國(治今河南商丘),為景帝之弟梁王劉武所阻。至此時,景帝才決心以武力進行鎮壓。他命太尉周亞夫與大將軍竇嬰率三十六將軍,以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大破叛軍。劉濞逃到東越,為東越人所殺。其餘六王皆畏罪自殺,七國都被廢除。
http://ke..com/view/9908.htm
2,八王之亂
中國西晉時統治集團內部歷時16年(291~306)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後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是個白痴,即位後,皇後賈南風(即賈後)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元康元年(291)與楚王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後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瑋殺汝南王亮,然後反誣楚王瑋矯詔擅殺大臣,將瑋處死。賈後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遹,次年殺之。從此,諸王為爭奪統治權,展開極其兇殘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先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倫聯合齊王冏起兵殺賈後。永元年(301),趙王倫廢惠帝自立。趙王倫篡位後,鎮許昌的齊王冏起兵討倫,鎮鄴的成都王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的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迎惠帝復位,殺死趙王倫。齊王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底,河間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冏,洛陽城中的長沙王乂也舉兵入宮殺齊王冏,政權落入乂手。太安二年,河間王顒、成都王穎合兵討長沙王乂。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 ,自函谷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東海王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乂,將其交給河間王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燒死。成都王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回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一時移到鄴城。東海王越對成都王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北上進攻鄴城。盪陰(今河南湯陰)一戰,被成都王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顒派張方率軍佔領洛陽,接著並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永興二年(305),東海王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顒。光熙元年(306),東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穎、河間王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16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統治集團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發。
3,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我國歷史一次最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亂」系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結束,前後達7年之久。這次歷史事件,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對唐朝後期的影響尤其巨大。
http://ke..com/view/2795.htm
4,二帝四王之亂
藩鎮之亂平息後 , 為分散成德鎮的勢力 , 唐德宗以張孝忠為易、定、滄三州節度使 , 王武俊為恆、冀都團練觀察使 , 康日知為深、趙都團練觀察使 , 以德、棣( 治厭次 , 今山東惠民東南 ) 二州隸朱滔 , 令朱還范陽鎮。朱滔、王武俊因封賞不合己意 , 怨恨朝廷 , 魏博節度使田悅乘機派人以燕、趙、魏相依相存之勢游說朱滔、王武俊 , 於是形成三鎮連兵反唐 , 推朱滔為盟主 , 又聯絡淄青鎮李訥。朱滔稱冀王、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李納稱齊王。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接受朱滔等的勸進 , 自稱天下都元帥、建興王。建中四年 (783 年 ) 五月 , 唐神策行營招討使李晟討逆 , 率軍攻取涿、莫二州 , 欲絕幽、魏朱滔與田悅、王武俊往來之路 , 與張孝忠圍朱滔所屬易州刺史鄭景洛於清苑 ( 今保定 ), 一月未攻下。朱滔以其司武尚書馬實為留守 , 領步騎兵萬余守魏營 , 自率騎兵一萬五千救清苑。李晟兵敗 , 退保易州。朱滔還軍瀛州 , 張升雲奔滿城。李晟得病 , 退保定州。十一月 , 涇原兵變 , 朱滔之弟朱 在長安稱帝 , 國號秦。李晟引兵出飛狐道 ( 今淶源北 ) 至代州。 興元元年 (784 年 ) 正月 , 德宗下詔罪己 , 宣布除朱 外 , 赦免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 朱滔之罪。田悅、王武俊、李納去王號歸順朝廷。李希烈自恃兵強 , 反稱帝 , 建國號楚 , 朱 也改秦為漢 , 後在李晟等的反擊 下 , 克復長安 , 朱 被部下所殺。朱滔為李抱真、王武俊所敗 , 退保幽州。貞元元年 (785 年 ) 朱滔病死。貞元二年 (786 年 ) 李希烈被部將毒死。此亂始平。
http://ke..com/view/1342214.htm
5,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
中國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藩王中勢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向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發起的爭奪皇位的戰爭。至建文四年朱棣榮登皇位而結束,歷時4年。
因朱元璋在位時,恐權臣篡權,在《皇明祖訓》中有:「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的說法,朱棣便以此為理由,指建文帝身邊有奸臣,須加誅討,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因此,歷史上常稱這場朱明皇室內部的奪權戰爭為「靖難之役」。
http://ke..com/view/35552.htm
④ 典故(內亂方面)
成敗蕭何
同室操戈
蕭牆之禍
尺布斗粟
兄弟鬩牆
相煎何急
⑤ 為什麼說在現體制下,中國爆發內亂的可能性為零
中國不能亂,中國需要維穩,中國不能回到北洋軍閥的時代。我想這誰都不能說是錯的,但不實行多黨制,絕不搞西方那一套似乎也不能完全保證中國不亂。至少在我看來,有兩個因素越來越迫在眉睫。
首個可能導致內亂的因素就是「紅潮」。當前中國官與民、貧與富尖銳對立,正所謂仇官仇富。偉大領袖從而再次成為某些人群的精神導師,他們要吹響戰斗的號角,以他們的斗爭哲學來拯救他們認為早已經走向萬惡資本主義的中國。如果持續尖銳的社會矛盾為其所用,不排除「打土豪分田地」換成了「殺貪官分二奶」,神州大地進而紅潮一片。
第二個可能的因素是中國全面的水危機。今年5月份長江下游的嚴重乾旱,鄱陽湖、洞庭湖幾近乾涸讓缺水似乎不再僅僅是北方的事情。我的一個朋友,家鄉在河北農村。他說過去向地下挖幾鍬土,就能見到水。現在卻要往地下打50米甚至更深才能打到水。中國科學院水問題研究中心的一位院士說,照現在超採的速度下去,華北的地下水將在30年內枯竭。
著名的南水北調工程在2002年底開始啟動,這是一個50年周期的調水項目。但如果有一天,南方已經無水可調,北方的地下水又近枯竭。
⑥ 暴亂,內亂,騷亂的區別
騷亂是人們因為未知的事物或留言所引發的恐慌。
內亂是在體制或國家內部發生的沖突或事。
暴亂是有組織的對抗引起社會的動盪。
⑦ 形容內亂的成語
【國家閑暇】:國家太平無事,既無內亂,也無外患。
【鳥焚魚爛】:指因內亂而覆亡。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
⑧ 「十惡」中的內亂的范圍
你參考一下如下兩個資料:
內亂,中國法制史語匯,「十惡」最後一條。指家庭內部的亂倫行為,如小功以上親屬間的強奸、通姦、奸父祖之妾皆屬內亂。
http://ke..com/view/1518646.htm
http://tieba..com/f?kz=6261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