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懷疑論
擴展閱讀
國際技術智力股票代碼 2024-11-15 01:29:50
傑森實業的股票價格 2024-11-15 01:29:16
股票代碼002467查詢 2024-11-15 01:18:26

懷疑論

發布時間: 2021-05-23 22:24:27

A. 懷疑論的定義

懷疑論與懷疑精神是不同的。在哲學上,懷疑論是指對客觀世界和客觀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認識表示懷疑的學說,又叫做不可知論,比較典型的如古希臘的皮浪,近代英國的哲學家休謨,德國哲學家康德也有這種思想。我們一般是從否定的角度來理解這種懷疑論。
而懷疑精神則是積極的、推動科學發展的動力。懷疑精神不僅是科學發展的動力,也是哲學發展的基礎。這最明顯地體現在笛卡兒的普遍懷疑精神上。笛卡兒懷疑一切知識乃至外部世界的存在,並有此推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題,從而奠定了自己整個學說的基礎。所以,笛卡兒的懷疑是為了更好的確信,使理論有更牢固的基礎。歷史上哲學體系之間更替、科學史上不同範式之間的更替都以這種懷疑精神為基礎。因為每一個後人都對前人的話絕對相信,那是不可能有創新與發展。比如中國思想幾千年來沒有人趕懷疑孔子的正確性,所以思想上就一直沒什麼創新,社會制度本身也沒有多大的發展。
在你給的定義中,前面一個指的就是懷疑精神,即懷疑精神就是「通過打破一切固有模式,來有新的創造,更好的發展。」而你的第二個定義則是哲學上的懷疑論,尤其是由皮浪所創造的懷疑論學派持的就是這種思想,讓人把目光從外部不可知的世界轉向人的內心生活以尋求解脫。當然,兩者在西方思想史上是有很多的聯系的,這里不多說了。
所以,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你只能根據自己的使用情況來判斷。如果是哲學考試的話,毫無疑問是後一個定義。

B. 休謨懷疑論,笛卡爾懷疑論有什麼區別

1、勒內笛卡爾的普遍懷疑
要想獲得絕對確定的知識,我們必須無窮無盡地展開懷疑,不僅要懷疑感官世界的存在,尤其要懷疑感官知覺帶給我們的那些虛妄不真的經驗。
即使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深信不疑的數學命題,也要懷疑。很多人可能會認為,不管自己是睡著還是醒著,二加三總是等於五。這樣明顯的真理,還需要懷疑嗎?不,笛卡兒說,這些東西照樣需要懷疑。數學是我們思想的對象。但是,冷不防就可能有討厭的「幽靈」蠱惑我們的精神,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放置在我們的心靈里,變作我們思想的對象。笛卡爾說,這並不是開玩笑,也不是危言聳聽。正如上面那三個夢境,就是因為有「幽靈」的蠱惑,自己才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誤把夢中的東西當成了真實的。
2、勒內笛卡爾的懷疑論
沉思主體在對各種思維對象進行質疑的過程中,並不是簡單地按照我們表面上所見到的那種「范圍逐漸擴大,效用逐漸加強」的邏輯排除的思路來展開沉思,進而達到「我思」這一僅存的思維果實的。
「懷疑」真正要排除的對象是在經院哲學和經驗科學中盛行已久的亞里士多德主義的認識原則,也就是「感覺原則」,即「無感覺想像便無知識」。這種觀點認為,感覺想像是一切思想的來源和基礎。在笛卡爾看來,該原則嚴重影響著科學知識的確定性。因此笛卡爾的理論必然要以之為主要對手。在形而上學沉思具體展開之前,笛卡爾早已確定了自己的道路:他要藉助於「懷疑」這種方法,摧毀舊知識的根基「感覺原則」。同時,把自己的認識原則,也就是藉由「我思」的自明性而得來的「理智原則」,確立為新的根基,從而,以之為基礎,重建確定性知識的大廈。

C. 如何評價認識論中的懷疑論

懷疑論是認識論的重要方法和准則,沒有懷疑論,人類難於在真理的發現和認識上有重大突破、收獲和進展。
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的成果可以說都是從對以往的既定和習慣看法(尤其是宗教方面的觀點和「真理」)的懷疑和否定中走過來的。因此,幾乎可以說,沒有懷疑的精神,就沒有現代的科學乃至整個現代的人類文明

D. 馬克思說過懷疑一切是否支持了懷疑論為什麼

不是,懷疑一切並不等於懷疑論者,作科學當然要有懷疑一切的精神,如果對經典不做任何懷疑,那我們現在還會說天圓地方。

懷疑論是一種認識論,對事物沒有提出, 只有對見解作出意見。

在這種理論下,哲學性懷疑主義或絕對懷疑主義,就是避免宣稱有最終真理的一種哲學角度。也就是說認為沒有絕對的真理。這種論調會導致認為事物不可認知,是一種消極的態度。

(4)懷疑論擴展閱讀

既然世界並沒有一條絕對的真理,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應該懷疑一切否定一切?懷疑主義思想在西方哲學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古希臘時期,懷疑主義者就已經對知識的界限、標准等問題加以駁難,例如皮浪主義者主張對一切採取懸而不決、不做判斷的存疑態度。與近代和當代知識論探討不同,古代懷疑論的日的是希望通過終止判斷而獲得靈魂安寧與內心平靜。

《懷疑主義歷史》認為,占代懷疑論本質上是在眾多看似合理的本體論中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的結果。例如,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萬物常新」與普羅泰格拉「人足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而皮浪主義者認為,「萬物一致而不可分割。

此,我既不能從我們的感覺也不能從我們的意見來說事物是真的或假的。所以我們不應當相信它們,而應當毫不猶豫地經常不發表任何意見,不作任何判斷,對任何一件事物都說,它既不不存在,也不存在,或者說,它既不存在也存在,或者說它即不存在,也不不存在」。

皮浪主義拒絕判斷並不是基於對人的認知能力的評價,而是認為對象本身是不確定的,「它既不是這樣的,也不是那樣的,也不是這樣或那樣的」。因此,對不確定的事物進行判斷只能是自尋煩惱;要想獲得幸福(平靜的心境),就要不作任何判斷。

E. 什麼是"懷疑論者"

懷疑論(skepticism),作為希臘哲學的一個流派,大約創立在公元前3世紀初,一直延續到公元3世紀。懷疑論是與獨斷論相對而言的。獨斷論相信人能夠發現真理,懷疑論則對人能否發現真理既不加以肯定,也不加以否定,持一種懷疑的態度。所以懷疑論是對客觀世界和客觀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認識表示懷疑的學說。隨歷史條件的變化,所懷疑的具體對象各有不同。古希臘懷疑論的創立者皮浪認為,事物是不可認識的,因為每一事物都有兩種相互排斥的意見,不能確定。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懷疑論者則對各種宗教教條表示懷疑。18世紀英國哲學家D.休謨懷疑知覺是由外物引起的。德國哲學家I.康德懷疑人能夠認識物自體。現代西方的懷疑論者承襲休謨和康德的思想,拒絕研究感覺之外的實在。
皮浪的懷疑論
懷疑論的創始人是皮浪(約公元前360年—前270年)。他是愛里斯城邦人。他原來是一個貧窮而默默無聞的畫匠。他參加過亞歷山大的軍隊,隨軍遠征印度。歷史上流傳下來許多他對具體事物持懷疑態度的軼事。有人說他走路的時候,總是不走那沒有東西、沒有車馬迎面而來的道路;有一次他正對著一堵牆跑過去

F. 關於休謨的懷疑論

休謨的懷疑主義是以狹隘經驗論為基礎,無法解決數學和邏輯這些絕對性知識的問題,最後也只能陷入不可知論的泥潭。

其斷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覺經驗或現象的范圍,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及發展規律。許多流派從不可知論出發對科學真理的客觀性予以否定,否認了實踐使主觀符合客觀的強大作用,排除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

(6)懷疑論擴展閱讀

不可知論的懷疑論以皮朗和休謨為代表。比蘭尼主義主張凡事「中止判斷」,以懷疑為目的,這是一種徹底的懷疑主義。這種懷疑只是破壞性的,而不是建設性的。皮朗自己也承認,他甚至懷疑自己的懷疑,這是很難證明的。

正是皮朗把懷疑論作為一種理論形式引入哲學。皮朗承認現象的存在,卻否定現象的真實性。由於這種現象沒有真實性,無法從中得到任何真正的理解,既不能判斷自己的感情是真是假,所以他主張在所有問題上「停止判斷」。

G. 維特根斯坦懷疑論,休謨懷疑論,笛卡爾懷疑論有什麼區別

1、理論基礎不同

維特根斯坦懷疑論並不是認識論意義上的,而是語義學意義上的。而休謨和笛卡爾的懷疑論都是認識論意義上的懷疑論,只不過,在處理懷疑論的時候,笛卡爾採用了一種較為草率的處理方式,而休謨採用了一種更徹底的方式。

2、懷疑主義不同

休謨懷疑論是不可知論懷疑主義的代表。休謨的懷疑主義是以狹隘經驗論為基礎,無法解決數學和邏輯這些絕對性知識的問題,最後也只能陷入不可知論的泥潭。其斷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覺經驗或現象的范圍,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及發展規律。

而笛卡爾懷疑論是可知論懷疑主義的代表。笛卡爾認為,直接講上帝還不夠,因為沒有人見過上帝,人們怎知道它老人家存不存在,搞不好整個基督教是個大忽悠,所以要懷疑。

3、主要內容不同

休謨懷疑論是以狹隘經驗論為基礎,無法解決數學和邏輯這些絕對性知識的問題,最後也只能陷入不可知論的泥潭。笛卡爾懷疑論懷疑一切知識乃至外部世界的存在,並由此推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題,從而奠定了自己整個學說的基礎。笛卡兒的懷疑是為了更好的確信,使理論有更牢固的基礎。

H. 「懷疑論」的含義是什麼

懷疑論與伊壁鳩魯學派、斯多亞學派共同構成「希臘晚期哲學」。它們於「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年)發軔之際形成於希臘本土,其後綿延不斷,成了跨度近千年的地中海各大國的主要哲學思潮。懷疑論的基本思想保存於公元二世紀前後的皮羅派理論的集大成者塞克斯都·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cus)的著作中,後人的研究主要以此為依據。

20世紀是文學批評的喧囂和騷動的歷史時期,無論是作為精神背景的文化思潮還是作為思維方法論的哲學流派,都為20世紀的文學批評提供了思考的溫床和操作的工具,促使其誕生眾多的批評觀念和批評方法並獲得眾多新的結論。因此,有理由推斷20世紀是一個「批評的時代」,正如韋勒克所言:「18世紀和19世紀都曾被人稱為『批評的時代』,然而把這個名稱加給20世紀卻十分恰當。我們不僅積累了數量上可觀的文學批評,而且文學批評也獲得了新的自覺性,取得了比從前重要得多的社會地位,在最近幾十年內還發展了新的方法並得出新的評價。」(註:《當代西方文藝批評主潮》,馮黎明等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頁。)然而,20世紀的文學批評在繁榮的表象之下卻是一個懷疑論(Scepticism)缺席的時代,這直接地影響了文學批評的思想厚度和削弱其批判的鋒芒。與此相關,20世紀中國的文學批評,往往是充當思想鸚鵡和知識看守的模仿式批評,更難窺見懷疑論在批評舞台上的精神背影,這不能不造成其理論的局限性和思想被遮蔽。因此,21世紀的文學批評應該接納懷疑論作為重要的思想方法和理性工具,在一般形態上,把懷疑論引為基本的思想資源和方法論;在具體應用上,將它作為思考和分析的技術工具。從而將懷疑論作為主流文學批評的對立者,以期誕生新的批評觀念和獲得新的批評話語。

康德曾經以幽默的口吻把懷疑論稱之為「哲學上的游牧民族」(註: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言」中對懷疑論作出比較辯證的評價。參見藍公武譯本,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序言」。)。對它的顛覆性的思維方式和破壞精神安寧的理性沖動給以戒備,然而也對其動搖獨斷論和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思想價值給以積極的贊許。其實,我們對於懷疑論進行歷史的溯源,無論是古典懷疑論、近代懷疑論,還是現代懷疑論或者後現代懷疑論,他們的思想投影都閃耀著對蒙昧主義、獨斷論、實在論、邏各斯中心主義等傳統形而上學進行存疑與否定、提問和批判的理性主義的光輝,為誕生具有反叛色彩的精神存在開拓心靈道路。古希臘時代的皮羅(Pyrrhon)和先秦時代的莊子,他們的懷疑論都為以後東西方的哲學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而這些思想資源都潛在地影響了文藝。在21世紀的歷史文化語境,我們的文學批評應該延請懷疑論作為思想資源和方法論的構成之一。
21世紀的文學批評延請懷疑論為思想資源和方法論最重要的思維策略之一是,消解傳統形而上學的邏各斯中心主義,顛覆傳統文藝理論的獨斷論,清除一切前思維的先驗之見。換言之,就是對以往所有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和觀念與方法進行邏輯清理,採取懷疑論「懸置」(Epoche)方法,以存而不論的姿態對傳統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給予懸擱和加括弧,使自我的文學批評達到一種沒有任何思維限制性的寧靜狀態。正像胡塞爾宜稱的現象學的一個口號,即「沒有前提」(Voraussetzungslos)所提倡的擺脫他者理論話語束縛的那樣,21世紀的文學批評也應該從「沒有前提」開始自己的邏輯行程,這就意味著新世紀的文學批評拒絕各種虛假意識形態的觀念和方法的約束,不再俯伏於各種西方理論話語的壓抑之下扮演一個思想奴僕的角色,而攫取到一張進入人格獨立的精神劇場的入場券,獲得自我的主體性求證和尋找到屬於自我獨白的話語。從懷疑論破除邏各斯中心主義和獨斷論的理論意義上,21世紀的文學批評應該成為「從沉默開始」的求證自我的獨立批評而不淪落為重復他者思想和話語的依附性批評。如果說胡塞爾認為「現象學從沉默開始」(註:赫伯特·斯皮爾格伯格:《現象學運動》,王炳文、張金言譯,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第935頁。)是借用了懷疑論「無言」(Aphasia)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隱喻著一種思維方法對於他者話語的批判和拒絕從而傾聽自己的聲音這樣的意義,那麼,21世紀的文學批評借鑒現象學「從沉默開始」的方法,以懷疑論的姿態斥拒傳統形而上學給予文藝理論和文學批評所設定的先驗邏輯、理性觀念和思維方法,對它們進行懷疑和否定、反思和批判,從而尋求自我的精神投影。
懷疑論和傳統形而上學另一個重要的精神決裂是否定「真理」(Truth)與「真實」(True)的絕對性存在,而傳統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則信守這種傳統形而上學有關「真理」和「真實」的哲學原則。21世紀的文學批評應該借鑒懷疑論對於「真理」與「真實」的懷疑和批判,消解以往批評活動中對於它們機械的思維承諾。懷疑論認為,傳統形而上學中所信奉的「真理」和「真實」是虛假的意識形態的產物,屬於人類精神的「洞穴幻象」。如果說「在古希臘,真理這一術語是指公開展現人的理智之前的東西,具有確實、符合的意思」(註:《中國大網路全書·哲學卷》,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2冊,第1155頁。)是一種不夠確切的表述,那麼,海德格爾對於真理的後形而上學意義的探究,則如此運思:「真理意味著真實的本性。我們通過追憶古希臘的詞語Aletheia(存在物的顯露)來思考這種本性。但是這能規定真理的本性嗎?」(註:海德格爾:《詩·語言·思》,彭富春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版,第50頁。)他認為:「人在作為表象之正確性的真理之本質意義上根據『理念』來思考一切存在者,並且根據『價值』來估價一切現實。」在海氏的視界里,真理是理念的邏輯異化,成為價值的潛在象徵品。懷疑論在這樣的邏輯行程行走得更遠,它認為「真理」與「真實」是傳統形而上學所信奉的精神偶像,是人類精神史上虛假意識的產物。它們共同體現理性思維的邏輯暴力和思想極權,也隱喻著一種強烈烏托邦色彩的心靈沖動,常常為獨斷論開辟道路,或者張揚一種知識論為前提的話語權力而實現對於主體的自由和智慧的壓抑。因此,懷疑論否定任何一種外在的絕對「真理」與「真實」,認為它們是一種空幻的精神狂想或者機械的知識論。懷疑論認為,「真理」與「真實」只在純粹意識的意向性活動中顯露,在主體的闡釋和領悟之中。在這個理論意義上,文學批評就不應該再恪守對於「真理」與「真實」的機械信守,也不再沉醉於無論是以知識論為宗旨還是以虛假的精神信仰為前提的任何舊形而上學的真理觀和真實觀。只有這樣,我們21世紀的文學批評才不會再拘泥於「文學與真理」、「文學與真實」或者「文學作品是否表現出真理」、「是否符合真實」等等這樣陳舊的命題和提問,也避免像以往的

http://cache..com/c?word=%BB%B3%D2%C9%3B%C2%DB&url=http%3A//www%2Eebook520%2Ecom/lunwen/2006/1%2D7/122945%2Ehtml&b=55&a=18&user=

I. 關於懷疑論的

莊子是中國古代的懷疑論者。他主張以懷疑的態度對待一切,特別是儒墨諸家的絕對論的是非觀、價值觀。莊子的懷疑論對於激活那個時代的人的心智、打破價值標準的僵化,以及培養人的懷疑精神等,是有啟迪作用的。
1、對語言本身的懷疑.他懷疑語言表達"真"、表達"道"的有效性. 如他說「言盡悖」。一種技能是不能被宣之於口的:「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 」。
2、對存在的懷疑:如「莊子夢為蝴蝶」,不知是莊周夢為蝴蝶,抑或是蝴蝶夢為莊周。
3、對真理的懷疑:真理是相對的:事物永遠在變化,對於同一事物可以有許多觀點,他不相信辯論能夠決定是非,「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4、對價值的懷疑:「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

J. 哲學中的懷疑論怎麼理解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能去說好的程度,和壞的程度多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