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沙古井的介紹
白沙井位於長沙城南的回龍山下西側,天心閣東南方約一公里處,自古以來為江南名泉之一。泉水從井底汩汩湧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斷。白沙古井始鑿於何時,已無法考證出來。明以前的長沙地方史志俱已散佚,所剩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刊印的《長沙府志》記載:「白沙井,縣(指善化縣)東南二里,井僅尺許,清香甘美,通城官員汲之不絕,長沙第一泉」。可見此時白沙井已大大地有名了。民謠稱:「無錫錫山山無錫,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離長沙城區1.8公里。
② 請介紹一下長沙的白沙井
白沙井社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城南路街道,該社區是一個蘊涵文化和體育特色的社區。
城南路街道白沙井社區面積0.8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3507戶,7349人,分布有白沙古井、賀龍體育場、田漢大劇院等城市文化名片,是一個蘊涵文化、體育特色的社區。社區關注民生,強化服務功能。堅持開展「愛在身邊」的主題活動,申請慈善救助、大病醫療救助金累計3萬余元,幫扶社區困難家庭50人次,其中3位殘疾人享受了陽光家園計劃中的日間照料、1位享受了集中托養的項目。探索社區物業化管理的新模式,將養老、醫療、低保、失業、心理咨詢等更多便民舉措納入「社區物業管理服務」的范疇,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開鎖、修鎖,水電、電腦維修等10餘項服務。社區花費6萬元修繕露天流水管、修復缺損路面、建立健身休閑綠化場、改造化糞池。投資5萬余元新建「健康之家」。社區實施「庭審進社區」活動,設立30米普法宣傳長廊,開展了「開門見法、路邊學法、上戶送法」法律宣傳活動,社區內發案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重新犯罪率為零。
白沙井社區以「創志願型家庭、建零暴力社區」為目標,創新開展「志願服務VIP」主題活動,強化居民素質提升。成立愛心社團。組建了美德宣講隊、普法宣傳隊、科普宣傳隊等十支志願者隊伍,在樓棟設立「服務需求信箱」,在廻龍山公園開設「歡樂谷」,在社區建立「志願者服務崗」,每周開展一次「周末大掃除」社區樓棟清掃日活動,每月開展一次以發動單位志願者為主的「今天我為您服務」文明禮讓日活動,現有天璽、新怡園、海食上等10多家單位承辦了10餘次主題志願者服務活動,每季開展一次愛心幫扶日活動。到目前為止,共有200餘人參加了愛心社團的服務,服務時間達3000餘小時。創建「志願型家庭」。向全體志願者發出創新型社區、品牌家庭的倡議,發放志願者服務卡,志願者代表集體公開承諾,通過活動的推動共計評選45戶志願者服務家庭,以點帶面,以典型家庭為單位推動全員的參與。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如以退休老黨員曹起英為主的「娭毑導游團」,多年來堅持在白沙古井公園義務開展「愛井護井」行動;82歲的離休老幹部徐克宣講南泥灣故事,被評為「護蕾大使」。
③ 長沙白沙井的茶樓有哪些特色
白沙古井位於長沙市南門外的回龍山北麓,白沙路南邊一字排列著四口80厘米長,40厘米寬的泉眼,清澈見底,隨舀隨滿,旱澇如一,白沙古井的最奇妙之處就在這里,井水的水位既不漲也不落,一年四季都一樣,井水從不幹枯,也不會漫溢出來。白沙井的水位,為什麼會一年到頭沒有很多變化呢?原來白沙井所在的地方,是湘江的古河道。古河床的沙礫石層下面是不透水的頁岩,砂礫石層上面覆蓋一層紅土。紅土層雖然比較緻密,但有一定的透水性。降落到地面的雨水透過紅土層緩緩下滲,經土層過濾後的水就儲存在古河道的砂礫石層里,在不透水的頁岩層上面形成一個「地下水庫」。白沙井就在這個儲水的砂礫石層中,有這么大的一個「地下水庫」的調節,井水水位自然不會有多大的變化了。 自古以來,「白沙古井」系中國四大名泉之一,號稱「長沙第一泉」。晉代文學家謝惠連有「飲湘美之醇厚」之賦,唐朝杜甫有「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之佳句,毛澤東有「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吟詠。 「白沙古井」最早只有一個眼泉,明末水分為二,其後又增二眼,井周繞以淺溝導水,靠山坳一面橫立一石,上鐫「白沙泉水」四字,高處有石圍欄,汲水方便。1949年以前,長沙無自來水,城南一帶市民均食用白沙井水,著名的茶樓酒館均以「沙水茗茶」招徠顧客。 白沙井井水清澈,井底是潔凈的細沙,白沙井裡的水,水質非常好,清涼醇美,用它泡茶,茶水明凈芬芳;用它釀酒,酒液香醇爽口,享譽中外的名酒「白沙液」,就是白沙井水釀制的……
④ 長沙白沙井歷史多久
中文名稱、:白沙古井,別 名:白沙井,所屬地區,中國湖南長沙,榮 譽:長沙第一泉
清乾隆年間,進士曠敏本、優貢張九思曾作有《白沙井記》、《白沙泉記》,盛稱其泉「清香甘美,夏涼而冬溫」,「流而不盈,挹而不匱」,甚至將之與天下名泉濟南趵突泉、貴陽漏突泉和無錫惠山泉媲美,自明清以來,長沙人民世世代代飲用此水,前來取水者絡驛不絕,即使西城區、北城區一帶的居民也挑桶而來,「竟日幕而不一息。」更有不少窮苦人家汲水於此,擔賣全城,賴以為生。清末以後,挑賣沙水者多居於井旁,白沙井一帶生齒日繁,遂形成白沙街。白沙古井可說是長沙生命之泉。亦因如此,自清末以來,官紳惡霸多想方設法妄圖壟斷白沙井水。清光緒年間,善化知縣曾在井後立碑,「出示曉喻」,將白沙井劃為官井、民井,並訂立用水章程。民國初年,又有軍閥在井旁立一「告示」碑,刻有「照得白沙井水,四井界限分明,賣水吃水各井,官井專供官軍」等語。舊時,當地還有「挑水會」,凡挑賣沙水者須先交銀元數元入會,取得條據,方可取水。解放以後,白沙井回到人民手中,人們才真正自由地暢飲白沙水。1950年,市人民政府為保護古井,特撥款維修古井,建立石欄,鋪砌地面,使白沙古井成為長沙解放後最早得到修復的名勝古跡。
⑤ 白沙古井的贊美
開國領袖毛澤東在詩詞中說:「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沙水、長沙水指的都是白沙井之水。白沙泉水,水質純清,泡茶色味殊絕,釀酒芳香醇厚,煎葯、熬湯皆極佳,而且無論冬夏,泉眼不溢,泉井裡經常保持同樣多的水量,永不溢出,也永不枯竭,水位用不變。至今許多居民仍不辭遠勞,來這里取水以作飲用。
名酒白沙液,曾用此水釀制。關於利用白沙井所在山脈(古稱錫山)的泉水釀酒,歷朝很多人皆予以贊賞。晉代文學家謝惠連有「飲湘美之醇酵」之賦,唐代詩人杜甫也有「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之佳句。
清代黃本驥在《湖南方物志》中說:「長沙之酒,自古有名。」白沙井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為二,其後又增二眼,現為四眼。白沙井旁原有亭榭樓台,曾多次修葺,後毀於兵燹。解放後,白沙井經多次修整,井台鋪花崗石,四周圍以石欄,坡側植以樹木,南北井中央橫嵌「白沙古井」石碑。
⑥ 白沙井的對聯的意思
(一)石坊
上聯:高天聚風月一園是造物之無盡藏好為寄興怡神地
下聯:古井媲瀟湘八景看遊人之所共適都在廉泉讓水間
橫批:白沙古井
(二)井旁茶館
上聯:一園月色和茶煮
下聯:萬古泉聲帶韻流
(三)廟門
上聯:常德德山山有德
下聯:長沙沙水水無沙
⑦ 白鷺洲、銅雀樓、白沙古井分別在哪些地方
1、白鷺洲公園,位於南京城東南隅,是南京城南地區最大的公園 ,該園在明朝永樂年間是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家族的別墅,故稱為徐太傅園或徐中山園。
2、銅雀樓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的臨漳縣,是古代三國時期曹操魏國的都城,這里有一座著名的銅雀台,樓台建築雕梁畫棟,氣勢恢宏;銅雀台是曹操於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精心建造的,傳說是曹操為江東美人大喬、小喬而建。
3、白沙井位於長沙城南的回龍山下西側,天心閣東南方約一公里處,自古以來為江南名泉之一。
⑧ 白沙古井估計起源於南北朝,距今有三千多年吧!
您說的,是長沙回龍山的白沙古井么?
白沙古井始鑿於何時,已無法考證,明以前的長沙地方史,俱已散佚。所剩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長沙府志》載:白沙井,縣(指善化縣)東南二里,井僅尺許,清香甘美,通城官員汲之不絕,長沙第一泉」。可見此時,白沙井已遠近聞名了。
至於南北朝,按最早算,永嘉南渡,公元4世紀初,距今約一千七百年。
⑨ 白沙古井的古井改造
2000年,長沙市政府應市人大提出「保護白沙古井、建設古井公園」的議案要求,決定修建白沙古井公園,並且效仿古制,召民間捐建,消息一出,應者雲集,捐款者有之,捐古樹者有之,捐花卉者有之,更有三湘文人畫士現場揮毫潑墨,義賣書畫籌款。2001年10月1日古井公園正式向長沙市民開放。
公園大門是一四柱三洞的牌坊式建築,中間兩柱分別刻著「高天聚風月一園是造物之無盡藏好為寄興怡神地」和「古井媲瀟八景看遊人之所共適都在廉泉讓水間」,橫批為「白沙古井」,進門後是一片由條石鋪就的廣場,數棵參天古樹零星植於廣場各處,時值深冬,樹葉凋零,樹身被粗大的麻繩緊緊纏住,以御風寒。廣場北面建有一兩層樓的蘇州園林式的白沙茶藝館,茶館尚未開放,只有庭前桂樹和″一園月色和茶煮,萬古泉聲帶韻流″的門聯為遊人描繪著日後的井水烹茶、桂前品茶的靈韻。
公園的靈魂當屬公園中央的白沙古井,井區背倚仿古而築的小土山,環井而砌的麻石欄桿將山與井分隔開來。井區為大塊條石砌成略低於地面的扇形小廣場,四眼方井,水至穴底上涌,與井口持平,多餘者沿石條縫隙流到小廣場兩側的溝渠中排走。前來取水的人們絡繹不絕,盛水的工具更是五花八門,可樂瓶、食用油壺、塑料酒壺,更有甚者提來了礦泉壺,水聲嘩然,人聲鼎沸。
⑩ 白沙古井的來歷
白沙井位於長沙城南的回龍山下西側,天心閣東南方約一公里處,自古以來為江南名泉之一。泉水從井底汩汩湧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斷。白沙古井始鑿於何時,已無法考證出來。明以前的長沙地方史志俱已散佚,所剩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刊印的《長沙府志》即載:「白沙井,縣(指善化縣)東南二里,井僅尺許,清香甘美,通城官員汲之不絕,長沙第一泉」。可見此時白沙井已大大地有名了。民謠稱:「無錫錫山山無錫,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
歷史相關介紹清乾隆年間,進士曠敏本、優貢張九思曾作有《白沙井記》、《白沙泉記》,盛稱其泉「清香甘美,夏涼而冬溫」,「流而不盈,挹而不匱」,甚至將之與天下名泉濟南趵突泉、貴陽漏突泉和無錫惠山泉媲美,自明清以來,長沙人民世世代代飲用此水,前來取水者絡驛不絕,即使西城區、北城區一帶的居民也挑桶而來,「竟日幕而不一息。」更有不少窮苦人家汲水於此,擔賣全城,賴以為生。清末以後,挑賣沙水者多居於井旁,白沙井一帶生齒日繁,遂形成白沙街。白沙古井可說是長沙生命之泉。亦因如此,自清末以來,官紳惡霸多想方設法妄圖壟斷白沙井水。清光緒年間,善化知縣曾在井後立碑,「出示曉喻」,將白沙井劃為官井、民進,並訂立用水章程。民國初年,又有軍閥在井旁立一「告示」碑,刻有「照得白沙井水,四井界限分明,賣水吃水各井,官井專供官軍」等語。舊時,當地還有「挑水會」,凡挑賣沙水者須先交銀元數元入會,取得條據,方可取水。解放以後,白沙井回到人民手中,人們才真正自由地暢飲白沙水。1950年,市人民政府為保護古井,特撥款維修古井,建立石欄,鋪砌地面,使白沙古井成為長沙解放後最早得到修復的名勝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