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療糾紛賠償標准
1、醫療費賠償;2、誤工費賠償;3、住院伙食補助費;4、陪護費 ;5、傷殘生活補助費賠償;6、殘疾用具費賠償金額;7、喪葬費賠償金額;8、被撫養人生活費;9、交通費;10、住宿費;11、精神撫慰金。
『貳』 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的標准
醫療事故損害賠償計算標准
一、醫療費
「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後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1、醫療費包括掛號費、檢查費、治療費、(中西)葯費、住院費、醫療機構的護理費等。憑合法醫療機構出具的醫療收費單據計算。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4條的規定,治療一般應在發生醫療事故的所在地醫療機構進行治療,未經醫院批准或出具證明而強行轉院、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擅自購買與損害無關的葯品或者治療其他疾病的,其費用不予賠償。患者經醫院治療已痊癒後,沒有必要再住院治療的,應當立即出院。如果無正當理由拒不出院的,繼續住院的費用由患者自理。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醫療費還包括「其他器官功能訓練費」和「適當的美容費」,僅作參考。
2、「原發病醫療費用」是指非醫療事故所致的、患者治療本身原有疾病的醫療費用。可從兩個方面加以審查:(1)以醫療事故發生的時間判斷。醫療事故發生前的醫療費用為原發病醫療費用;(2)以處方葯品和治療項目判斷。凡用於治療患者本身原有疾病或損傷的葯費、檢查費、治療費等為原發病醫療費用。但上述原則也不完全盡然,如以時間判斷為例,醫療事故發生前的醫療費用為原發病醫療費用,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反之卻不必然,因為醫療事故發生後,往往兩種醫療費用會同時交混發生,即在治療因醫療事故給患者造成的損害的同時,也在治療患者的原發疾病,特別是當患者的原發病為重危疾病、而醫療事故只給患者造成較輕傷害(如四級醫療事故)時,單純以時間來劃分,將醫療事故發生後的所有醫療費用視為非原發病醫療費用,顯然有失公平。出現爭議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界定,必要時可通過司法鑒定部門單純就醫療費用予以鑒定。
3、關於續醫問題。由於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不可能在醫療事故解決階段全部治癒,故條例對繼續治療費(亦稱續醫費、預期醫療費、二期醫療費)規定為:「結案後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首先,通過分析該立法用語可理解為,在解決醫療事故賠償時(即結案時),對患者尚未發生的續醫費不能以一次性結算的方式予以給付。因為續醫費是指損傷經治療後體征固定而遺留功能障礙,確需再次治療的或傷情尚未恢復者未來治療的費用,由於患者的體質、病情差異和各醫院等級、技術水平、收費標準的不同,無法確定續醫費數額,任何醫療機構或鑒定部門的估算都是不準確的,必然會損害醫患一方的利益。故條例規定續醫費的主張是在「結案後」;
其次,是否需要繼續治療,應以專家鑒定組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對醫療事故患者的醫療護理醫學建議」為依據;
其三,繼續治療費按照基本醫療費用計算支付。但目前我國還沒有基本醫療的具體范圍和項目,按國務院法制辦教科文衛司、衛生部法制與監督司、衛生部醫政司組織編寫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百問》中解釋:「1998年國務院做出了《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開展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各地確定了基本醫療保險的服務范圍和標准等,基本醫療費用的范圍和標准可以參照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省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但是,由於該條款操作起來較為復雜,加之法院系統對該規定本有抵觸情緒(詳見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唐德華、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法學博士楊永清編寫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理解與適用》一書第379頁「基本醫療費用問題」一節),筆者擔心今後法院在審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時,可能會對患者的繼續治療費問題採取「實報實銷」的處理方式,甚至「根據案情一次性判決」(見最高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一)款)。
二、誤工費
「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的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誤工費計算方式按患者有無固定收入分為兩種。
1、固定收入,是指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的人員本應按期得到的、卻因醫療事故就醫造成耽誤工作而喪失的工資、獎金、津貼、特殊工種的補助費等合法收入。一般以單位出具的收入證明和工資表為准,獎金以患者上年度的單位人均獎金計算,超過獎金稅起征點的以起征點為限。需要注意的是,個人獨資、合夥企業等私營企業以及財務不健全的有限公司出具的特別是證明患者「固定收入」高於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收入證明,不到單獨作為認定依據,須結合稅務機關的個人所得稅納稅證明等材料方能認定。
2、無固定收入包括兩類人員,一是從事農、林、牧、漁業生產的農村村民;二是有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有關憑證,在醫療事故發生前從事某種勞動,其收入能維持本人正常生活的,包括承包經營戶、城鄉個體工商戶、打工者(散工、短工、臨工)、家庭勞動服務人員等。均按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此外,患者依法從事第二職業的,其實際減少的收入,應予以合理賠償。患者系未成年人等本身無勞動收入而要求賠償誤工費的,不予支持。
3、誤工日期的認定。根據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3條「誤工日期應當按其實際損害程度、恢復狀況並參照治療醫院出具的證明或法醫鑒定等認定」的規定,誤工日期由患者的住院天數和出院後治療醫院出具證明的休養天數兩部分組成,從醫療事故發生的當日開始計算,遇國家法定節假日均不扣減。治療終結後無正當理由拒不出院或無相關證明擅自休養的,不予計算誤工費。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殘疾的,自專家鑒定組出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後不再計算誤工費,即殘疾者定殘之後不再賠償誤工費。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
「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
「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按司法解釋的原意,是指行政級別為「處級」以下的工作人員。其出差伙食補助標准各地均由規定,如重慶市現規定的出差伙食補助費為12元/天。
四、陪護費
「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陪護費」這一稱謂比國務院1991年頒布的《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中所稱的「護理費」要科學一些,因為醫護人員進行的醫療活動中也有護理活動。陪護費的計算期間只限於患者發生醫療事故後的「住院期間」,均以上一年度事故發生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為標准按日計算。
需指出的是,條例作為行政法規,所規定的「一刀切」陪護費計算方式與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5條規定的陪護費計算方式有所不同,該條規定:「經醫院批准應以當地的一般臨時工的工資標准為限。」人民法院在審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時,如何適用還有待於最高法院解釋的明確。
五、殘疾生活補助費
「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平均生活費」是指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該地方上一年度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額。如重慶市2002年公布的居民年平均生活費為5767元。但交通事故處理機關每年在轉發居民年平均生活費數據的同時,都要明確規定該數據使用於處理從什麼時間至什麼時間之間發生的交通事故,以便於操作,建議衛生行政機關可予以借鑒。
根據衛生部新公布的《醫療事故分級標准(試行)》中「本標准中醫療事故一級乙等至三級戊等對應傷殘等級一至十級」的規定,只有經鑒定為三級以上醫療事故即構成十級傷殘以上的,才能計算殘疾生活補助費,等級為四級醫療事故的,不能計算該賠償項目。
本項規定的30年、15年、5年只是承擔殘疾補助費責任的最高年限,並非任何一起醫療事故都必須賠償滿30年、15年或者5年。具體年限或賠償金額應根據患者的傷殘等級來確定:
(1)一級乙等醫療事故(一級傷殘)計算30年,即100%;
(2)二級甲等醫療事故(二級傷殘)按一級傷殘的90%計算。計算公式為:居民年平均生活費×30年×90%(傷殘等級系數,下同);
(3)二級乙等醫療事故(三級傷殘)按一級傷殘的80%計算;
(4)二級丙等醫療事故(四級傷殘)按70%計算;
(5)二級丁等醫療事故(五級傷殘)按60%計算;
(6)三級甲等醫療事故(六級傷殘)按50%計算;
(7)三級乙等醫療事故(七級傷殘)按40%計算;
(8)三級丙等醫療事故(八級傷殘)按30%計算;
(9)三級丁等醫療事故(九級傷殘)按20%計算;
(10)三級戊等醫療事故(十級傷殘)按10%計算。
由於《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假定我國的人均壽命是75周歲(與《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中假定的人均壽命70歲相比,延長了5年),故該項中「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的規定,可按60周歲以上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的方式進行計算:60周歲計算15年、61周歲計算14年、62周歲計算13年、…68周歲計算7年、69周歲計算6年,依次遞減,70周歲以上按5年計算。須注意的十,計算年限確定後,仍要乘以傷殘等級系數。
六、殘疾用具費
「因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殘疾用具包括假肢、輪椅、助聽器、義眼、假牙、假發、眼鏡等。其中義眼、假發等雖無功能補償作用,但為社會普遍觀念所認同,仍屬殘疾用具。計算費用時既包括殘疾用具的購入費,也包括安裝費。費用按照市場上普及型器具的價格計算,也可以參照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的規定。同時還應按照殘疾用具的使用年限和人均壽命年限(75歲)把將來需要更換的費用計算在內。
所謂「普及型器具」,是指在同一品種中被廣泛使用的器具,一般以國產為限,不包括豪華型的。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中也規定殘疾用具費「按照國產普通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該項所述「醫療機構證明」並非專指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的證明,還包括為患者治療醫療事故損害的縣(市、市轄區)以上醫療機構的證明。醫患雙方為是否需要配置殘疾用具發生爭議時,可根據醫療事故鑒定結論中對患者的醫學建議等綜合確定。
七、喪葬費
「按照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准計算。」
目前,各地民政和財政部門都規定有喪葬費的具體標准,如重慶市規定的喪葬費標准為1500元。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起草者的解釋,此喪葬費已包括了「存屍費、屍體運轉費、屍體整容費、火化費、壽衣費等費用。」至於死者方大辦喪事所增加的費用,不予賠償。
八、被扶養人生活費
「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1、參照公安部有關交通事故中傷殘評定標準的規定,本項中所指「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應以五級傷殘以上程度(含五級)為限,即鑒定為二級丁等醫療事故的傷殘患者,方能認定其喪失勞動能力。
2、「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既包括未成年無勞動能力的人,也包括由於年老、疾病、殘疾等原因而喪失勞動能力的人,他們都無法通過從事勞動來取得經濟收入。但如果系失業、下崗或不願工作的,則不符合被扶養人的認定條件,不應當計算本項費用。
3、確定被扶養人時,患方應當提供有扶養關系的證明,及勞動保障、戶籍、民政等有關部門依法出具的相關證書、證明。衛生行政機關、人民法院在處理爭議認為必要時,應當要求其公證。
4、被扶養人的生活費,應由具有扶養義務扶養能力的人共同承擔,死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者只承擔本人應扶養的一份費用。換句話講就是醫療機構只賠償死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者本人應承擔的那一份費用。如A、B兩夫婦有個10周歲的小孩,A因醫療事故死亡,計算被扶養人生活費時,應減開B應承擔的費用份額即除以二,其計算公式為:(居民每月最低生活保障費×12個月×6年)÷2人。在死者或者殘疾者的父母成為被扶養人時,應以該父母的子女(含非婚生子女、繼子女、養子女)人數來確定扶養份額,計算生活費時有n個子女便除以n。
5、對已滿60周歲以上的被扶養人,仍按60周歲以上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的方式計算扶養年限(見本文「殘疾生活補助費」一節)。
九、交通費
「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
包括必須轉院治療所必需的合理的交通費用等,一般視患者病情、傷型情況並結合當地交通條件而定。但是患者出於故意耗費而支付的不必要的各種交通費用,不應當列入賠償范圍。
十、住宿費
「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計算,憑據支付。」
住宿費是指患者因轉院治療、檢查往返等原因未能住院也未能住在家裡確需就地住宿的扶養。需要指出的十,這里的「憑據支付」不是憑住宿發票上的金額支付,它只是表明患者確有住宿實施及計算住宿天數的憑據,發票金額高低不論,只按住宿天數支付出差住宿補助費,如重慶市目前規定標准為30元/人、天。
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
「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不超過3年。」
精神損害撫慰金是指患者及其近親屬因醫療事故遭受心理上或生理上的痛苦而以金錢支付方式給予的撫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自然人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時,可以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在賠償項目中未列「死亡補償費」而直接規定為「精神損害撫慰金」,與民法原理及司法解釋是相符的,名稱更為合理。因為「死亡補償費」實際上就是對死者親屬的精神損害賠償費用。
患者死亡後,有權要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必須是死者的近親屬。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條規定:「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故死者無近親屬時,其他人不得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與殘疾生活補助費同樣的道理,精神損害撫慰金並不是對每一例都計算為6年、3年。更不是對死者的每一個近親屬都要計算一筆精神損害撫慰金。具體計算年限時,可根據患者原有疾病狀況、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醫療機構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確定。對殘疾者也可掌握在一至四級傷殘賠償3年、五至八級傷殘賠償2年、九至十級傷殘賠償1年的原則。否則,如果一級傷殘與十級傷殘的精神損害撫慰金沒有區別的話,似乎不公。
此外,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1條的規定,參加醫療事故處理的患者近親屬以及參加喪葬活動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親屬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按上述相關規定計算,但計算費用的人數不超過2人。
把上述(一)至(十一)項計算出的所有費用相加後所得出的總和,即為該起醫療事故給患者造成的損失總額。但是,計算出全部損失後,並不等於一律由醫療機構全部賠償,具體賠償金額要根據醫療機構在醫療事故中的責任程度大小來確定,衛生部頒布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36條規定,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四種:
(1)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
(2)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
(4)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故確定賠償時應根據醫療機構的過錯責任大小來劃分:醫療機構負全部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0%;負主要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60%-90%;負次要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40%;負輕微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
總結:計算公式1.醫療費賠償金額=已發生醫療費用(不含原發病醫療費用)+預期醫療費用
2.誤工費賠償金額=誤工時間×收入標准(患者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
3.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時間×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
4.陪護費賠償金額=陪護天數×陪護人數×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
5.傷殘生活補助費賠償=傷殘等級×醫療事故發生地的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賠償期限
6.殘疾用具費賠償金額=普及型器具的費用
7.喪葬費賠償金額=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
8.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被撫養人的人數×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撫養年限
9.交通費賠償金額=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單據數額之和
10.住宿費賠償金額=住宿天數×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
11.精神損害撫恤金賠償金額=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年限(死亡最長不超過6年,殘疾最長不超過3年)
『叄』 醫療過錯損害賠償標准具體有哪些劃分
、醫療過錯等級劃分標准
一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別人幫助或採用專門設施,否則生命無法維持;
b. 意識消失;
c. 各種活動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d. 社會交往完全喪失。
二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需要隨時有人幫助;
b.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床上或椅上的活動;
c. 不能工作;
d. 社會交往極度困難。
三級傷殘劃分依據
a. 不能完全獨立生活,需經常有人監護;
b.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室內的活動;
c. 明顯職業受限;
d. 社會交往困難。
四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能力嚴重受限,間或需要幫助;
b.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居住范圍內的活動;
c. 職業種類受限;
d. 社會交往嚴重受限。
五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爾需要監護;
b.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就近的活動;
c. 需要明顯減輕工作;
d. 社會交往貧乏。
六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償,條件性需要幫助;
b. 各種活動降低;
c. 不能勝任原工作;
d. 社會交往狹窄。
七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嚴重受限;
b. 短暫活動不受限,長時間活動受限;
c. 工作時間需要明顯縮短;
d. 社會交往降低。
八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b. 遠距離流動受限;
c. 斷續工作;
d. 社會交往受約束。
九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活動能力大部分受限;
b. 工作和學習能力下降;
c. 社會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
十級傷殘劃分依據
a. 日常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b. 工作和學習能力有所下降;
c. 社會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肆』 醫療損害賠償標准怎麼計算
你好,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因是否構成醫療事故而適用不同的法律。但不論是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均有如下項目需要賠償。
一、醫療費,分為門診醫療費用和住院醫療費用。
1.門診醫療費以門診醫療發票為准,燕應附醫療處方、診斷證明和門診醫療手冊等,以證明與醫療損害有關;住院醫療費以住院發票為准,並應提供住院葯品清單、診斷證明和住院病歷,以證明與醫療損害的關聯性。
2.必須是因醫療損害而發生的醫療費用,不包含治療原發病或治療與損害無關的其他疾病的醫療費。
3.轉院醫療費應當提供轉院證明,否則可能視為自行擴大的損失而不予支持或僅部分予以支持;外購葯品應有醫療的診療意見;涉及多家醫院的,應當分別計算,提供醫療費總額和在每家醫療單位的醫療費數額。
4.已經發生的康復醫療費用可以計算在醫療費內。未發生的康復醫療費和繼續治療費,如患者提供了醫療單位的證明,可以作為醫療費一並計算並要求一次性賠償。繼續治療費按基本醫療費用計算,實踐中參照醫療機構所在省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確定。對於今後可能發生的費用,受害人可以待該項費用實際發生後另行起來訴主張權利。
二、誤工費,指患者因醫療損害而必須治療或休息造成的誤工損失。
誤工費的計算主要考慮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對於收入狀況,根據《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規定,有固定收入的按其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最近3年的平均收入計算;不能證明最近3年平均收入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高於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計算。當然,還應注意如下幾點:
1.如果受害人系未成年人或退休工人,沒有誤工損失的,則不計算誤工費。如果監護人因照顧護理和解決醫療事故而產生的誤工損失,可以按照誤工費主張,但不應和護理費等重復計算。
2.誤工費的計算必須提供誤工損失的合法證明,主要包括被害人工作單位出具的被害人誤工時間、收入狀況和扣發收入數額的證明等。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均規定按照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費標准計算。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規定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的,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治療,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均應予賠償。
計算住院伙食補助費應注意,住院天數以醫院住院病歷和診斷證明確定,不包含治療原發病或與醫療損害無關的疾病住院治療的天數。
四、護理費。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稱為「陪護費」,僅指住院期間的陪護費,按照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規定護理人員有固定收入的,護理費參照誤工費進行計算;護理人員沒有固定收入或者僱用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的護理的勞動報酬計算。護理人數原則為1人。護理期限計算到受害人恢復到生活自理能力為止,但最長不超過20年。
計算護理費應注意的是,住院期間需要有醫院的診療意見,出院以後需要護理以及需要護理的時間也需要醫療的診療意見,如病倒記載、診斷證明等。評殘後需要專人護理的,依法醫鑒定意見和患者傷殘等級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