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津歷史文化名勝古跡
天津歷史文化名勝古跡
天津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跡有 天津古文化街 、 天津大悲禪院 、 大沽口炮台遺址 等景點。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位於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沖」之稱。
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北角東門外、海河西岸,系商業步行街,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
古文化街是由仿中國清代民間小式店鋪組成的街道 。 以元代古跡天後宮為中心,天後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遊項目。
這條街上有一座享譽幾百年的古廟,它原名「天妃宮」,後改稱「天後宮」。天津東臨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車匯集的水陸交通樞紐。天後宮就是在漕運大發展的情況下,為庇佑漕運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後的廟宇。
天津大悲禪院
大悲院位於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八方佛寺院。由西院和東院兩部分組成,西院又叫舊廟,始建於清順治年間,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擴建,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組成,東院又叫新廟,建於1940年,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地藏殿、配殿、耳房和迴廊組成,是寺院的主體。
殿內藏有銅制釋迦牟尼佛像,還塑有大悲菩薩、倒坐觀音、彌勒佛、天王像、羅漢像等。 位於院中央的大雄寶殿內曾珍藏著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銅、木、石刻造像數百尊,工藝和藝術水平很高。 殿內還曾供奉過唐僧玄奘法師的靈骨,1956年轉贈印度那蘭陀寺。院內朱門綠瓦,佛壇高築,松柏參天,庄嚴靜穆,是全國重點佛教寺廟之一。

② 天津的歷史文化簡介 天津的歷史文化資料介紹
1、天津是我國華北地區的一個沿海城市,簡稱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別名津沽、津門等。津始於隋朝(公元581-618年)大運河的開通,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2、天津原來是海,地下至今仍可以找到鯨、海豚等海生動物遺骸和種類繁多的貝殼。
3、津始於隋朝(公元581-618年)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朝(公元618-907年)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14年,天津建城已有610周年。
4、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5、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天津作為沿海港口城市的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流日益廣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十一五」期間是天津歷史上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全市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6.1%。經濟建設跨越式發展帶來了城市地位的顯著提升。隨著濱海新區被列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天津又迎來了重大的歷史性發展機遇,這顆渤海明珠必將更加璀璨。
③ 天津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1、天津時調:天津時調是天津曲藝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種之一,主要流傳於天津市。2、天津快板:天津快板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上世紀50年代形成,是天津業余演員改革、發展天津時調「大數子」的結果。3、京東大鼓:京東大鼓是一種採用京東方音說唱表演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於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懷柔和天津寶坻一帶。天津的建築:1、古代建築:天津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包括獨樂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樓教堂、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黃崖關古長城,有各種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盤旋於群山峻嶺之中,四周風景優美如畫。全市現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區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著名的有天後宮、玉皇閣、文廟、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禪院、廣東會館,以及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舊址等。2、近代建築:天津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築獨具特色,既有雕梁畫棟、典雅朴實的古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哥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這些外國建築稱為「小洋樓」。④ 天津傳統文化有哪些
1、天津時調
天津時調是天津曲藝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種之一,主要流傳於天津市。
天津時調源於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並流傳於天津城區,以天津方言語音演唱。天津時調的表演形式為一人或兩人執節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時調曲調非常豐富,包含許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調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調。
2、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上世紀50年代形成,是天津業余演員改革、發展天津時調「大數子」的結果:去掉了「大數子」的前兩句「靠山調」慢板,豐富了伴奏音樂。演出時,演員手持節子板數敘,唱調幾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對仗,對尾字的要求押韻即可,全篇既可一轍到底,也可用花轍。自由活潑,頗富韻律。伴奏樂器為大三弦和揚琴等。
3、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是一種採用京東方音說唱表演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於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懷柔和天津寶坻一帶。
京東大鼓約形成於清代中葉,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有過不同的稱謂,如京東怯大鼓、樂亭調、平谷調大鼓、平谷調等。表演時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擊鼓為節,旁有樂師伴奏。京東大鼓經典劇目主要有《王婆罵雞》《耗子告貓》《大八義》《小八義》等。
(4)天津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天津的建築:
1、古代建築
天津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包括獨樂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樓教堂、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等。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黃崖關古長城,有各種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盤旋於群山峻嶺之中,四周風景優美如畫。
全市現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區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著名的有天後宮、玉皇閣、文廟、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禪院、廣東會館,以及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舊址等。
2、近代建築
天津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築獨具特色,既有雕梁畫棟、典雅朴實的古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哥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這些外國建築稱為「小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