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十二屆全運會會徽的概述
全國人民翹首以待的第十二屆全運會會徽終於正式揭曉,體塊相生,凸顯著中國力量的智慧;曲直相間,凝聚著繼往開來的精神。會徽充分展現了體育精神,弘揚了中華文化,突出了遼寧特色。壯美全運藉此鐫刻下「遼寧印記」,在全運遼寧時間的歷史進程中,這將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十二運會會徽整體設計動感流暢,表現手法獨樹一幟。體塊相生,凸顯著中國力量的智慧;曲直相間,凝聚著繼往開來的精神,明快的色彩烘托出時代感:紅色代表的激情、黃色代表的朝氣與藍色代表的祥和相映成趣,將精彩全運、和諧全運的理念充分表達,突出時代氣息和激情飽滿的運動精神,靈感源自於國旗顏色的紅色將體量感強,黃色騰飛的龍鳥似綵帶,似河流,飛揚流淌;藍色強調了和諧、創新、沿海大省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氣魄。三位一體的色彩組合,不僅預示著國家美好的未來,更將運動精神、人文精神、時代精神完美呈現。
巧妙地融合本屆全運特點、大膽創新成為本次設計的突破點。將時代性、時尚性的設計元素和設計手法與運 動精神、運動符號、文化符號、地區特色相融合,恰似萬花筒般將中華盛事、體育盛會、民眾盛典、文明勝景作出時尚化表達。凸顯本次全運會的時代性主題和風貌,突出時代精神的傳承和發展。高揚創新進取、繼往開來的中華之魂,新世紀、新活力、新夢想、新激情的時代語境呼之欲出。
「沒有痕跡的設計,是成功的設計」、「我們的設計過程,就是從激情開始,到否定自己、推倒重來的一個周而 復始、痛並快樂的過程」、「靈光乍現的那一刻,爆點被點燃那一刻,就是我們期待已久的幸福」……名為「中國力量 繼往開來」的第十二屆全運會會徽設計創意是由魯迅美術學院平面設計與多媒體學部主任趙璐、遼寧報業傳媒集團視覺總監張慶鈞、遼寧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關慧良三人完成。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時,三位設計者道出了他們心中無限的自豪感、榮耀感,以及那些有關會徽創作點滴的故事。
⑵ 全運會會徽的寓意
第十四屆全運會會徽的寓意是全國人民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慶祝第一個百年夢想的實現和第二個百年夢想的到來。
第十四屆全運會會徽由中心部分、環形部分、主體色彩三方面構成。中心部分為寶塔山、延河水和五孔窯洞,它們是中國革命的燈塔。環形部分將玉璧紋飾幻化成田徑、球類、游泳三個運動項目人形,展示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向上、奮力拚搏、逐夢圓夢。
主體色彩黃、綠、藍、紫、紅,其中,黃色象徵黃土高天,綠色象徵生態文明,藍色象徵現代科技,紫色象徵文化魅力,紅色象徵革命聖地。
第十四屆全運會吉祥物
第十四屆全運會吉祥物以陝西獨有的「秦嶺四寶」朱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為創意原型。朱䴉「朱朱」,手舉火炬,展翅飛跑;大熊貓「熊熊」,張開雙臂,熱情奔放;羚牛「羚羚」,健壯憨萌,闊步向前。
金絲猴「金金」,聰明智慧、靈動可愛。身著「富裕黃」「聖地紅」「夢想藍」「生態綠」運動裝的吉祥物組合,分別寓意奔向新時代、喜迎八方客、同享新生活、共築中國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會徽
⑶ 全運會會徽11種元素
十一運會會徽以「和諧中華、活力山東」命名,以11個「競技人形」為主要構成元素.整體結構創意來源於中國古代文字小篆中繁體「中華」的「華」字,代表此次運動會是全中國人民的一次體育盛會;其中造型語言借鑒中國傳統吉祥飾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個運動人形的組合,在點明「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的同時還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徵意義;會徽整體圖形創意還融合了中國傳統紋樣「同心結」的概念,寓意此次全運會將是一次「團結、和諧、圓滿」的體育盛會.
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會徽發布儀式2008年11月18日晚在濟南舉行.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孫大剛等集體創作的 「和諧中華,活力山東」圖案最終被選定為十一運會會徽.據專家介紹,會徽設計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東文化傳統特色的特徵元素.會徽中的幾何形構成元素來源於山東濟南出土的戰國時期「錯綠松石銅豆」上的「幾何勾連雷紋」和西漢時期「規矩紋銅鏡」上的規矩紋飾,文化內涵深厚;會徽選用的色彩取材於山東傳統木版年畫中的顏色,蘊含了山東民間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其中的「紅、黃、藍、綠、黑」五種顏色,還代表了奧林匹克五環色彩;同時,會徽表現手法輕松、活潑、現代,既體現了深厚的齊魯文化底蘊,又表現出現代山東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新形象.十一運會會徽通過面向社會公開徵集的方式產生.在徵集期間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應征作品3040件.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將於2009年10月在山東舉辦
十一運會會徽取名為「和諧中華、活力山東」.會徽圖案特點鮮明、風格獨特、內涵豐富.會徽以「競技人形」為主要構成元素,圖形中含有多種運動項目,形態之間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和諧共存,體現了第十一屆全運會「和諧中國,全民全運」的精神和理念;同時,以「運動人形」作為會徽主形態,充分體現了 「以人為本」的時代特點.[[寓意此次全運會將是一次「團結、和諧、圓滿」的體育盛會!]]
十一運會會徽取名為「和諧中華、活力山東」.會徽圖案特點鮮明、風格獨特、內涵豐富.會徽以「競技人形」為主要構成元素,圖形中含有多種運動項目,形態之間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和諧共存,體現了第十一屆全運會「和諧中國,全民全運」的精神和理念;同時,以「運動人形」作為會徽主形態,充分體現了 「以人為本」的時代特點.[[寓意此次全運會將是一次「團結、和諧、圓滿」的體育盛會!]
⑷ 13屆全運會會徽
象徵「津」字與海河等元素的第十三屆全運會會徽和吉祥物「津娃」,3日下午在天津正式亮相。
第十三屆全運會會徽由書法字「津」、「13」、「張開雙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構成,呈「火炬」造型,取名為「奔向未來」。會徽主色調為藍色,體現了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體育精神。
吉祥物取名為「津娃」,取材於天津楊柳青年畫,並與現代卡通形象進行了有機整合,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天津特色。「津娃」身著牡丹花圖案服裝,腳穿虎頭鞋,手持全運火炬,做出跳躍的動作,傳遞出運動的概念,整體形象詼諧、幽默、生動。
⑸ 全運會會徽是什麼
運動會會徽設計理念是富有創意,設計語言准確,設計風格簡明單純,總體把握住了「和諧中國,全民全運」的設計理念,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
會徽對中華文明、齊魯文明、現代文明內涵體現得比較准確,體現了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具有競技體育的韻味,同時符合當代審美要求。
運動會會徽設計含義:
會徽圖案特點鮮明、風格獨特、內涵豐富。會徽以「競技人形」為主要構成元素,圖形中含有多種運動項目,形態之間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和諧共存,體現了第十一屆全運會「和諧中國,全民全運」的精神和理念;
會徽設計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東文化傳統特色的特徵元素,延展出「和諧中華、活力山東」的寓意。會徽中的幾何形構成元素來源於山東濟南出土的戰國時期「錯綠松石銅豆」上的「幾何勾連雷紋」和西漢時期「規矩紋銅鏡」上的規矩紋飾,文化內涵深厚;
會徽選用的色彩取材於山東傳統木版年畫中的顏色,蘊含了山東民間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其中的「紅、黃、藍、綠、黑」五種顏色,還分別代表了體現奧林匹克運動精神的五環色彩,將2008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給予延伸;
運動人形和泉水噴涌的結合處理,給人熱烈和激情的感受,讓人們感受著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這一盛會的理想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