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楊英
擴展閱讀
天津疫情限號 2025-04-30 04:47:34
161631什麼公司股票 2025-04-30 04:26:43
新手能買002開頭的股票嗎 2025-04-30 04:26:08

楊英

發布時間: 2023-02-06 02:14:49

1.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楊英編輯了哪些圖書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楊英編輯了《中國美術報》《中國書畫報》《丹青天地》等圖書。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楊英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祖籍山東省,大學畢業於哈爾濱教育學院中國畫專業,之後師從於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其代表作《中國美術報》《中國書畫報》《丹青天地》,多次在國內外畫展中展出並獲獎。楊英歷任哈爾濱市動力區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師、教研員,多次被評為哈爾濱市優秀美術教師,全國優秀美術輔導教師。

2. 歷史上姓楊的名人

1、楊雄:字子雲,漢族。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人。揚雄少年好學,口吃,博覽群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游京師長安,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

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揚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揚雄」。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雲亭」的西蜀子雲即為揚雄。

2、楊堅: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

3、楊素:字處道,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權臣、詩人、軍事家。北魏諫議大夫楊暄之孫、北周驃騎大將軍楊敷之子。出身弘農楊氏,不拘小節,胸懷大志。初仕北周,拜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參加平定北齊之役,與族兄楊堅深相結納。

隋朝建立後,升御史大夫。開皇八年(588年),以行軍元帥身份,率水軍東下攻滅陳朝,以功拜荊州總管,封越國公。暗中幫助晉王楊廣,奪嫡成為太子。楊廣即位後,領兵討平漢王楊諒叛亂,拜尚書令、太師、司徒,封楚國公。

4、楊廣:本名楊英,小字阿_,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後獨孤伽羅嫡次子。

北周天和四年,生於長安,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率軍消滅陳朝,謀劃奪嫡事宜。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

5、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_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3. 大熔爐之熱血青春大結局是什麼 徐小斌最後和誰在一起

結局:經過一系列挫折和磨練,他們完成了從普通民眾到軍事轉型,培育鐵的骨頭,鍛造武器的友誼,生命和死亡更多的模具為祖國聽命令,願意犧牲人民的鋼鐵。

徐小斌終於和桑小雨在一起了。

大熔爐之熱血青春大結局:

肖樹田看到唐山大地震的消息後,也毅然回部隊參加救災。他告訴張彩琴,這次他不會再騙她了,災後一定會回來結婚。在唐山火車站的救援活動中,肖樹田和許小斌在李某平靜的眼神下英勇犧牲搶救傷員。蕭淑田臨死前問徐小斌,他在徐小斌眼裡是不是一直是個孫子。

徐小斌搖搖頭說:當然不是,你是我的戰友,我的兄弟。小書田微笑著離開了。徐小斌和李哭了起來。張彩琴被兩名士兵抬到蕭樹田的墓前。她癱倒在地,哭了起來。後悔當初不該說要擁抱蕭書天的骨灰盒婚姻。楊英也來到蕭樹田墓前,行禮、送花、立正。

「四人幫」被搗毀後,楊英因牽連父親的事,被送到農場衛生站。但楊英並不難過。她知道真正的春天已經來了。兵團報到,石家莊步兵學校恢復招生。副教務長何鵬舉已被調回學校當教員。有一個地方供三家公司就讀軍校。此時,小組長在徐小斌和李之間猶豫不決。

徐小斌決定放棄這一配額,平靜地讓李去軍校。李平靜地約著徐小斌來到了蕭書田的墓前。李又迫使他與自己,冷靜地告訴徐小斌,他也渴望去學校深造,成為一個更好的士兵,但是連長和班長轉移教育他,和個人利益比軍隊的利益更重要。

徐小斌是領導部隊的材料,是我軍未來所需要的人才。他告訴徐小斌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不要忘記羅寶秀,不要忘記趙連長,不要忘記他,不要忘記蕭淑田。一條鬱郁蔥蔥的道路,徐小斌懷著感激之情,帶著夢想和希望來到了新軍校。

(3)楊英擴展閱讀:

《大熔爐之熱血青春》劇情介紹:

該劇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三個截然不同的年輕人如何在革命大熔爐的熔爐中鍛造成長的過程。一個決心要成為冠軍的戰爭英雄,一個發誓要晉升的人,一個沒有思想的士兵。

同一天,三個人走進同樣的兵營,吃同樣的飯,做同樣的被子,走同樣的正步。但由於性格、動機和世界觀的不同,他們之間產生了各種矛盾和沖突。

4. 歷史上的一代昏君揚廣屬相是什麼,歷史上隋朝的楊廣真的是昏君嗎

提起歷史上的一代昏君揚廣屬相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有人問歷史上隋朝的楊廣真的是昏君嗎?另外,還有人想問真實的楊廣是史書上記載的昏君嗎,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隋煬帝胸懷大志,又很有天賦,為何後面成為了「一代昏君」?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歷史上隋朝的楊廣真的是昏君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上的一代昏君揚廣屬相是什麼

1、歷史上的一代昏君揚廣屬相是什麼:歷史上隋朝的楊廣真的是昏君嗎?

公元年,楊堅在大興城(今陝西西安)稱帝,定國號為隋,結束了至漢末以來三百年的亂世,並且楊堅採用了休養生息的,開始富強,史稱「開皇之治」。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新王朝,誰能想到它會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呢?公元年楊堅繼位;公元年江都兵變,楊堅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弒。好傢伙,十幾年就把老爹留下的家業全給「作」沒了。那楊廣是昏君嗎?在我看來,楊廣並不是昏君,而是一個暴君。

我們可以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昏君」和「暴君」,昏君一般就是指無功之人,暴君一般是指無德之人。就比如秦二世嬴胡亥,這傢伙繼位以來就沒干過一件好事,陷害蒙恬兩兄弟、李斯等大臣,還大力修建修造阿房宮和驪山,是一個妥妥的昏君加暴君。

隋煬帝胸懷大志,又很有天賦,為何後面成為了「一代昏君」?

隋朝滅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楊堅好大喜功,那楊廣了啥呢?三征高麗、西征、濫用民力修建大運河,導致國力大減,這么看是一妥妥的暴君了,那麼他是否有功呢?當然有還是有的,就比如修建大運河,濫用民力是不假,但是修建大運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還有洛陽、重開絲綢之路和大興科舉等等,這些為政措施都影響後世深遠,功績都是不能否認的。這么看來,他是一個有功無德的人,畢竟「過在當代,功在千秋」,沒有將功績和的利益相統一,才出現了這種局面。

其實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之後的代王朝大都,但是下一個王朝必定富強,比如秦朝之後的漢、隋朝之後的唐。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正是因為有秦、隋打好基礎,漢、唐才不用收拾攤子,才會出現了大治的局面。

2、歷史上的一代昏君揚廣屬相是什麼:真實的楊廣是史書上記載的昏君嗎

3、隋煬帝胸懷大志,又很有天賦,為何後面成為了「一代昏君」?

4、歷史上的一代昏君揚廣屬相是什麼:隋煬帝是誰?是昏君嗎?

隋煬帝被認為是史上的昏君,很多人將他和商紂、夏桀相提並論。我想,世人給隋煬帝一個這樣的評價,是基於以下三個主要原因:其一,他是一個皇帝,就是我們所謂的「敗家子」。其二,他靡華,荒無道。其三,他橫征暴斂,嚴刑峻法,不顧死活。

有人說:「評論歷史人物,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功不折罪,瑕不掩瑜,歸根結底要看他歷史活動的意義,是進步還是。」從這點來說,隋煬帝還不失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他還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建樹最多的皇帝之一。或者可以這樣說:「在所有的皇帝中,隋煬帝是最有出息的一個,他雖不是明君,但也沒有必要給他扣上昏君的帽子。」

隋煬帝楊廣,又名楊英,小字阿摩,公元年封為晉王,在南下滅陳和抵禦北方的過程中,他立有大功,並籠絡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長的太子地位。由於生活,漸漸失去了隋文帝的歡心。楊廣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節儉,偽裝出生活儉朴,不好聲色的樣子。有一次,楊廣外出狩獵,正逢大雨。侍衛給他送上雨衣,他拒絕著說道:「兵士們都在大雨中淋著,我一人豈能穿上獨自避雨呢?」文帝聽了以為楊廣還具備仁愛之心,更加喜愛。為了得到皇帝這個位置,他偽裝14年,不露任何馬腳,令人嘆為觀止。此人可比初進關中的漢高祖劉邦,胸懷大志且處心積慮,這豈是一位昏君所能做到的。

他在位以後,開通京杭大運河,擊潰吐谷渾、、、契丹等國,闊疆五萬里,建立科舉取士制度。為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洛陽人和揚州人應該感謝隋煬帝,洛陽從西周起,陸續有九個王朝在此建都,因而被譽為九朝古都。隋煬帝繼位後立即在此建立新都,新都是一座七公里見方的大都市,建好後,洛陽成為當時的、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以致在隋以後的的唐代一直被做為東都。揚州城的興衰更是離不開隋煬帝和他舉全國之力量修建的大運河,到了明清時,揚州的經濟地位相當於現在的上海,沒有隋煬帝,沒有大運河,哪會有春風十里的揚州。揚州,作為一個王朝的縮影,留下了隋煬帝很多故事。揚州,是隋煬帝事業的起點、生命的終點。

和秦朝的大一統一樣,隋朝的建立打破了各地間的壁壘,完善了建立統一大國所必備的各種制度,例如,將土地全部分配給農民,對其征稅的均田制均以實行,將數目龐雜的歸納為五百條的《律》,以及行政中《令》的制定,用律宜刑以防,以律采運營方針,這兩者是的兩根基礎支柱。確立於隋的這一套《律》《令》此後持續了一千三百多年。隋煬帝還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他雄心勃勃,雷厲風行,把隋文帝廢止的學校全部恢復起來,在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上,開創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舉制。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隋煬帝為了使行政區域的劃分攝制四海,慕秦王而重設郡縣制,大大擴大了郡的轄境。除了整治內部隋煬帝還把目光投向擴展和鞏固疆域。從他三次親征來說,也不是個膽小和無作為的皇帝,只不過「勝者為王敗者寇「。

隋煬帝在位之時,濫殺朝臣,窮兵黷武,勞民傷財,多次巡幸江南,國庫空虛,致使國內兵民之變蜂起,最終被禁衛軍勒死於江都。但不可否認的是,他開疆闢土,為唐代的繁盛和強大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豐厚了心理積淀和創建了統一的多樣板;在文化上他促進了南北的和聯系。把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說成是為了到江南遊玩,這顯然不可信。開鑿大運河,其實是出於和經濟目的,是為了溝通加強南北的經濟文化聯系,大運河邊的那麼多的大糧倉可以作證。

隋煬帝在文才方面也不是平庸之徒。史書說他自幼聰穎,敏慧好學,頗有文才。他一生之中作了不少有一定水平的詩賦、歌詞,而且整理、收集了一部分文集以傳後世。隋宮中流傳的音樂,有很多是採用了楊廣所作的歌詞,頗有南朝華麗之風。在中國歷代皇帝中,隋煬帝的文采雖然不能和南唐後主、北宋徽宗這些才子相比,但亦絕非泛泛之輩。

縱觀隋煬帝的一生,可以說他是文士、武帥、陰謀家、野心家、暴君、昏君、懦夫等等角色集於一身的人,他的人生之復雜,不是簡單的三言兩語就能評價的。就是這樣一個帝王,為什麼為後人所唾棄,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過秦論》中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隋煬帝之所以失敗,歸根結底是好大喜功而傷了民心,隋煬帝建立的那些工程按現在的說法,就是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做成了,發揮了效益,你就是功臣,做不成,你就會遭到罵名。隋煬帝修一條大運河畢竟還能成為中華的遺產,反觀我們有些面子工程,完全是好大喜功,勞民傷財,所以我們千萬不能步隋煬帝的後轍。

以上就是與歷史上隋朝的楊廣真的是昏君嗎?相關內容,是關於歷史上隋朝的楊廣真的是昏君嗎?的分享。看完歷史上的一代昏君揚廣屬相是什麼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5. 紅七軍著名戰將,戰斗中遇難,家中僅存一老母一瞎眼未婚妻,她們過得怎樣

紅七軍作為我軍早期的主力部隊之一,曾涌現出了一大批軍事人才,他們中許多人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都成長為了獨當一面的大將,然而也有不少將領,沒能走過這條充斥著血與火的革命道路,壯烈犧牲,為革命付出了生命,今天我要說的便是一位紅七軍革命烈士。


一九三五年,楊英率領二十四師,在閩西一帶遭到了國軍圍攻,他親自帶領部隊拼殺突圍,最後還是壯烈犧牲。令人痛心的是,楊英一直沒有機會回到老家,和老母親以及未婚妻見上一面,後來莫文驊聽說了楊英犧牲的消息後,深感悲痛,他曾到寶慶打聽楊英家裡的情況,卻沒有打聽到,此事一直是莫文驊心中的遺憾。

6. 隋煬帝怎麼讀

拼音:suí yáng dì

聲母:s、y、d

韻母:ui、ang、i

聲調:陽平、陽平、去聲

簡介:楊廣,公元604年殺父楊堅自立為帝,後徵集大量民工,修成大運河,修建宮殿和西苑,修築長城,開辟馳道。公元618年被禁軍將領宇文化及等縊殺。

(6)楊英擴展閱讀

詳細資料: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摐,弘農華陰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後獨孤伽羅嫡次子。

開皇元年(581年),冊立為晉王,參與滅陳朝,陰謀奪宗。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范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變之後,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弒。隋恭帝楊侑追謚為明皇帝,廟號世祖;唐高祖李淵追謚為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追謚為閔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四十餘首。

7. 楊姓名人有哪些呢

楊姓名人有:

1、楊堅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至仁壽四年(604年)在位。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

8. 隋煬帝為什麼營建東都洛陽

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的原因:

一、歷史因素。洛陽地形險要,《隋書》:「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故漢高祖劉邦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漢王諒據並州反叛,使州縣或淪非所。此由關河懸遠,兵不赴急,加以並州移戶,復在河南。

南服遐遠,東夏殷大,因機順動,今也其時。群司百辟,僉諧厥議。」各部門、眾朝臣,大都同意興建東都。

二、人口、地理,及糧食物質轉運因素。漢王楊諒在並州造反,平叛後,「並州移戶復在河南」,急需加強控制。關中人口眾多,地域不廣,漕運不便,朝廷與民爭食。每遇關中受災,多有飢民至洛陽就食。

至隋代,特別是統一全國後,關中「地狹人繁」,糧食產出已遠不能滿足關中需要,供應極度困難。東南糧食可以轉輸於洛陽,但因渭水、廣通渠運力不足,加之黃河三門峽河道狹窄,水流湍急,物資轉運至長安得改用陸路,既運輸量有限,又耗費耗時。

隋煬帝介紹: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後獨孤伽羅嫡次子。

美姿儀,少聰慧,初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冊立為晉王,參與滅陳朝,陰謀奪宗。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

9. 楊英的介紹

楊英(1963.7-)男,藏族,青海久治人。研究生文化程度,1981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4月入黨,現任青海省果洛州人民政府副州長。

10. 楊姓名人有哪些呢

楊姓名人有:

1、揚雄(前53年~18年),字子雲,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人。漢朝時期辭賦家、思想家,廬江太守揚季五世孫,名士嚴君平弟子。

少年好學,博覽群書,長於辭賦。游歷長安,擔任大司馬王音門下史。漢成帝時,得到同鄉楊庄推薦,入奏《甘泉》、《河東》等賦。授給事黃門侍郎,修書於天祿閣,結交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