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復星集團郭廣昌簡歷(精選15句)
1、 個人簡介
2、 復星堅決執行兩項,一是從不炒股,二是一切都需要有價值的創造。
3、 郭廣昌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1989年,郭廣昌從復旦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4、 主要行業:生物醫學和房地產行業地位:復星實業(600,1998年6月)是上海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
5、 1992年,25歲的他和4名同學(自稱復旦五劍客)用8萬元創業,從事市場調研、食品、電子化工產品生產。
6、 1997年,郭廣昌以國際市場為目標,積極在巴西、印度、南非等國家拓展業務,首批獲得民營科技企業自營進出口權。
7、 沒有現金流,就沒有回報,沒有價值創造,我們就不會這樣做。事實上,有人總結說,郭廣昌最擅長的努力是資本運作。
8、 1993年進入房地產銷售和生物醫學領域,開始生產乙肝診斷試劑。第一桶金是通過乙肝診斷試劑獲得的。1993年5月,郭廣昌投資開發基因工程檢測產品。
9、 近年來,在資本市場上,許多擅長資本運營的商業鱷魚發生了事故,或者資本鏈無法拉伸,或者因為非法經營,郭廣昌說:或者一句話,lsquo;現金為王rsquo;。
10、 據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介紹,復星集團2004年銷售收入180億元,凈利潤23億元。郭廣昌持有復星集團58%的股份,2005年以95億美元的價格排名第七。他是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11、 復星集團早就想通過紅籌方式在境外上市,此事籌劃已久。據知情人士透露,郭廣昌已通過自己的境外資本全資收購復星集團,准備將復星集團變身為外資企業,整體打包上市。
12、 自1996年10月以來,郭廣昌投資近5億元,積極參與現代醫葯、信息產業、房地產領域多家大中型國有企業的合資合作和轉型嫁接,整合資源,發揮優勢,開展資源優化配置和1 12的共同發展。
13、 復星在張志祥的建龍鋼鐵投資5億元,並於2002年成立了德邦證券。復星還通過友誼股份持有中國最大的連鎖超市聯華超市的股份。其房地產企業復地集團是上海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計劃在香港上市。復星還持有著名財經報紙《21世紀商業先驅報》的股份。
14、 他利用股權滾雪球和小資本控制大資產,從投資到逐步控制,再到絕對控制,成為復星不斷壯大的利器。因此,一些學者高度評價郭廣昌,認為郭廣昌是中國資本市場上最活躍的企業家之一。雖然它是多元化的管理,但由於科技創新,它追求陽光利潤,熱衷於公益事業,成為陽光財富的代表。
15、 1998年,復星工業上市,是上海現代生物醫學領域第一家私營上市企業。復星集團開始從事房地產、鋼鐵、金融等行業的多元化進程。郭廣昌的投資集中在上海。目前,他控股並參與了5家上市公司和其他70多家公司。包括復星工業、豫園商城、友誼、靈瑞、天葯、南鋼等,是內地著名的資本鱷魚。
『貳』 復星國際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92年:開始業務運營;
1994年:8月開始開展房地產開發業務,12月通過復星醫葯開始開展醫葯業務 (當時公司名為復星實業) ;
1998年:7月復星醫葯成為上交所上市公司,8月復地成立(當時公司名為上海復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2000年:8月復星醫葯完成2250萬股的A股配股,10月投資友誼復星;
2002年:8月投資建龍集團,11月成為豫園商城單一最大股東;
2003年:1月復星及建龍集團投資寧波鋼鐵,同月投資國葯控股,3月成立南鋼聯,5月德邦證券成立,10月復星醫葯發行9.5億元人民幣可轉債;
2004年:2月復地成為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4月投資招金礦業;
2005年:1月南鋼股份完成1.2億股A股增發,3月復地完成1.466億股H股配售; 2006年:啟用新品牌和品牌標識語——匯聚成長力量,4月復地完成 1.759億股H股配售,12月招金礦業成為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
2007年:投資華夏礦業,7月16日復星國際H股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叄』 復星醫葯發展前景
復星醫葯是那種大開大合的企業,和恆瑞醫葯的「專注保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恆瑞醫葯自成立至今,實現了從一個紅葯水廠商到創新葯制葯企業的巨變,2020年營業收入規模達到277億元,歸母凈利潤63億元,創造了4000億元市值;
而復星醫葯背靠復星集團,繼承了它的產業集團化理念,多年來通過並購逐步做大了企業規模,截至2020年,其收入規模達到300億元,凈利潤36億元,盈利能力成為復星醫葯最大的一個短板。
現如今,復星醫葯還有著巨額的股權投資,從而給企業帶來較高的投資收益,而另一方面,復星醫葯的自主創新速度也在加快,2020年研發投入合計達到了40億元,復星醫葯值得期待嗎?
與恆瑞醫葯相比,復星醫葯的發展潛力怎麼看?
一、業務較為分散,仍處於發展初期
復星醫葯的業務結構比較復雜,尤其是制葯領域,還有很多治療領域根本沒有形成規模(收入10億元以下)。分產品來看,2020年收入規模最大的一塊制葯領域是代謝及消化系統核心產品,但它實現營業收入35.72億元,僅佔到公司總營業收入的11.79%。
復星醫葯走的是布局醫葯健康全產業鏈的路線,因此它目前的主營業務不僅涉及到制葯領域,還覆蓋到了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服務領域,並通過參股國葯控股涵蓋到醫葯商業領域。
雖然看上去比較宏偉,但對於復星醫葯來說,現階段仍然處於發展初期。
一方面表現在它的營業收入增長沒有形成明顯的核心主力,2018年、2019年、2020年近三年,制葯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47.19%、16.51%、0.52%;
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3.22%、2.66%、39.64%;
醫療服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22.72%、18.61%、4.34%。
可以看到,制葯業務和醫療服務業務營業收入增速在近幾年有明顯的下滑趨勢,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業務反而在2020年,因抗疫產品的貢獻實現了快速增長。
其中,制葯業務較為依賴並購和新產品,2020年抗腫瘤及免疫調節核心產品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8.39%,主要系漢利康(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收入增長以及年度內上市新產品漢曲優(注射用曲妥珠單抗)、蘇可欣(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的收入貢獻所致。
不得不說,復星醫葯比恆瑞醫葯更為依賴創新葯,但從漢利康的研發時間跨越了10年來看,復星醫葯的創新轉型仍有一段路要走;
但反過來講,將研發投入作為醫葯企業發展的先行指標,我們同樣認為復星醫葯存在著較大的想像空間。
『肆』 復星醫葯是國企還是私企
復星醫葯不是國企,是私企。復星醫葯,即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葯品製造與研發、醫療服務、醫學診斷與醫療器械、醫葯分銷與零售的民營企業,其主要業務有醫療器械、醫葯工商業及其他業務。
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1月14日,控股股東是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郭廣昌,總部位於上海市普陀區。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有西葯類葯品、中葯類葯品。
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1998年8月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主承銷商是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保薦人是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為600196。
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
『伍』 復星醫葯是國企還是私企
復星不是國企,是投資型集團。
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復星醫葯」 )成立於1994年,是中國領先、創新驅動的國際化醫葯健康產業集團,業務領域策略性布局醫葯健康業鏈,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制葯、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服務,並通過參股國葯控股涵蓋到醫葯商業領域。
面向未來,復星醫葯將在「4IN」(創新Innovation、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整合Integr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ation)戰略的指導下,秉承「創新轉型、整合運營、穩健增長」的發展模式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致力於成為全球主流醫療健康市場的一流企業。
社會責任
一直以來,復星醫葯都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運營的重要指標,秉持「追求人才和產品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理念,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復星醫葯持續在健康扶貧、支持教育、科研創新、關愛兒童等方面開展各類公益活動,回饋社會。2020年度,復星醫葯向社會捐贈4038萬元。
疫情期間,復星醫葯緊急調配,加班加點保障重要醫療物資的一線供應。先後向湖北武漢、黃岡等疫區一線捐助多批防護服、口罩等醫療物資,支援國家醫療隊、武漢協和醫院、雷神山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
截至2020年底,復星醫葯向疫區捐贈的現金及醫用口罩、防護服、醫用無創呼吸機、負壓救護車等醫療設備和生活物資累計價值超過3000萬元。
『陸』 復星是國企嗎
復星不是國企,是投資型集團。
復星創建於1992年。作為一家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專注於中國動力的投資集團,復星先後投資復星醫葯、復地、豫園商城、建龍集團、南鋼聯、招金礦業、海南礦業、永安保險、分眾傳媒、Club Med、Folli Follie、復星保德信人壽等。
2007年,復星國際(00656.HK)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復星始終胸懷感恩之心,與員工、社會共享企業發展。2011年,復星投資企業納稅89億元,提供就業崗位8.9萬個,年度員工薪酬超50億元人民幣。20年來,復星已累計向社會捐贈超6億元。
復星集團的前身是「廣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992年成立之初,上海「廣信」只是一家小規模的科技咨詢公司,主營業務為市場調查和科技咨詢,創業資本不過3.8萬元。
(6)復星實業擴展閱讀:
復星向巴菲特學習價值投資理念,向GE學習人才培養和文化建設,向李嘉誠學習全球化管理,向凱雷學習資產管理、向保德信學習企業風險控制。通過學習,凝煉成指導復星思考和運行的現代企業制度。將規范透明的理念設為一切制度的基礎。
為此,復星在民營企業中首創了稅務總監的崗位,並請來國內一流的稅務專家擔任,確保在稅收上做到應繳盡繳,不在納稅問題上栽跟斗。20年來,復星及所投資的企業,累計向社會繳納稅款400億元,在納稅上的規范奠定了復星穩健基礎、創造了最大的時間效益。
『柒』 復星醫葯與復星國際關系
復星醫葯和復星國際的老闆都是郭廣昌那幫人,他們是做醫葯起家的,後來進軍房地產,金融。所以復星醫葯可以看成是復星國際的業務之一。
疫情的出現,大多行業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過也有得到發展的行業存在。最為典型的就是醫葯行業,特別是醫葯細分里的疫苗行業。在以前時,大家感覺新冠疫苗就只是一次性生意,一旦接種就是永久保護了,可由於新冠一直在變異和反復,市場逐漸意識到新冠疫苗與其他疫苗不同,就以目前的發展狀況,新冠很可能流感化,從而推動全民范圍內的疫苗接種。正是由於這樣的環境,復星醫葯將充分享受到疫苗常態化帶來的機會,而且,公司還具有其它制葯單位不能做到的獨特優勢。
借著分析復星醫葯前的空檔,我整理好了一份醫葯行業龍頭股的名單,馬上分享給大家,不妨直接點擊領取:寶藏資料!醫葯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葯品製造與研發是復星醫葯經營業務的核心,涵蓋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服務以及葯物流通領域。公司通過技術革新增強自身產業優勢,通過國際化收購及戰略投資實現外延式、整合式發展,全產業鏈布局在今天已基本實現,在中國醫療健康產業集團的發展中,它還是比較迅速的。
清楚了解到公司的概況以後,接著學姐就帶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公司的投資價值。
亮點一:mRNA疫苗,助力復星騰飛啟航
2020年3月,復星醫葯與德國mRNA 疫苗研發公司BioNtech達成合作關系,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家可以可以合作開發、商業化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單位。
常用的滅火疫苗,就是將人體外產生的病毒抗原蛋白輸入人體,讓人體免疫反應被激發。mRNA疫苗,是把遺傳編碼信息直接輸入人體,運用人體細胞內的RNA翻譯機器,產生抗原蛋白,激活免疫反應,其安全性和保護率都遠超普通滅火疫苗。
除了上述內容,要是病毒大面積變異,滅活疫苗都有可能會被重新研發;可是mRNA疫苗僅僅只需針對變異病毒重新編碼就能立刻量產。
很顯然,面對不斷變異和反反復復新冠病毒,mRNA疫苗享有獨家優勢,使復星的利潤得以增長。
亮點二:成立全球研發中心,以仿轉創,打造更強競爭力
創新葯是打造核心競爭力從而走向全球的一大利器,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多變的疾病環境,才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復星醫葯為了更好的發展,全球研發中心在2020年年初宣布成立,創建四大高科技平台,關心支持創新研發,圍繞著中國、美國、歐洲,堅持不懈的加強葯品的臨床前研究與臨床開發能力。
面對變化公司是積極接受的,以此鑄造更強大的競爭力,未來做大做強或將成為必然,復星醫葯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篇幅有限,關於復星醫葯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相關的詳細信息,請看下面的這篇研報,要是想了解更多的信息直接點擊就可以:【深度研報】復星醫葯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隨著疫情的發展,新冠疫苗的注射也許會變為常態化,疫苗企業會從中得到不少的利潤增量,滅活疫苗和mRNA疫苗對比一下就能夠看出,mRNA疫苗有著比較明顯的優勢,在未來很有機會成為疫苗主流,復星醫葯將充分享受這一紅利帶來的好處。
同時,復星醫葯展望未來,積極踴躍做出市場轉變,大力推進創新葯的市場份額。創新葯是醫葯行業里成長空間最大的領域之一,同時享有國家政策支持,對公司營收規模的擴張還是非常有利的,對將來的發展做好充分准備,未來是有前景的。
概而論之,對於復星醫葯來說,它正處於高確定性的疫苗和高成長性的創新葯領域中,未來公司的股價的表現一定會非常亮眼。但是文章有局限,而市場一直在變化,要是想更深入了解復興醫葯未來的發展方向,從下面的鏈接進去,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復星醫葯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復星醫葯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捌』 復星「五劍客」往事
復星這兩個字,有人解讀為「復旦之星」,還有人解讀為「復旦牛」。無論怎麼解讀,這個名字與復旦大學都有著緊密的聯系。
郭廣昌曾提到過復星這個名字的由來,「我們幾個都畢業於復旦,有一份濃濃的母校情懷……」
「我們」,指的就是復星初創時的「創業五人組」:郭廣昌、梁信軍、汪群斌、范偉、談劍。
這五人都畢業於復旦大學,一個學的是哲學,三個學的是遺傳學,還有一個學的是計算機;談劍是他們當中唯一的女性,也是郭廣昌的前妻。
復星崛起之後,外界又將他們稱之為「復星五虎將」或「復星五劍客」。
梁信軍曾言:「我們五個人就像五根手指,哪根也少不得。五根手指攥緊,就是一隻拳頭。而且,我們幾個人除了在學校就建立起良好關系以外,浙商的精神也在我們幾個人身上有所體現,而由這種共同的文化演繹而成的企業文化,則是我們五個同心的最大基礎。」
然而,時光匆匆去,聚散終有時。復星越來越壯大,「五劍客」卻逐漸散落天涯。
校友、同班同學、室友、同事、老鄉、情侶……一所大學能派生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不過如此。 罕見的是,復星「創業五人組」將這些關系交錯在了一起。
這在中國的商業合夥人中,似乎也是很少見的。
郭廣昌1967年出生在浙江東陽橫店,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他放棄了上師專的機會,下決心要通過上高中考上大學,改變命運。1985年,學理科的郭廣昌考上了復旦大學的哲學專業。那是改革開放初期,思潮湧動,郭廣昌想成為一個哲學家,而非商人。
關於學哲學,郭廣昌說,哲學訓練了思維,讓人看問題的角度比較多。
1987年,大二暑假,郭廣昌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到了北京,來了一次京杭大運河之旅。這個暑期對於郭廣昌而言,充實且充滿了思考。不過,對於身處浙江的那三個剛剛結束高中生活的准大學生而言,是另一種心情。
暑假結束後,郭廣昌的大學讀書生涯已經過半,得提早謀劃工作了,而梁信軍、汪群斌和范偉三個人,才滿懷期待地從浙江來到了復旦大學,成了遺傳工程系的新生。
梁信軍、汪群斌和范偉成為了同班同學,而汪群斌和范偉還是室友。更巧合的是,他們仨與郭廣昌都是浙江人。梁信軍是台州的,汪群斌與范偉是湖州的,郭廣昌是東陽的。不過,那時候,他們還不認識郭廣昌這個學長和老鄉。
1989年,他們三個准備上大三時,郭廣昌已經畢業了,而計算機科學系迎來了一個叫談劍的新生。 鮮為人知的是,談劍的爺爺是國際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的談家楨,他在復旦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和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
畢業後,郭廣昌留校在團委工作,同時為出國留學做著准備。兩年之後,完成學業的梁信軍也留校開始在校團委工作;汪群斌在生命學院團總支工作;范偉南下去了珠海一家醫葯公司。
郭、梁打交道最多。他們經常帶著學生參加暑期實踐,去企業調研。1992年,在小平「南巡」講話後,帶著學生在浙江調研的郭廣昌和梁信軍,徹底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春風。
於是,郭廣昌放棄了「出國淘金」的計劃,拉著梁信軍一起下海了。
他們拿著為留學准備的錢和一些積蓄,共3.8萬元,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廣信 科技 咨詢公司。「廣信」二字,來源於他們二人的名字。 那一年,郭廣昌25歲,梁信軍24歲。
廣信為來自台灣的元祖食品做上海市場的調研,賺來了第一桶金——30萬元。
第一筆生意來之不易,他們很重視。在元祖的招標辦公室里,郭廣昌遞交完材料,出門時被門檻絆了一下,差點摔倒,幸虧身後的梁信軍扶住了他。《昌運復星》一書中寫道:兩個男人扶住對方,在未來,他們將始終互相扶持著經歷風風雨雨。
1993年,廣信需要壯大隊伍,郭廣昌和梁信軍就把目光投向了身邊的人。 隨著汪群斌、范偉、談劍的加入,廣信更名為復星,公司的核心業務開始轉向生物醫葯,還開始涉足房地產。
至此,初創時期的復星有了核心團隊,即「創業五人組」。
談劍畢業後,與郭廣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創業五人組」中,除了談劍是上海人外,其他四個都是「浙江幫」。
創業之初,郭廣昌、梁信軍、汪群斌、范偉四個人擠在一個很小的地方,一起上班、吃飯、加班。不工作的時候,就搓麻將,晚飯經常吃蛋炒飯。
在核心團隊確定後,他們開了一個重要的會議,明確了5個人的分工。
郭廣昌不保守,從未覺得有什麼事只能想不能做,系統思考能力強,是一個很合格的總經理;梁信軍戰略意識敏銳,是復星的「二當家」;汪群斌處事低調,專業扎實,是復星的「第一得分手」;范偉對實驗「醉生夢死」,像個學者。
在決定將生物制葯作為復星的主攻方向後,范偉和汪群斌以技術入股,郭廣昌和梁信軍將公司前期積累的資金都投入了進來。
1995年,在范偉和汪群斌的帶領下,復星的幾位研發人員將課題轉化成了成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這是復星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步。
葯品研發是排頭兵,銷售網路是後勤部隊,都很重要。郭廣昌坐著綠皮車到處推銷,將銷售網路鋪到了全國。於是,復星創立之後的第一個1億元就這么進來了,還成為了行業龍頭。
1998年,國內企業改制,復星也面臨著改變。幾位元老聚在復星的會議室里,商討復星應該選擇的經營體制。
這個議題跟在座的每個人都關系重大,因為討論的結果,將決定他們今後在復星的「身份」。
郭廣昌點了一支煙,在吸第一口的時候嗆到了,一陣咳嗽,梁信軍將一杯水推到了他面前。郭廣昌看著這幾位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元老,他們好像有點坐立不安,梁信軍手指輕輕敲著桌面,汪群斌眼神朝著窗外,王偉低著頭,雙手握著一隻杯子,只有談劍靜靜地看著郭廣昌。
談劍替郭廣昌緩解了氣氛:改制不是什麼壞事,是為了企業更好地發展,咱們幾個這么多年都一起走了過來,現在,只有敞開談,才是應該做的。
沉默被談劍懇切的語氣打破了。
如何改制?大方向是什麼?幾個人都開始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還談到了改制後的規劃:集團和旗下眾多公司上市;做中國最牛的投資集團;涉足各大產業領域。
同年,復星實業(即現在的復星醫葯)登陸A股,募集資金達3.5億元。從此,復星就開始以參股或控股的方式,投資其他企業,進入各個行業,逐漸構築起了龐大的「復星系」。
2001年,復星系收購了「老八股」之一的豫園商城(即現在的豫園股份),被看作是其通過資本鏈條進行產業擴張的一個典型;2003年,又收購了南鋼股份,成就了中國股市第一個要約收購案……
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出現了復星系的身影,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國際收購案。隨之,復星系的資本版圖擴張開來,醫葯、地產、鋼鐵、零售、證券、保險、休閑 旅遊 、 體育 、礦產、黃金珠寶、餐飲、酒飲、信息、物流等諸多領域,復星均有涉足。
在復星多元化的進程中,郭廣昌是整個企業的靈魂,掌控全局;梁信軍是副董事長兼副總裁,成為復星投資和信息產業的領軍人物;汪群斌是復星實業總經理,專攻生物醫葯;范偉主抓房地產業務,也掌管內部事務;談劍負責 體育 及文化產業。
2007年,集復星系眾多產業於一身的復星國際在港股上市後,郭廣昌成了上海首富。福布斯2007年富豪榜顯示,郭廣昌的身家達362.3億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復星國際的總資產已達7449.86億元。
如今,復星系仍活躍在資本市場,並購案時常有之。2020年,復星系相繼拿下了金徽酒和捨得酒業,近期,又要拿下萬盛股份。萬盛股份將成為復星系控股的第8家A股公司。
早期的民營企業,很多都是以江湖兄弟的名義聚集創辦,不管是「萬通六君子」「新東方三駕馬車」,還是「騰訊五虎將」「網路七劍客」,起初都帶有這種色彩,從稱號就能感受到。
不過,在企業發展壯大後,卻避免不了分離。 比較理想的方式,如馮侖所言:以江湖方式進入,以商人方式退出。
梁信軍曾說:「我們5個人,都在高速公路上走,現在5個車道的速度是一樣的。但是,如果有一個人的車子出了毛病,明顯慢下來,你總不能始終在快車道上占著。在復星,只有永恆的企業利益,沒有永恆的個人關系。」
「復星五劍客」掌舵著復星系航行,有一句話被他們時常提及——「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戰戰兢兢,兢兢業業」。 終於,航行了20年後,他們也開始漸行漸遠。
2013年5月,復星國際執行董事范偉退出,並不再擔任公司聯席總裁,理由是「考慮到身體 健康 因素」。當時,范偉44歲。
范偉曾掌管復地集團,並在2009年至2010年期間,擔任復地集團董事長。之後,在復星國際聯席總裁的職位上,幹了不過兩年多,便離開了。
范偉離開還不到四年,梁信軍也離開了。
2017年3月,梁信軍發布「致復星同學們的一封信」稱,自當日起,出於「身體原因」,辭任在復星管理層和董事會工作。此前,梁信軍擔任復星國際的副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郭廣昌是董事長。
在信中,梁信軍表示:「比其他人幸運的,我想,一是生逢鼓勵知識分子創業的改革開放年代;二是有上海這樣溫潤的氣候土壤;最最重要的,是創業之初,就幸運遇見廣昌、阿汪等創業夥伴,以及在隨後的二十多年中遇到你們所有人。」
梁信軍與郭廣昌是復星最初的搭檔,他陪伴復星走過了25年的歲月,是復星名副其實的「二把手」。
在梁信軍發布離職信後,很快,郭廣昌也發布了「致復星同學們的一封信」,用較大篇幅回顧了他與梁信軍的創業經歷。
郭廣昌在信中說:「在公司,我對別人還算比較客氣;但對信軍,這二十幾年我一直沒有客氣過,該說就說、該批評就批評。當時我覺得肯定我是對的,但其實也未必盡然。這樣的二把手,信軍得需多少的容忍、多大的艱難調整,才能接受和面對當著大家的這種批評。換成我,一定沒有他這樣的隱忍。實在太多的抱歉,太不容易了。」
除了這兩位,很早之前,談劍就淡出了。
談劍與郭廣昌相識於校園,當初郭廣昌要辦公司時,也是因為和談劍徹夜長談之後才鼓起的勇氣。但是,他們的婚姻並沒有走到最後。2008年出版的《昌運復星》中,便提到二人離婚之事。可見,二人離婚已多年。
之後,郭廣昌與東方衛視主持人王津元結了婚。有點巧合的是,王津元也是郭廣昌的師妹,小郭廣昌4歲左右,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
現在,王津元任復星基金會及復星藝術中心主席,而談劍仍在復星旗下的星之健身俱樂部任董事長,並持有這家公司一定股份。
曾經的「創業五人組」,齊心協力,帶領著復星從一個小公司成為一艘巨輪,而現在,只剩下郭廣昌和汪群斌還在核心團隊中。
梁信軍走後,郭廣昌在那封信中說:「我們都是過客,信軍是過客,我也將是過客,大家都將是過客,但我們共同的希望就是,讓復星的事業走得更遠。」
參考資料:《昌運復星》,鄧鵬、郭亮,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 雷彥鵬, 編輯 劉肖迎)
『玖』 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為上海復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以滬府(1998)23號文批准由上海復星實業有限公司改組而成。1998年8月7日中國證監會分別以證監發字(1998)163、164號文批准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境內上市普通股(A股)股票並上市交易。
『拾』 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2009年12月 成立復創和復宏漢霖,復星醫葯研發創新進入新的里程碑。
2009年12月 與摩羅丹葯業合作,全新打造復星醫葯中葯產業平台。
2009年11月 萬邦醫葯與以色列生物技術公司D-Pharm Ltd.簽署創新產品合作協議,是中國葯企首次許可引進美國三期臨床新化合物。
2009年11月 《2008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獲頒「2009醫葯生物製品行業最佳社會責任報告」。
2009年5月 復星醫葯入選2009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百佳榜。
2009年4月 復星醫葯集團榮獲「2008中國醫葯衛生行業社會責任孺子牛獎」。
2008年12月 成立新葯研究公司,藉此控股重慶復創醫葯研究有限公司,開始啟動創新專利葯的開發。
2008年10月 復星醫葯集團榮獲「中國人力資源年度評選·中國最佳僱主企業獎」。
2008年4月 復星醫葯被評為最具社會責任企業獎——金蜜蜂獎。
2008年1月 復星醫葯被確定為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
2007年12月及2008年6月 復星醫葯入選上證紅利指數,及上證公司治理指數。
2007年8月 復星醫葯的青蒿琥酯聯合用葯再次受到WHO青睞,成為了WHO在復方抗瘧葯上的全球合作夥伴。
2007年6月 復星醫葯投資設立上海復星平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標志著復星醫葯加大對健康領域的的投資。
2006年11月 復星醫葯成功獲得國際金融公司(IFC)3.2億「熊貓債券」貸款。
2006年8月 復星醫葯成立了面向歐美等主流市場的高難度仿製葯研發機構——復星普適。
2006年4月 復星醫葯順利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
2005年12月 復星醫葯的青蒿琥酯片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通過WHO直接供應商資格認證的葯品。
2005年10月 復星醫葯的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2005年4月 復星醫葯首批入選滬深300指數。
2004年12月 復星實業正式更名為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月 復星與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合作成立國葯集團醫葯控股有限公司。
2002年5月 復星醫葯研發基地——重慶醫葯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 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1998年8月 復星實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4年 復星醫葯前身——上海復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