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中國半導體
擴展閱讀
5可以看股票的智能表 2025-04-29 05:11:19
嫁給山西煤老闆的女明星 2025-04-29 05:04:13

中國半導體

發布時間: 2023-02-09 16:04:53

❶ 為什麼中國放棄了半導體

因為全球半導體的實際需求大部分是在上一代技術領域。

半導體短缺導致世界各地的汽車和消費電子製造商悲鳴的是因為技術上10納米以上的通用品買不到。

作為中國設備投資的結果,也許在三、四年後,全球市場將充滿中國製造的低成本、高質量的上一代技術的半導體。製造業最需要的是功率半導體、感測器和控制電機的模擬元件。線寬只有28、40和65納米。這不會因為電動車(EV)的普及和數據中心的林立而改變。

相關信息:

如果是半導體上一代技術,不會受安全保障上的制約,在美國的監管框架之外,中國製造商幾乎可以自由出口到世界各地。「納米競爭」看似很簡單,以至於忽略了來自中國的價格破壞能力。

這讓人想起之前的鋼鐵行業。日本和世界的一些大型鋼鐵企業,被中國壓倒性的生產力量打敗而被淘汰。雖然在技術上贏了,但在市場上輸了。有必要關注這樣的歷史會不會在半導體行業重演。

❷ 中國半導體產業什麼時候會爆發

每年年末都會對當年度全球半導體產業情況作出回顧,同時對下一年的產業走勢作出預測。在市場需求持續疲弱的底色下,疊加了中美戰略博弈對抗升級,以及國內疫情防控等超預期因素沖擊,毫無疑問2022年的全球半導體行業是極其艱難的一年。

面對2023年,WSTS、ICinsights、Gartner等知名分析機構都給出了悲觀預測,甚至認為全球半導體行業正走向自2000年互聯網泡沫後的最大衰退。

在對2023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悲觀預期如此一致的情況下,最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就在於國內半導體行業將會如何發展?尤其是在政治因素正在最大限度的干擾半導體行業自身規律的情況下,有必要對2023年及以後的全球及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作出分析和預判,也歡迎各位一起討論。

全球經濟向中低速增長回歸,半導體行業缺乏基礎驅動力。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3年,全球GDP平均增長速度下降接近50%,除此之外,俄烏沖突、通脹攀升和央行貨幣政策緊縮等也引發世界性的全面經濟衰退,預計2023年及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經濟將向GDP增速低於3%的中低速增長回歸。半導體行業作為充分反映全球經濟的風向標,未來有可能將長期陷入缺乏宏觀經濟基本面支撐的困局,2023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將可能迎來5%-10%的負增長,而以後2-3年也將維持在低於8%的低速區間徘徊運行。

市場創新出現斷層危機,引發技術創新投入邊際報酬遞減。2023年全球半導體產業仍然面臨「需求創新困境」持續低迷,基於PC、手機、消費電子等市場的漸進式創新已經進入衰退期,增量空間顯著收窄,如同手機、PC等可以支撐半導體技術快速迭代升級的下一代現象級市場尚未成熟和全面爆發,市場端的創新需求出現「斷層」。而當前結構性的技術變化依然主要停留在工程層面,並未發生能夠在短期內擴張總體經濟空間的重大基礎技術革命,因此同業競爭會更趨近於零和博弈,技術創新投入遵循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部分國家對先進技術的高成本投入將逐步趨緩。

中美戰略對抗日益升級,「科技脫鉤」引發供應鏈低效率。2023年中美半導體領域的博弈有望迎來短時間的戰略緩沖期,但隨著美國2024年大選臨近,美國仍會間歇性的聯合其盟友以國家安全理由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進行升級壓制與圍堵。除半導體關鍵設備、基礎工業材料及零部件等供應鏈環節外,還可能涉及到新能源汽車、數字新基建等更廣泛領域,短期內中國半導體產業高端化升級面臨的「卡脖子」困境更加嚴重。而行政繁冗的內政環境可能會影響美國晶元政策的落實進程,聯邦與各州對半導體產業設置的繁雜法律限制短期內很難出現根本性改變[1],全球供應鏈也由此進入2-3年的低效率調整期,資本支出大幅縮減。

產業格局「西進東出」,半導體人才等資源面臨全球緊缺。2023年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鏈布局的成本與效率導向勢必要讓位於安全原則和韌性偏好,出現了區域化與短鏈化同步、產業格局「西進東出」的趨勢,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東亞半導體產業鏈與布局可能面臨更大不確定性,不少跨國半導體企業將重新思考既往布局與未來規劃問題,由此引發了半導體人才等資源的全球短缺和風險偏好明顯弱化。美國及其盟國將進一步升級半導體「人才隔離」的措施,中國有可能面臨高水平半導體人才加速流失的極大困境,東南亞及歐洲、日韓等地區則由此受益。

國內市場呈現復甦潛力,防疫政策變化或在年底引發反彈。2023年上半年國內半導體市場會有較大壓力,除受到全球經濟衰退影響以外,防疫政策約束下的消費不振、美國打壓政策的延續性影響會持續發酵,影響產業信心和動力。隨著兩會後防疫政策調整逐步見效,短期內產業驅動力依然受到疫情升溫的抑制,但部分產品領域需求環境可能會在3-6個月後有所改善,晶元庫存壓力會在2023年下半年以後逐步釋放。2023年底國內有望受益於疫情影響力度大幅減弱、消費信心階段性恢復以及去庫存完成等影響,迎來小規模反彈,晶元設計及封裝測試等產業鏈環節、手機、消費電子、工業半導體、數據中心等應用領域的行情逐步恢復向好。

產業鏈高端替代是主線,前沿創新和基礎突破關注度倍增。2023年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的國產替代依然是主線,基本替代邏輯從前些年的資本驅動轉由內循環市場驅動,更多國內新基建、新能源、數字經濟、信息消費場景的整機系統廠商將加速推進國產晶元的驗證和采購,泛信創市場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到金融、電力、軌道交通、運營商等領域。半導體設備、材料及零部件等供應鏈環節以及存儲器等高端通用晶元受到美國管制新規影響,國產化進度進入到動態調整期,製造、設備企業對國內基礎材料和零部件企業的支持力度明顯提升,驗證進度加快。同時,對Chiplet/先進封裝、PIC光子集成電路、MRAM/RRAM新興存儲器、RISC-V計算架構、氧化鎵等前沿創新和基礎領域的關注度將大幅增加。

部分企業面臨生存困境,「內卷」領域加速啟動並購整合。2023年半導體行業過剩的投機資本將對這個賽道不再感興趣,Pre-IPO項目、美籍高管為主項目、已出現頭部企業或者多家上市公司的賽道項目中部分將面臨融資困境,部分優質項目可能會因估值受影響而主動關閉融資窗口,進一步壓低資本的投資偏好。產業中涌現出更多的潛在並購整合機會,上市公司和相關聯的產業基金成為主要推手。在MCU、藍牙/WIFI、射頻前端、顯示驅動、電源管理晶元等創企數量眾多、中低端替代已經實現、頭部企業優勢明顯的產品領域有望出現以上市公司推動的並購整合。而在估值、企業經營成本、技術門檻都高的一些大晶元領域,有可能出現由基金推動的並購整合。

打好「市場」「體制」牌,新一輪產業政策周期醞釀待發。2000年的「18號文」,2011年的「新4號文」,2014年的《綱要》以及2020年的「新8號文」共同構成了我國半導體產業政策體系的關鍵節點,並不斷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產業政策的重要性不僅在於解決特定領域關鍵技術有無問題,更要解決相應創新體制和生態的塑造問題。在中美戰略博弈升級、半導體供應鏈形勢不確定性顯著增強、國內市場需求不振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2023年國內新一輪半導體產業政策周期有望醞釀開啟。

這篇文章我寫的異常艱難,一是因為當前形勢下很多內容和觀點不方便書寫,二是因為對2023年的悲觀預期已成共識,似乎也沒什麼好寫。但我總認為,無論是行業周期、疫情政策還是美國遏制如何影響,都還是要對我國半導體產業保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要嘗試在碎玻璃渣子里找糖吃,在苦日子裡尋得一抹陽光。

要想中國半導體成功突破低端鎖定,既不可能通過速戰速決抄近路的戰略,也無法通過繼續依附於美國主導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體系獲得,只能以堅定的戰略意志,藉由建設涵蓋體制-技術-市場多重創新的內循環體系來實現,這勢必是個「持久戰」。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始終還是要回到全球化的軌道上,這是半導體產業的基本規律。那時的全球化將會賦予中國全然不同的角色,給予中國企業更多公平競技的機會,進入更廣闊的新興市場;同時,中國也可以將更廣大的世界納入我們自己搭建的創新和產業共同體,實現真正的國際國內雙循環。

❸ 被卡了脖子的中國半導體行業會崛起嗎我們需要幾年才能取得突破呢

我認為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必然會崛起,任何國家都無法阻擋中國的崛起。要想在半導體行業有所突破,我認為預計需要10年的時間

我國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晶元行業的生產和製造,但是在晶元領域方面,我們已經落後歐美國家太多地方了。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起步時間晚於歐美國家,而且歐美國家不願與我們進行技術分享,甚至進行了全面的技術封鎖。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國的晶元領域方面存在很多技術性短板,在短時間之內還是無法實現超越。

被卡了脖子的中國半導體行業會崛起嗎?

至於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是否會崛起,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想在一兩年之內恢復,關鍵是不太可能的。一起來美國等西方國家總是制裁我國,尤其是喜歡在晶元領域方面。當然這也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一貫的做法,晶元也是我們為數不多的短板之一。因此,我國的晶元以及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已經被歐美國家卡脖子。


❹ 中國半導體設備十強

中國半導體設備十強如下:

1、北方華創;

2、中芯國際;

3、兆易創新;

4、卓勝微;

5、紫光國微;

6、韋爾股份;

7、北京君正;

8、華潤微;

9、揚傑科技;

10、長電科技。

簡介。

1、 北方華創。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方華創,股票代碼002371,是由北京七星華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北方微電子基地設備工藝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戰略重組而成,是目前國內集成電路高端工藝裝備的先進企業。

北方華創主營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新能源鋰電裝備及精密元器件業務,為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公司現有四大產業製造基地,營銷服務體系覆蓋歐、美、亞等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

2、 中芯國際。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港交所股票代碼00981,上交所科創板證券代碼688981。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