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己此間無。 是李白的哪首詩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一】
胡塵輕拂建章台,聖主西巡蜀道來。
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
【其二】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
【其三】
華陽春樹號新豐,行入新都若舊宮。
柳色未饒秦地綠,花光不減上陽紅。
【其四】
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地轉錦江成渭水,天回玉壘作長安。
【其五】
萬國同風共一時,錦江何謝曲江池。
石鏡更明天上月,後宮親得照蛾眉。
【其六】
濯錦清江萬里流,雲帆龍舸下揚州。
北地雖誇上林苑,南京還有散花樓。
【其七】
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聖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其八】
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
天子一行遺聖跡,錦城長作帝王州。
【其九】
水綠天青不起塵,風光和暖勝三秦。
萬國煙花隨玉輦,西來添作錦江春。
【其十】
劍閣重關蜀北門,上皇歸馬若雲屯。
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
2.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的意思是什麼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的意思是:錦城成都如九天所開,萬戶干門像畫圖一樣美麗。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出自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上皇西巡南京歌·九天開出一成都》。
全文: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
賞析
《上皇西巡南京歌》是產生於特定歷史背景下和詩人特定處境中的一組頌詩。組詩的內容要點是:
一、以慶幸勝利的心情,贊頌上皇兩巡南京。
二、極力鋪陳成都之美,表明「安吾君」的欣慰之情。
三、標榜上皇西巡給蜀地帶來的榮耀。
3. 寫天府之國成都的詩句
《上皇西巡南京歌》唐·李白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
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
《荊
門浮舟望蜀江》唐·李白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正是桃花流,照舊錦江色。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節令。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
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4. 九天開出一成都千門萬戶入畫圖 什麼意思
錦城成都如九天所開,萬戶干門像畫圖一樣美麗。
一、原文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
二、譯文
錦城成都如九天所開,萬戶干門像畫圖一樣美麗。其地的草樹雲山如同綿綉,秦川長安的風光能比得上這里美麗嗎?
三、出處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4)九天開出一成都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此組詩當作於詩人晚年時期,從整體上看,是收復長安以後寫的。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祿山兵破潼關,唐玄宗西幸,是謂西巡。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是為肅宗,尊玄宗為上皇天帝。至德二載(757)十月,肅宗還長安,遣使迎玄宗。
十二月丁未,玄宗還長安,戊午,以蜀都(成都)為南京,鳳翔為西京,西京(長安)為中京。此時李白在尋陽被判為長流夜郎徒刑,他忍著悲痛寫下這組詩。
二、作品賞析
李白在安史之亂中有題目相仿的兩組七絕:《永王東巡歌》和《上皇西巡南京歌》。《永王東巡歌》是頌歌,而關於《上皇西巡南京歌》的意旨,歷來有爭議,主要有兩種看法:
1、一說認為是頌歌,意在為唐玄宗的還朝而感到欣喜,為國家形勢的好轉而高興;
2、另一說認為基本是反諷唐玄宗的逃跑主義,看似歌頌,實為諷刺。
三、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秦安),隋末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附近)。出生地有碎葉、蜀中諸說。少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開元六年(718),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今四川三台)等地。開元十二年(724),離開故鄉,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十三年(725)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足跡遍長江中下游地區。天寶元年(742),詔征入長安,供奉翰林。天寶三載(744).因權貴讒毀,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在洛陽與杜甫相遇,同游梁宋。安史之亂起,受永王李磷邀入幕府。
永王兵敗後,被判罪長流夜郎。中道遇赦放還。後卒於當塗(今屬安徽)。有《李太白文集》。
5. 九天開出一成都出自李白的哪首詩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出自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翻譯為:錦城成都如九天所開,萬戶干門像畫圖一樣美麗。其地的草樹雲山如同綿綉,秦川長安的風光能比得上這里美麗嗎?
九天開出一成都出自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本詩是產生於特定歷史背景下和詩人特定處境中的一組頌詩。以慶幸勝利的心情,贊頌上皇兩巡南京;極力鋪陳成都之美,表明安吾君的欣慰之情;標榜上皇西巡給蜀地帶來的榮耀。
《西巡歌》作於舉國歡慶之時,而詩人自身卻正處於危難之中。所謂特定歷史背景、詩人特定處境指此。《西巡歌》的贊頌為玄宗而發。李白雖對玄宗有過怨望,同時又有眷戀與感戴之情。
由於他的冤獄是肅宗一手造成,所以寄希望於玄宗,故詩的最後一句是雙懸日月照乾坤。《流夜郎聞酺不預》與《上皇西巡南京歌》作於同時,是針對肅宗而發,悲憤莫名,二詩作意不同。
6. 萬戶千門入畫圖出自李白的哪個詩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第二首。
原文: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
譯文:
錦城成都如九天所開,萬戶千門像畫圖一樣美麗。其地的草樹雲山如同錦綉,秦川長安的風光能比得上這里美麗嗎?
作品鑒賞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第二首總寫成都的建築、風光之美。成都的房屋皆可入畫,風光勝過長安。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次第敘事,首尾完整,實際上開啟了宋代七絕聯章的紀事之法。其微言諷喻,以小見大的方式,繼承了樂府精神,對王建等中唐詩人的宮詞聯章創作有一定影響。
同時,這組詩還是李白"自我作古"的新題樂府創作,體現出李白對於詩體創變的新嘗試,體現出安史之亂後,李白面對社會巨變的現實,對國運及詩運轉關的新思考。
7. 九天開出一成都是李白的什麼詩
九天開出一成都是李白的組詩作品《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全詩:「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意思是錦城成都如九天所開,萬戶干門像畫圖一樣美麗。其地的草樹雲山如同綿綉,秦川長安的風光能比得上這里美麗嗎?
這組詩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詩人對成都的贊美,全方位展示成都的歷史文化遺存、名勝古跡,隱含了詩人對故鄉的殷殷懷念和對唐玄宗的深刻諷刺。全詩氣勢恢宏,情感復雜,內容豐富。其微言諷喻,以小見大的方式,繼承了樂府精神;而次第敘事,首尾完整的結構,則開啟了七絕聯章的紀事之法。
8. 讀唐詩 學寫詩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二》賞析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二 李白(唐)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 注釋: 成都:天寶十五載(756年),改蜀郡為成都府。 秦川:即秦嶺以北、渭水流域的關中平原。此指長安一帶。 譯文: 錦城成都如九天所開,萬戶千門象畫圖一樣美麗。 此地的草樹雲山如同綿綉,長安的風光能比得上這里美麗嗎? 賞析: 寫作背景見組詩其一賞析。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首句承接上一首「石為樓閣九天開」,接著描繪成都之美,「九天開出」突出成都山川高峻,次句寫民居之美,「萬」「千」突出多,「入畫圖」突出美。九天雲外的成都,如同一幅美麗的圖畫,詩人此處的視角是居高俯視,「出」與「入」意思相對,運用了擬人及比喻的寫作手法,生動而形象。 「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三、四句寫山川之美,視角由低到高,由近及遠,近處草樹,遠處雲山,如同美麗的錦綉,尾句詩人抒發感慨,秦川也無法與此相比。秦川本來美麗肥沃,然也無法與成都相比,可見成都之美。 參考網站:古詩文網 參考書:《李太白全集 》清 王琦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