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寶熊貓的資料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四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中國野生大熊貓為1864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600隻 。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1)熊貓標准擴展閱讀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貓的標准中文名稱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
體形比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
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生活中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⑵ 熊貓標準的基本內容
熊焰表示,北京環境交易所發起制定「熊貓標准」,盡管只是一個自願減排標准,但它將是中國在全球碳交易領域中爭奪話語權、繼而爭奪定價權的開始。據介紹,「熊貓標准」的發起人除了北京環境交易所外,還有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法國BlueNEXt交易所,參與該標准制定的有買方、賣方、中介、咨詢開發公司等利益相關實體以及能源環保類非政府組織,廣泛的代表性使這一標准更為公平、客觀。
據透露,「熊貓標准」將確立自願減排量的檢測標准和原則,並規定自願減排流程、評定機構、規則限定等內容,從而完善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該標准將借鑒美國杜克法則,大力推動農、林、牧、副、漁業的生態補償類項目,促進市場向工業補償農業、城市補償農村、東部補償西部、高排放者補償低排放者的方向發展。
⑶ 中國的第一筆自願減排量的交易的完成是在( )。
北京環境交易所。
中國的第一筆自願減排量的交易的完成是在北京環境交易所。《中國經濟時報》報道,天平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花費27.7萬元人民幣購買了2008年奧運期間北京「綠色出行」活動產生的8026噸碳減排指標,用於抵消該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來至2008年底公司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隨著這宗交易的正式達成,天平公司也成為第一家通過購買自願碳減排量實現碳中和的中國企業。
⑷ 熊貓標準的命名
「熊貓標准」的最早提出者是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助理畢建忠。關於「熊貓標准」這個名字的最終確立,還有一個小插曲。因為熊貓的形象可愛,比較環保,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提出用其作為標準的名稱。
但是由於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志也是熊貓,和北交所聯合開發標準的BlueNext交易所擔心兩個熊貓會有沖突,專門對中國文化進行了研究後,建議套用「女媧補天」的含義,以「女媧」為標准命名。不過,由於女媧的形象和國際接受度不如熊貓,標准最終仍然被定名「熊貓」,但在Logo(標志)設計時避免了與世界自然基金會標志的沖突。
⑸ 熊貓 的簡介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
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5)熊貓標准擴展閱讀:
大熊貓每天需要花費將近一半的時間來進食。大熊貓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與肉食類動物相似,如相對較短的消化道、鋒利的犬齒、單室胃,沒有盲腸以及相對鋒利的爪和較發達的肉墊。
在慢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以高纖維竹為主食,並演化一些適應以竹為生的結構特點,如咬肌、齒冠齒突發達,前爪除有五趾外還演變出一偽拇指組成對握結構以便於握竹。
⑹ 熊貓的外形特點說明文
熊貓的外形特點說明文如下:
充滿生機的大自然中,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我最喜歡的要屬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它胖嘟嘟的樣子十分可愛,贏得了很多人的心。
大熊貓有「活化石」之稱。體型比較肥碩,富態、尾巴短。體長1.2~1.8米之間,體重80~120千克,最重的可達180千克。它的頭部和身體的毛色黑白相間,標準的八字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
在野外,大熊貓生活在2000~4000米的高山竹林里,竹林就是它們的家。不過目前大熊貓的棲息地日益縮小,加上人類的獵殺,大熊貓數量已經不足1600隻了,早已成為珍稀動物。
800萬年前,和它同時代的劍齒虎、猛獁象等動物早已滅絕,只有它倖存下來。所以,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我們就有責任要保護它們!
⑺ 熊貓標準的介紹
「熊貓標准」是專為中國市場設立的自願減排標准,從狹義上確立減排量檢測標准和原則,廣義上規定流程、評定機構、規則限定等,以完善市場機制。它的設立是為了滿足中國國內企業和個人就氣候問題採取行動的需求。一些項目實現了減排或者清除,遵循熊貓標準的原則,被合格的第三方機構核證,並通過注冊,可以獲得相應數量的熊貓標准信用額,信用額可以買賣。它標志著中國開始在全球碳交易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⑻ 關於熊貓的詳細資料
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貓的標准中文名稱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8)熊貓標准擴展閱讀
保護級別:
1、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2、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8年 ver 3.1————瀕危(EN)。
3、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易危(VU)。
4、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
因為大熊貓是世界上極其寶貴的自然歷史遺產,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其生存和保護現狀,為世人所關注。
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是保護大熊貓的棲息地,促進野外和飼養大熊貓的繁殖,完善和強化管理手段,採取科學的方法,為大熊貓的生存創造必需的條件,穩定進而發展大熊貓種群數量,發展和恢復大熊貓的潛在棲息。
⑼ 大熊貓瀕危等級
大熊貓瀕危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截止2011年底,全世界共圈養熊貓333隻,屬高度瀕危物種。截至2021年1月,中國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增長16.8%,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375隻,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
大熊貓瀕危等級
物種瀕危等級是人為制定的衡量物種或生態系統瀕危程度或受威脅狀況的等級系統。
新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瀕危標准體系包括:滅絕、野生滅絕、極危、瀕危、易危、低危、無危、數據缺乏、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