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廣場協議簽訂後日本經濟泡沫 英法德沒事
廣場協議作用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大,還有好幾個國家都簽訂了協議的,升值最大最厲害的也不是日元,簽訂協議一段時間內,日本貿易也沒有惡化,後來造成所謂的失去30年,其根本原因都是在於日本自身決策錯誤。日本吃虧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本應在1987年或1988年,更早地採取貨幣緊縮政策和限制貸款與估值比率等有力的監管措施,卻因初期的盲目自信和後期的猶猶豫豫,錯失了良機。
說到匯率戰,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25年前的「廣場協議」。其實,廣場協議並非是日本一家被迫與美國簽訂城下之盟,而是諸多國家都與美國簽署了這個協議。1985年9月22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日本財長竹下登、前聯邦德國財長斯托登伯、法國財長貝格伯、英國財長勞森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美國的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協議,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
「廣場協議」簽訂後,上述五國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廣場協議前一個交易日,美元兌日元收盤於240.10,而9月底則收盤在216.5,到了1985年12月31日,則收盤在200.25。到了1988年1月底,美元兌日元最低到過120.18。1995年,美元兌日元創造了79.70的歷史低點。廣場協議2年多後,日元第一輪升值結束,最大升值99.78%,而10年後,日元已升值了201.26%。
不少人根據以上的數據,一口咬定日本在上個世紀90年代和2000年後的經濟困境是廣場協議導致的。這種認識非常膚淺,完全是搞錯了日本經濟困境的根本原因。應該看到,在廣場協議以後,當時的德國馬克和法國法郎,以及英鎊,兌美元同樣有幅度非常大的升值。廣場協議前後,從1985年1月至1987年年底,馬克升值了101.27%,法郎最大升值了100.55%,英鎊升值了66.98%。而瑞士法郎、義大利里拉等許多貨幣在這期間都兌美元有大幅度升值。這些國家都沒有發生日本失去十年、再失去二十年的遭遇。這說明日本的問題不具有共性。
從GDP的季率來看,廣場協議簽署以後,日本經濟增速只稍微回落了兩個季度,而後反而加速上升,並在隨後總體上保持了五年的擴張期。只是在1990年年底以後,日本泡沫經濟膨脹並破滅後,GDP增速才遲緩起來。在簽署廣場協議後,日本貿易順差總體上保持穩定,只在個別月份有過迅速下降的記錄,但很快又恢復。馬克大幅度升值以後,德國的貿易順差大幅度上升,只是在1990年7月以後,才突然快速下降,但也僅在1991年5月前後出現過短暫的貿易逆差,而後迅速回復到順差狀態,且順差數額節節攀升。在法郎大幅度升值後的4年多里,法國的貿易順差也是上漲的。過了12年之後,法國的貿易狀況才出現傾向性的惡化。雖然英國貿易逆差在廣場協議以後上升過,但在九十年代又開始縮小。直到接近2000年以後,貿易逆差才單向擴大。因此,廣場協議雖然導致日元、馬克、法郎和英鎊對於美元快速、長期、大幅度升值,但並沒有導致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的貿易狀況惡化。
現在足以得出結論,日本的困境,是其國內其他經濟政策失誤導致的。日本政府沒有盡早從依賴外部市場的思維中走出來,重視外部因素而輕視內部因素,政策的重點瞄準了廣場協議可能給予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上。根據學者的研究,日本因擔心「升值蕭條」,為避免其持有的大量美國資產貶值和支持美元發行,減輕日元升值可能出現的對國內經濟的不利影響,在日元大幅升值後,仍採取了持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特別是超低利率政策。利率長期處於超低水平,金融機構貸款大量增加,導致了1988年至1990年資產泡沫的產生。大量過剩資金開始流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引起了股價和房地產價格的暴漲,釀成了泡沫經濟。
德國等國卻眼睛向內,其央行以穩定物價為己任,沒有實行超低利率和超量貨幣發行的政策,因此在這些國家沒有爆發樓市和股市泡沫,當然也就沒有泡沫破滅後的長期衰退或者是蕭條。
廣場協議的全面真實的分析說明,比起匯率戰,國內政策的失誤將對國民經濟造成更重大的損害。這個道理,蒙代爾在不可能三角理論中已有揭示。這一理論揭示:獨立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和固定匯率三者不可能同時滿足,而三者的重要性是依次遞減的。只是蒙代爾後來為了固守其「最優貨幣區」的教條理論而走上了反對自己這一理論的道路,片面地、不恰當地強調固定匯率而忽視獨立的貨幣政策的重要性。日本在廣場協議以後,依然認為匯率政策是最重要的,為了彌補日元升值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貨幣政策大推泡沫經濟,喪失了根據國內情況制訂因地制宜政策的獨立性,終於釀成大錯。
因此,在即將到來的G20首爾峰會上,各經濟體最好能在匯率問題上達成共識。即使達不成協議,爆發匯率戰,也應把政策重點放在國內,應牢牢記取日本倚重匯率政策而喪失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教訓,切勿重蹈覆轍。
② 日本為什麼要簽署《廣場協約》不簽的話經濟會不會突飛猛進
日本當年簽訂的應該是《廣場協議》,而不是《廣場協約》。簽訂之後,美元對日元大幅度貶值,而日元由於大幅度升值,導致本國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下降,經濟突然開始下滑。而當時日本簽訂協議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其他國家的聯合壓迫,即使知道可能對經濟不利,但也不得不去簽。只是沒有想到,負面後果如此嚴重。
至於不簽署的情況下,能不能讓經濟飛速上漲,這還真是一個未知數。當時的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日本世界第一”、“日本要買下美國”、“美國要成為日本一個縣”等口號,就是在當時喊出來的。不過這一幕基本不可能實現,在不簽訂的情況下,各國打壓可能會更強勢。
在不簽訂《廣場協議》的情況下,日本經濟下滑也是一個趨勢,別看當時飛速發展,可也存在問題。畢竟是多個國家一同簽訂,可出問題的只有日本一方。也就是說,簽訂協議不是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主要原因。
③ 日本經濟衰落的廣場協議是怎麼回事
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加速了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充其量只是日本經濟衰退的外因,而不是必然導致經濟衰退的根源。導致日本經濟的原因還有如下幾點:1、政府對經濟的非正常干預,導致對經濟調控的有效性大為降低,金融限制嚴格,從而影響到了金融體制的活力。體現在對匯率的管制、利率的限制和金融業務領域的限制。2、20世紀80年代簽署的巴塞爾協議,對日本經濟的沖擊也極為巨大,直接導致了日本金融體系的癱瘓。因為協議規定了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而這個資本充足率是根據美國等國的條件定的,從而日本國內銀行的壞賬比例在銀行存款中的比例大增,嚴重依賴間接融資的日本經濟,由於銀行體系的崩潰,直接導致日本金融市場流動性的缺失,使得泡沫破滅後的日本經濟復甦困難。3、貨幣政策的決策失誤。當時日本資本項目尚不可自由兌換,央行制定貨幣政策必須考慮到維持匯率的穩定。而匯率的穩定,要以犧牲貨幣政策獨立性為代價,即失去對國內流動性過剩的調控能力,使得資產泡沫化日益加劇,最終泡沫破滅,日本經濟才走向衰退。
④ 廣島協議和廣場協議是什麼關系
廣島協議和廣場協議都是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所簽訂的協議。這兩個協議直接或間接引起了日本經濟的停滯。
廣島協議: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日本政府由於國防安全上依賴美國保護不敢公然違背美國,1985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廣島協議」,主要內容是增加了匯率的靈活性。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日元兌美元匯率從240:1升至120:1。
隨後,日本房地產和股票市場也在銀行的推波助瀾下產生了巨大的泡沫,日本經濟呈現出了虛假的繁榮,股市直沖四萬點。這時華爾街覺得時機已到,便傾巢而出,大肆賣空日本股市,經濟自此一蹶不振。
廣場協議: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4)廣場協議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縱觀日本經濟近三十年來的發展,1985年的廣場協議是一個轉折點。有分析指出,廣場協議後,受日元升值影響,日本出口競爭力備受打擊,經濟一蹶不振了十幾年。甚至在經濟學界,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廣場協議是美國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個驚天大陰謀。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陷入了長達十年的經濟停滯,即「失落十年」(The Lost Decade)。從高速增長到長期停滯,日本的發展經歷為那些雄心勃勃致力於經濟起飛的新興國家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活教材。
作為最重要的產品輸出國,中國的外匯儲備已躍居世界第一,人民幣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這一局面與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日本極為相似。
⑤ 日本的「廣場協議」是怎麼回事
釋義: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⑥ 1985年日本簽署的廣場協議是怎麼一回事情
1985年9月22日,新上任的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爾和西德、日本、法國、英國的財政部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了秘密會議,五國財政部長決定同意美元貶值,共同簽定了所謂《廣場協議》,協議指出:建議進一步加強彼此的合作,使非美元貨幣合理增值。
美元貶值直接導致了日元的大幅上升,在《廣場協議》正式簽定的第二天,美元對日元的匯率立即下跌了4.3%在接下來的六個星期,美國一直在不斷使美元貶值,到10月底,美元共貶值了12%,變為1美元兌換205日元,到1986年9月,為1美元兌153日元。
在嘗到甜頭之後,部分獲利回吐的國際資本卷土重來,日本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業則像海綿吸收水分一樣大量吸收廉價外來資金。從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價提高了兩倍。但隨著日元套利空間日益縮小,國際資本開始獲利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產泡沫爆裂,這在1990年9月就顯現出徵兆:日經股票市場平均虧損44%,相關股票平均下跌55%。到1993年,房地產經濟開始全面崩潰,日本21家主要銀行宣告產生1100億美元的壞賬,其中1/3與房地產有關。最終日本房價下跌了50%。
此後,日本即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日本經濟和房地產陷入了長達14年的蕭條和低迷。
⑦ 日本為什麼在上世紀80年代末簽署了《廣場協約》
其實對於日本來說,廣場協議可以說是它們發展歷史上的一個恥辱,因為在簽下這個協議之後,日本基本上就相當於把自己的經濟大權交給了美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90年代的時候,日本突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但實際上這都是被逼無奈的,因為如果不改革的話,日本的經濟就會直接崩潰,甚至要遠遠超過他們,現在一直稱呼的丟失的30年。那麼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日本所簽署的廣場協約。
第三,如何看待這樣一個協約?
說句實在話,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都不可能去簽訂這樣一個協約,因為這就相當於自己把所有的底線都讓別人看透了,也正是因為這樣,在90年代之後,日本的經濟基本上都被美國所挾持。
⑧ 為何日本人會對《廣場協議》不寒而慄對此你怎麼看
1985年在紐約廣場飯店,美、英、法、曰、德五國簽訂協議,幾國需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逐步貶值,以便減低美國外貿逆差。廣場協議當年1美元等於250日元,三年後1美元等於120日元。廣場協議後由於曰元升值導致股市房市形成大量泡沬,泡沬破裂後導致日本經濟長期滯漲。
然而簽訂廣場協議並非日本一國,例如德國並沒有因廣場協議導致股市地產泡沬,經濟發展正常。根本原因是日本經濟政策問題,日本當時對美順差年1200億美元,曰本擔心美元貶值,曰本對美出口會大幅減少影響曰本經濟,想通過增內需補對美外貿減少的缺口,於是採取財政擴張,貨款利率不斷走低貨幣大放水,在日元升值利率走低剌激下,曰本人財富大增對經濟前景過份樂觀導致股市房市大漲,形成泡沬,泡沬破裂重創曰本經濟。
而同期德國在廣場協議後採取財政緊縮政策,沒有產生泡沬經濟。
所以日本經濟經歷長期滯漲不能完全怪廣場協議,政府經濟政策不當是重要原因。
廣場協定是在日本如日中天的情況下,和美國人簽訂的。
1984年廣場協定對日本影響深遠。當時美國首次出現了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美國當然不能容忍這種有機會和美國的前才被外國人賺走的做法。於是美國人就開始做空日本房地產。加大他的房地產泡沫。迫使日本採取日元升值。
在廣場協定之前,日本國內沉浸的一片驕傲自大,自滿。情緒當中。日本的樓市達到了頂峰。日本的 汽車 暢銷全球。連美國大部分都是日本 汽車 的市場。
廣場協定簽訂之前,日本人叫囂的。賣掉東京的樓市就能買下整個紐約。口氣何等囂張。也充分說明了當時日本一片繁榮。
數碼產品暢銷全球。輕工業,造船業,機械製造,可以說,當時的日本市場,整個就是一片飄紅。
就在日本曾經的日本經濟高速發展。那美夢當中的時候,美國政府迫使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
廣場協定的簽訂:造成了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持續擴大。最終破滅;日元持續升值。導致日本的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人力成本上升。是廣大日企紛紛投資第三國。
廣場協定使日本人沉淪了十年。是日本最終認識美國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經濟的強大,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作為支撐。終究是水中花,鏡中月。
尤其是日本經濟巨人,政治侏儒!
簡單點認知「廣場協議」:
在某日某廣場美讓日簽署關於調整美金、日幣的匯率協議。
美為了逆轉貿易逆差,讓日幣匯率上升,美金匯率下降。
日本無選擇餘地的接受。
(在金融中,資本家可以簡單的通過匯率、利息來達到他們所要的目的。而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受匯率、利息的影響。)
「廣場協議」是日本經濟的轉折點,日本從繁榮走向衰敗。
故日本想起「廣場協議」不寒而粟。
每個日本人都應該知道「廣場協議」;
每個日本人都應該知道他們每年都付巨款給美駐軍;
每個日本人都應明白挑起島嶼爭端不符日本利息。
中國給日本帶來文明與鑒真,美國給日本帶來的是核彈與駐軍。
兩種態度源於不同的思維方式,至此我陷入思考。
廣場協議是一個讓日本徹底衰敗的根源,到現在日本的經濟都沒緩過勁來啊!廣場協議就是一個投降書,就是一個跪地求饒的保證書。
《希望…》《戰神…》《張佐靖》等對《廣場協議》講解巳十分完整。簡言之,《廣場協議》就是一個促使日本沉淪衰敗的協議!使日本經濟倒退了幾十年,可謂損失慘重!因此,每逢談到《廣場協議》,日本人都有「杯弓蛇影」的感覺,總是心有餘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