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兩山理論是指什麼
兩山理論是「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斷是辯證統一論、生態系統論、順應自然論、民生福祉論和綜合治理論的有機結合,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矛盾雙方具有統一性互,兩者互相依存,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1、新時期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基礎。
2、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依據。
3、破解農村發展與脫貧攻堅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路徑。
4、對廣大發展中國家。
兩山理論由來
「兩山」理論是我們黨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思想。
2012年,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上升成為全黨的意志;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目標。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了生態文明法治建設任務;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明確了綠色發展的主要任務。
㈡ 兩山論要處理好什麼和什麼的關系
兩山論要處理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關系。
「兩山理論」是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其核心思想是加快高質量綠色發展。其目的是「綠起來「首先帶動「富起來」,進而加快實現強起來。
兩山理論的核心思想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社,維護生態環境就是維護生產力;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維護制度。
兩山理論的實質:
兩山理論既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精髓一脈相承,又是生態文明建設創新路徑的體現。上層領導在重視生態建設的同時,也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和生態建設結合的問題。
脫貧攻堅要與生態建設相結合,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擴大政策實施范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化為護林員等生態管護員。
要通過改革創新,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㈢ 「兩山論」是什麼意思
「兩山論」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05年8月24日習近平在《浙江日報》的《之江新語》欄目中就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著名的「兩座山論」,他指出:「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習近平接著寫道:「我省『七山一水兩分田』,許多地方『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擁有良好的生態優勢。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既會產生矛盾,又可辯證統一。」
(3)兩山論擴展閱讀:
「兩山論」的時代價值及其重要意義
第一,正式開啟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一些地方在追求利益最大的思想主導下於1992年後大力發展重化工業,一批「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項目相繼上馬。
大規模的重化工業發展雖然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利益,但也造成大量污染物排放,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余村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痛定思痛,決定關停污染企業,開始轉向綠色發展道路。
第二,構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2018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單獨以習近平命名的四大思想之一。
第三,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在更廣范圍內推開。理論來源於實踐,同時用以指導實踐。「兩山論」的提出源於余村的成功探索實踐,在對余村樣本分析研究和抽象概括基礎上形成的「兩山論」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
在「兩山論」的理念指導下,余村所在的安吉縣以其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先後獲評全國首個氣候生態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首批中國生態文明獎,首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