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讀《富爸爸窮爸爸》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問世20多年來,從最開始的不名一文,到現在風靡全球,影響數千萬的讀者。世界在變,金錢的游戲規則也在變,我們也要應時而變,理解金錢的語言,學會金錢的游戲,實現財務自由。
一、這是財商的必讀書目。
它是任何一個想要掌握自己的財務未來人的起點,作者說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奮斗終生卻不能致富,因為他們在學校中從未真正學習關於金錢的知識,所以他們只知道為錢而拚命工作卻不學習,如何讓錢為自己工作。所以有必要去了解財商。讓自己擁有正確的金錢觀,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為人父母,我們也要把這種正確的金錢觀念傳遞給孩子。
二、人與人的差別在於思維方式。
作者有兩個爸爸,一個是他的生父窮爸爸,高學歷的教育,另一個他好朋友的父親富爸,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的企業家。兩個爸爸事業都相當成功,而且一輩子都非常勤奮。但是窮爸終其一生都在財務問題上掙扎,而富爸爸則成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造成這種結果是由於他們的思維方式不同。
窮爸爸希望我努力學習獲得學位,找個工資高的好工作,而富寶在鼓勵我成為富人,了解錢的運動規律,並讓錢為我工作。窮爸爸習慣於逃避,富爸爸則想盡辦法解決問題。
三、人生是可以自己設計的。
這個世界下一刻到底會發生什麼沒有人知道,作者生下來之後他的未來會怎麼樣?沒有人能夠給出答案,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靠自己去創造的。作者經歷了多次創業,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同時也創辦了教育公司,還開發了教育玩具幫助人們。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作者自己設計出來的,我們的人生要怎麼走,我也在於我們自己怎麼去設計。
財商教育是現代人必上的一課,對於金錢的認識不僅僅是讓我們擺脫為錢工作的束縛,同時也是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我們讓錢為我們工作,開創我們自己的人生。
我是鑠爸,終身學習者,閱讀推廣人,跑步達人,一月精讀一本書,一月跑步150KM+
2.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羅伯特•清崎。這是根據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寫的書,書中介紹了他從小受到兩位爸爸對待金錢的態度而受到的影響。
"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的企業家。在兩種觀念的影響下,羅伯特並不是全然的接受或否定,而是經過思考與對比,最後選擇了富爸爸的觀念,並親身實踐,經過三次商海沉浮,最終成為百萬富翁。
他在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話,介紹了怎樣成為富人的原則,以及分析了窮人為什麼窮的根本原因。
富人和窮人的根本區別是,是否擁有解決問題的財務知識?是否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是讓錢為自己工作還是你為錢工作?是否關注自己的事業,你的事業的重心是你的資產項還是你的收入項?
同時富人了解稅收並利用公司合理的避稅。富人還利用他們的財商找到更多的投資方法,並且有足夠的勇氣去實踐去冒險。
羅伯特說他全部的投資哲學就是把"種子"播在它的資產下,這是他的准則。
窮人如果想成為富人,就要學會不為錢工作。提高自己的財商,並且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增加資產項 ,控制支出和負債。
選擇一種思維方式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生活就像去健身房,最痛苦的事情是做出鍛煉身體的決定,一旦你過了這一關,以後的事情就好辦了。
做一個正確的選擇,並且堅持下去。
當然在通往財富的路上會有很多艱難,比如恐懼,懶惰,不良習慣。關鍵在你如何處理這些情緒帶來的問題,只有你下定決心克服一切困難,從現在開始按照那些原則去行動,那麼你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富人。
3. 窮爸爸和富爸爸的區別
區別在於思維和做事風格以及生活的不同。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能讓你從財務危機中解放出來的書。作者羅伯特·清崎有兩個爸爸:
「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投資自己的企業家。
清崎遵從「窮爸爸」為他設計的人生道路:上大學,服兵役,參加越戰,走過了平凡的人生初期。
直到1977年,清崎親眼目睹一生辛勞的「窮爸爸」失了業,富爸爸」則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毅然追尋「富爸爸」的腳步,踏入商界,從此登上了致富快車。
4. 《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的作者都破產了,這本書還靠譜嗎
在2012年,《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擁有的一家公司申請破產,對於其破產,有兩種說法:
有人認為這是又一個成功案例:清崎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演講,其演講由他自己的有限責任公司環球富有有限公司和一家教育機構Learning Annex合作組織進行。而通過演講獲得收入之後,環球富有有限公司沒有結清Learning Annex的款項。最後在2012年Learning Annex起訴環球富有,並且勝訴,獲得了2400萬賠償金的判罰。但是清崎雖然個人名下還有很多其他資產,他還是堅持要環球富有破產(在國外,有限責任公司破產是不會波及個人資產的)。從而使得自己不用全額賠付2400萬賠償金的罰款。所以,這再一次說明了清崎的財商頭腦,他用一個簡單做法躲避了債務。
同樣的事件,視角不同情況也各有不同。也有人認為這說明清崎有可能是個空架子,因為這個行為影響了他的信譽。在2012年之後的若干年,他的聲譽的確打了折扣,這和他書中描繪的那種,犯了錯就很羞愧,走正道,注意形象不犯法的描述有差別。
怎麼看清崎和他的《富爸爸窮爸爸》,個人認為,他的書籍依然散發著光輝,對於一個剛步入 社會 的大學生,又或者有志於讓孩子未來更加理性決策的家長,他的書依然非常有用,我們也沒有在書中看到什麼觀點是錯誤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富爸爸窮爸爸》他並沒有解決投資實施上面的具體問題,他還是一本帶你入投資領域的書籍,引導你進入財富思維,但沒有解決投資的具體問題,這個問題很具體,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在什麼時候?買入還是賣出?多少金額的?哪一種資產?」投資決策是個很具體的問題,近乎你在思考的時候,也因為情況不同而有所變化。
2002年,清崎預測2016年美股大崩盤,然而預測並不成功,然後清崎預測2016年如果美聯儲降息的話,美股就會大反彈,不然,崩潰正在路上。結果美聯儲2016年12月開始加息縮表,而美股繼續上行。另外,其預測還有是在2018年比特幣最高點附近看好比特幣的未來。
從清崎的例子中,個人若干點總結,拋磚引玉大家共享:
1、投資決策,是一項注重細節的具體決策,沒有方法論是不行的,但是光有方法論,沒有投資基數,信息渠道,知識認知,也是不行的。我們前段時間說為什麼經濟學如今如此熱門,因為微觀經濟學是指導人決策的。現代人所有的決策都要自己做出,而又不得不自己去承擔決策的後果。
2、測不準和大概率。大多數情況下,有效的資本市場股價隨機遊走,又或者說,大多數情況下未來現金流量你是測不準的。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骰子。但是,如今的科學家依然在不遺餘力的找證據去證明上帝在擲骰子,從波爾、海森堡、薛定諤到現下。前段時間有個耶魯大學麥克·德沃雷特實驗室就完成捕獲量子躍遷。這說明,上帝依然在擲骰子。也就是說,雖然未來會測不準,你依然要找事物的概率,不可能所有的事物都是隨機概率。比如老齡化就是個大概率事件,你如何讓人一夜變年輕。比如能源消耗和污染加劇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投資在於追尋概率,然後承擔因為概率預測失敗而導致的後果。
3、投資教育者未必要功成名就。術業有專攻,諸葛亮為什麼不當皇帝? 歷史 上還有個人,也是個教育家,就是《祖魯法則》作者吉姆·史萊特,1975年由於美國經濟大蕭條,其破產了,那一年巴菲特的業績是4%。來年,巴菲特幾乎翻番,但是吉姆·史萊特已經和投資無緣。另一個人,彼得林奇最終利用吉姆·史萊特的投資原則獲得成功,這個方法就是PEG,也就是說未來3-5年的增長率應該是一個股票參考的市盈率。
嗯,就這些。
從培養小孩子或者年輕人的初級財商來說,這本書非常有用,但是在國內實用性上堪憂。
我第一次讀《富爸爸》是在高中,此前爸媽從來沒有教育過我什麼財商,就是好好學習准備考大學。但是那本書第一次讓我了解到原來金錢的運轉是有規律的,並不是勤奮努力就可以發財的。但是《富爸爸》這套書也是有巨大的不足的,我放到後面再說。
《富爸爸》出現的時候,正值20世紀末,彼時,在中國正在全民討論教育問題,案例上冒出了一個韓寒,文筆橫溢卻自動退學,主流觀點都覺得他即將成為又一小混混。而勵志學剛剛開始盛行,陳安之的自我激勵,李陽的瘋狂英語……正是大行其道的時候。顛覆和奮斗,是那個時代的學生思想。這種情況下,反對傳統教育,提出財商概念的《富爸爸》一經出現,果然紅遍全國。
《富爸爸》提出財務自由概念,提出職業和眼界存在四種象限,必須盡快跑上快車道,開公司可以更好的避稅,擅於借貸,投資(不動產)房地產是最快的發財途徑……這些觀點在2000年前來看非常超前,可以說盡快的領悟奧義,並且付諸行動的一批中國人,真的是改變人生。但是到如今,這些道理在中國幾乎人人都認可,所以以前的快車道,也變成了獨木橋,投資真的就可以讓你快速發家嗎?想想那些買P2P產品的人們,想想那些在次貸危機中傾家盪產的人們……所以我想說的是,作為勵志小說,作為初級財務思維來說,《富爸爸》具有啟迪的正面作用。
但是……問題來了,正如所有勵志讀物一樣,精神鴉片的效果往往會高於實踐意義。這就像沒有對象的姑娘更熱衷於看「霸道總裁愛上我」一樣。《富爸爸》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操作性如何?可以說由於國情的不同,如今在中國的操作性非常低。你可以打雞血的告訴自己,我要進口跑上快車道,請問你的本錢在哪裡?你能判定創業或者投資就一定賺錢?美國是個更加公開透明的國家,中國則復雜的多,人情世故,政策法規都要注意……毫無 社會 經驗的年輕人貿然押注投資,結果往往血本無歸。
其實,《富爸爸》如果說前四本書講述自己的經歷以及聊聊本行美國不動產投資還比較在行的話。後面的一堆書,都是狗尾續貂,亂七八糟,是不是一個作者寫的都不知道。他又不能像合著者特朗普一樣厲害,吹更大牛逼,然後實現更大的牛逼。所以系列後面越來越沒讀的價值,甚至很多內容都是前面故事反復說或者天知道哪裡來的無法證實的美國故事……
而對於財商來說,正經的金融學,經濟學非常深奧復雜,並不是一兩本勵志雞血書就說得清楚的。從凱恩斯到巴菲特,如果發財那麼容易,地球早成天堂了,你看了秘籍,別人不會看嗎?所以實用性來說,真的沒有!
雞湯喝的一時爽,一直喝,未必一直爽啊!
羅伯特清琪的財務自由方法,是炒房!
水庫論壇的歐神,也是炒房!
李嘉誠身價百億,是賣房給炒房的!
所以,李嘉誠更高明一點,而且說過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盡早就清倉了房產。如果等到現在,賠的也是跳樓!
想想王健林,因為清倉慢了一步,差點資金鏈斷裂。
馬雲不賣房不賣地,就整一些虛擬的東西,用互聯網成了首富,當時出清阿里股票的時候,兌現了110億人民幣。他不也是在清倉嘛?!
現在來看沒有一個行業,或者一個賺錢思路,會永久有效。正確的做法是,某個門路掙到錢後,稍微看見整體趨勢的一點衰落,就趕緊清倉,抽身走人,一點也不要留戀!然後再找其他新的掙錢門路!這就是馬雲最近一直在做的。
現在透露下今年的一個掙錢趨勢——股市!
我買基金去年賠了一年,硬是沒有清倉,大概賠了10%多。今年4月份清倉,年化收益24.3%,等了一個月又開始買。
現在的基金是為賠狀態,估計今年10月前,還會進行一次清倉。然後就等下年再買了……
這個問題絕對值得說道說道!
說之前先介紹下,《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的作者是 美裔日本人--羅伯特·清崎 ,自1999年4月在美國出版,至今已發行 109個國家和地區 ,總銷量超過 2900萬冊 。
內容簡介:
清崎有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的企業家。一開始,清崎遵從「窮爸爸」為他設計的人生道路:上大學,服兵役,參加越戰,走過了平凡的人生初期。直到1977年,清崎親眼目睹一生辛勞的「窮爸爸」失了業,「富爸爸」則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於是,清崎毅然追尋「富爸爸」的腳步,踏入商界,從此登上了致富快車。
在書中,清崎以親身經歷的財富故事展示了「窮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話說回到題主的問題本身,《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破產了?
為此我特地上網查了下事情的始末,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確實存在破產的情況,但破產的不是作者本人,而是清崎的一家公司。
這個清崎平時經常到處去演講授課,輸出自己的文化知識,做著和現今網紅一樣的事情,這個過程中,清崎委託了一家平台公司為自己做包裝營銷策劃。
但是清崎沒付錢,一直沒付錢。
於是平台公司把清崎告上了法庭,法庭最後判了平台公司有權從清崎的公司收益中分賬,總額是2300萬美元。
官司結束了,平台公司拿到錢了嗎?
一分錢也沒拿到,因為清崎宣布自己的公司破產了!
要錢?沒有!
要臉?臉算什麼?
這是清崎曾經寫過的一句話,能看懂嗎?
清崎就是這么實踐的,活學活用,看來這本書真的是他自己寫的,用的這么順手。
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里,知道清崎對房子是怎麼定義的嗎?
我們來看看房子,房子,購買了之後需要交一堆的稅,每年還要還貸,還得花不少錢去維護,是不是看到錢不斷流出口袋?
按照清崎的定義,房子屬於負債。
但是呢,清崎年輕時的核心資產,就是很多小房子和幾家小公司的股權,他就是靠這么起家的。
我們再來看清崎說的另一句話:
呵呵,朋友們從中領悟到什麼了嗎?
在無月看來,追求財富是很有成就感的一個過程,每個人都渴望能找到速成的方法,但真正的方法在於你能不能抓住機會,能不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機會和方法,光靠聽,靠看,靠模仿是沒有用的。
文章的最後,分享書中富爸爸的一段話: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我第一次看《富爸爸窮爸爸》是在高考畢業後那個暑假,這本書當時火到不行,不少中國人特別是70後、80後們都是通過它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財富自由。
而我身邊有些朋友對這本書評價很低,他們感覺根本沒有給出實操型的理財建議。
其實更多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更多傳導的是一種思維方式,讓你先從精神上富起來,也讓你知道,理財是一項系統工程,並不僅僅包括投資金錢,還包括投資你的時間、 健康 、教育甚至人生。
有多少人每天非常努力的工作,而且時間呢很少,但收入並不理想,或者是呢即使收入很豐厚,但是時間很少,壓力很大。
尤其是像很多年輕人,他走出校門以後,找到一份勉強合適的工作,然後就是每天起床上班,努力奮斗掙工資,但是幾年下來以後呢,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經就不錯了,並沒有攢多少錢,即便是有些儲蓄,但是面對今天城市裡的房價,如果沒有家人幫忙的話,也很難購買,買了以後呢,又背上沉重的負債,這樣呢對工作的依賴就會更強,每天呢都是繼續起床上班,繼續努力奮斗去掙更多的工資,好像永遠也跳不出這個循環一樣,生活質量呢其實沒有太大的改善。
在忙碌之餘呢,我們可能會不禁地問自己,依靠著要努力給別人打工掙來的工資,能有一天變得富有嗎?
答案是很清晰的是吧!
血淋淋的就在我們自己心裡,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這樣每天為了消費而忙碌,上班掙工資,為了更多的消費,更加努力的工作,去掙更多的工資,這根本就不是任何一個富有的人,他的生活方式和賺錢方式。
而《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呢,它出版時間是在99年,你可能會覺得是不是有點兒老了,這么多年的時間,整個的 社會 經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也因個人財務問題而破產,作者的觀點和知識會不會已經不適用了呢?
實際上會過時的,永遠是具體的方法,但是關於財富的觀念永遠不會過時的,《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呢,就是在幫助我們革新理財觀念,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教會我們用富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金錢,去看待生活,用富人的思維方式,在生活中做出明確的正確的選擇。
你肯定聽過這樣一句話很刺耳,說貧窮本身就是一種專制,貧窮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錢而貧窮,是貧窮的思維模式,讓窮人永遠都無法擺脫貧窮的狀態,擁有這種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呢,即便是有金錢從他面前走過,有機會砸在他腦袋上,他也無力伸出手去抓住它。所以《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呢,給我們帶來的是觀念的變革,那你發現這個 社會 所有的變革是不是都是關於觀念的變革的,所有的人生存狀況的改變,也都必然始於他思想上的改變。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的時候,是因為一個同齡的客戶。他原先是在工廠上班,一個月五六千的樣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了這本書。對他的整個人生觀,價值觀,都成功地完成顛覆。
在考慮之後毅然的離職,進去到了平安保險,說一定要進入到金融行業,卻不知從何做起。堅定的相信自己,未來的財富自由之路,只有在股市或者是創業上才能完成。殊不知,18年的股市行情是有多麼的可怕。在他還在羨慕我的時候,認為我的職業有多高尚,卻不知,我在考慮離開這個行業
從培養小孩子或者年輕人的初級財商來說,這本書非常有用,但是在國內實用性上堪憂。
我認為《富爸爸 窮爸爸》這本書籍依然散發著光輝,對於一個剛步入 社會 的大學生,或者對我們有志於讓孩子未來更加理性決策的家長,他的書依然非常有用,而且我們也沒有在書中看到什麼觀點是錯誤的。它僅僅是一本帶你入投資領域的書籍,引導你進入財富思維。
我們不為錢工作,讓錢為我們工作!這也是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原因。在同樣的條件下,窮人會不停的打工賺錢,然後全部消費掉,接著又去為錢工作,慢慢進入一個惡性循環。而富人剛開始也會努力工作,並且在錢不多的時候,懂得節儉,然後用節省下來的錢去幫自己賺錢,從而產生一個滾雪球的效應。僅僅是一個小小的觀念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產生非常巨大的差異。
所以,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在花每一塊錢的時候,都要想清楚,這一塊錢是能夠幫我們賺更多錢的,它真的值得在現在就被花掉嗎?
但是,《富爸爸》這套書也是有巨大的不足的。因為對於財商來說,正經的金融學,經濟學非常深奧復雜,並不是一兩本勵志雞血書就說得清楚的。從凱恩斯到巴菲特,如果發財那麼容易,地球早成天堂了,你看了秘籍,別人不會看嗎?所以實用性來說,真的沒有!
最後,總得來說,經典的書籍永遠不會過時,就好像最簡單的理財原理才是最有效的一樣。即使現在從事金融這么多年,但是每次翻開《富爸爸窮爸爸》都會有新的收獲。特別是在我實現財務自由以後,回過頭再來體會書中的道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對我們自己的啟蒙和引導非常重要。
看富爸爸和窮爸爸這書最大的收獲是如下:
1 建立自己的被動收入來源,躺著都能賺錢,現在互聯網時代,智力變現成為可能
2 要時刻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根據財務狀況做出合理的分配
3 盡量少提前消費,把錢用在能生錢的地方,如貨幣基金等
至於實現方式,只能自己不斷的摸索,我要是早看這本書,估計也不會是現在這樣子了
靠譜。
曾國藩說,可議事者,不可以共事。
能把事說明白的人未必能做好事。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開的咨詢公司也破產,但不影響他的書仍然是世界各大名校的教材。
窮爸爸富爸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了現金流的重要性,他把人分成雇員、自僱人士、企業家和資本家,闡述了人與人的財務情況不同的深層次原因,更是精闢。
本人確實受益很大,任何東西,批判性地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