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內沃爾瑪超市最好的改進建議
1、超市沒有太多的降價促銷
超市應適當的增加降價促銷以吸引顧客前來購物,用較為明顯的顏色或者富有個性化的廣告牌、廣告語來介紹超市今天有那些降價物品。
2、貨架距離過大
沃爾瑪給人顯示出一種空盪的感覺,原因是因為二樓的使用面積過少給人以空盪的感覺,應將貨架之間的距離縮小,可以考慮將三樓的部分商品充分放置到二樓來方便顧客的購物需求以降低成本。
3、員工的態度不積極
對於員工問題,員工以一個積極溫和的態度來對待客戶,沃爾瑪如此輝煌的發展歷史和發展前景其用人之道確實值得我們中國的零售行業深思和借鑒。員工是公司的主體都說員工心情好了,整個企業都會蒸蒸日上,或許貴公司可以考慮給員工一些經濟上的滿足,按照工作能力或者工作業績給予獎勵。以至於最大限度的挖掘員工的創造潛力,讓每一位員工充分實現個人價值。
4、廣告
商場的廣告做的要響,凱德廣場門外和樓頂懸掛的廣告牌不能充分的顯示出二樓的沃爾瑪廣場,反而對三樓的商店介紹的很詳細。應僱人分發小廣告來提示人們凱德廣場裡面有沃爾瑪,並且來提示人們超市那天有那些商品降價,來吸引顧客。
5、導購員過少
導購員過少,顧客在購買物品時要充分了解商品的實用功能和療效。只有了解到了顧客才能買的放心,用的舒心。
6、收銀台開放過少
收銀台開放過少,增加了顧客的焦慮度,只開幾個收銀台並且服務員的興致不高,會使顧客的購物心情大大降低,如果收銀台適當的開放,節約顧客的時間,讓顧客感受到速度,員工收款時面帶微笑,會增加顧客的購物情緒,激起顧客再度購物的慾望。
7、存包的地方太過繁瑣
沃爾瑪存包的方式是投幣存包,如果用這種方式存包出應該有專門的換幣人員或者換成刷條形碼的存包櫥已讓顧客獲取更多的方便,當然如果講投幣換成條形碼的成本抬高,建議應該增加換幣人員,來減少成本。
⑵ 蘋果市值突破三萬億美元,超迪士尼沃爾瑪總和,說明了什麼
蘋果近幾年的發展究竟有多麼恐怖?
說明美國蘋果公司的實力非常強大。
這對於美國的商業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倘若蘋果公司逐漸強大,那麼到最後很有可能幹涉國家的內政,或者參與到戰爭策劃當中。所以這件事情也不容小視,需要得到大家的注意,也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國內的某家公司市值也能夠趕超蘋果。
⑶ 全球十大員工最多的企業
1.沃爾瑪(Wal-Mart Stores)
員工人數:220萬人
所屬地:美國
行業:零售
銷售額:4,763億美元
市值:2,458億美元
人均銷售額:216,500美元
沃爾瑪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在27個國家擁有近11,000家商場。公司由阿肯色州商人山姆•沃爾頓於1962年創建;沃爾頓家族持有公司50%的股份,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截至上一財年,該公司的全球雇員總數高達220萬人,其中約有140萬人在美國工作。除美國以外,沃爾瑪在墨西哥的業務規模也非常龐大,同時在加拿大的業務也在持續增長。沃爾瑪的海外營收高達1,365億美元,占總營收的29%。多年以來,沃爾瑪低薪僱傭過多兼職人員的做法一直飽受勞工問題 社會 活動家的詬病。
2. 鴻海精密集團(Hon Hai Precision Instry)
員工人數:110萬
所屬地:台灣
行業:電子
銷售額:1,332億美元
市值:473億美元
人均銷售額:120,000美元
鴻海精密集團是富士康 科技 (Foxconn Technology)的母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該公司是最大僱主榜單中唯一的一家 科技 公司。鴻海由首席執行官郭台銘於1974年創立,如今這家亞洲 科技 巨頭提供智能手機和顯示面板等各種產品的組裝服務,其客戶包括蘋果(Apple)、思科(Cisco)、戴爾(Dell)以及索尼(Sony)。蘋果公司是富士康的第一大客戶,為富士康貢獻了約40%的營收。今年早些時候,為滿足蘋果iPhone 6的生產需求,鴻海宣布在中國大陸僱傭10萬名員工,引發其在中國最大的一次招工熱潮。而2011年,鴻海曾提出在三年之內為工廠引進一百萬台機器人,取代人力工人。此前外界對公司工作條件的批評聲不斷,為組裝團隊引入機器人或許是公司為改善工作條件作出的嘗試。而三年之後,富士康又作出大規模的招工舉動,表明其自動化目標遠未實現。過去三年間,鴻海的雇員人數增加了超過27萬人。
3. 士瑞克保全公司(G4S)
員工人數:618,000
所屬地:英國
行業:安保服務
銷售額:116億美元
市值:63億美元
人均銷售額:18,800美元
士瑞克保全是全球第一大保安公司,其足跡遍布全球125個國家,由兩大保安巨頭公司Group 4 Falck與Securicor於2004年合並而成。如今,G4S是歐洲最大的上市僱主,擁有一貫出色的經營業績。G4S是全球領先的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商業和政府組織提供人員配備、項目管理、風險管理以及技術解決方案等一系列服務,占其總營收的75%。該公司2013年的服務需求依然強勁,尤其是在新興市場的營收增加了16%。G4S也是非洲最大的私營企業,在非洲大陸29個國家中的員工數量超過11萬人。
4. 大眾 汽車 (Volkswagen)
員工人數:572,800
所屬地:德國
行業: 汽車
銷售額:2,615億美元
市值:1,013億美元
人均銷售額:456,600美元
大眾 汽車 報稱其2013年的全球 汽車 銷量達到973萬輛,在 汽車 行業可排到第二位,略高於排名第三的通用 汽車 (General Motors),距離排名第一的豐田 汽車 (Toyota)還存在較大差距。在這三家 汽車 企業中,大眾 汽車 的僱傭規模排在第一位,但是其經營效率稍微遜色:以其員工的人均營收來衡量,其生產力落後於其他兩家競爭對手。大眾集團在歐洲19個國家以及美洲、亞洲和非洲的8個國家共設有107個生產廠。每個工作日,大眾全球的57.28萬名員工可以生產39,350輛 汽車 。
5.中國石油(PetroChina)
員工人數:544,083
所屬地:中國
行業:石油與天然氣
銷售額:3,510億美元
市值:2,256億美元
人均銷售額:645,000美元
中國石油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公司,在全世界最有價值的能源公司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該公司於1999年成立,是國營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該集團公司持有中國石油86%的股份。該公司有半數員工從事勘探與生產工作,其他則負責營銷和煉油。該石油巨頭在過去5年內的員工數量增加了13%,新增崗位6.6萬多個。在生產力方面,中國石油的人均銷售額比其競爭對手中國石化(Sinopec)低56.6萬美元。
6.金巴斯集團(Compass Group)
員工人數:506,699
所屬地:英國
行業:餐飲服務
銷售額:274億美元
市值:270億美元
人均銷售額:54,000美元
金巴斯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合約餐飲服務公司,其90%的營收來自英國以外的50多個國家。該公司每年為5萬個地點(如辦公樓、學校、 體育 場館等)提供40億份餐食。金巴斯的北美分公司雇員占總員工數的40%,創造的收入占總營收的47%。過去5年內,金巴斯集團的員工人數增長超過30%,新增崗位超過11.8萬個。
7.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員工人數:496,365
所屬地:中國
行業:銀行
銷售額:1,154億美元
市值:1,504億美元
人均銷售額:232,000美元
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並稱中國「四大」商業銀行。在這四大銀行中,中國農業銀行的職員最多,市場佔有率最大——在全國擁有23,547家分支機構,但是人均銷售額卻是四家銀行中最少的。農業銀行於2010年上市,當時在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融資221億美元,創下了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這一記錄直到今年才被阿里巴巴的250億美元打破。
8.ISS集團(ISS A/S)
員工人數:464,183*
所屬地:丹麥
行業:商業服務
銷售額:140億美元
市值:51億美元
人均銷售額:30,100美元
ISS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保潔公司,公司於2014年3月上市,創下了丹麥國內近20年首次公開募股的融資記錄。ISS集團於1901年在哥本哈根成立,當年只是一個擁有20名夜間保安人員的小型安保公司。此後,其服務越來越多元化,逐漸涵蓋了保潔、餐飲、物業和設施管理等各項內容。ISS集團並不算是全球知名企業,但是有兩點引人矚目:ISS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僱主之一,而且其員工流動率僅為52%,遠低於設施服務領域的平均水平65%。
9.中國工商銀行(In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員工人數:441,902
所屬地:中國
行業:銀行
銷售額:1,488億美元
市值:2,307億美元
人均銷售額:336,700美元
中國工商銀行(ICBC)是中國「四大」商業銀行中第二家上榜的銀行。從營業額、利潤、資產和市值等指標來衡量,工行是中國最大的銀行,同時其生產效率也位居前列。在2006年的首次公開募股中,工行募集了219億美元的資金,創下當時的世界之最,直至農業銀行於2010年首次公開募股,這一記錄才被超越。工行龐大的規模推動了該銀行對大量員工的需求:其業務覆蓋六大洲,全球的網點超過19,000個,為470萬企業客戶和4.32億個人客戶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10.麥當勞(McDonald』s)
員工人數:440,000
所屬地:美國
行業:餐飲服務
銷售額:281億美元
市值:919億美元
人均銷售額:63,900美元
麥當勞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也是美國第二家上榜的企業。其員工總數包括在企業辦公室和公司自營餐廳的雇員,但是不包括29,179家特許經營餐廳的員工。雖然其品牌價值不容估量,但是麥當勞正在全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增長乏力、菜單擴張、勞工問題、中國的食品質量事件、俄羅斯的餐廳被迫關閉,以及美國的需求放緩等等。該公司的調整策略包括計劃在其餐廳安裝自助點餐亭和推行手機下單——此舉雖然可以提升經營效率,但是將減少員工人數。
轉載:財富中文網
⑷ 劉強東有多少個億(劉強東還有多少隱形財富)
5年間,劉強東僅靠上市的京東,財富就增加千億,事實是,京東內部還將誕生三家上市公司,外部還投出了近300家公司,再加上與章澤天進行的個人投資,劉強東的財富正在急速膨脹中。
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首發
2015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上,劉強東以530億元排在第11位。2020年胡潤百富榜上,劉強東夫婦財富達到1600億元,增加1100億。
財富大增,主要得益於京東(JD.O,9618.HK)市值的上升。2014年5月京東上市,市值287億美元, 截至10月24日,京東在美股市值1273億美元,和上市時相比增加344%,和今年年初相比增加131% 。
但劉強東的財富可能遠不止於此。
京東之外,劉強東其他重要資產還有達達集團,即將登陸科創板的京東數科,即將登陸港交所的京東健康,以及京東物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劉強東與妻子章澤天的投資,未來也有較大增值潛力。
2000億投出「京東系」
日常業務之外,京東也在投資方面開疆拓土。
京東IPO前的2011-2013年,投資活動現金流出總額約67億元;2014年後,京東每年投資總額基本維持在百億元以上,2016年達到巔峰,約為483億元。2020年上半年,京東投資凈額為316億元;全年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據此推算,從2011-2020年上半年,京東累計投資總額2000億元左右。
▲京東近十年來投資情況,數據來自wind。
根據IT桔子數據, 截至10月25日,京東共投資299家公司,發生投資344起 。京東最新一起投資案例,是作為基石投資者向剛剛上市的卓越商企服務(6989.HK)投資2000萬美元。
京東對外股權投資,除財務因素外,更多是對原有商業版圖的補充,比如達達集團和愛回收等。
京東投資達達,送出「京東到家」業務,打破了京東「所有事情自己干」的教條。
京東到家原本做即時配送,主要服務對象是商超,但是頻率較低,因此成本壓力很大。達達創立時,即時配送業務重要訂單來源於餓了么。後來餓了么自己做蜂鳥即時配送,達達訂單大幅縮減。京東和達達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2016年4月,京東到家和達達合並,京東同時投資2億美元現金,持股47.4%。2016年10月,京東第三大股東沃爾瑪,向達達投資5000萬美元。2018年8月,達達集團融資5億美元,京東出資1.8億美元,沃爾瑪出資3.2億美元。
今年6月,達達集團(DADA.O)IPO,京東持股約48%,為第一大股東,沃爾瑪持股10.68%,為第二大股東。沃爾瑪重金下注達達集團,其配送短板得到加強,也享受了達達集團IPO的資本盛宴。
截至10月24日,達達集團市值為74億美元,根據股權關系,劉強東間接持股達達比例大約為7.1%,價值大約5億美元。5億美元,總額雖然不多,但是意義重大。
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並,京東「618」大促海量訂單需要達達集團即時配送來消化,緩解配送壓力和成本壓力。達達有競爭力,則京東物流體系得到加強,京東競爭力得以維系,市值會繼續上行,劉強東身價就水漲船高,這是其中邏輯。
京東戰略投資愛回收,並將旗下同類型業務「拍拍」與愛回收合並,京東做大股東,其實也是「達達模式」。
互聯網流量增長趨緩,巨頭向線下拓展。當阿里巴巴2017年打出新零售牌後,京東針鋒相對,拋出「無界零售」,從線上到線下,雙方搶購全國零售連鎖標的。唯品會、易車、永輝超市、五星家電、迪信通乃至國美零售,都成為京東出資對象。
2000億元總投資,近300家公司,組成了「京東系」。
新業務待收割
對京東而言,對外股權投資主要意義是防守,而其對內投資則屬於進攻,並內生出三塊核心資產: 京東數科、京東健康和京東物流 。
京東數科前身是京東金融,2013年10月開始獨立運營,2018年宣布盈利,業務主要包括AI科技、金融科技、智慧城市和數字營銷四大塊,客戶涵蓋個人端、企業端和政府端。
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京東數科進行數輪融資,除兩輪融資金額不詳外,其他輪次融資累計摺合人民幣在350億元以上。
今年6月25日,京東收回京東數科35.9%股權,並追加投資17.8億元,持股比例提高至36.8%,京東數科估值2000億元。
6月28日,國泰君安、中信證券、五礦證券及華菁證券分別與京東數科簽署上市輔導協議。9月11日,上交所公布京東數科招股書,登陸科創板加速。按照時間進度,京東數科有望成為螞蟻集團後,又一家登陸科創板以及A股的大型互聯網公司。
在京東數科上,劉強東仍有絕對掌控力。
據招股書,劉強東直接持有發行前京東數科總股本8.86%,通過領航方圓、宿遷聚合、博大合能間接持股41.49%,共計持有50.35%股份。通過特別表決權安排,劉強東持有表決權總數75%。
京東健康發展也不遜色。
京東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招股書中提到,上市3年內,可能將一家子公司分拆至港交所上市;上市3年後,可能將1個或多個相關業務於港交所分拆上市。現在看來,京東健康是招股書中提及分拆上市的第一塊資產。
京東2013年開始開展健康品零售業務。2019年5月,京東健康完成A輪融資,並成立京東健康集團,正式獨立運營。京東健康的產品和服務包括醫葯健康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智慧解決方案,核心是京東大葯房、葯京采、京東互聯網醫院、智慧醫院。
企查查顯示,2019年5月,京東健康進行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金資本、霸菱亞洲、CPE中國基金。2019年11月,京東健康還進行過一輪融資,投資方和金額都未透露。2020年8月17日,京東健康B輪融資引入單一投資方高瓴資本,預計總金額為8.3億美元。該輪融資結束後,京東仍舊是京東健康控股股東。
物流方面,京東自2007年開始自建物流體系,2017年4月宣布成立京東物流集團。京東物流官網顯示,其服務涵蓋京東物流供應鏈、國際供應鏈、京東快運、京東快遞、京東冷鏈、京東雲倉、京東服務+、京小倉等八大方面。截至2020年6月底,京東物流運營750個倉庫,倉儲總面積為1800萬平方米,這也是京東物流乃至京東核心的資產。
京東物流迄今僅融資一次,2018年2月獲得2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招商局資本、騰訊、中國人壽、國開母基金、國調基金、工銀國際等機構。交易完成後,京東集團仍持有京東物流81.4%股權,物流板塊估值134億美元。
▲劉強東持股情況(參照最近融資和機構估值)。
劉強東是京東實際控制人,現持股京東股權比例為14.73%,僅僅此項資產的賬面財富就有187億美元。加上數科、健康和物流業務,構成劉強東身價主要部分,這些業務一旦上市,劉強東身價將大漲。
夫妻投資潛力多大?
京東系資產外,劉強東和章澤天夫婦兩人共同持有的家庭資產,不為人所熟悉,卻也是一塊潛力股。
劉強東、章澤天的家庭投資有三大平台,包括東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辰投資)、宿遷天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天強投資),以及Domking holding limited。
投資風格上,東辰偏向於直接投資;東辰投資旗下還有兩家基金(大新鳴泰、天境基金),以及6家公司,主要涉及醫療、教育領域,投資風格偏向於早期,金額也不大。Domking holding limited只投資過和兩個茶產品有關的項目,即重慶嫩綠茶和上海東欽餐飲。
天強投資則主要承擔母基金功能,劉氏夫婦藉此成為多家基金的LP。
其中,北京奇績創壇一期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由前網路首席運營官陸奇創立,主要提供初創期融資。今年6月9日,奇績創壇注冊資本由500萬元增至1.31億元,新增股東包括宿遷新東騰和天強投資,總出資為5000萬元,其中,宿遷新東騰為京東數科全資持有。其他基金還有:嘉興丹青、蘇州丹青四期、北京高榕四期。
以劉強東名義投資的PE,包括3家:經緯創騰,注冊資本11億元,劉強東出資1000萬元,持股0.91%,光線傳媒、陌陌、猿輔導創始人李勇等同為LP;紅杉亞德,注冊資本28.66億元,劉強東出資1億元,持股3.49%,永輝超市創始人之一張軒松也為LP;黑馬拓新,注冊資本8600萬元,劉強東出資500萬元,持股5.81%。黑馬拓新LP除劉強東外,還有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藍色光董事長趙文權、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原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吳宵光、著名投資人何伯權等。其投資主要集中在早期階段。
以章澤天命名的公司是江蘇章澤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2月15日,章澤天100%持股。2016年初,章澤天和劉強東還注冊成立江蘇賽夫貿易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自營和代理食品的進出口業務等;後成立注冊資金為2億元的江蘇賽夫綠色食品發展有限公司。
▲劉強東夫婦名下持股基金。
劉強東2016年參加亞布力論壇時對外透露,家庭投資完全交由章澤天打理。目前看來,和章澤天本人決策有關的投資項目至少有兩個。
2015年7月,作業盒子獲得1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好未來領投,劉強東、章澤天、聯想之星跟投。彼時有新聞稿稱,這是章澤天的「投資首秀」。 作業盒子打出「章澤天牌」,正是其人氣最旺時,可以為品牌背書,而章澤天也藉此出道 。
此外,章澤天還投資過網約車鼻祖Uber。Uber在2015年一輪融資中,引入來自中國的財團,包括網路、寬頻資本、章澤天等,投資超過10億美元。Uber於2019年5月IPO,若章澤天一直持有,應有不錯收益。
劉氏夫婦資產增值還有待於專業機構打理。而京東數科、京東健康和京東物流,任何一塊資產登陸資本市場,劉強東家族身價都有望大幅增加。
2020年,達達分拆上市、京東二次上市,京東數科、京東健康上市進入沖刺期,「京東」無疑是國內商界熱詞。劉強東攜京東系,得以挺進國內互聯網實力榜前列,而他的財富「神話」將會繼續。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首發,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⑸ 千億市值的「中國沃爾瑪」被腰斬,永輝超市到底怎麼了
永輝超市作為國內最大的連鎖超市之一,最近卻遭遇了滑鐵盧。在近一年之內,永輝超市的股價跌幅超過了50%,這意味著永輝超市總市值縮水過半。由於2020年的疫情,導致了全球范圍內的經濟都遭受了沖擊,因此實體超市行業受到影響也很正常,但是到了2021年第1季度,永輝超市的經營業績卻依舊不盡如人意,這就非常引人深思了。到目前為止,2020年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全國各地都已經基本解禁。根據永輝超市出具的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來看,永輝超市2021年第1季度的經營問題,可能是因為以下幾點。
一、永輝超市的負債率從63.69%上升到了接近80%永輝超市的負債率從63.69%上升至接近80%,這意味著永輝超市的負債過高,而過高的負債很有可能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如果資金鏈一旦出現問題,永輝超市就不得不進行資產變賣來解燃眉之急,如果真到那一步永輝超市很有可能處在非常危險的境地。並且根據財報還能看出永輝超市的短期借款占總負債的一半以上,這將會進一步加大永輝超市的現金流壓力。
⑹ 沃爾瑪和蘋果哪個市值高
蘋果的市值高。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蘋果公司的市值是美國第一,有2.64萬億美元,沃爾瑪的市值只有4037億美元,是遠不如蘋果高的。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其計算方法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
⑺ 沃爾瑪的各級別員工薪水
沃爾瑪基礎員工工資2000-3000左右,主管工資3000-4000實習生1800采購助理4500-9000經理6000-12000。
沃爾瑪的薪酬制度是:固定工資+利潤分享計劃+員工購股計劃+損耗獎勵計劃+其他福利。沃爾瑪公司不把員工視為雇員,而是合夥人。
沃爾瑪的固定工資基本上是行業較低的水平,但是其利潤分享計劃、員工購股計劃、損耗獎勵計劃在整個報酬制度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固定工資:沃爾瑪基本員工的基礎薪資都是處於較低的水平, 隨著職位的升高工資也不斷增加,員工待遇按照城市級別劃分,鄭州沃爾瑪基層員工待遇大概1300 到 1500 左右,包含基本工資+全勤獎+五險一金+考核評估,主管基本工資大概 2500 到 4000 之間。
2. 利潤分享計劃利潤分享計劃是指員工根據工作績效獲得一部分公司利潤的組織整體激勵計劃, 現在分享計劃除了分紅之外還包括雇員購買企業股票。利潤分享計劃形式有現金計劃和延期利潤分享計劃,現金計劃是每隔一定時間,把一定比例利潤作為利潤分享。延期利潤分享計劃是在監督委託管理下企業按照預定比例把一部分利潤存入員工賬戶, 在一定時期後支付。
個人利潤分配(綜合法) :公司根據利潤情況和員工工作資數的一定百分比提留。
發放方式(延期支付) :當員工離開公司或退休時,可以提取這些提留,提取方式可選擇現金,也可選擇公司股票。 凡是加入公司一年以上,每年工作時數不低於1000 小時的所有員工,都有權分享公司的一部分利潤。
公司根據利潤情況按員工 工薪的一定百分比提留,一般為 6%。提留後用於購買公司股票,由 於公司股票價值隨著業績的成長而提升, 當員工離開公司或是退休時 就可以得到一筆數目可觀的現金或是公司股票。
3. 員工購股計劃沃爾瑪內部員工本著自願的購買公司的股票。以低於市值15% 的價格享有購買股票的權利,可以交現金,也可以從工資中抵扣。這 項計劃從1972年開始實施,是屬於職工福利。
4. 損耗獎勵計劃損耗,是零售業最傷腦筋的大敵之一。它是指記錄顯示的庫存在 和實際庫存之間的差別。它包括少量由於不正當操作導致的損耗,和 大量的商品失竊。在零售行業中,這種損耗達到實際銷量的 2.%。
這種收入分配製度,既使得業績好的店鋪經理的收入可以超過高層管理人員,又保證了高層管理人員在總體上收入平高於基層管理者,從而有利於調動各個層次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5、 其他福利勤工獎:每一位員工都應在指定的工作時間內准時打卡上班,對准時上班或工作積極的員工每月發勤工獎, 副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以上人員除外。對於無薪假,長病假或其它無效假期,勤工獎相應扣除, 出現曠工取消當月全額勤工獎。
⑻ 為何世界五百強的前15名都是重工業企業而世界品牌500強前十則鮮見重工業企業
世界五百強企業
通用汽車公司 [英文] 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 [英文] 沃爾-馬特百貨公司 [英文]
三井公司 [英文] 伊騰忠商社 [英文] 三菱公司 [英文]
埃克森公司 [英文] 通用電氣公司 [英文] 豐田汽車公司 [英文]
皇家荷蘭殼牌集團 [英文] MARRUBENI公司 [英文] 住友司 [英文]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英文] AXA公司 [英文] 花旗集團 [英文]
大眾汽車公司 [英文] 日本電報電話公司 [英文] 日勝公司 [英文]
BP 阿莫科公司 [英文] 日本人壽保險公司 [英文] 西門子公司 [英文]
安聯保險 [英文] ING集團公司 [英文] 美國郵政服務公司 [英文]
松下電器產業公司 [英文] 索尼公司 [英文] 波音公司 [英文]
美國電報電話公司 [英文] 菲亞特公司 [英文] 城市持股公司 [英文]
日產汽車公司 [英文] 莫比爾公司 [英文] 美洲銀行公司 [英文]
通用保險股份公司 [英文] 聯合利華公司 [英文] 本田汽車公司 [英文]
德意志行 [英文] 台市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英文] 惠普公司 [英文]
國家農場保險公司 [英文] 東芝公司 [英文] 聯合利華公司 [英文]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 [英文] 富士通公司 [英文] 費巴集團公司 [英文]
西爾斯-羅巴克公司 [英文] 住友壽險公司 [英文] 雷諾公司 [英文]
德國電訊公司 [英文] 菲利浦電氣公司 [英文] 東京電力公司 [英文]
蘇黎世金融服務公司 [英文] NEC公司 [英文] 杜邦公司 [英文]
標致公司 [英文] RWE集團公司 [英文] 寶潔公司 [英文]
法國電力公司 [英文] 埃爾夫阿基坦公司 [英文] 帕斯奇塞納蒙特銀行 [英文]
寶馬公司 [英文] ABN阿莫羅持股公司 [英文] 美林公司 [英文]
慕尼黑RE集團 [英文] 凱馬特公司 [英文] 萊昂納斯奧克斯公司 [英文]
美國謹慎保險公司 [英文] 埃尼公司 [英文]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英文]
農業信貸公司 [英文] 德士古公司 [英文] 美國國際集團公司 [英文]
法尼梅公司 [英文] 福蒂斯公司 [英文] 奇斯曼哈頓公司 [英文]
戴頓哈德遜公司 [英文] 康帕克計算機公司 [英文] 大西洋貝爾公司 [英文]
ABB阿斯那布勞恩勃沃里公司 [英文] TOMEN公司 [英文] 安隆公司 [英文]
加福爾公司 [英文] 巴斯夫公司 [英文] 摩根-斯坦利集團 [英文]
SBC通訊公司 [英文] 霍姆.德波特公司 [英文] 東京-三菱銀行 [英文]
維亞哥公司 [英文] 三菱電氣公司 [英文] 皮切尼公司 [英文]
UBS公司 [英文] 三星公司 [英文] 朗訊科技 [英文]
雪夫龍公司 [英文] 羅伯特博世公司 [英文] 摩托羅拉公司 [英文]
大都會壽險公司 [英文] 英國電信 [英文] 鮮京公司 [英文]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英文] 三菱汽車公司 [英文] 明治人壽保險公司 [英文]
聯合技術公司 [英文] LIMITED公司 [英文] 克羅傑公司 [英文]
NICHIMEN公司 [英文] 巴黎國民銀行 [英文] 法國電訊公司 [英文]
GTE公司 [英文] 日本產業銀行 [英文] 默克公司 [英文]
聖斯伯里公司 [英文] 義大利電信 [英文] 沃爾沃汽車公司 [英文]
聯合包裹服務公司 [英文] PDVSA公司 [英文] 英特爾公司 [英文]
現代公司 [英文] 第一銀行公司 [英文] 阿爾斯塔特公司 [英文]
康格拉公司 [英文] 皇家與太陽聯盟公司 [英文] 第一銀行公司 [英文]
奧卡恩集團公司 [英文] 聯合包裹服務公司 [英文] NICHIMEN公司 [英文]
沃爾特.迪斯尼公司 [英文] 隋福威公司 [英文] 伊東-八鹿島公司 [英文]
西德意志土地銀行 [英文] 科斯托克公司 [英文] 赫希斯特公司 [英文]
三井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英文] 強生公司 [英文] USX公司 [英文]
諾華制葯公司 [英文] 愛立信公司 [英文] 蔡斯克魯普公司 [英文]
埃尼爾公司 [英文] 德累斯登銀行 [英文] CNP保險公司 [英文]
佳能公司 [英文] 里昂信貸公司 [英文] 阿爾卡特-阿爾斯通集團公司 [英文]
西格納公司 [英文] 英格雷姆麥克羅公司 [英文] 南方貝爾公司 [英文]
中國銀行 [GB] 中國工商銀行 [GB] 三菱重工公司 [英文]
墨西哥石油公司 [英文] 國民威斯敏斯特銀行 [英文] 百事公司 [英文]
KANSAI電力公司 [英文] 商業銀行 [英文] 巴克萊銀行 [英文]
薩拉.李公司 [英文] 卡特彼勒公司 [英文] 西日本鐵路公司 [英文]
美國百貨公司 [英文] 麥克遜公司 [英文] 第一聯合公司 [英文]
弟阿格公司 [英文] 埃特納人壽與意外傷害保險公司 [英文] 曼內斯曼公司 [英文]
國際造紙公司 [英文] 富士銀行 [英文] 住友銀行 [英文]
旭互助壽險公司 [英文] PG&E 公司 [英文] 普里伊薩格公司 [英文]
可口可樂公司 [英文] 紐約人壽保險公司 [英文] 旭化學工業公司 [英文]
拉勃銀行 [英文] 西班牙電訊公司 [英文] 施樂公司 [英文]
三星電子公司 [英文] AMR公司 [英文] 萊曼兄弟控股公司 [英文]
戴爾電腦 [英文] 三和銀行 [英文] 聖戈班公司 [英文]
伊里公司 [英文] 埃貢公司 [英文] 雷聲公司 [英文]
北方電訊 [英文] 道氏化學公司 [英文] 東日本鐵路公司 [英文]
SNCF公司 [英文] 皮諾特-普林特普集團公司 [英文] JUSCO公司 [英文]
聯合保健公司 [英文] 斯坦德集團公司 [英文] 旭化學工業公司 [英文]
美國技術公司 [英文] MCI世界通訊公司 [英文] BCE公司 [英文]
BOUYGUES公司 [英文] UAL公司 [英文] J P.摩根公司 [英文]
約翰漢科共同壽險公司 [英文] 蘇比維魯公司 [英文] 布里斯托爾-邁耶斯-施貴寶公司 [英文]
諾威治聯合公司 [英文] 哈利博頓 [英文] 富來第馬克公司 [英文]
馬來西亞石油公司 [英文] 布羅肯.希爾公司 [英文] 阿貝國家公司 [英文]
佛蘭茲漢尼爾公司 [英文] 橋石公司 [英文] 金松公司 [英文]
大伊智貫魚銀行 [英文] 電子數據系統 [英文] 德意志巴恩公司 [英文]
阿歇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 [英文] AMP公司 [英文] 中分電力公司 [英文]
安田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英文] 瑞士再保險公司 [英文] 巴西銀行 [英文]
卡西諾集團公司 [英文] 德意志郵政公司 [英文] 東京海事與火災保險公司 [英文]
創意系統公司 [英文] 馬自達汽車公司 [英文] 勞.加茲普羅姆公司 [英文]
阿爾卡公司 [英文] 阿爾伯特遜公司 [英文] 豪爾法克斯建築會社 [英文]
沃爾格林公司 [英文] 聯邦百貨商店公司 [英文] 法國郵政公司 [英文]
拜里斯切國家銀行 [英文] 拉格公司 [英文] 微軟 [英文]
明尼蘇達礦業與製造業公司 [英文] 巴西石油公司 [英文] 比爾鮑.維茲卡亞銀行 [英文]
標准人壽保險公司 [英文] 帝國化學工業公司 [英文] 德爾海茲「利蓮」公司 [英文]
德州公用 [英文] CVS公司 [英文] 日本石油公司 [英文]
伯靈頓北桑塔佛公司 弗來明公司 [英文] 高島野公司 [英文]
三星人壽保險公司 [英文] 日本煙草公司 [英文] 米切林公司 [英文]
丹儂集團公司 [英文] 麗都公司 [英文] 曼公司 [英文]
大成公司 [英文] 三洋電氣公司 [英文] 登索公司 [英文]
迪爾公司 [英文] 浦菲澤公司 [英文] 溫-迪克斯百貨公司 [英文]
伯格.布魯斯威克公司 [英文] 諾基亞 [英文] 馬克斯與斯賓塞公司 [英文]
柏林銀行公司 [英文] 邁卡爾公司 [英文] 豐田通笑公司 [英文]
斯卡迪納集團公司 [英文] 孝爾斯.邁耶公司 [英文] 美國家庭產品公司 [英文]
加拿大皇家銀行 [英文] 蒙特迪生公司 [英文] 可口可樂 [英文]
埃默遜電器公司 [英文] 聖保羅IMI公司 [英文] 斯密斯克林比凱姆公司 [英文]
梅百貨商店公司 [英文] 斯塔托爾公司 [英文] 葛闌素威康公司 [英文]
喬治亞-太平洋公司 [英文] 伯克夏哈撒韋公司 [英文] 利比蒂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英文]
新聞公司 [英文] 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 [英文] 因特撒銀行 [英文]
日本捷運公司 [英文] 夏普公司 [英文] 漢莎航空集團公司 [英文]
伯特爾斯曼公司 [英文] 阿克佐諾貝爾公司 [英文] 達那公司 [英文]
華盛頓共同基金 [英文]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 [英文] 國立澳大利亞銀行 [英文]
泛加輸油管道 [英文] 弗勞爾公司 [英文] 三井FUDOSAN公司 [英文]
固特異輪胎與橡膠公司 [英文] 伊斯特曼.柯達公司 [英文] 太陽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英文]
清水公司 [英文] 義大利聯合信貸 [英文] 公用聯合公司 [英文]
奧托郵購兩合公司 [英文] 全國保險企業公司 [英文] 阿拉斯通公司 [英文]
KINGFISHER公司 [英文] 新聞公司 [英文] 雅培制葯公司 [英文]
拉加德里集團公司 [英文] 多倫多自治領銀行 [英文] 麥克唐納公司 [英文]
法律通用保險公司 [英文] IBP公司 [英文] 美國西部公司 [英文]
維亞康姆公司 [英文] 洛拉爾公司 [英文] 金伯萊-克拉克公司 [英文]
東方電力公司 [英文] 日特愛德公司 [英文] LOWE'S公司 [英文]
DENTSU公司 [英文] 五十鈴汽車公司 [英文] 蘇格蘭皇家銀行 [英文]
菲利浦石油公司 [英文] 約翰遜控制公司 [英文] 銀行家信託紐約公司 [英文]
安豪澤-布施公司 [英文] ASDA 集團公司 [英文] 施倫泊格 [英文]
英國郵政局公司 [英文] 隋神福威公司 [英文] 三菱化學公司 [英文]
電路城集團 [英文] 森特理克公司 [英文] 烏爾沃斯公司 [英文]
安田火災與海事保險公司 [英文] 泰克國際公司 [英文] 凸版印刷公司 [英文]
北方鋼鐵聯合公司 [英文] 日本航空公司 [英文] 高露潔公司 [英文]
聯合太平洋公司 [英文] 漢高公司 [英文] 阿爾貝特公司 [英文]
法國天然氣公司 [英文] 托斯克公司 [英文] 理光公司 [英文]
惠而浦公司 [英文] 德國冶金公司 [英文] 皮切尼公司 [英文]
武中公司 [英文] 特里斯特拉公司 [英文] 拉法日公司 [英文]
法國航空公司 [英文] 日本旅行局 [英文] 維爾豪澤公司 [英文]
加拿大電力公司 [英文] 佳迪尼.馬瑟遜公司 [英文] 大眾互助人壽保險公司 [英文]
艾里莉麗公司 [英文] KYUSHU電力公司 [英文] 阿第克公司 [英文]
旭玻璃公司 [英文] 克威爾內公司 [英文] 日本能源公司 [英文]
大日本印刷公司 [英文] 諾瓦斯考地亞銀行 [英文] 喬治威斯頓公司 [英文]
埃德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 OBAYASHI公司 [英文] 愛迪生國際公司 [英文]
太陽公司 [英文] 西格雷公司 [英文] 赤水住宅公司 [英文]
DDI公司 [英文] 富士重工業公司 [英文] 吉列公司 [英文]
王子造紙公司 [英文] 蓋普公司 [英文] 住友電器工業公司 [英文]
樂喜金星電子公司 [英文] 卡斯達特公司 [英文] 義大利商業銀行 [英文]
福頓公司 [英文] 德意志合作銀行 [英文] 信念健康公司 [英文]
中國石油公司 [GB] 美國通用保險 [英文] 半島東方汽船公司 [英文]
KAWASHO公司 [英文] 神戶鋼鐵公司 [英文] 哈門那公司 [英文]
西北航空公司 [英文] 大西洋與太平洋茶葉公司 [英文] 浦項鋼鐵公司 [英文]
辦公用品倉儲商店 [英文] BEST BUY 公司 [英文] 耐克公司 [英文]
德古薩公司 [英文] 韓國電力公司 [英文] 施霸商業 [英文]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 [英文] 艦隊金融公司 [英文] 川崎重工業公司 [英文]
聖保羅考司 [英文] 雪花牌牛奶產品公司 [英文] 蘇格蘭鰥寡基金 [英文]
理爾公司 [英文] 塞比公司 [英文] 亨氏 [英文]
大宇宙商店 [英文] 出光產業公司 [英文] 重建信貸機構 [英文]
⑼ 全球500強連鎖經營企業有哪些
500強連鎖經營企業前十
沃爾瑪
沃爾瑪在全世界的名氣都很大,而且國內對這個品牌還是比較了解的,它是一家美國的世界性連鎖企業,沃爾瑪主要涉足零售業,是世界上雇員最多的企業,沃爾瑪的宗旨是「幫顧客節省每一分錢」。
2.國家電網公司
簡稱國家電網、國網,是中國最大的電網企業,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個國企,實際上也是,是經過國務院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單位。
3.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是中國的一家國有企業,簡稱中國石化,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煉制商,也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產品生產商,最大的石化產品生產商和經銷商,公司主營業務范圍非常廣泛。
4.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中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簡稱中國石油,主營業務有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製造、金融服務、新能源開發等。
2015年的時候成為了全球市值第二大的企業。
5.豐田汽車公司
豐田汽車公司是日本的知名汽車製造公司,也是日本最大的汽車公司,所屬日本三井財閥,經營范圍非常廣泛,涉及汽車、鋼鐵、機床、農葯、電子、紡織機械、纖維織品、家庭日用品、化工、化學、建築機械及建築業等。
6.大眾公司
大眾是德國的知名汽車品牌,是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的大眾集團的核心企業。
大眾公司是大眾汽車和保時捷合二為一打造出來的擁有10大品牌的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7.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
殼牌是一家國際能源和化工集團,主要經營范圍是煉油,化學,是國家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氣和石油化工的生產商,荷蘭皇家殼牌集團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燃油和潤滑油零售商。
8.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這家美國公司在全世界都很有名,著名的保險和多元化投資集團,主營是保險業務,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險公司之一,但是在其他領域也發展很不錯,擁有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吉列、 *** 、富國銀行以及中美洲能源公司的部分股權。
9.蘋果公司
蘋果世界上最有名的手機品牌,這個毋庸置疑吧,退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個人電腦,在五年之內該公司就進入了世界500強,2014年就成為了成為世界最具價值品牌。
10.艾克森美孚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非 *** 石油天然氣生產商,是世界上不多的連續85年以上獲得3A信用等級的公司,還是全球第一家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的公司,1999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
詳細的企業名單請去網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