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葯物性肝損傷及其症狀
在葯物使用過程中,因葯物本身或/及其代謝產物或由於特殊體質對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導致的肝臟損傷稱為葯物性肝損傷,亦稱葯物性肝病,臨床上可表現為各種急慢性肝病,輕者停葯後可自行恢復,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積極治療、搶救。DILI可以發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來就有嚴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可發生在用葯超量時,也可發生在正常用量的情況下。目前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葯物及保健品已超過30000種,明確可以引起DILI的葯物超過1000種,因此,DILI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
葯物性肝病可以表現為目前所知任何類型急性或慢性肝臟疾病,其中急性肝損傷約占報告病例數的9O%以上,少數患者可發生威脅生命的暴發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
急性葯物型肝病若為肝細胞型,可表現為肝炎型,在黃疸出現前1~2天有乏力、胃納減退、上腹不適、惡心、嘔吐、尿色深等前驅症狀。嚴重病例可呈肝衰竭表現,可並發肝昏迷而死亡。生化檢查ALT、AST明顯增高,可伴有血清膽紅素升高;亦可表現為脂肪肝型,臨床特點為脂肪肝、氮質血症和胰腺炎。一般在連續用葯3~5天以上,出現惡心、嘔吐、厭食、上腹痛、尿色深、肝腫大、黃疸、腎功能減退,有少尿、血尿素氮增高及代謝性酸中毒。生化檢查ALT及AST明顯增高,血清膽紅素一般低於 17.1μmol/L,亦可高達51.3μmol/L。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偶有血糖過低,本病預後差,如不及時停葯,病死率很高。急性葯物型肝病還可表現為肝內膽淤型葯物性肝炎,包括單純淤膽型,臨床表現為起病隱襲,常無前驅症狀,發病時無發熱、皮痛或嗜酸粒細胞增多。黃疸輕,於停葯後很快消失。生化檢查AST增高,鹼性磷酸酶和膽固醇大多正常;淤膽伴炎症型肝炎可有發熱、畏寒、惡心、腹脹、乏力、皮疹,隨後出現黃疸,皮膚瘙癢,大便色淺,肝大並壓痛,嗜酸細胞增加。生化檢查膽紅素、ALT、AST、膽固醇及鹼性磷酸酶均中高度升高。混合型葯物性肝炎既有肝炎型的表現亦有膽汁淤積的表現。
根據臨床類型不同,慢性葯物性肝病可以有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脂肪性肝病、膽汁淤積性肝病等表現,如為血管病變[包括肝靜脈血栓、肝小靜脈閉塞症(VOD)]、非肝硬化性門脈高壓(特發性門脈高壓),臨床上主要為門脈高壓的表現。如出現腹水、肝臟腫大、腹部膨隆及黃疸等, VOD患者可出現肝衰竭,表現為血清膽紅素迅速升高、體重明顯增加,示V0D病情嚴重,病死率近100%。
Ⅱ 葯物性肝炎的治療
葯物性肝炎是指由於葯物或/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臟損害。可以發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來就有嚴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種葯物後發生程度不同的肝臟損害,均稱葯肝。目前至少有600多種葯物可引起葯肝,其表現與人類各種肝病的表現相同,可以表現為肝細胞壞死、膽汁瘀積、細胞內微脂滴沉積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本病發病率逐漸增高,占所有黃疸住院病人的2%,占暴發性肝功能衰竭中的10%~20%。慢性肝炎中的1/4到2/3屬葯肝,其中以老年人為多見。
治療原則最重要的是停用和防止重新給予引起肝損傷的葯物、屬於同一生化家族的葯物,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葯物,(1)立即停用有關或可疑肝損害的葯物。 (2)卧床休息,配合飲食療法(同病毒性肝炎的飲食),給予維生素B族及維生素C。 (3)深度黃疸應靜滴葡萄糖、維生素C,靜滴中葯茵梔黃,維持電解質平衡。 (4)根據葯物情況給予相應的解毒劑。 (5)明顯膽淤者可試予強的松治療。 (6)並發暴發性肝衰竭,應按暴發性肝炎的原則處理,可採用人工肝或人工腎清除葯物,並應用特殊解毒劑;撲熱息痛引起肝壞死,可用N-乙酸半胱氨酸解毒。
Ⅲ 可怕!女子頻繁染發竟然患上「葯肝」,這會有哪些症狀表現
染發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很多年輕人會選擇染發來增加自己的時尚感,以及一些老年人會通過染黑頭發的方式來遮蓋自己的白發。但是有些人在染發頻率上卻過於頻繁造成了一些嚴重的後果,例如濟南的一位女士由於頻繁的染發致使自己患上了葯肝。葯肝患者在症狀上表現為渾身乏力以及腹脹、惡心等消化系統的疾病,除此之外,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皮膚發黃以及小便發黃的現象。
除此之外,人們必須要嚴格控制自己染發的頻率。過於頻繁的染發可能使人體短時間內吸收過多的有毒物質,而肝臟是具有解毒功能的,所以會對肝臟造成嚴重的負擔,導致肝臟的炎症。一般而言,人們一年最多染兩次發,並且選擇正規的理發店。如果人們選擇在家中自己染發,在染發劑的選擇上要以低苯二胺為標准,而且染發過程中要注意用浴帽,嚴格包括自己的頭發,不要讓葯劑滴到自己的皮膚上,否則很可能出現過敏的現象。
Ⅳ 葯物性肝炎
葯物性肝炎
葯物性肝炎,是由於葯物或/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組織損害而引發的肝炎。可以發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來就有嚴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種葯物後發生程度不同的肝臟損害,均稱葯肝。葯物性肝炎依程度輕重,有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急性肝炎等,最危險的是猛爆性肝炎,肝臟細胞突然大量死亡,肝臟修復速度趕不上破壞的速度,病情急轉直下,病人在一、兩周內就死亡。
目前(21世紀初)至少有600多種葯物可引起葯肝,其表現與人類各種肝病的表現相同,可以表現為肝細胞壞死、膽汁瘀積、細胞內微脂滴沉積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本病發病率逐漸增高,占所有黃疸住院病人的2%,占暴發性肝功能衰竭中的10%~20%。慢性肝炎中的1/4到2/3屬葯肝,其中以老年人為多見。
病因
導致葯物性肝損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葯物的劑量和療程、機體營養狀態、遺傳背景、葯物的分子結構、適用葯物以及酒精因素。研究表明女性和年齡40歲以上的人群更輕易罹患葯物性肝損。
葯物性肝炎
1、為了治療疾病,服用了肝毒性葯物。
這種情況十分多見。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葯,結核病患者使用抗癆葯,臟器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等,這些葯都對肝臟有損害。
2、患者亂用葯。
一些人有病不找醫生,自己買葯吃,但不了解葯物的不良反應或服用劑量要求,結果造成肝損害。其中,女性因吃減肥葯導致葯物性肝炎的比較多見。
3、中葯和補葯都有一定副作用。
人們對草葯或食補較沒有警覺性,認為多吃無害,導致中草葯所致的不良反應逐年增多,引起肝損害的病例也隨之逐年增多。據國內1995-1997年間文獻報道,中草葯所致的肝損害占所有葯物性肝損害的20-30.2%之間。
4、盲目補肝。
很多人有個錯誤的概念,以為肝不好就需要補肝,拚命吃葯,結果產生了葯物性肝炎。
5、個體的遺傳性因素。
病理機制
葯物的代謝大部分是由肝細胞中的內質網完成的。肝臟既是葯物代謝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成了葯物毒性反應的主要靶器官。如果某類葯使用時間過長、劑量過大,或屬於特異體質的病人,都有導致肝損害的可能;尤其是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其受損害的可能性則更大些,產生的危害性也相對更大些。
葯物導致肝細胞損傷的機制包括:
1、葯物代謝產物形成氧自由基使脂質過氧化引起肝細胞損傷;
2、由於遺傳背景不同使P450表型不同,部分葯物經代謝產生親電子產物,通過共價結合損傷肝細胞膜和肝線粒體、微粒體膜引起細胞損傷;
3、葯物代謝產生超氧化離子促使脂質過氧化,導致肝細胞損傷。
臨床症狀
葯物性肝炎
葯物性肝炎患者大都沒有明顯的病狀,病患者不知不覺中繼續服用葯物,很容易拖成大病。
本病多有一定的潛伏期:2周-8周。早期症狀為發熱,隨後出現消化道症狀,皮膚瘙癢,黃疸,皮疹等。實驗室檢查肝功能以血清轉氨酶、鹼性磷酸酶升高為本病特點。
臨床症狀可有肝區不適,腹脹,食慾減退,惡心,乏力等,實驗室檢查,最早最常見的為血清轉氨酶增高,亦可發生黃疸,血膽紅素增高,其他尚有血鹼性磷酸酶,谷氨醯轉肽酶增高。
葯物性肝炎的臨床表現很像急性病毒性肝炎,如果不注意病人用葯情況,容易誤診為病毒性肝炎住入隔離病房者。
診斷
對葯物性肝損害的早期診斷關鍵在於對本症有高度的警惕性。凡遇肝損害患者應首先排除葯物性肝損害,問診時應認真詢問服葯史及葯物過敏史,特別注意葯物劑量、給葯途徑、療程以及同時應用的其他葯物。發現可疑葯物,及時停葯,並觀察停葯後肝損害有無好轉。
葯物性肝損害的臨床症狀輕重可因所用葯物和患者個體的特異質性而出現較大差異和不同的臨床類型。因此,在服用已知有肝損害的葯物和新葯或長期用葯要注意監測肝功能,一旦發現肝損害要及時進行全面檢查,區分臨床類型,及時發現重症病例,及早停葯並治療。
葯物性肝損害的診斷依據:
1、在服葯前無肝損害;
2、用葯後1~4周內出現肝損害表現;
3、發病初期可伴有發熱、皮疹、瘙癢等過敏表現;
4、有肝內淤膽或肝細胞損害的病理或臨床表現;
5、外周血嗜酸性細胞>6%;
6、巨噬細胞或淋巴母細胞轉化試驗(+);
7、肝炎病毒病原學檢測均(-);
8、停葯後肝損害可有顯著改善;
9、葯物敏感試驗(+),或葯物激發試驗(+),即:相同葯物再次應用又可引起肝損害;
10、免疫試驗:淋巴母細胞轉化試驗、巨噬細胞抑制因子試驗和與葯物性肝損害有關的抗胞漿細胞器自身抗體;
11、肝活組織檢查;
12、除外酒精、病毒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損害。
治療
葯物性肝炎
1、立即停用與肝損害有關的或可疑的葯物。
防止重新給予引起肝損傷的葯物、屬於同一生化家族的葯物,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葯物,特別是應謹慎使用那些因對葯物代謝酶有誘導或抑製作用而具有相互作用的葯物,如CYP450抑制劑西咪替丁、酮康唑和誘導劑利福平、巴比妥酸鹽、苯妥英鈉、地塞米松、奧美拉唑等。
對營養不良和對葯物解毒能力下降的患者和嗜酒的患者應控制給葯。
2、卧床休息,給予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維生素類。
3、採用保肝葯物,維生素類葯物,降酶葯等。
治療葯物性肝病的葯物有抗氧化劑、保護性物質的前體(如谷胱甘肽)、阻止損傷發生過程的干預劑或膜損傷的修復劑。N-乙醯半胱氨酸對撲熱息痛過量的患者有特殊療效,可解毒已形成的反應性代謝物,10小時內給葯可獲最大的保護性效果。
4、重症患者導致肝功能衰竭、重度膽汁淤積和慢性肝損傷進展到肝硬化時,可考慮人工肝支持和作肝移植。
5、特異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