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宏觀經濟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一、宏觀經濟走勢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宏觀經濟走勢是影響證券市場大盤走勢的最基本因素。證券市場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宏觀經濟的大環境中發展,同時又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說,股市的運行與宏觀的經濟運行應當是一致的,經濟的周期決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變化反映了經濟周期的變動。經濟周期包括衰退、危機、復甦和繁榮四個階段,一般來說,在經濟衰退時期,股價指數會逐漸下跌;到經濟危機時期,股價指數跌至最低點;當經濟復甦開始時,股價指數又會逐步上升;到經濟繁榮時,股價指數則上漲至最高點。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但這並不代表兩個周期是完全同步的。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市場,股市的波動也存在著自身特有的規律,在實際運行中,股市周期反映經濟周期有著獨特的特點,從而造成了股市周期與經濟周期不同步,甚至背離的現象。二、貨幣供應量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一般是呈正相關關系,即貨幣供應量增大使股票價格上漲,反之,貨幣供應量縮小則使股票價格下跌。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一般是呈正相關關系,但在特殊情況下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政府一般會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這就會提高市場利率水平,從而使股票價格下降。同期,企業經理和投資者不能明確地知道眼前盈利究竟是多少,更難預料將來盈利水平,他們無法判斷與物價有關的設備、原材料、工資等成本的上漲情況,從而引起企業利潤的不穩定,對證券市場造成不良影響。三、利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利率變動與股價變動成反相關關系。只要通貨緊縮的趨勢繼續延續,經濟低迷,政府就不會坐視不管,政府要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力度,以此來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些影響的特點:1.經濟因素的變動,會先在證券市場有所體現。2.兩者相輔相成,對經濟的預期會影響對證券市場的預期,反之亦然。3.由於經濟因素造成的證券市場的波動,在短期內難以消除。
② 如何分析宏觀經濟形勢
:1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可以把圖畫出來。然後說明投入品價格上漲,廠商生產成本上升,利潤減少,產量減少, AS左移,導致價格P上升,產量Q下降;
2 進一步分析會得出影響宏觀經濟機制結果會出現,物價水平上升,收入會再分配,生產資源性的企業會收益,投入會增大,而以資源投入為主的企業會因為成本上升利潤受損,產品價格會因此上升,消費者利益會受損。長期看,可以點出可能出現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在闡述其影響結果。
3 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討論,並簡要提出對策。如國際石油價格,鐵礦石價格,鋁,鋅等金屬資源投入價格居高不下,我國大量進口外匯損失,以及國內此行業物價上升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此行業企業過度投資造成資源重復建設,浪費以及環境污染等,以及收入再分配,消費者不同企業得失分析,最後點出國家宏觀調空,尤其中國人民銀行應採取的政策,如提高行業貸款利率,提高准備金,窗口指導等最近央行所正採取的措施。
評價:今年以來物價上漲,此題考察物價上升對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暗含了央行應該採取的策略和研究重點問題,中國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熱點中的熱點。
③ 我國宏觀經濟總體態勢是什麼
我國宏觀經濟總體態勢是什麼?答:
2022年上半年,受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疫情散發等超預期因素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5月以來,隨著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成效顯現,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626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0.4%,實現正增長。
(一)消費邊際改善,投資持續增長,進出口增長較快
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疫情好轉推動消費恢復。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同比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0%。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城鄉收入分配結構持續改善。二季度人民銀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佔23.8%,比上季度增加0.1個百分點。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7%,主要是因為4月受疫情影響同比下降11.1%,5月降幅收窄至6.7%,6月同比增速由負轉正至3.1%。
投資持續增長,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增強。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6.1%。分領域看,製造業投資增長10.4%,高於全部投資4.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1%,高於全部投資1.0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4%。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較好,上半年增長20.2%,快於全部投資14.1個百分點;社會領域投資快速增長,上半年同比增長14.9%,其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34.5%、10.0%。
貨物進出口較快增長。上半年,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增長13.2%,進口增長4.8%,貿易順差24812億元。貿易結構持續優化,一般貿易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占進出口總額比重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貿易夥伴更趨多元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貿易夥伴進出口分別增長17.8%、5.6%。
外商直接投資延續向高技術產業聚集的態勢。上半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233.1億元,同比增長17.4%(摺合1123.5億美元,同比增長21.8%;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從產業分布看,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引資增長較快。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6%,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4.4%,高技術製造業增長31.1%;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9.2%。
(二)農業形勢總體平穩,工業生產較快增長,服務業持續恢復
上半年,三次產業同比增速分別為5.0%、3.2%和1.8%,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4%、0.9%和-0.4%。
夏糧再獲豐收,畜牧業穩定增長。全國夏糧總產量14739萬噸,比上年增加143.4萬噸,同比增長1.0%,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同比增長5.3%,其中豬肉產量增長8.2%。養殖戶生產預期逐步好轉,生豬存欄環比增加。二季度末,生豬存欄43057萬頭,較上季末增長1.9%。
工業生產穩步恢復。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新動能引領作用增強,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增速較全部規模以上工業高6.2個百分點。產業鏈供應鏈修復加快,6月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大幅轉正至16.2%。企業利潤恢復加快,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0.8%,實現由降轉增,5月份為同比下降6.5%,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1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行業增長面為51.2%。
服務業逐步恢復。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4、5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分別同比下降6.1%、5.1%,6月轉正至1.3%。服務業新業態增長較快,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企業預期向好,6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3%,其中零售、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郵政、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等行業指數均位於55%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
(三)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生產價格漲幅持續回落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7%,漲幅比一季度回升0.6個百分點,4至6月漲幅分別為2.1%、2.1%和2.5%,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受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影響,上半年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漲幅比一季度分別擴大3.6個、3.8個百分點。新一輪「豬周期」開啟,4月下旬以來豬肉價格趨於上行。
生產價格漲幅持續回落。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7.7%,漲幅較上季度回落1個百分點。在國內加大保供穩價、基數效應等因素作用下,PPI同比漲幅繼續回落,從今年1月的9.1%逐步回落至6月的6.1%。上半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PPIRM)同比上漲10.4%,漲幅比一季度低0.9個百分點;人民銀行監測的企業商品價格(CGPI)累計同比上漲5.9%,比一季度低0.3個百分點。
(四)財政收入企穩回升,穩經濟保民生效應顯現
④ 中國宏觀經濟的狀況
中國的宏觀經濟,盡管存在諸多問題,發展速度也不理想,但若比全球幾個最大國家的 經濟狀況,那還是明顯好一些。畢竟有14億人的 巨大需求,僅僅為了滿足這14億人口的 日常需求,就已經能初步維持國家經濟了。
⑤ 我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基於疫情走勢的判斷,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將遇到較大的負面沖擊。旅遊、餐飲、娛樂等行業損失較大,且基本上不可能在後續季度中得到彌補。第二產業雖然也會受到沖擊,但在後續季度可以通過加快進度來彌補。第一產業也會受到負面沖擊,但由於第一產業在GDP中佔比較小,所以總體影響應該不會太大。同時,由於第一產業涉及食品生產,所以可能對CPI產生影響。
由於2020年第一季度完全處於肺炎疫情影響階段,受企業開工率低下以及居民戶被居家隔離導致的消費大幅度下降影響,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第二季度隨著疫情由尾聲到徹底結束,勞動力大軍逐步返城,企業界逐步實現正常開工率,居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GDP同比增速開始回升;第三季度GDP增速將達到今年最高,大部分企業會採取加班加點的措施來彌補前面季度損失的產出,同時居民生活恢復正常,在消費方面也會存在彌補性消費。第四季度基本恢復正常增長。除此之外,隨著疫情預計在第二季度得到控制,國家將再次加大逆周期調節,宏觀政策將更傾向於寬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用以推動經濟發展,如減稅降費、降息、降准等,進而彌補在第一季度的經濟損失,所以宏觀政策也將助力經濟從第二季度開始逐漸提升。綜合而言,2019~2020年全國GDP增速預計形成一個深「V」型走勢,2020年第一季度降到最低點,第三季度升至最高點,全年整體增速有望達到預期目標。
供給方面,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會大幅度下降。首先,由於2020年春節提前,疊加春節假期延長,高基數效應拉低第一季度同比增速。然後,當前針對疫情政府對企業採取延遲開工的措施,意味著國內很多工廠延續假期停產模式,由此將壓低工業產出,同時考慮外地員工返工需檢查報備等程序,會進一步拖累工業產出。其次,國內很多企業不能如期復工將面臨嚴峻的經營壓力,如生產停滯導致貨物不能按期交貨,資金鏈斷裂等引發的經營困難,甚至企業倒閉,進而牽連上下游企業。後續季度國家或地方政府預計會出台相關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工業產出將逐步提升。
消費需求方面,受疫情影響,預計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疫情過後,在一系列調控刺激政策下,經濟生產得到恢復,消費需求會有所上升。一方面,當前受疫情影響,餐飲住宿、旅遊娛樂等相關方面的消費短期內有所下行,但長期向好的趨勢不變;另一方面,雖然疫情期間消費額增速存在一定的下行,但受消費推移的影響,預計疫情過後會存在一個日用品消費集中的小高峰,能對第一季度的下行產生彌補。總的來看,短期波動不影響消費長期向好的趨勢。
投資需求方面,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會受到影響,但在後面三個季度尤其是後半年會大幅度上升。綜合來看,疫情過後政府可能會考慮加大基建投資拉動經濟。對於房地產投資方面,鑒於當前房地產泡沫較高、風險較大,後期可能以「穩」為主,也就是通過政策調整防止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下滑抑制經濟增長。從當前釋放的信號來看,新基建投資增速或將大幅上漲,將會成為拉動投資增速上漲的主要支撐。對新基建投資的增加是符合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特點的。當前的國內外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過去的粗放式發展刺激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經濟形勢了。針對當前互聯網的發展潛力以及「穩增長、促銷費」的社會現實問題,新基建投資的加碼既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又符合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
凈出口方面,隨著疫情被控制,以及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後期外貿數據將會有起色,盡管第一季度出口受到一定影響,而進口並不會受疫情影響太大,加之上年同期進口增速較低,低基數效應也會對進口增速形成支撐。從已經發布的1、2月份的外貿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經濟貿易具有較強的韌性和慣性,對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逆勢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同比增長1.8%,比重首次超過30%,疫情對進出口的影響是暫時和階段性的,隨著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外貿形勢將穩步恢復。
價格方面,CPI增速較2019年有所上行,PPI增速會止跌上漲。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可以肯定的是,1月份CPI增速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春節錯位和前期豬肉價格的上漲。後期,疫情過後,生產得到回復的同時,受政策刺激預計工業品需求可能會上漲。需求相對擴張,帶動價格增速上漲,預計PPI增速或將止跌上揚。
⑥ 從宏觀經濟走勢看,2022年應該才去怎樣的資產配置策略
從大唐財富十年分享來看,投資者需要關注全市場的流動性問題,流動性問題關繫到每一個投資種類的收益。面對風險時要建立科學的、理性的資產配置理念。選擇不同的資產都需要承擔對應的風險。
⑦ 分析我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因此,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決定股市的基本走勢。
具體來說,宏觀經濟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決定和影響股票市場。
一是與宏觀經濟走勢息息相關的貨幣供應狀況影響股市。當宏觀經濟運行良好時貨幣供應適度寬松,股市資金相對寬裕,股市需求就會增加,交投隨之活躍,股價就呈上升態勢。二是股票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直接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制約。當宏觀經濟狀況良好時,社會投資、消費、出口需求旺盛,企業銷售增加,效益上升,公司價值提高,其股價必然上漲;三是在宏觀經濟向好情況下,經濟景氣上升,就業面擴大,員工收入增加,對金融資產需求也會相應增加;投資者人數增多,股市人氣興旺,就會呈現強勢特徵。四是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向好,市場需求旺盛,外來投資就會增加,其中一部分外來資金將通過各種形式介入股市,參與投資。這也就是說,宏觀經濟運行良好,股市絕不可能長期低迷;宏觀經濟不佳,股市也絕不可能持續上漲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如此,新加坡、香港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