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冉雲飛的介紹
冉雲飛,1965年生於重慶酉陽,長居成都。著名青年學者,作家,雜文家。人稱「冉匪」,自稱「一個碼字的鄉下蠻子」、「大學本科,監獄碩士」。「2008年度百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之一,曾獲全國及省級獎數次,有作品入選高中語文閱讀教材,被媒體譽為是民間教育家。1現供職於《四川文學》雜志社。著有《尖銳的秋天:里爾克》、《陷阱里的先鋒:博爾赫斯》、《吳虞和他生活的民國時代》等。
『貳』 我們為什麼要讀詩
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藝術、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讓我們感謝那些矢志不渝的編纂者和吟誦者們吧,因為他們,我們今天依然能看到唐朝的偉大詩人們朝辭白帝、夜泊牛渚、暮投石壕、曉汲清湘;看詩人們記錄下千里鶯啼、萬里雲羅、百尺危樓、一春夢雨;看他們漫卷詩書、永憶江湖、哭呼昭王、笑問客來。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何等的幸運。
在唐詩的四季里,王維是一支悅耳的小夜曲,李白是交響樂。唐詩之春在未消逝之前,還有一段雄偉的結尾,總括先前不同的景色。李白像王梵志那麼快樂活躍,像杜審言那樣夜郎自大,像陳子昂張若虛那樣富於創造力和宇宙的感懷,像王昌齡等詠春詩人一樣了解女人的心理,描寫大自然之動人也不弱於王維、孟浩然。?1?3?1?3比如《友人會宿》:「滌盪千古愁,留連百壺飲。良宵宜清談,皓月未能寢。醉來卧空山,天地即衾枕。?1?3?1?3」
李白不可一世的氣概是盡人皆知的,為此他吃了很多苦,但他很有自知之明:時人見我恆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偉大的人物是一定要被誤會的,李白也不例外。他被誤會是因為他把人間當作夢幻泡影或過眼雲煙,所以不免有些玩世不恭。
在詩人眼裡,甚至宇宙也不是永不腐朽的,「月色不可掃,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螢飛百草。日月終銷毀,天地同枯槁??」?1?3?1?3詩人覺得自己很渺小,可是他用了一副天神的眼睛來看這世界。
唐朝最偉大的自然詩人當推王維。在他的筆下唐詩的春天達到了中邊皆甜的境界。他的自然主義是最純粹的,不像孟浩然的自然主義還受生活失意的沾染,更不同白居易的自然主義參了多量理知主義的淡水。他是處於蠢蠢欲動的初春和飛揚跋扈的晚春中間,他的聲音是像春天最快樂的日子那麼的溫柔撫慰,真有所謂「猗猗季月,穆穆和春」的氣象。
王維的人格是難於描摹的,他既不怪僻,又不狂熱;既不是一個浸淫在煩憂悲痛中的靈魂,也不是麻木不仁的道學先生;既非放盪不羈,又非墨守成規;既非野馬,又非訓騾,更非無聲無臭模稜兩可的黯淡靈魂。?1?3他的靈魂是天藍色的,同一切自然之美,結不解之緣。
蔣勛的《蔣勛說唐詩》
蔣勛講王維的《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群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這首詩深深的打動了旅途中的漂泊思緒,那個世事是怎樣傷了王維的心?萬事不關心,好幻滅的傷感。
很多異鄉人夜聽蔣勛談《富春山居圖》。是夜,皓月當空,清風徐來。蔣勛的聲音與解讀,一副名畫的前世今生,如行雲流水,有無相生,虛實互動。讓人不由的想起蘇軾的幾句詞的意境:「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神為之往。是詩,是畫,是穿越時空的哲學,是餘音裊裊的滄海潮聲。
冉雲飛的《像唐詩一樣生活》
好的詩歌永遠是開放的,永遠是微言大義的。詩人的書寫往往只是瞬間的感受,而這種瞬間的感受一般不為外人所知。
在《像唐詩一樣生活》序言里,冉雲飛說起自己寫作的緣由:誦《詩經》,願替膽小者猛翻女牆;看《莊子》,樂觀庄惠濠梁之辯;讀《史記》,獨恨未能去漢武大勢;習《古詩十九首》,始知無名者亦能創造不朽;能與陶潛賞菊小飲,有否猛志,無甚要緊;能踵武步隨,聽蘇東坡一肚皮不合時宜,真是福氣;與金聖嘆同點水滸,不亦快哉;和張岱湖心亭看雪,就是??然披發如山,亦是幸福;給顧炎武當背包客,何憚於與賣主老僕一斗;向錢大昕請益,大樂事不過看與妻兄王鳴盛補罅。
《像唐詩一樣生活》首篇談王績的《野望》,乃是秋天足夠用來出氣;談楊炯的《從軍行》,乃是紙上殺敵逞豪語;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乃是才高命乖的問題詩人;談陳子昂的《登幽州台》,乃是一個小土台的宇宙表演;談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乃是如水的安慰:以月光為例;談王翰的《涼州詞》,乃是是時候了,送命的時刻;談王灣的《江南意》,乃是用一首詩來永垂不朽;談王昌齡的《出塞》,乃是超邁千古的慷慨悲涼;談李白的《長干行》,乃是勇敢的深情如花襲春。
《像唐詩一樣生活》古今雜糅。既說詩藝,又兼借詩說事。冉雲飛說:「判斷一個大詩人的標准,可能有很多種,但我說一點自己的簡便辦法。一是他的詩句被他人記住並吟誦的多寡,二是他的詩作可以超越時代而存在的。從這兩點來判斷,李白無疑是天才的大詩人。」
比如,李白把「將進酒」這樣俗濫的古題,弄得千古獨步。將激憤、悲傷、豪邁、曠放、狂傲、灑脫燴在一起,精妙流暢,千載詩史,不復有第二人。杜甫以家國為念,以廟堂為理想寄託,李太白無非飲酒、美女、遊仙諸題。但作為題材的永恆性,飲酒、美女乃至長生不老,才是人類歷久彌新的話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文人愛載道,道也不是那麼好載的是不是?
冉雲飛還寫到了王梵志。在歷來是文人主宰詩歌傳統的國度,王梵志另開門戶,從偏旁進入。他的《梵志翻著襪》《道情詩》等作品,被視為「外示驚俗之貌,內藏達人之度」的「駭俗品」,於嬉笑怒罵、俚詞俗諺里,盡情揭示了人情世態和社會的不公,哲理頻出。
《像唐詩一樣生活》能夠卓然獨立於古今選本而毫無愧色,在於冉雲飛的個人見識與欣賞趣味,他是有所讀有所見,觀千器而後識劍。
像唐詩一樣生活,遠處要有一片杏花村,牧童吹笛,小橋流水;
像唐詩一樣生活,煮一片月光下酒,與李白杜甫縱情暢飲;
像唐詩一樣生活,像冉雲飛一樣讀詩,寫下特立獨行的錦綉文章。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子曰:「衣敝?袍,與衣狐貉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穿著破舊的絲棉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在一起站著,而不覺得自己恥辱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不嫉妒,不貪求,什麼行為能不好呢?』」子路聽後,終身反復背誦這句詩。孔子又說:「做到這樣固然是道之存在,但又怎能說是十足的好呢」。這是孔子對他弟子子路的教誨。
讀詩以後,反觀現在,如果我們能做到不嫉妒,不貪求,什麼行為能不好呢?其實,僅是不貪求、不嫉妒是不夠的,抵消人生的頹唐,還需要看得到、感受得到那些高遠的境界。中國人拿人生加進文學里,而這些人生則是有一個很高的境界的。
你看,我們不曾見的人,可以在詩中見。沒有處過的境,可以在詩中想像到。所以,我們讀詩是為了讓心有個安放。
『叄』 冉雲飛的其他信息
土匪原是讀書人
四川文人冉雲飛自稱土匪,此君讀書飛快,作文甚勤,而藏書也是極多,據說其每周將於固定時間前往成都書市冷攤淘書,至今藏書數量也已三萬有餘,有朋友參觀其書房後作文「想起他的大書房,夜不能寐」。因其每日清晨更新博客,居然逐漸成為眾多瀏覽者的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早茶,竟有好事者還將其博客呼之為「冉氏晨報」。
冉雲飛讀書涉獵范圍極廣,對於中國的教育問題頗有心得,且已有佳作問世。對於此問題其常以大量收藏的舊書資料作為研究的素材,使得眾多被歷史塵埃漸漸淡忘的文字化腐朽為神奇,在其筆下變得驚心動魄,引人三思。冉氏在博客上又不斷著文,對於此一問題窮追猛打,特別是從那些散落中的年譜、日記、書信、筆記等材料中發掘出歷史的新面目,既信服人心又對現實以凌厲批判。
書人書事是其寫作甚勤的欄目,他曾在博客上連續刊文談四川書商印象記,讀來風趣別致又大開眼界;此外又有大量關乎歷史風雲人物的文字也是劍走偏鋒,從歷史材料中挖掘出新的光芒。
冉雲飛讀書即有心得,每一月末他會將此月的讀書寫作進行整理回顧,一一道來,逐個點評;更令人稱道的是他會每半個月將自己的所讀好書推薦出來,分別稱之為「妙書」「好書」和「痛書」三類。每每讀其博文,真有所謂奇書共欣賞的感嘆了,而土匪的滿紙灑脫與銳氣也是讓人痛快淋漓的,不得不嘆曰原來土匪是個讀書人。
——新京報
書房「反動居」
成都的冉雲飛的書房在行內是很有名的,比如說《如此書房》一書裡面提到南方都市報編輯余少鐳在見到冉雲飛書房的時候,被滿滿當當的書給鎮住,一時間竟忘了呼吸。原來他的藏書量在三四萬冊,在成都就算不是首屈一指,也是排名三甲。好玩的是冉雲飛給他的書房起的名字叫什麼?叫反動居,這是不是表示著是個反動文人呢?不是,人家是有典故的。反動最早是來自老子,「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有典故、有意思的,大家不要想到一邊去。
名家推薦
冉雲飛的博客我天天讀,有思想有史料更有文采。他的文章和著作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精神財富。
——謝泳
『肆』 《沉痾中國傳統教育的危機與批判》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沉痾》(冉雲飛)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m6KZOeQP2EPUnKoMO3mWSA
書名:沉痾
作者:冉雲飛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
頁數:496頁
內容簡介:
余傑:山坳上的中國教育——評《沉痾——中國教育的危機與批判》
余傑
1949年以來的半個世紀,我們經歷了太多的失誤,獲取了太多的教訓。有的失誤是能夠彌補的,有的失誤卻正在並將長期地成為中華民族發展前進的巨大障礙。有人指出,最大的失誤就是教育問題,教育方向所造成的惡果短期是看不出來的。越是一時看不出來,積累下來的問題就會越多,隱藏著的惡果也就必然越大。為什麼一方面是教育本身已經危機重重,另一方面卻是人人都採取鴕鳥政策、避而不談呢?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近十年以來,許多中國知識分子放棄了「社會良心」的角色、放棄了現實批判的使命,心安理得地以某一方面的「專家」自居。即使是許多身居高校的教授,也對當下教育的狀況漠不關心。他們不僅失去了「知識分子」的基本功能,而且連一個普通「公民」的職責也沒有盡到。當我在1999年的春天、20世紀最後一個春天讀到朋友冉雲飛的力作《沉痾》的時候,彷彿是聽到了斧子砸開冰面時凜冽的聲音。這種聲音我已經久違了。
《沉痾》一書,有三條線索。第一條線索是展示中國當前教育的現狀,從小學教育到中學教育,從大學教育到師范教育、成人教育,從宏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針到微觀的師資力量、教材編寫、課程設置等,幾乎「一網打盡」,但又重點突出、有條不紊。材料的豐富與立論的准確相得益彰。例如,作者在分析考試制度時,從「殺人的分數」入手,一直深入到中國人國民性中魯迅先生所說的考試的「遺傳症」上面,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中國教育的病根在於「整人壓制人、把人當奴才使喚」,可謂剝皮見骨、鞭辟入裡。第二條線索是縱向梳理中國的教育發展史,將病根追蹤到中國漫長的專制時代,正如朱總理所說,現實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伸,那麼,當下教育的危機和弊端,也跟傳統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第三條線索是橫向對比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作者時時以西方教育的傳統和現實為鏡子來比照中國教育的傳統和現實。這面很管用的鏡子果然照出了中國教育的種種問題。例如,在分析中西教育的文化哲學背景時,作者指出,西方從古希臘開始就始終是人本主義教育佔主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教育則是以教化為要求,把人當作馴化工具。顯然,如果沒有對西方教育思想的深刻領悟,是很難建立起這一參照系來的。全書三條線索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精彩之處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真正的教育,是解放人的教育,是把人引導向更加自由的境界的教育。早在2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教育者「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要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國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陶行知認為,一個國家「如果是現代的國家,如果是現代世界的一個國家,那麼它的教育,便不能不順應著時代和世界的教育趨勢,而伴隨著競進」。70多年以後,我們再讀到陶行知的這幾句話,簡直要羞愧而死了。冉雲飛在《玩樂的權利與身心健康》一節中痛切地描述了中國少年兒童被剝奪起碼的玩樂權利的悲慘境遇。聯合國《兒童權利保護公約》鄭重告示:玩耍是兒童的權力。然而,我國公布簽署該公約6年之後,並沒有幾個家長和老師把它當作一回事。中小學生的正當玩樂的權利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一個中學生把愛情流行歌曲《最愛你的人是我》作了如下的改編:「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還是我……」讓人忍俊不禁,卻又覺得無比辛酸。本來,孩子應當在游戲中長大,通過游戲獲得知識和身體上的訓練,並且能夠從中學會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就是陶行知所說的具有「健康體魄、農人身手、科學頭腦、藝術興味、改造社會精神」的現代人。但是,枯燥的教材、繁復的內容、陳舊的教學法、巨大的升學壓力,讓學生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喪失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也缺乏基本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最多成為掌握了某種技能的工具。作者總結說:「不把人當作一個活物來看,不把人當作千差萬別的個體來對待,已經成為中國教育一個必須長期清算的頑疾。」讀到這里,稍微有點良知的人,哪能不痛心疾首!所幸,領導層已開始重視這些問題,最近對中小學生的「減負」,反映一些舉措正在出台。
《沉痾》其實講述的是一些「常識」。然而,這些常識由於種種原因,長期受到了遮蔽和掩蓋。申明這些常識,意義比發明一種新的教育方法甚至還要重要。教育的問題並不是太復雜,一說大家都明白。但是,大家誰都不去捅破這層紙。冉雲飛自己說,他寫作這本書是站在一個「公民」的立場上,這種表態讓我很感動。他不是居高臨下地以「專家學者」的姿態發言,而是意識到了作為現代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他在書中多次強調,「應從小給學生進行尊重個性,尊重個人,尊重創造,發展潛力,尊重其權利,知曉其責任的公民教育。」他尖銳地指出,當下的所謂「德育」教育,充斥著假、大、空、死的知識,高不可攀的榜樣、不著邊際的好人好事,已經與當今大力推進市場經濟所需要的思想資源嚴重沖突。只有重視「公民」教育,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一代國民來。而公民教育應當貫徹這樣的一個原則:尊重個人的發展與自由,尊重個人的人身權利等方面的權利不受侵犯。
《沉痾》是一本由一個有良知、有熱血更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國公民所寫的書。它值得每一個有良知、有熱血也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國公民閱讀。
摘自2000年第4期《博覽群書》
作者簡介:
冉雲飛
四川省作家協會作家。一九六五年生於重慶酉陽,一九八七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著有《沉痾:中國教育的危機與批判》、《莊子我說》、《從歷史的偏旁進入成都》、《尖銳的秋天:里爾克》、《陷阱里的先鋒:博爾赫斯》等十數本專著。曾獲獎十數次,有作品入選高中語文閱讀教材。
『伍』 神鏢闖江湖我玩冷劍梅打過了皇甫後又有什麼劇情打
沒有了,通關後你選隱退山林就退出遊戲,選再戰江湖會有以下二個劇情:
1.挑戰最強鏢隊(在你游戲開始的出生地門口,由四個50級的四大主角組成的,楊書廷、冷劍梅、冉雲飛、司徒玉,打敗他們得到50000元並向你承諾退出江湖);
2.挑戰四大鏢局的頭領(只要進鏢局就觸發劇情,那四大鏢局頭領其實還是四大主角,楊書廷、冷劍梅、冉雲飛、司徒玉,都是50級的,等級夠了武器上去了還是可以虐之);
之後游戲的樂趣就在於稱霸全部城市的鏢局,或者強強貢車了,呵呵o(∩_∩)o...
『陸』 通往比傻帝國怎麼樣
「比傻帝國」其實類似於上面的美麗新世界,「傻比」們在這個帝國里同樣也能過著快樂的日子,但有些人偏不跟人家比傻也不自己裝傻,土匪冉雲飛便是其中之一。 (以下內容摘自十年砍柴《二酉洞邊一書生-----關於冉雲飛 》) 幾千年中國的官方教育制度,總是在不遺餘力地培養暴民和順民,就是不願意培養獨立自由的公民。雲飛兄《通向比傻帝國》的主旨,我理解就是呼籲公民教育,批判暴民和順民教育。 一個比傻帝國,基本上由四類角色構成。一類「造傻」的人,這部分人是掌握著暴力資源的人,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焚百家之書,以愚黔首」,盡可能把老百姓變傻,易於控制。一類是被愚民工程成功改造「真傻」的人,任人驅使,被人賣了還替別個數錢,這樣的人太多了。一類是心裡明白而「裝傻」的人,他們知道那些人的伎倆,但無力反抗而裝出變傻的樣子來保護自己。還有一類不甘自己變傻而且反抗愚民者的「抗傻」者,他們要想辦法將愚民者的忽悠術戳穿,喚醒別人,歷朝歷代這類人統治者最恨這樣的人,想方設法要打壓這類人,而那些被忽悠的人多數如被傳銷團伙洗腦一樣,懷疑提醒者是在斷他們的財路,因此被造傻者打壓的「抗傻」者,往往像《葯》中的夏瑜一樣,被多數人視為傻者瘋人。那位偷偷將書籍藏進二酉洞的書生是這類人,冉雲飛也無疑也是這類人。 在專制社會里,與文明傳播技術的發展相隨的,總是焚術技術的版本升級。竹簡時代,圖書的製作、傳播成本很高,天下的書籍有限,焚燒起來容易。到了有了紙張和活字印刷術後,焚書難度加大,但統治者照樣可以如編《四庫全書》這樣的方式,輔以嚴酷的文字獄,將不喜歡的文字從公眾的眼前剔除。等到有了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焚書術更是復雜嚴密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只要焚書的制度不變,焚書的思維就不會變,焚書大業就會被一代代統治者發揚光大,比傻帝國的龍椅無非換了一個個新主人而已。幾十年前,人家都登上了月球,這邊廂還有人吟道:「勸君莫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 就在冉雲飛《通向比傻帝國》出版時,他在天涯影響頗大的博客被光閉了,這個案例算是建設「比傻帝國」這個浩大工程中的一鍬土吧。 (冉匪的新博客地址: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blog.php?id=74558)
『柒』 冉雲飛的人物簡介
1987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
20世紀80年代末,步入文壇,先後寫下《傾聽一首藏族民歌》、《血泊中奔跑的詩歌》等一系列優秀詩作。
20世紀90年代初,四川省文聯領導曾將「學問流沙河,寫戲魏明倫,做詩張新泉,文章冉雲飛」並稱為「川軍四傑」;川中文壇宿儒流沙河則誇獎冉雲飛「廣獵深搜,旁通側悟,完成了作家向學者的騰跳,飛起來了」。
『捌』 譚作人的依法判刑
2010年2月9日上午,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五法庭二審宣判,譚作人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5年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3年。
建議立法:2003年1月10日,「我建議立法保護大熊貓,把大熊貓當作禮品贈送的做法應該逐步廢止。」從四川省人大獲悉,由成都市民譚作人提出的《四川省大熊貓資源保護條例》立法建議已被列入該年四川省人大的立法計劃。後曾調查披露汶川地震校舍豆腐渣工程。
期滿獲釋:
2014年3月27日,服刑期滿獲釋。譚作人妻王慶華通過社交網站感謝各界關心,但指丈夫仍處於剝奪政治權利期間,不方便接受采訪及探訪。有消息指,譚作人獲釋後未被送回成都住所,而是被當局帶至重慶。
BBC中文網引述譚作人的代表律師浦志強指,譚作人預料將到一處保密地點休養,稍後再與外界聯系,相信譚氏夫婦安全。四川作家冉雲飛當日也曾通過社交網站稱,「坐5年監牢的譚作人兄已出獄,正在回家的路上。我代王慶華大姐發此消息,並感謝大家這么多年來一直對他的關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譚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