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溫州台風路徑圖
擴展閱讀

溫州台風路徑圖

發布時間: 2023-02-20 22:53:43

⑴ 這台風的路徑圖怎麼看,里頭有很多不同顏色大小的點,每過一天一組點

72小時警戒線外6小時一報(一點),藍、黃、橙、紫、紅分別對應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台風、強台風、超強台風,實線是路徑圖,虛線是預測路徑。具體的你去溫州台風看(這個就是溫州台風網的圖)

⑵ 台風實時預警在哪裡看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一:天氣預報上面就會有,在生活服務的公眾號上也可以進行查詢。二:台風實時路徑查詢入口在哪裡解鎖打開手機桌面,點擊支付寶圖標進入進入支付寶首頁,點擊【市民中心】進入市民中心頁面,點擊【台風路徑】進入即可。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祝你生活愉快!

⑶ 溫州台風實時路徑圖

2013年11號尤特台風的實時路徑圖與預測路徑圖。

⑷ 溫州台風網十五號台風哪裡去了

從溫州台風網15號台風路徑圖來看,這個台風離我國是比較遠的,目前來說對我國沒有影響。那麼,未來呢,未來這個台風趨向日本,大概率在日本登陸,給日本帶去明顯影響。所以未來該台風也不會給我國造成明顯影響。

⑸ 歷史台風路徑圖

1.台風路徑6條線代表什麼

台風路徑圖中不同的6條線分別表示:有多個氣象台預測路線,每個氣象台預測的路線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線標注。

【台風形成原因】台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台風。

【台風期間安全注意事項】1.關緊窗戶。2.把晾在外面的東西收到屋裡。3.如果你在室外,找高大的建築物躲避,以免被強大的台風吹走。4.不要站在危險的地方,如:較細的物體旁邊。5.盡量不要出門,並且保持鎮靜。6.一定要出行建議乘坐火車。7.請盡可能遠離建築工地。8.保持消息暢通。注意廣播或電視里的天氣情況播報。9.准備蠟燭和手電筒。儲備食物,飲用水,電池和急救用品。

【台風預警標准】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1.藍色預警信號表示 24 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 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 6 級以上,或者陣風 8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2.黃色預警信號表示 24 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 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 8 級以上,或者陣風 10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3.橙色預警信號表示 12 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 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 10 級以上,或者陣風 12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4.紅色預警信號表示 6 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 12 級以上,或者陣風達 14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影響台風移動的因子】台風移動的動力可分為內力與外力兩種。台風的內力主要是由與台風本身的旋轉、氣流輻合和上升運動相聯系的地轉偏向力引起的。台風內力的大小和台風的半徑,渦旋內空氣的輻合、上升運動以及切向風大小成正比,與台風中心所在緯度成反比。在單純的內力作用下,台風中心移動軌跡是由振幅不同而周期一樣的正弦波和餘弦波相疊加的復雜擺線。台風的外力則主要有環境(平均氣流)的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等。

2.台風路徑的分類

台風路徑大致可分為三類:①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

②登陸型: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

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③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

台風災害。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乾旱的有益作用。

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大風。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

②暴雨。台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台風能產生 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

1975年第3號台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③風暴潮。

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台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 *** 位。

從太空往下看,台風就像是一個正在旋轉的陀螺,這個虛擬陀螺的尖頂在移動過程中的軌跡,就是台風路徑。縱觀台風歷史,台風路徑多種多樣,還沒出現過路徑相同的台風。

造成台風路徑多種多樣的原因,主要是台風在大氣運動過程中,受到復雜大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如果說大氣環境是一個大調色盤,剛生成的台風就像一張畫布,在運動的過程中被大氣塗上不同的色彩,就會產生不同的路徑。

目前影響我國的台風主要「出生」在西太平洋上,其常見路徑有: 。

3.台風路徑的分類

台風路徑大致可分為三類:①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②登陸型: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

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③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

台風災害。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乾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大風。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②暴雨。台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台風能產生 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號台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③風暴潮。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台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 *** 位。

從太空往下看,台風就像是一個正在旋轉的陀螺,這個虛擬陀螺的尖頂在移動過程中的軌跡,就是台風路徑。縱觀台風歷史,台風路徑多種多樣,還沒出現過路徑相同的台風。

造成台風路徑多種多樣的原因,主要是台風在大氣運動過程中,受到復雜大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如果說大氣環境是一個大調色盤,剛生成的台風就像一張畫布,在運動的過程中被大氣塗上不同的色彩,就會產生不同的路徑。目前影響我國的台風主要「出生」在西太平洋上,其常見路徑有:

4.縱觀歷史,台風有沒有幾條主要的路徑

台風是有幾條主要路徑的,這是寫進教材的。台風的路徑主要受副高和西風帶長波(還有雙台風效應,不常見)的影響,通常台風在中低緯南海或者西太平洋生成後,會先向西運動。

如果副高比較強盛,會一直向西運動,影響我國兩廣,雲南以及越南等地;

如果副高較弱,西風帶長波也較弱,則會在副高588線邊緣折向北,影響福建浙江甚至進入內陸地區;

如果副高弱,西風帶長波強,則會北上後折向東北,最遠可能影響到日本。

主要就這三條路徑。

5.台風路徑圖中不同的6條線分別表示哪些信息

台風路徑圖中不同的6條線分別表示:有多個氣象台預測路線,每個氣象台預測的路線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線標注。

【台風形成原因】台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

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台風。 【台風期間安全注意事項】1.關緊窗戶。

2.把晾在外面的東西收到屋裡。3.如果你在室外,找高大的建築物躲避,以免被強大的台風吹走。

4.不要站在危險的地方,如:較細的物體旁邊。5.盡量不要出門,並且保持鎮靜。

6.一定要出行建議乘坐火車。7.請盡可能遠離建築工地。

8.保持消息暢通。注意廣播或電視里的天氣情況播報。

9.准備蠟燭和手電筒。儲備食物,飲用水,電池和急救用品。

【台風預警標准】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1.藍色預警信號表示 24 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 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 6 級以上,或者陣風 8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2.黃色預警信號表示 24 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 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 8 級以上,或者陣風 10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3.橙色預警信號表示 12 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 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 10 級以上,或者陣風 12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4.紅色預警信號表示 6 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 12 級以上,或者陣風達 14 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影響台風移動的因子】台風移動的動力可分為內力與外力兩種。

台風的內力主要是由與台風本身的旋轉、氣流輻合和上升運動相聯系的地轉偏向力引起的。台風內力的大小和台風的半徑,渦旋內空氣的輻合、上升運動以及切向風大小成正比,與台風中心所在緯度成反比。

在單純的內力作用下,台風中心移動軌跡是由振幅不同而周期一樣的正弦波和餘弦波相疊加的復雜擺線。台風的外力則主要有環境(平均氣流)的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等。

6.2017年21號台風路徑圖/第21號台風叫什麼名

天氣網訊 根據2017年21號台風最新消息路徑圖分析,隨著太平洋台風季的有一期活躍期的到來,今年的台風又將迎來一次 *** 。

隨著台風接二連三的生成,洋面上的台風將會讓我們應接不暇,別說是雙風共舞了,近期將會出現三風 *** 共舞也不一定。台風的出現重來都是非常隨機的。

那麼,在未來生成的台風中,第21號台風叫什麼名呢?現在我們來了解關於21號台風的最新消息。 2017年21號台風最新消息路徑圖 第21號台風叫什麼名 21號台風 台風 熱帶風暴蘭恩(英語:Tropical Storm Lan,國際編號:1721),為2017年太平洋台風季第21被命名的風暴。

「蘭恩」一名是首次使用,是2012年台風韋森特的替補名稱,名字由美國提供,名字意義即風暴。 台風蘭恩的命名 一般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日本東京台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17XX,而美國聯合台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文縮寫: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此外,由於中港澳(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採用同一翻譯名,而台灣之翻譯名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2個不同的中文名字,及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國際名字及菲律賓名字)。 2012年8月的台風韋森特由於名稱與東北太平洋的颶風命名表產生同名沖突,故在2013年的台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決定將韋森特除名,以後不再使用,替補名稱在翌年確定為「蘭恩」,這是十分少見的因為台風名稱本身因素而被除名的一個案例。

2017太平洋台風季 2017太平洋台風季的情況: 2017年1-2月,由於處於嚴冬季節,不適宜熱帶氣旋的發展,但是由於副熱帶高壓勢力總體偏弱,加之菲律賓以東洋面海溫顯著偏高,垂直風切變較小,最終還是有兩個熱帶低壓發展,為菲律賓南部地區帶來了強降雨;三月,副熱帶高壓重返東南亞地區,垂直風切變重新加大,西北太平洋出現了空台現象;四月上中旬,條件逐漸轉好,低緯海洋濕潤程度大幅增加,副熱帶高壓暫時退出了熱帶洋面的舞台,但由於垂直風切變依舊較大,較大程度地壓制著熱帶氣旋的發展,故遠洋低緯地區產生了一個熱帶擾動,盡管數值預報都支持它會達到熱帶風暴強度及以上,但最終它的對流時而整合時而散架而未能成為2017年的首個台風;四月下旬,隨著垂直風切變進一步減小,西北太平洋出現了年內首個熱帶風暴——台風梅花。 它是一個強度孱弱的熱帶氣旋,並且遠離陸地,未造成任何損失;五月,南海西南季風大爆發,但同時副熱帶高壓強度達到頂峰,盡管出現了多個台風胚胎,但最終都夭折,導致五月沒有熱帶風暴出現。

7.每年台風的路徑基本上是安歷史路徑嗎

不是。

台風(Typhoon),指形成於熱帶或亞熱帶26℃以上廣闊海面上的熱帶氣旋。 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32.7~41.4m/s)的熱帶氣旋為台風(typhoon)或颶風(hurricane)。

日本氣象廳定義:中心持續風速118~156km/h(32.8~43.3m/s)稱之為台風。 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地區通常稱其為台風,而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地區則普遍稱之為颶風。

每年的夏秋季節,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會生成不少名為台風的猛烈風暴,有的消散於海上,有的則登上陸地,帶來狂風暴雨,是自然災害的一種。

⑹ 有誰知道1997年第11號台風有沒有名字

因為當時台風還沒有名字,就叫9711號台風~~
以下是相關的資料~~

9711號台風移動路徑和青島暴雨的
初步分析

吳結晶 劉珍芳 韓春深 高留喜

摘 要 9711號台風受大型環流調整的影響於1997年8月19日14時突然轉向北上;20日08~14時該台風北偏東跳躍式移動,是因低空急流使台風倒槽區氣旋性環流加強產生新中心所致;青島地區產生大暴雨則是充沛的水汽、強烈的輻合上升運動與冷空氣共同作用的結果。
關鍵詞 跳躍式移動 低空急流 台風暴雨
Primary Analysis of the Track of Typhoon 9711
and Storm Rainfall in Qing

WU Jiejing LIU Zhenfang HAN Chunshen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Qing, Qing 266003,China)
GAO Liuxi
(Shandong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Jinan 250031,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change of circulation pattern, the track of typhoon 9711 turned up northward abruptly at 14:00 on Aug. 19, 1997. From 08:00 to 14:00 on Aug.20 the typhoon jumped northeast,because the low-level jet enhanced the cyclonic circulation in the region of the trough of typhoon,and a new cyclonic center appeared. Storm rainfall in Qin is the result of cooperation of plenty of water vapor, strong convergence and updraft, and cold air.
Key words Jump Low-level jet Typhoon and storm

9711號台風於1997年8月10日08時在15.4°N、153.8°E的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它在以18km/h的速度穩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過程中逐漸加強為強台風。18日21時32分在浙江省溫嶺市登陸時,近中心最大風速為40m/s。台風登陸後以25km/h的速度經浙江進入安徽,並減弱為熱帶風暴。19日14時台風在安徽銅陵附近突然加速北上,經蘇北、魯中、萊州灣移出山東,進入渤海灣之後,又登陸遼寧,最後,於21日在沈陽附近減弱消失(圖1)。

圖1 9711號台風路徑圖
Fig.1 The track of typhoon 9711

青島市受9711號台風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共同影響,從1997年18日20時~20日06時普降暴-大暴雨,局部地區為特大暴雨(表1)。最大過程總降雨量發生在鳥衣巷,達639mm。全市水庫進水約3億m3,從根本上解除了1997年入夏以來所遭受的百年不遇的旱情。從 19日14時到20日14時,青島市吹NE風轉SE風,平均風力7~8級, 最大風速為25.6m/s,海面風力有9~10級。由於9711號台風影響青島時正值天文大潮,青島港出現了551cm的歷史最高潮位,形成特大風暴潮災害。該台風暴潮沖毀海壩、海岸44段(處)、河壩5處、碼頭8處,毀壞船隻120艘、扇貝1.1萬畝 、海產品250餘t,使青島市沿海遭受了巨大損失。這是繼8509號和9216號台風之後又一個對青島產生重大影響的台風。9711號台風從產生、加強至消失的整個過程中有以下3個問題值得關註:(1) 該台風19日14時突然加速北上;(2) 20日08時向北偏東方向跳躍式移動;(3) 青島大暴雨的成因。它們對本次台風移動路徑及與之相伴的降水過程預報乃是關鍵所在。下面就這3個問題進行分析。

表1 1997年8月18日20時~20日06時青島地區降水量(mm)
Table 1 Rainfall from 20:00 Aug.18 to 06:00 Aug.20,1997, in Qing(mm)

地 區 青 島 嶗 山 膠 南 膠 州 萊 西 平 度 即 墨
降雨量 185.4 170.7 158.4 150.8 308.5 246.9 482.5

1 台風突然加速北上原因分析
1997年8月17日08時,500hPa等壓面上西風環流為緯向環流,50°E和120°E附近分別是2個長波槽,85°E附近是寬廣的高壓脊。120°E附近的低槽槽線位於海拉爾-北京-太原一線,槽底南端到達35°N,24h負變溫為-4℃,降溫范圍較大,等溫線與等高線交角明顯,槽後NW風較大,以上作為低壓槽未來移向的指標都預示此槽未來將東移發展。
此時,副熱帶高壓分為2個中心,分別位於蘇北沿海和日本南部洋面上,並與以重慶為中心的大陸高壓連成東西向的高壓脊(圖略),同時台風位於沖繩島以南大約130km,即 24.5°N、128.4°E處。由於台風處在日本南部洋面副高的南側, 8月10~18日受大范圍的東南偏東基本氣流的引導,台風路徑一直是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但由於台風距副高較遠,故移速緩慢。19日14時台風突然北上,速度由25km/h加快到33km/h。根據分析,造成台風突然加速北上有以下5個方面的原因。
1.1 台風東側副高加強引導北上
8月18日08時,500hPa等壓面上環流形勢有了顯著變化,原在重慶的大陸高壓由於受從青藏高原東部南下的冷空氣侵襲減弱消失,蘇北沿海的副高中心東移與日本南部正在加強的副高中心合並,使台風東側的這環副高增強,588線北抬西伸至日本海到朝鮮半島一帶,副高脊線北抬至35°N,其西側的偏南風成為台風的引導氣流,風速由8m/s增至14~20m/s,形成東南急流,這樣,台風受引導氣流的牽引將折向偏北移動。8月19日08時,台風東側的副高進一步增強,588線又北抬2個緯距,西伸至山東半島,台風與副高進一步靠近(圖2)。隨著兩者之間氣壓梯度的加大,台風北上的速度也隨之加快。

圖2 1997年8月19日08時500hPa高度場(位勢什米)
Fig.2 Isogram surface of 500hPa at 08:00
on Aug.19, 1997 (10 geopotential meters)

1.2 西風槽前SW氣流引導
8月18日,原在海拉爾-北京-太原的低槽,由於受位於日本附近副高的阻擋,原地少動且明顯向南加深,槽底南伸至30°N附近。 此時槽前SW氣流明顯加強,形成SW急流,急流軸上風速≥14m/s,最大風速在20m/s以上。台風一旦進入槽前,SW氣流便會引導台風轉向偏北方向移動。
1.3 赤道輻合線東西斷裂,導致台風向偏北方向移動
8月18日08時,赤道輻合線在20°~25°N之間呈東西向,由於西風槽強烈發展加深並西伸至赤道輻合線所在的緯度,使赤道輻合線在槽底處斷裂。這是中、低緯度環流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調整對斷裂區東側的台風有明顯的影響,會使台風在偏南氣流引導下,向偏北方向移動。
綜上所述,副熱帶、西風槽和赤道輻合區環流的長波調整,改變了台風周圍的的基本流場,使9711號台風向西北偏西移動並突然加速北上。
1.4 台風向變高能中心或變高能舌移動
我們用17日08時500hPa等壓面上總溫度減去16日08時的總溫度,繪制出變能場形勢圖(圖3)。從圖中可看出,從浙江溫州、南京、山東半島至吉林敦化有一條狹長的正變能高值帶,帶上有一正變能中心,在杭州、南京附近,中心數值達+20℃。17日08時,台風在沖繩島東南約130km的洋面上。根據北上台風路徑能量場預報法的有關指標〔1〕,可以明顯看出該台風會北上沿正變能高值帶向安徽、江蘇、山東、東北地區方向移去。

圖3 1997年8月17日08時500hPa 24h變能分布(℃)與台風路徑預報
Fig.3 The distribution of 24h auo-enery of 500hPa and predicion of the typhoon track at 08:00 on Aug. 17,1997

18日08時,台風中心在26.7°N、 123.9°E處,而台風的W-NW方向是大氣變能低值區,杭州、南京附近仍為變能高值區(圖略),因此,台風仍繼續向杭州、南京靠近,進而向北移動。台風中心在30.0°N、 119.0°E,即在杭州以西120km處,這時變高能中心在連雲港以西,高能舌伸向山東中部(圖略),這預示著台風將繼續沿著偏北方向,經山東中部穿過渤海向東北移去。
1.5 台風沿其主體雲系方向移動
衛星雲圖的雲型特徵與台風未來移動方向有著密切關系。在18日08時以前,9711號台風一直以近似圓形的渦旋雲系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18日14時,台風外圍開始有雲系向南北方向擴散發展,台風雲型由原來的圓形轉化成以南北向為長軸的橢圓形。18日晚,台風登陸後,隨著西風槽的東移靠近,台風北側形成了一條寬廣的雲帶,在其自身慣性的作用下,台風向西北移動到銅陵附近之後,又沿其北側的主體雲系向偏北方向移動(圖4、5),最後並入西風槽。從這里可以看出,台風雲型由原來的圓形變為橢圓形雲系,這預示著台風要轉向,並且台風將向其主體雲系方向移動。

圖4 1997年8月18日20時32分紅外雲圖
Fig.4 Infrared cloud map at 20:32 on Aug.18,1997

圖5 1997年8月19日06時32分紅外雲圖
Fig.5 Infrared cloud map at 06:32 on Aug. 19,1997

2 台風北偏東跳躍式移動原因分析

1997年20日08~14時,台風由徐州向北偏東方向移到羊角溝,移速達62km/h,而在其它時段,台風的移動速度一般在30km/h,也就是說,移速增加了1倍左右。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我們比較8月18日08時~20日08時700hPa等壓面上的水汽通量分布,發現:8月18日08時,水汽通量最大值35g/(hPa.s.cm)位於沖繩島附近,大值區向NW一直伸向浙江沿海(圖略)。19日08時水汽通量最大值31g/(hPa.s.cm)移到南京、杭州一帶(圖略),水汽均來源於9711號台風。也就是說,18~19日水汽通量最大值一直在台風中心附近。20日08時水汽通量中心進一步北上至青島-黃河口,最大值38g/(hPa.s.cm),此時水汽來源於2個分支,一支是台風與副高之間的SE急流輸送的水汽,另一支是SW急流輸送來自南海和孟加拉灣的水汽,這2支水汽在黃海南部匯合,並向9711號台風北部倒槽區輸送(圖6) 。

圖6 1997年8月20日08時700hPa水汽通量圖
〔g/(hPa.s.cm)〕
Fig.6 Water vapour fluxes of 700hPaat 08:00 on Aug. 20,1997〔g/(hPa.s.cm)〕

有了這2支水汽通道,台風倒槽區獲得充沛的水汽和能量,又因急流左側風速具有氣旋性切變和偏差風輻合,能量和動力條件使倒槽區氣旋性環流加強,故在下一個時次即20日14時產生了新的中心。
此時原台風中心的所在位置(34.4°N,117.5°E)處的水汽通量是周圍區域內的最小值,即5g/(hPa.s.cm),台風得不到水汽和能量的供給,很快就會填塞消失。因此台風在這段時間出現了不連續跳躍式移動。

3 台風暴雨的成因分析

3.1 冷空氣是台風暴雨的必要條件
1997年8月18日,來自東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經蒙古國到達華北地區。而後隨著華北冷槽的加深和緩慢東移,冷空氣到達山東地區,同時,隨著9711號台風的北上靠近,其攜帶的大量暖濕空氣進入山東半島,冷暖空氣的交匯,為青島暴雨提供了必要條件。
3.2 台風攜帶充沛的水汽
8月18日08時,9711號台風位於26.3°N、123.9°E處,水汽通量中心最大值35g/(hPa.s.cm)在沖繩島附近;19日08時,台風在黃山東南部,水汽通量最大值31g/(hPa.s.cm)中心移到南京一帶;20日08時,台風在徐州附近,而水汽通量中心則移到青島-黃河口一帶,最大值38g/(hPa.s.cm)。隨著台風的登陸北上,水汽通量中心從沖繩島經南京移到了青島。台風攜來的大量暖濕水汽,南海、孟加拉灣輸送來的水汽,以及東南急流把西太平洋上的水汽一起源源不斷地向北輸送,為青島地區產生台風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條件。
3.3 垂直上升運動劇烈
計算8月17日~21日我國東部地區700hPa等壓面上的大氣垂直速度ω(×10-4hPa/s)值,可發現:17日08時負值中心在沖繩島以南,值為-144;18日08時移至杭州以東200km處,值為-142;19日08時,青島附近有一中心,值為-72,另一中心在杭州,值為-75;20日08時,青島以西有一最大的負值中心,其值達-156(圖略)。可見,與台風相配合的ω負值中心向青島附近移動。19~20日青島附近有強烈的上升運動,這樣就有利於暴雨的產生。實況是19~20日我市連續2天降暴雨,這與分析相符。
3.4 中、小尺度輻合線是產生暴雨的關鍵系統
根據對青島市7個觀測點3h一次的加密觀測資料分析,19日20時,在青島-嶗山有一NE風與SE風的中尺度切變線,這是受位於河套東部地面冷鋒的激發而產生的。在這個中尺度切變線的頂端,是NE與SE風向切變最強的輻合區,且冷暖空氣勢力相當,故易造成強降水。切變線頂端,過去3h即墨已產生70.9mm的降雨。19日23時,這條切變線依然存在,過去3h內即墨又降雨69.3mm。20日02時,這條切變線稍向西移,在切變線的頂端,過去3h即墨再降雨66.4mm,萊西41.6mm(圖7)。20日05時,切變線西移到膠州-萊西一線,其頂端萊西過去3h內降雨量為74.0mm。

圖7 1997年8月20日02時青島地區風場切變圖
Fig.7 Wind field at 02:00 on Aug. 20,1997,in Qing

以上結果揭示出在有利的大型環流背景下,中小尺度系統的形成、發展及移動與暴雨的落區直接相關,這為今後暴雨落區預報開辟了新的途徑。

4 結 語

(1) 500hPa等壓面上的變高能中心或變高能舌分布以及台風主體雲系對台風路徑預報有較好的指示意義。
(2) 當台風在我國東南沿海登陸減弱後,由於SE低空急流或SW低空急流攜帶的暖濕空氣的不斷流入會重新發展,可能在台風倒槽區內產生新的中心,出現台風跳躍現象。
(3) 有利的大型環流背景,是造成暴雨的必要前提,而由此激發的中、小尺度系統的生成、發展和移動,對暴雨的落區預報具有參考價值。

作者單位:吳結晶(青島市氣象局,青島 266003)
劉珍芳(青島市氣象局,青島 266003)
韓春深(青島市氣象局,青島 266003)
高留喜(山東省氣象台,濟南 250031)

參考文獻:

1 王風范等:黃渤海台風大風天氣預報,氣象,1990,(7):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