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小平南巡講話
擴展閱讀
蘇寧0元購 2025-04-25 17:25:01
怎麼二個中信證券股票 2025-04-25 17:24:56

小平南巡講話

發布時間: 2023-02-21 11:36:20

㈠ 鄧小平南巡是哪一年

1992年。

清朝乾隆皇帝曾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

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也曾六次巡視江南。

江南主要指長江三角洲地區,尤其特指江浙長江以南至錢塘江口,加上揚州一帶,江浙兩省的核心地區,有時也包含安徽東南部及江西東北部。

清代前期與中期最繁華的是蘇州和揚州,還有杭州。

這里古稱吳越,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江浙兩省地盤雖然不大,人口也不很多,大約只佔國土面積和總人口的2%,但它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經濟和人文在全國均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清朝兩省上交的賦銀賦糧分別達到全國賦銀總數的20.8%左右和賦糧總數的30%左右,鹽課銀佔全國鹽課銀總數的68%左右,關稅佔全國稅額總數的一半。

這里出產的絲綢和茶葉歷來是宮廷內外的高檔必需品,飲食也被認為是明清兩朝宮廷菜系的正宗,至今國宴仍保留相當比例的揚州蘇州菜譜。

㈡ 特區姓社不姓資這次講話後來被稱為什麼有何歷史意義

後來被稱為「南巡講話」——1992年2月23日,震驚世界的小平「南巡講話」橫空出世,如石破天驚,舉國興奮。
對國人來說,「南巡講話」解決了姓資姓社的問題,明確了改革開放的正確道路,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鄧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進一步闡明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闡述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基本原則,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這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開好黨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㈢ 90年代海口海甸島賣的最貴的樓

。從1999年至2007年,海南花8年時間,終以把被譽為「天涯,海角,爛尾樓」三大景觀中的「爛尾樓」盤活。

擊鼓傳花 海南炒房成風

1992年的春天,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動身南巡。當時的國內,針對改革的諸多爭論、質疑聲不斷,鄧小平以他獨有的睿智和眼光,在南巡過程中,發表了許多振聾發聵的講話,勇敢地為改革開放大業護航。南巡講話對於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判斷標准、計劃和市場的關系等重大問題做了改革開放以來較全面明確的闡述。小平同志在他的暮年,對20世紀90年代之後的中國政治經濟大局進行了准確的的定位。「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南巡講話精神已成為中國繼續前行的號角。

海南建省後,闖海南,淘金去,成為無數內地人的選擇。「那是一個瘋狂的時代。」經事的人,無論成王敗寇,都認同這一判斷。

「十萬大軍下海南,各大財團搶地盤」。滿大街都是各地口音的炒房炒地者,他們口中吐出一個個驚人的天文數字,數字背後卻只是一塊不毛之地,或是剛剛挖了個坑的「大廈」。這些天文數字還在不斷膨脹,直到演變成一個令其原形畢露的詞彙:海南地產泡沫。

「一開始都不敢相信,不敢簽。在1樓簽了房產購賣合同,到6樓加價就賣了。現在想想都害怕。」潘石屹曾這樣回憶。

周先生是某省駐海南辦事處專業,曾經為單位在海南炒房地產。

1992年,周先生來到海南。那時候,海南房地產正是熱火朝天的時候,大家都像瘋了一樣。除了炒房地產,海南還在熱炒內部股。社會上購內部股,根本不問這是什麼公司的股票,都是用真金白銀去購。到較後,全部變成了廢紙。

在海南「地產泡沫」較膨脹時,各地「熱錢紛紛流入,房價以每天200至300元的速度上漲。那時候拿到銀行的錢太容易。眼見著有人打電話向銀行要2000萬元,銀行員工就來你的辦公室,幫你辦好貸款的手續。2000萬到手後,購下當時很有名的匯宇金城的一棟樓。過段時間,2600萬賣出去,600萬就這樣到手了。

「錢太好掙了,在當時,100%的率根本不算高。那時候海甸島有棟松雷大廈,炒賣了17手。較後樓還沒完工,之前16手炒家的錢也一直沒到位。到崩盤的時候,較後一家將之前的16家全部告上法庭,前16家每家湊些錢,才勉強把樓給完工了。」盡管幸運地全身而退,周先生還是對當年的驚心動魄和集體荒謬刻骨銘心。

房價飛漲 海南留下陣痛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產投資達87億元,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一半。這一年,海口市經濟增長率高達83%,海南全省財政收入的40%來自房地產業。

房價一路飆升。1991年,海南省房地產平均價格為1400元/平方米,僅僅一年,就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上半年頂峰時期,高達7500元/平方米。房價高漲的背後,海口市地價由1991年的幾十萬元/畝,一路狂飆至680萬元/畝。帶著幾萬元「闖海南」的人,一覺醒來已身家百萬。

無數的房地產公司開始擊鼓傳花式地炒賣這個島嶼上的地皮和房產。到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公司,每天較多達300家。高峰時期,總人數不過160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5000多家房地產公司,平均每320個人一家。

開發商在銀行大量貸款,甚至把僅僅是在圖紙上的房子高價抵押給銀行,以此收獲倒賣地皮的資金。

1993年,宏觀調控一出手,海南留下了遍布全省的「爛尾樓」,總面積達1631萬平方米。其中「爛尾樓」工程的兩個「重災區」海口和三亞,分別有179宗和120宗「爛尾樓」工程。據統計,海口市爛尾樓的總建築面積達1200多萬平方米,沉澱資金149億元。當時只有700多萬人口的海南,房地產積壓量竟佔全國的十分之一。

開發商紛紛倒閉,老闆逃離使銀行不良貸款率一夜間劇增,很多開發商以天價抵押的樓盤甚至還沒動工,已建成的抵押項目也大幅貶值。

華夏證券、南方證券等一批老牌券商因為對海南地產的大筆直接投資而損失慘重。省內眾多信託投資公司由於大量投資房地產而出現了嚴重的資金困難。

1995年8月成立的海南發展銀行出現近三年的擠兌風波,直到1998年6月21日被央行宣布關閉。這也是建國後頭家因支付危機關閉的省級商業銀行。

耗時八年 海南房產復甦

1999年,海南處置「爛尾樓」工程正式開始。當年,政府給予了海南諸多優惠政策,如換地權益書和減免契稅、營業稅等。此外,政府還給予海南5億元的財政補貼,海南省政府也免除相關稅收10億元。同時,海南出台了加快停緩建工程的決定。不進行處置或者沒有能力進行處置的,由政府部門代為處置。同時,對已經投入續建的工程,還出台了免徵、減征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的規定。一系列優惠政策,使得有實力的開發商紛紛參與到續建工程之中。

2000年是海南房地產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國務院批復的《處置海南省積壓房地產方案》正式實施。

2003年,三亞市政府對位於大東海11層高的萬國旅遊城實施了定向爆破拆除,對16層高的僑友大廈進行了人工拆除。其間,「炸」出了許多年來深藏不露的開發商及其關聯人,從而在全省上下掀起了一輪處置積壓房地產和新開工項目建設的高潮。

據統計,截至2007年底,海南的閑置建設用地絕大部分被收回或盤活,已處置了23353.87公頃,占閑置總量的98.13%;全省共批准復工建設的停緩建工程項目面積1608.17萬平方米,占原規劃報建面積的98.6%;銷售或出租原空置商品房444.63萬平方米,占積壓總量的97.6%

㈣ 鄧小平南巡講話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面對復雜的局勢,一些人對社會主義的前途缺乏信心,對改革開放提出疑問,對黨的基本路線產生動搖。實際是解決姓「資」和姓「社」的問題。意義:鄧小平南巡談話的發表,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成熟,「南方談話」及時深刻地回答了我國改革開放中「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和堅定了人們的社會主義信念,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成為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第二份宣言書,指引了中華民族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正確航向。從此,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㈤ 發展才是硬道理是誰說的 發展才是硬道理是什麼人說的

1、「發展才是硬道理」是小平同志在「南巡講話」中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

2、1992年1月29日,小平南巡途經順德,視察了以「容聲冰箱」聞名遐邇的原珠江冰箱廠。小平在聽完原順德縣以及珠江冰箱廠的發展情況匯報後,當即給予了肯定和鼓勵,並發表談話說:「我們的國家一定要發展,不發展就會受人欺負,發展才是硬道理。」

3、小平同志提出的「發展才是硬道理」,既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命題,又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真理。它是在總結了我黨近半個世紀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以後,得出的具有深遠意義的結論,為我國如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㈥ 鄧小平南巡講話是哪一年

南巡談話發生在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當時鄧老以普通黨員的身份,憑著對黨和人民偉大事業的深切期待,先後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沿途發表了重要談話。

南巡談話對中國90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㈦ 鄧小平南巡如何改變了中國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小平同志決定南巡,面對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我們很多同志拿不準主意,很多人對蘇聯解體的歸因不夠清楚。

當時很多人認為蘇聯之所以解體,全在於戈爾巴喬夫的軟弱,都是因為他反對和平演變不夠才讓蘇聯鑽了空子。小平同志認為這種說法太過主觀,過於忽視經濟,他認為蘇聯長期未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1

南巡講話

在南巡前,小平同志提出了幾個問題,一是改革開放10多年來取得了哪些成就,發展最快的是哪幾年,二是究竟是什麼觀念阻礙了改革。三是蘇聯和東歐發展的怎麼樣?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鄧小平先後視察了深圳、珠海、廣州、上海,其中留下了很多講話,他說: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方針不能變。

「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不堅持 社會 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能相信你,擁護你 ……在這短短十幾年,我們國家發展這么快,使人民高興,舉世矚目,足以證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的正確性。」

小平同志還先後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城鄉改革,同時他提出 社會 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成共同富裕。

計劃和市場只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方式,資本主義國家也有計劃, 社會 主義國家也有市場,走市場經濟不等於不是 社會 主義,全黨全國不應過度糾結姓資姓社的問題。

他說:「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的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條好路和新路」

「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是是否有利於發展 社會 主義 社會 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 社會 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計劃多一點,市場多一點,不是 社會 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 社會 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 社會 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證券,股市這些東西好不好, 社會 主義能不能用,還是要堅決的試。「

小平同志的講話為改革定了調,繼續確立了接下來的工作中心是經濟建設,而且要大膽引入市場經濟,南巡講話後,營造在各地方的陰霾終於散去,各地開始大膽地推動改革,引入外資,中國迎來了新一輪的建設高潮。

按照小平同志的指導,1992年10月十四大,江澤民同志正式提出了建立 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1993年11月,江澤民同志又提出發展非國有經濟,並對部分國有企業進行非國有化改革。

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教條主義的存在,中國上下還只能提商品經濟,以減少質疑,南巡講話後,中國突破了教條主義的藩籬,開始建設 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

2

如何看待市場經濟中的問題

南巡講話為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如今,市場已經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藉助市場經濟的發達,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人均GDP接近准發達國家的水平。人均收入相對於1978年增長了200多倍,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增長了10幾倍,因為改革開放和 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並在2020年實現了全面小康。

企業層面,民營企業貢獻了中國接近60%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我國的私營經濟高度繁榮。其中一些企業還走出國門,在海外殺出了一條血路(比如華為、小米、TikTok),這些成果離不開南巡講話。

雖然我國的 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但我國的市場經濟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這幾十年來,我國的貧富差距逐步拉大,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然存在,同時,由於市場機制不健全,出現了政商關系不清和市場壟斷的情況。

但市場經濟中的問題不應成為我們否定市場經濟的原因,市場經濟對我國利大於弊,不能因為發展中的問題就否定發展本身,如今,一些網上極端的聲音鼓吹計劃經濟,稱要消滅民間資本,這不僅違背中央政策和 歷史 經驗,也違背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意願。

對於市場經濟中的問題,我們應該辯證看待,邊發展邊解決,絕對不能因噎廢食,妄圖用倒退的觀點去解決問題。

目前,中央已經認識到了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中央提出共同富裕,反壟斷就是為了解決當下市場經濟的弊端,防止政府與市場的劣劣結合,而促進優優結合。只要中國不斷進行改革開放,不斷在改革與發展中解決問題,我國就會越來越好,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

正如現在提出的,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㈧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影響和意義

首先,講話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

其次,談話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第三,南巡講話精神實質是與時俱進

第四,開放會帶來許多好的經驗也會帶回腐化和醜化現象

第五,談話還指出,一些在管理位置上的領導一定要有接受新思想的態度

正文:

「鄧小平南巡」,是指在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間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事隔十年了,大家仍對這個事件記憶猶新,那是因為,鄧小平的這個舉動在當時令所有中國人大感意外;也因為,他那一路的講話具有異乎尋常的震撼力和感召力;還因為,他的這個出人意料的行動和那些出人意料的講話,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了一種撥正航向的作用,以「反對和平演變」為中心的新政治運動,從此偃旗息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一輪改革開放正式成為國家建設的重心。

1978年4月,國家計委、外貿部在所形成的《港澳經濟考察報告》中強調:發達國家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對港澳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借鑒港澳的經驗,把靠近港澳的廣東寶安、珠海劃為出口基地,逐步將其建成具有相當水平的對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客人的游覽區。報告中,中央政府清醒地認識到對外開放對於發展經濟的重要性,創辦經濟特區的思想也由此萌動。

80年代末,改革開放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對於中國改革將向何處去等重大問題,人們沒有統一認識,整個社會氣氛亦見低迷,鄧小平同志不顧高齡,前往有「改革開放窗口」之譽的深圳、珠海、上海、武昌等地視察,並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當時,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輿論普遍意識到,南巡談話廓清了當時困擾國人的種種認識問題,必將為改革開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隨後中國掀起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高潮,發展呈現出一派新風貌。歷史也證明,他當時的思想是合理也是正確的。

談話的內容主要有六點:

1、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關鍵是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2、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要糾纏於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討論。改革開放的判斷標准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現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計劃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3、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發展經濟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4、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5、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要注意培養人,按照「四化」標准選拔人才進入領導層。要反對形式主義,學馬列要精,要管用。

6、堅持社會主義信念,社會主義在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談話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沒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手都要硬。

鄧小平的南巡講話簡明扼要的總結了前一階段我國改革開放的所取得的成就,並且指出了下一階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國20餘年的改革開放劃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在那以前的整個80年代,是中國改革的第一次浪潮;從那以後,直到2001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次浪潮。

鄧小平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進一步闡明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闡述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基本原則,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這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開好黨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