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劉永好是誰
姓名:劉永好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51年9月
公司名稱:四川新希望集團
職務:董事長
個人簡歷
劉永好,男,生於1951年,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專文化,高級工程師,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永好曾是四川省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校講師,1982年以後辭去公職到農村創業。歷任成都希望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希望集團總裁、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乳業協會副會長等職務。
榮譽稱號
先後被有關方面評選為「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中國十佳民營企業家」以及「中國十大扶貧狀元」、「2002年中國十大民營企業家」、「2002中國十大金融風雲人物」等,並曾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2000亞洲之星」。
注冊資本:5.3億元
總資產:48億元
上一年度營業額:42億元
企業情況與業績
新希望集團現有15000多名員工,90家企業,產業范圍涉及飼料、乳業、肉食品加工、房地產、金融與投資、基礎化工、現代商貿與物流等領域,並在東南亞建有3家生產型企業,2002年實現產值42億元人民幣,是中國民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中國民生保險主要發起股東。
聚人氣表現
劉永好先生是光彩事業的倡導者和積極實踐者,新希望集團一直堅持在實業領域發展,劉永好先生作為民營企業家與媒體和社會各界保持著良好的社會關系。
http://finance.sina.com.cn/wealthperson/2004-04-29/209.html
❷ 劉永好的創業故事傳奇
劉永好的創業故事傳奇
劉永好歷任成都希望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希望集團總裁、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乳業協會副會長等職務。我為大家分享劉永好的創業故事。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劉永好開始出席一些論壇活動,到90年代,他留意到身邊參會的人悄然發生了些變化。到現在,變化越來越大了,「原來跟我們一起開會的朋友越來越少了,」他說:「有的不幹了,有的去世了,有的倒閉了,有的被抓了。」
1951年出生的劉永好,從1982年開始創業,時間已經過去了30多年。白手起家的傳奇讓位於中國首富的光環。在2010年的胡潤川渝富豪榜上,劉永好以250億的身家位列第一。
把希望做大
在做希望牌飼料之前,劉永好在孵鵪鶉蛋;在賣鵪鶉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師。
下班之餘,劉永好和另外三個兄弟在自家陽台上養起鵪鶉,並售賣鵪鶉蛋。當時的他們沒有想到四年後將會成為足以笑傲世界市場的鵪鶉大王。
到1986年專做豬飼料之前,他們在成都青石橋開了一個鵪鶉蛋批發門市部,後來又在東風農貿市場開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橋的時候,劉永好的母親坐鎮店中,他們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銷售。到後來母親去世的時候,劉永好他們才知道兄弟們富了以後給母親的錢全被老人捐給了青石橋的鄉親。
東風農貿市場的店是他們嶄露頭角的開始。那時候,店裡每天的存貨都有鵪鶉蛋數十萬只。養殖場也是劉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縣有三分之一的農戶在養鵪鶉。他們自己的養殖場年產鵪鶉15萬只,而整個縣最高峰時養殖鵪鶉達到1000萬只。
當鵪鶉養殖的瓶頸到來的時候,劉家四兄弟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個行業,轉身投向了後來讓他們功成名就的`飼料行業。
《希望》本是養殖場的名字,轉做飼料之後,他們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資研發的豬飼料。
1987年,研發建廠一共投資了800萬元。他們將養殖場的10萬只鵪鶉全部宰殺,從此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兩年之後,希望牌飼料推向市場。三個月之後,銷量追上當時國內飼料霸主----正大。
價格戰一觸即發,兩家短兵相接。正大一降價,希望立馬反擊,再降。你來我往的過招之後,正大敗走成都,江湖格局就此改變。盟主地位離希望越來越近。
分家後開始走各自的路
1992年,希望集團成立。兄弟四人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劉永好和劉永行負責去各地建立分廠。他們將集團股份一分為四,每人各佔百分之二十五。
這幾年裡,劉永好作為傑出企業家的代表,開始活躍在一個論壇活動中。他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一張人際網路就此埋下伏筆。
1993年,劉永好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當年10月,他又被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同年,他在政協會議上發出提案,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投資的銀行。
就在這一段時間內,劉永好為集團建立分公司的業務也沒有落下來。到1994年年底,他和二哥劉永行在全國一共建立了27家分公司。
1995年,分家再次來臨。兄弟四人從集團分離出來,分別去組建各自的公司。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公司。劉永行創立東方希望公司,在2010年的胡潤百富榜上,他以350億身家名列第七。劉永美創立華西希望公司。劉永好建立南方希望公司。
同年,劉永好的議案得到批准,民生銀行成立。1999年,劉永好以1.86億的資金陸續收購民生銀行股份,成為最大股東。而在1982年創業初期,他們想從銀行貸款1000元卻被拒絕。 建立新希望
不到一年之後,新希望集團下的綿陽希望飼料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四川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成功登陸A股市場。
跟隨劉永好的工作人員都知道他是一個動作很快的人。他的午餐經常就是盒飯,一群人一起吃,他總是第一個吃完,並且不留一個飯粒。王石說他不能總是一副賺錢機器的模樣,而應該慢下來培養一些特長愛好。
根據新希望集團網站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集團注冊資本8億元,總資產299億元。2009年銷售收入達到510億元。
劉永好手下的新希望集團已經延伸至4個領域:農牧與食品、化工與資源、房產與基礎設施以及金融與投資。農牧與食品領域有上市公司新希望股份;化工類通過ST寶碩登陸資本市場;金融類則有民生銀行作為後盾。
2010年,劉永好重組新希望股份的計劃甫一公布,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的藍圖迅速激盪了市場。沉寂已久的股價在三個月內翻了一倍,至今守在21元的位置。
重組的進程在持續推進。六十歲的劉永好仍然像一台加滿了油的發動機,他說他的時間一分為三:「1/3用來處理新希望集團內部關鍵性問題;1/3跟一流人才打交道,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以及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的建議;另外的1/3即用來學習和研究企業發展問題。」
新希望藍圖
今天的新希望集團就像一艘母艦,旗下擁有400多家企業。豬肉、禽類以及乳業三條完整的產業鏈,為了主推農牧業發展,劉永好拿到了金融牌照,建立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
全產業鏈,產融結合,這儼然就是劉永好固若金湯的商業帝國。
他記得第一次面臨危機,一張10萬個雞仔的訂單就猶如一場滅頂之災。
1984年,一個農戶向劉家四兄弟下了張訂單,需要10萬只小雞。這簡直就是突如其來的餡餅,他們第一次接到這樣的「巨額」生意。
四個人興奮地借了一筆錢,購買10萬個種蛋,准備孵出小雞後一次性賣出去。
打擊來得太突然。交出2萬只小雞後,農戶跑了。兄弟四人也傻眼了,艱難的抉擇之後,他們決定撿起這個爛攤子。
兄弟四人連夜編好竹筐,第二天就蹬著自行車把小雞運到農貿市場去賣。以前,劉永好站在講台上,手執教鞭。現在他挑著竹筐,費盡口舌只為得到一小塊地方可以當一個小販。
8萬只小雞就這樣全都賣了出去。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十年過去,劉永好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出資,並專門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對此時乃至以後的劉永好來說,尋常招式已再難傷他分毫。
民生銀行設立,劉永好連續三屆擔任副董事長。
高處不勝寒。對功成名就後的劉永好來說,他面對的人是魯冠球、王石、盧志強、張宏偉,亦對手,亦朋友。
2007年,民生銀行定向增發。劉永好斥資37億認購4.1億股,持有增發後股本超過10%。兩年後,他順利重返董事會,再次擔任副董事長。
三十年上海沉浮,民生銀行的記錄不過只是浮光掠影。劉永好的收購行為跨越整個中國,直到他終於完成產業鏈整合,向著心中的終極目標不斷接近。
從四川農村走出來的四兄弟,賣了自行車、家當才湊了1000元開始創業。到今年,年紀最小的劉永好也已經60歲。而他們四人的身家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千億。
再談到自己的成功時,劉永好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做企業,就好像綜藝節目中的孤島生存游戲。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獨木舟上行走,沒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關鍵時候跑不動,被老虎、獅子吃了。總之,競爭就是這樣的,適者生存的游戲規則是明確的,所以應該有這樣的思想准備。倒下去也沒有什麼可惜,因為他知道自己堅持不了。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
;
❸ 成功人士的奮斗事跡之劉永好
劉永好,生於1951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人,祖籍重慶市沙坪壩區曾家鄉。畢業於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四川首富。現任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新希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希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四川新希望農業股份公司董事長、山東六和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華全國工商聯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等。1995年12月至2006年7月期間,擔任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劉永好的創業史,劉永好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劉永好開始出席一些論壇活動,到90年代,他留意到身邊參會的人悄然發生了些變化。到現在,變化越來越大了,“原來跟我們一起開會的朋友越來越少了,”他說:“有的不幹了,有的去世了,有的倒閉了,有的被抓了。”
1951年出生的劉永好,從1982年開始創業,時間已經過去了30多年。白手起家的傳奇讓位於中國首富的光環。在2010年的胡潤川渝富豪榜上,劉永好以250億的身家位列第一。
把希望做大
在做希望牌飼料之前,劉永好在孵鵪鶉蛋;在賣鵪鶉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師。
下班之餘,劉永好和另外三個兄弟在自家陽台上養起鵪鶉,並售賣鵪鶉蛋。當時的他們沒有想到四年後將會成為足以笑傲世界市場的鵪鶉大王。
到1986年專做豬飼料之前,他們在成都青石橋開了一個鵪鶉蛋批發門市部,後來又在東風農貿市場開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橋的時候,劉永好的母親坐鎮店中,他們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銷售。到後來母親去世的時候,劉永好他們才知道兄弟們富了以後給母親的錢全被老人捐給了青石橋的鄉親。
東風農貿市場的店是他們嶄露頭角的開始。那時候,店裡每天的存貨都有鵪鶉蛋數十萬只。養殖場也是劉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縣有三分之一的農戶在養鵪鶉。他們自己的養殖場年產鵪鶉15萬只,而整個縣最高峰時養殖鵪鶉達到1000萬只。
當鵪鶉養殖的瓶頸到來的時候,劉家四兄弟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個行業,轉身投向了後來讓他們功成名就的飼料行業。
《希望》本是養殖場的名字,轉做飼料之後,他們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資研發的.豬飼料。
1987年,研發建廠一共投資了800萬元。他們將養殖場的10萬只鵪鶉全部宰殺,從此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兩年之後,希望牌飼料推向市場。三個月之後,銷量追上當時國內飼料霸主----正大。
價格戰一觸即發,兩家短兵相接。正大一降價,希望立馬反擊,再降。你來我往的過招之後,正大敗走成都,江湖格局就此改變。盟主地位離希望越來越近。
分 家後開始走各自的路
1992年,希望集團成立。兄弟四人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劉永好和劉永行負責去各地建立分廠。他們將集團股份一分為四,每人各佔百分之二十五。
這幾年裡,劉永好作為傑出企業家的代表,開始活躍在一個論壇活動中。他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一張人際網路就此埋下伏筆。
1993年,劉永好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當年10月,他又被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同年,他在政協會議上發出提案,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投資的銀行。
就在這一段時間內,劉永好為集團建立分公司的業務也沒有落下來。到1994年年底,他和二哥劉永行在全國一共建立了27家分公司。
1995年,分家再次來臨。兄弟四人從集團分離出來,分別去組建各自的公司。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公司。劉永行創立東方希望公司,在2010年的胡潤百富榜上,他以350億身家名列第七。劉永美創立華西希望公司。劉永好建立南方希望公司。
同年,劉永好的議案得到批准,民生銀行成立。1999年,劉永好以1.86億的資金陸續收購民生銀行股份,成為最大股東。而在1982年創業初期,他們想從銀行貸款1000元卻被拒絕。 建立新希望
不到一年之後,新希望集團下的綿陽希望飼料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四川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成功登陸A股市場。
跟隨劉永好的工作人員都知道他是一個動作很快的人。他的午餐經常就是盒飯,一群人一起吃,他總是第一個吃完,並且不留一個飯粒。王石說他不能總是一副賺錢機器的模樣,而應該慢下來培養一些特長愛好。
根據新希望集團網站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集團注冊資本8億元,總資產299億元。2009年銷售收入達到510億元。
劉永好手下的新希望集團已經延伸至4個領域:農牧與食品、化工與資源、房產與基礎設施以及金融與投資。農牧與食品領域有上市公司新希望股份;化工類通過ST寶碩登陸資本市場;金融類則有民生銀行作為後盾。
2010年,劉永好重組新希望股份的計劃甫一公布,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的藍圖迅速激盪了市場。沉寂已久的股價在三個月內翻了一倍,至今守在21元的位置。
重組的進程在持續推進。六十歲的劉永好仍然像一台加滿了油的發動機,他說他的時間一分為三:“1/3用來處理新希望集團內部關鍵性問題;1/3跟一流人才打交道,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以及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的建議;另外的1/3即用來學習和研究企業發展問題。”
新希望藍圖
今天的新希望集團就像一艘航空母艦,旗下擁有400多家企業。豬肉、禽類以及乳業三條完整的產業鏈,為了主推農牧業發展,劉永好拿到了金融牌照,建立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
全產業鏈,產融結合,這儼然就是劉永好固若金湯的商業帝國。
他記得第一次面臨危機,一張10萬個雞仔的訂單就猶如一場滅頂之災。
1984年,一個農戶向劉家四兄弟下了張訂單,需要10萬只小雞。這簡直就是突如其來的餡餅,他們第一次接到這樣的“巨額”生意。
四個人興奮地借了一筆錢,購買10萬個種蛋,准備孵出小雞後一次性賣出去。
打擊來得太突然。交出2萬只小雞後,農戶跑了。兄弟四人也傻眼了,艱難的抉擇之後,他們決定撿起這個爛攤子。
兄弟四人連夜編好竹筐,第二天就蹬著自行車把小雞運到農貿市場去賣。以前,劉永好站在講台上,手執教鞭。現在他挑著竹筐,費盡口舌只為得到一小塊地方可以當一個小販。
8萬只小雞就這樣全都賣了出去。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十年過去,劉永好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出資,並專門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對此時乃至以後的劉永好來說,尋常招式已再難傷他分毫。
民生銀行設立,劉永好連續三屆擔任副董事長。
2006年在董事會選舉中,劉永好意外落馬,無緣董事會。而泛海控股集團的盧志強一舉取代劉永好的位置,成為副董事長。
高處不勝寒。對功成名就後的劉永好來說,他面對的人是魯冠球、王石、盧志強、張宏偉,亦對手,亦朋友。
2007年,民生銀行定向增發。劉永好斥資37億認購4.1億股,持有增發後股本超過10%。兩年後,他順利重返董事會,再次擔任副董事長。
三十年上海沉浮,民生銀行的記錄不過只是浮光掠影。劉永好的收購行為跨越整個中國,直到他終於完成產業鏈整合,向著心中的終極目標不斷接近。
從四川農村走出來的四兄弟,賣了自行車、家當才湊了1000元開始創業。到今年,年紀最小的劉永好也已經60歲。而他們四人的身家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千億。
再談到自己的成功時,劉永好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做企業,就好像綜藝節目中的孤島生存游戲。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獨木舟上行走,沒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關鍵時候跑不動,被老虎、獅子吃了。總之,競爭就是這樣的,適者生存的游戲規則是明確的,所以應該有這樣的思想准備。倒下去也沒有什麼可惜,因為他知道自己堅持不了。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