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具體指什麼
我覺得亞當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應該是市場價值的調節,而看得見的手指的是國家宏觀調控
② 亞當斯密《 看不見的手 》原文是什麼
亞當斯密《 看不見的手 》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本圖書。「看不見的手」是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1776年在《國富論》中提出的命題。最初的意思是,個人在經濟生活中只考慮自己利益,受「看不見的手」驅使,即通過分工和市場的作用,可以達到國家富裕的目的。後來,「看不見的手」便成為表示資本主義完全競爭模式的形象用語。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是私有制,人人為自己,都有獲得市場信息的自由,自由競爭,無需政府幹預經濟活動。亞當·斯密的後繼者們以均衡理論的形式完成了對於完全競爭市場機制的精確分析。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生產是小規模的,一切企業由企業主經營,單獨的生產者對產品的市場價格不發生影響,消費者用貨幣作為「選票」,決定著產量和質量。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價格自由地反映供求的變化,其功能一是配置稀缺資源,二是分配商品和勞務。通過看不見的手,企業家獲得利潤,工人獲得由競爭的勞動力供給決定的工資,土地所有者獲得地租。供給自動地創造需求,儲蓄與投資保持平衡。通過自由競爭,整個經濟體系達到一般均衡,在處理國際經濟關系時,遵循自由放任原則。政府不對外貿進行管制。「看不見的手」反映了早期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代的經濟現實。看不見的手,揭示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所存在的一個悖論。認為在每個參與者追求他或她的私利的過程中,市場體系會給所有參與者帶來利益,就好像有一隻吉祥慈善的看不見的手,在指導著整個經濟過程。
該書主要包含以下6章:
1 論勞動分工
2 勞動分工的原理
3 商業體系的原理
4 對於商品進口實施的限制
5 限制的不合理性
6 農業體系
③ 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到底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一下
「看不見的手」即是市場經濟中的一種手段而已。
正常情況下,市場會以它內在的機制維持其健康的運行。其中主要依據的是市場經濟活動中的 經濟人理性原則,以及由經濟人理性原則支配下的理性選擇。這些選擇逐步形成了市場經濟中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這些機制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在 冥冥之中支配著每個人,自覺地按照市場規律運行。
市場機制就是依據經濟人理性原則而運行的。在市場經濟體制中,消費者依據效用最大化的原則做購買的決策,生產者依據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做銷售決策。市場就在供給和需求之間,根據價格的自然變動,引導資源向著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這時的市場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動著生產者和消費者做出各自的決策。
在此同時「看不見的手」也會給市場經濟帶來一定的危機,所以在此同時也需要「看得見的手」來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
例子:
當一種商品的供給關系失衡時,就是說這件商品很多人要買,但是貨物少,就形成了供不應求的關系,於是這個商品價格就提高了,提高後買的人就會少了,因為少人購買,那麼這件商品的價格又會自動的下降。這就是自由的市場經濟了。也就是這個」看不見的手了「。
拓展資料
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1776年在《國富論》中提出的命題。最初的意思是,個人在經濟生活中只考慮自己利益,受「看不見的手」驅使,即通過分工和市場的作用,可以達到國家富裕的目的。後來,「看不見的手」便成為表示資本主義完全競爭模式的形象用語。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是私有制,人人為自己,都有獲得市場信息的自由,自由競爭,無需政府幹預經濟活動。亞當·斯密的後繼者們以均衡理論的形式完成了對於完全競爭市場機制的精確分析。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生產是小規模的,一切企業由企業主經營,單獨的生產者對產品的市場價格不發生影響,消費者用貨幣作為「選票」,決定著產量和質量。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價格自由地反映供求的變化,其功能一是配置稀缺資源,二是分配商品和勞務。通過看不見的手,企業家獲得利潤,工人獲得由競爭的勞動力供給決定的工資,土地所有者獲得地租。供給自動地創造需求,儲蓄與投資保持平衡。通過自由競爭,整個經濟體系達到一般均衡,在處理國際經濟關系時,遵循自由放任原則。政府不對外貿進行管制。「看不見的手」反映了早期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代的經濟現實。
看不見的手,揭示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所存在的一個悖論。認為在每個參與者追求他或她的私利的過程中,市場體系會給所有參與者帶來利益,就好像有一隻慈善的看不見的手,在指導著整個經濟過程。
(參考資料:網路:看不見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