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知者無畏
蛋糕哥,水果姐都說過了,今天說說燒烤弟。
每個男人都有一個開飯店的心,其實餐飲真的不好做,輕易不要涉足。
燒烤弟,小我五歲,不善言談。
我跟他其實不熟,只是她媳婦兒是我們村的,小時候經常在一起玩。
她媳婦兒跟他說,輝哥想法多,多跟輝哥學習一下。
其實這個是害我,一個女人當著自己的男人誇別的男人,這是大忌。
話一定要婉轉的說,男人都是好鬥的天性,啥,比我強,不可能。
我被誇了很多次後,燒烤弟就約了我,意思是看看到底牛到什麼程度。
遇到這種情況,咱就要主動示弱。
其實也不是示弱,本來就不強,我一沒有月入百萬,二沒有妻妾成群。
長得不行,脾氣還不好,無非就是喜歡寫點東西,靠打賞個十塊八塊的,自娛自樂而已。
約定的地點,選在了他的店裡,也不大,不到十張桌子,都是卡座,就是半封閉,能看見上半身,看不到下半身的那種。
我家就一輛車,剛好那天媳婦兒把車開走了,我坐公交車去的。
一進門,很是熱情。
我進門,他探頭看了看外面,問,哥,把車停哪了?
我說,哦,我沒開車,做公交車來的。
還有他的幾個朋友,彼此落座。
他招呼服務員,開始烤串,拿啤酒。
燒烤弟說,哥,我媳婦兒特崇拜你,說你厲害。
我說,別這么說,讓人誤會,我厲不厲害只有我媳婦兒說了算,別的女人不知道。
他說,我不是哪個意思。
我說,我知道,我也不是那個意思。
為什麼要懟他,我聽到了他小聲跟服務員說,准備烤的海鮮就不要上了。
對我這么了解,早就知道我對海鮮過敏了,真貼心。
他問,哥,你做過生意嗎?
我說,沒做過,就是看別人做過。
然後,就開啟了他們幾個吹牛皮的模式,吃著烤串,喝著啤酒,說他們的創業經歷。
這個店是燒烤弟出錢開的,但是燒烤弟不會燒烤,合夥人負責燒烤,拿著七、八千的月工資,還有年底利潤分成。
臨走時,我問燒烤弟,你和燒烤師傅誰是老闆。
他說,哥,這還用問嗎,當然我是啊。
我說,那你的任務是什麼。
他說,我負責開拓業務,拉客源,跑外面的關系,我媳婦兒負責收銀,我們賬務公開,責任明確。
我說,哥今天喝了你一瓶啤酒,勸你一句,認清目前的狀態,總共就十個桌子,不要想著聚集全城的客源,服務好周邊幾個小區就好。
盡量自己學會燒烤,先做好夫妻店,找個服務員就行了。
現在你們的模式給我的感覺,就是在給燒烤師傅打工。
他說,哥,你不懂,我們做的是大買賣,准備開連鎖的,用不了一年,我們就能覆蓋全城,我哥們的燒烤技術那是國際水平的。
過了大約一個月,他媳婦兒給我打電話,哥,現在店裡客人不多,你認識人多,幫著宣傳一下。
我約了他店附近住的幾個朋友,加上我和媳婦兒,6個人。
桌上就告訴朋友們,這是我朋友的店,在誰家吃不是吃,以後多照顧生意。
媳婦兒結賬時,總共消費八百元,打折後七百五,媳婦兒多給了二百元,算是慶祝開業隨禮了。
過了一段時間,一個朋友喝多了跟我說,那家燒烤店他後來又去了一次,味道不好吃,還價格超高。
每個行業里都有賺錢的,做生意跟行業沒有關系,關鍵是人。
餐飲這個行業,看似簡單,其實水非常的深,交學費那是一定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聰明的,進入這個行業就是王者歸來,都是高估了自己,別人的勸肯定是聽不進去的。
快過年了,大多數人都開始回老家了。
現在生活好了,都有車了。
大包小包裝滿車,很多人為了方便,都是孩子媽做副駕駛,懷里抱著孩子。
說副駕駛寬敞,視野好,孩子喜歡做這個位置。
現在大家都知道坐車要系安全帶,孩子媽說,我系了啊。
那,孩子呢?
孩子,我抱著,我的胳膊不就是安全帶嗎?
再說,我老公駕駛技術好,不會出什麼情況,我反應快,抱的住。
上車系安全帶,未成年孩子不能坐副駕駛,這是常識。
抱著孩子做副駕駛看似很安全,其實隱患很大,急剎車或者低速的追尾都會把孩子甩出去。
希望大家過年回家時,看到這樣的情況,即使對方不願意,也要善意的提醒一下。
你的提醒就是在積福報,誰都不希望出事,不要挑戰概率。
看發達國家一些影視劇的時候,你會發現,無論大人小孩,上車系安全帶已經成為習慣。
這些意識的養成,都需要一定的高度,一個國家整體的民族素質需要時間的積淀來提升。
而我們呢,有車了,卻不會開車,這個不會指的是不會安全開車,沒有主動的安全意識。
層次越高的人,對概率的敬畏心越重。
教育程度、眼界高低、思想意識的差距,構成了整體綜合意識的差異。
只有無知者,才無所畏懼。
過年期間,親戚朋友聚會,小孩子們纏著鬧騰,為了讓孩子安靜,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孩子一個手機。
孩子拿到手機,立刻開啟安靜模式,管你大人干什麼,有手機就夠了。
對於孩子是否給孩子玩手機,我和媳婦兒原來是有分歧的。
很多文章里都提到,一定要讓孩子遠離手機,手機的危害太多了。
我不辯駁他們的理論,只是我內心不贊同。
我覺得孩子要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只要不沉迷於手機,為什麼不能讓孩子接觸。
這也是鍛煉孩子自控力的一種方式,玩一會累了,就自然不玩了。
每天把手機視為猛虎野獸,時刻盯著,不讓孩子拿到,越是這樣,孩子越想玩。
逆反心加上好奇心,稍不注意就會把手機拿走。
倒不如,手機就放在那裡,想玩你就玩。
看到孩子玩手機,不是立即制止,而是告訴他,再玩多長時間就去做自己的事情。
我家孩子有自己的手機,還有自己的微信號和抖音號,抖音好友竟然有三千多人了。
偶爾直播讀書,獲得了很多同齡人的點贊,她自己都覺得自豪,總是跟我比粉絲數量。
以後的時代,必然是網路時代,不能讓孩子脫離這個大環境。
孩子想玩游戲,那就陪她玩。
為什麼要陪,是為了正確引導,游戲而已,不要當真。
一個班裡所有的人都玩,就你家孩子不玩,聊天都沒有話題,孩子自己心裡都憋屈。
久而久之,她就會自己想辦法去玩,家裡的手機和電腦不讓用,只能選擇網吧。
大禹治水的道理,簡單易懂,堵不是辦法,疏通才是王道。
陪孩子玩游戲,約好時間,到了時間就去做作業,讀書,她滿足了,就不會一直惦記。
不然看似坐在那裡在寫作業,讀書,其實是身在心不在。
我們大人都有無窮的慾望,何況一個孩子。
我小時候,跟班裡同學借了一個手掌游戲機,打俄羅斯方塊,廢寢忘食。
怕父母知道,就躲在外面玩,直到天黑的實在看不到了,才回家。
後來,父母給我買了一個,幾天新鮮勁過去後,就不在沉迷了,偶爾來了夥伴玩一下,其他時間碰都不碰一下。
我上大學時第一次接觸電腦,晚上跟同宿舍同學去網吧,一起玩CS,我連滑鼠怎麼用都不知道,游戲里的人物就在原地轉圈,被對方一刀斃命。
當時的那種感覺,現在都記憶猶新,怕被同學嘲笑,連個電腦都不會。
後來我只玩暴力摩托,熟練了可以每次跑第一,成就感飆升。
教育孩子,沒有哪一種方式是可以照搬的,因為每個孩子的天性都不同,別人的成功方法在你家孩子身上就是不靈。
作為家長就要多理解,多學習,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是提升自己的過錯,憑什麼要求孩子每天進步,自己卻每天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呢。
無知者無畏,懂得多了,就自然找到美好生活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