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龍泉寺風景怎麼樣推薦去嗎
龍泉寺北京、雲南、河南各有一個,風景相對不錯的要數北京和雲南的龍泉寺,推薦去。
北京龍泉寺座落在北京西山鳳凰嶺山腳下,始建於遼代應歷初年,明末寺院逐漸衰落,至清乾隆後期,昌平州府在原寺東側,以金龍橋為中軸線,將寺院改建為坐北朝南,原寺稱「西寺」,統稱龍泉寺。解放前,廟會興盛,廣東香客募捐,在橋南東院建萬緣茶棚,施茶施粥,普結善緣。抗戰時期,內憂外患,龍泉寺漸趨沉寂。
殿內供奉釋加牟尼佛與十八羅漢,殿廊木柱古雕石墩吵晌棗尤具較高藝術價值。殿前豎立明代萬曆年間古碑兩通,兩側廊房供奉菩薩神像。寺門匾額謹巧「龍泉寺」為明代石刻原物。龍泉寺屬目前豫東遺留較完好升拆的原貌古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女媧城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合成廟會,遊客甚眾。
② 龍泉寺鹿泉有多少殿
有七座。
根據地圖顯示分別是斗母殿、龍王殿、祖師堂、四聖殿嘩物、十方堂、葯王殿、五老殿。
龍泉寺位於北京市海談睜淀區西北邊,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含蘆歲內,坐落在北京西山鳳凰嶺山腳下,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始建於遼朝應歷初年。
③ 10年前本來是數學天才的他,被保送北大,為何最後去寺廟當和尚
柳智宇是一個具備數學天賦的天才,他學習成績優秀,保送北大,後來還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但是卻在別人都認為他出國深造的時候,他突然選擇了出家做和尚,這一切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柳智宇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生於武漢,他父親是一名中學的物理老師,母親是一名工程師。他從小聽話,從不忤逆父母,接受父母對他學業的安排。而且他很早對數學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因為做了大量的習題導致視力衰弱,後來在讀大學的時候,母親不得不錄音把題目記錄下來給他。
在龍泉寺,他每天誦經和做活動,經過兩年的努力他成了一名法師,但是他發現自己還是沒能找到精神寄託。在時隔五年後他和母親見面,母親告訴他正在學習心理和催眠,她的話讓柳智宇靈光一現,他決定把佛學和心理學結合起來以後來幫助有需要的人。於是乎,他開始研讀心理學,希望他可以回饋社會,早日讓有需要的人得以受惠。
從柳智宇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父母不能一味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多的要關注孩子的心靈健康,注重精神世界的建設,父母和子女之間有多多溝通,否則孩子容易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迷失自我。
④ 龍泉寺在哪
從前,開州城東十八里,有一座寺院,叫龍泉寺,提起龍泉寺,這里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在明朝嘉靖年間,清河頭集上有兩個念書的舉子,一個是當朝欽差遼東御史侯春之子名叫侯英,另一個是出身貧寒的陳生。侯英和陳生是同窗好友,親的就像親兄弟一樣。不管陳生家出了啥難事,侯英都幫他的忙。侯英跟陳生在學校里都是老師喜愛的好學生,老師常常逢人就誇:「我這兩個弟子,將來必能雙雙金榜高中,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轉眼到了十二年一輪的皇王開科,他二人便收拾收拾進京趕考去了。
來到京城敬悔,他二人便住到了小店裡,白天考試。到了晚上兩個人點上燈攻讀詩書。一連考了三場,才算是考完。他兩個就住到店裡等著揭榜了。
這天,他兩個到街上遊玩,見皇榜貼出來了,他倆就擠進去找自己的名字,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侯英的名字,中了五名進士。可咋著也找不著陳生的名字。侯英一扭臉兒,不見了陳生,就忙四處找他,哪也找不著,侯英覺著他回了店房,到店裡還是不見陳生的影子,一問店家,店家拿出來一封信說:「你的那個同窗走啦,給,這是他留給你的信。」侯英趕忙接過來信拆開一看,信上寫著四句詩:
十年寒窗一場空,
落榜無臉見江東。
此乃一生命註定,
不求功名伴清燈。
侯英這才知陳生是覺著榜上無名,沒臉回家啦,就獨自離開京城當和尚去啦。侯英咋能忍心同窗好友去出家呀?他就到京城內寺院里去找,都找遍了,也沒找著。萬歲金殿封官的時候,侯英只是悶悶不樂地侍余到金殿聽封。
萬歲面試了侯英以後,封了他個山西監察副史,命他立即帶著人役赴任,無老稿滾奈,他只好離京到山西上任去了。
一路上,侯英逢人就打聽陳生的下落,遇到廟院他就差人役查訪。誰料,陳生的下落一點音信都沒有。
一天,侯英帶領人役到山西地界的一座大山下,眼看著天就要黑了,他就叫人役到山上找借宿的地方,人役從山上下來說:「山上別的沒地方,就有一寺院叫廣慈寺,可以借宿。」侯英一聽說寺院,正想去打聽,就遂命人役上山借宿廣慈寺了。
侯英帶著人役來到廣慈寺院門口,見門上新寫了一幅對聯,字體蒼勁有力,而且還很眼熟。上聯是:門首松球前後果,下聯是:庭中柏子去來心。等他看完對聯不由得連說:「是他,就是他!」他趕忙進了寺院,寺內主持老方丈忙出來說:「大人駕到,請到大殿里落坐。」
侯英來到大殿說明借宿的意思,方丈也不推辭,他們就住下了。侯英叫人役安排住處走後,隨即問老方丈:「不知道咱門首的對聯是何人所寫?」老方丈說:「是我寺里的一個小僧寫的。」侯英忙問:「這人是不是陳生?」老方丈說:「出家人哪有凡人的姓名?」
侯英見方丈不肯說,也就不再多問了。侯英低頭不語,想了想,想出一條妙計。就對方丈說:「本官赴任時萬歲賜給我盤費挺多,如今巳到山西,還有很多銀子,我想施捨給你寺里的眾位僧人,一來表示我敬佛的誠心,二來感激您借宿供飯之資,您看如何呀?」老方丈一聽說要給銀子,高興壞了,嘴裡念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不知道大人咋著個施捨法啊?」侯英說:「我要按本寺僧人花名冊,發給每人十兩銀子。」老方丈隨即吩咐一個小和尚拿來花名冊。叫來了全寺院的僧人。
侯英發著銀子,仔細地看著每一個和尚,就是沒見陳生的面。他按花名冊查到最後,才知道有個名叫惠如的和尚沒來領,他就問老方丈:「那位惠如師父咋沒來領啊?」方丈說:「惠如才來寺院不久,正在經房凈心地抄寫經文,他性格孤僻,從不跟俗人見面,他不來就算啦。」
侯英用施捨的辦法也沒見到陳生,心裡很生氣。一聽說惠如僧人又是才來的,加上門上的對聯,侯英想陳生肯定是惠如。於是,他對老方丈懇求說:「老禪師,實不瞞您,下官有個同窗好友名叫陳生,俺倆一塊進京趕考,因他沒得中,就一氣之下墜入空門,本官找了他好多天都沒找著他,今兒到貴寺見門上的對聯才知他到本寺當了出家人,請方丈看在佛祖的面上,叫俺兄弟見上一面,下官給您叩頭了。」侯英說著給老方丈跪下了。他這一跪,跪得老方丈心裡酸溜溜的,趕緊上前把他扶起來說:「快點起來,我領你到經房去見他。」
來到經房,侯英見陳生正專心地抄寫經文,上前一把拉住他的手說:「好哥哥,你為啥要走這條路啊?」說著眼裡的淚,就流出來啦,他一邊哭,一邊說:「我想就憑你的才學不會考不上的,就是落榜了,我做官咋著也得給你弄個一官半職,為啥要走這條路啊?」陳生雙手合十念道:「阿彌陀佛,我是惠如和尚,大人認錯人了。」說完又抄他的經文了。侯英說:「陳兄,你要不回家,你叫我見了伯父、伯母和嫂嫂侄兒咋說呀?回去吧,你的才學不會白費的。」陳生說:「陳生已死,七情六慾已斷,四大皆空,不要再提要家裡人了。」
侯英見咋勸也不中,就說:「你就是出家也要在咱家鄉出家呀?這樣吧,我在咱家鄉為你建造一座寺院,你搬回去吧。」說完含著淚離開了經房。
侯英到任三年,為官清正,皇上賜給他萬兩黃金,叫他回家建造府舍,他沒建。在陳生的老家門前建造了一座寬大的寺院。因為,這寺院緊靠清河泉水,就取名叫「龍泉寺」。寺院建成後,他專門派人到廣慈寺,請來了陳生,要他在寺里任主持方丈。
陳生回到老家後,家裡人常到寺院勸說,可是他的心已決,無論咋勸,他都不願再還俗了。
後來,侯英告老回家,經常到寺院找陳生下棋,講論經文。
由於他倆真正的友誼感動了後人,直到現在,清河頭姓侯的跟姓陳的還是很好。而且,這兩姓之間永不通婚。
⑤ 龍泉寺在哪
龍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北邊,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內,坐落在北京西山鳳凰嶺山腳下,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始建於遼朝應歷初年。
山門前兩株遒勁的翠柏有六百多年,寺內還有兩鉛脊棵粗壯挺拔的銀杏樹和兩株古柏,截至2015年,已有上千年樹齡。龍泉寺原址坐西朝東,寺內一座獨孔古石橋還保存完好。龍泉寺東面百米有繼升塔,傳說繼升法師圓寂之日,眾僧誦經49日,該塔發出的檀香味持續三年。
(5)西山龍泉寺擴展閱讀
龍泉寺的社會影響:
北京龍泉寺始建於遼代,抗戰期間逐漸衰落。1995年,隨著鳳凰嶺風景區的旅遊開放,寺院原貌逐漸恢復。2005年槐核滲4月11日,龍泉寺正式開氏散放。2006年起開設博客、中英日傳統文化網站、八語(種)微博、網路佛學院等。
讓龍泉寺信息技術組出名,則源於賢信頻繁參加IT界的各種技術大會。2011年11月,圈內最大中文IT社區CSDN舉辦移動者開發大會,一位身著僧衣的法師和他淡然寂靜的表情吸引了其他參會者的視線。來者正是龍泉寺信息技術組的負責人賢信法師。
⑥ 龍泉寺的歷史沿革
龍泉寺始建於遼朝應歷初年,當時釋繼升因對佛法感悟超群而被師兄嫉妒,被排擠出白馬寺,以手上唯一的財產《金剛經》為指引,向北行進,來到鳳凰嶺創建了龍泉寺。
元大都妙善寺的比丘尼舍藍藍八哈石(物灶「八哈石」意思是師尊)退居宮外妙善寺,該寺是舍藍藍以歷年答扒宮中御賜財物建成。舍藍藍退居妙善寺後,又於西山重修龍泉寺,建層閣於蓮池。」 1332年(元朝至順三年),元大都妙善寺的比丘尼舍藍藍八哈石(「八哈石」意思是師尊)圓寂。
1564年(明朝嘉靖四十三年),昌平州人崔學履為鳳凰嶺龍泉寺寫下一首詩《龍泉噴玉》:「龍泉噴寒玉,汩汩無停時。道人對澄澈,遊子楊清冷。」
1659年(清朝順治十六年),顧亭林由山東入京師,在《昌平山水記》中記錄了「昌平州西南五十里龍泉寺」。
1884年(清朝光緒十年),直隸總督李鴻章聘蓮池書院主講黃彭年主纂《畿輔通志》,其中以《昌平清螞昌山水記》為基礎,描繪了龍泉寺的地理位置及水流情況。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麻兆慶修《昌平外志》記載了龍泉寺。
1889年(清朝光緒十六年),釋印光來到龍泉寺擔任行堂(寺院凈碗掃地、鋪筷添飯的雜役)。日後留書黃底黑字「南無阿彌陀佛」影壁於龍泉寺東院。
中華民國時期,廟會興盛。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廣東的香客募捐在金龍橋南的東院建萬緣茶棚,施茶施粥。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立《萬緣茶棚碑》,該碑現已無存。抗日戰爭時期漸趨沉寂。
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龍泉寺僅有房屋幾十間。至文革時期龍泉寺改為民居或他用。
1995年,隨著鳳凰嶺自然風景區開放,當地政府及以蔡群居士為首的諸善信開始逐漸恢復寺院原貌。
2004年,釋學誠率眾弟子一行8人入住龍泉寺。
2005年4月11日,經北京市宗教事務局批准,龍泉寺正式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釋學誠任住持。
⑦ 龍泉寺2021年開放時間
龍泉寺2021年開放時間:開放時間 6:00-18:00 。
龍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北邊,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內,坐落在北京西山鳳凰嶺山腳下,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始建於遼朝應歷初年。
山門前兩株遒勁的翠柏有六百多年,寺內還有兩棵粗壯挺拔的銀杏樹和兩株古柏,截至2015年,已有上千年樹齡。龍泉寺原址坐西朝東,寺內一座獨孔古石橋還保存完好。龍泉寺東面百米有繼升塔,傳說繼升法師圓寂之日,眾僧誦經49日,該塔發出的檀香味持續三年。
龍泉寺始建於遼朝應歷初年,當時釋繼升因對佛法感悟超群而被師兄嫉妒,被排擠出白馬寺,以手上唯一的財產《金剛經》為指引,向北行進,來到鳳岩做凰嶺創建了龍泉寺。
元大都妙善寺爛啟的比丘尼舍藍藍八哈石(「八哈石」意思是師尊)退居飢棗如宮外妙善寺,該寺是舍藍藍以歷年宮中御賜財物建成。舍藍藍退居妙善寺後,又於西山重修龍泉寺,建層閣於蓮池。
⑧ 龍泉寺的建築歷史
龍泉寺座落在北京西山鳳凰嶺山腳下,始建於遼代應碼辯鍵歷初年,明末寺院逐漸衰落,至清乾隆後期,昌平州府在原寺東側,以金龍橋為中軸線,將寺院改建為坐北朝南,原寺稱「西寺」,統稱龍泉寺。解放前,廟會興盛,廣東香客募捐,在橋南東院建萬緣茶棚,施遲巧茶施粥,普結善緣。抗戰時期,內憂外患,龍泉寺漸趨沉寂。
歷經千年的風雨滄桑,千年灶悶古剎迎來新的曙光。1995年,隨著鳳凰嶺風景區的旅遊開放,當地政府及諸善信開始逐漸恢復寺院原貌。2005年4月11日,龍泉寺正式開放成為佛教活動場所,並迎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法師主持寺務工作。
這是北京海淀區建國以來第一所正式開放的三寶具足的佛教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