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鄂州觀音閣
擴展閱讀
買股票交易費計算 2025-04-23 09:59:34
惠輪晶體股票行情 2025-04-23 09:53:57
玉如意股票軟體 2025-04-23 09:22:27

鄂州觀音閣

發布時間: 2023-03-18 05:11:35

1. 鄂州觀音閣對外開放嗎

不開放蠢拆。
2022年8月20日,鄂州市城市管理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長江航運公安局鄂州派出所發布公告,觀音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長江水流湍急,為加強觀音閣安全保護和遊客渣頌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禁止遊人擅自進入觀音閣及周邊礁石區域。
鄂州市觀音閣長24米,高14米,以紅石青磚砌就,與龍蟠磯巧妙地融為一體,顯得雄峻巍峨,氣勢磅礴。千百年來,它飽經風霜,縱覽長江。每到汛潮,水漫樓閣,只剩高帶梁棗層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龍吻、中亭在浩淼長江水之中。

2. 鄂州觀音閣有和尚嗎

沒有。鄂州觀音閣作為景點平時是不住人的,閣內沒有和茄桐尚居住。鄂州觀音閣,又稱「鋒簡龍蟠磯寺」,位於湖北鄂州長江流域的龍蟠磯上,始建於元朝時期的至正五年。主要景觀有蟠龍磯、祖師殿、觀音殿等,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銀納褲護單位。

3. 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閣」的鄂州觀音閣的歷史是什麼呢

1.觀音閣的前世今生

這個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閣的閣樓,全名觀音閣,坐落於鄂州困坦市小東門外,在此已經700年之久,經歷過無數次洪水沖刷,但從未倒下過一次。觀音閣安身於江心中的一塊巨型礁石之上,身形狹長,遠遠望去,如同一條靜卧的長龍一般,蜿蜒不息。

雖然最後說的神鱉眼,只是一個古代故事,但能流傳至今,也足以說明人們對觀音閣的重視之情。現如今,觀音閣已在長江中屹立700年之久,雖然久久不倒,但也飽經風霜,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將修繕工作重視起來,在合適的時候對觀音閣進行加固,讓它可以更好的屹立在江心之中,為人們指引方向。故事至此結束,那麼關於屹立長江江心700年,洪水淹沒無數次也不倒,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閣這件事,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4. 鄂州市觀音閣可參觀嗎

可以參觀,景點地址: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長江古城牆邊。這是一處以觀音閣為主要景點而開發的一個大型綜合性公園敏基液。也是鄂城八景之一「龍蟠曉渡」的所在地,景區投資3000多萬元,擁有佔地面積4.6萬平方米,分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大景觀區,以觀音閣為中心形成景觀軸線,充分展現了吳都歷史文化。

湖北省鄂州市觀音閣長24米,14米,以紅石青磚砌就,與龍蟠磯巧妙地融為一體,顯得雄峻巍峨,氣勢磅礴。千百年來,它飽經風霜鋒此,縱覽長江。每到汛潮,水漫樓閣,只剩高層窗口,甚至只剩那檐橋物牙、龍吻、中亭在浩淼長江水之中。狂濤巨瀾曾使多少名樓華構席捲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龍」(清人官文詩句),汛期一過,水落石出,它又橫空出世,威鎮江心。

5. 鄂州觀音閣為什麼建在水中

觀音閣在水裡因為長江發生洪水時,整個觀音閣都被河水覆蓋淹沒。

它是在長江流域一座名為鄂州觀音閣的著名寺院,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每天都受到江水沖擊,但觀音閣依然堅固,退潮時依舊安然無恙,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

鄂州觀音閣主要景觀:

閣身正壁鐫有」觀音閣」三個遒勁的大字。進閣正稿薯門石碑上刻的「龍蟠曉渡」四字,出自清代官文手筆。

閣內自西向東,分別是觀瀾亭、東方朔殿、觀音殿、老君殿和純陽樓。觀瀾亭上,俯瞰江流,勝景憂宏;三重殿里,仰瞻前賢,文章彪炳。

純陽樓上呂洞賓正酣燃大睡,遊人至此,莫不止步屏息,會心一笑:如此蓬萊仙境,獨此公得其所哉?觀音閣下半部那如同船舷樣的弧形石,既減緩水勢,又順勢泄流,任憑江水拍擊咆哮,總是穩於泰山。

古代鄂州工匠對流體力學的奇妙運用和那風格獨特的造型藝術,使多少建築專家駐足流連,含陵贊嘆不已。石牆上的幾棵古樹,原已枯萎縮多年,近年竟死而復生,正舒展著嫩芽初吐的新枝,擁抱春的到來。

閣中的那一口老井,自古水清見底,水位要高出江談敬戚水數尺,令人稱奇。這老井、古樹和神鱉眼,被稱作觀音閣「三趣」。

6. 長江觀音閣在什麼地方

長江觀音閣在長江湖北鄂州城區段改嫌小東門外長江中。鄂州觀音閣,又稱「龍蟠磯寺」,位於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小東門外的長江龍蟠磯之上,始建於元至正五年(1345年)。觀音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700餘年的歷史。

鄂州觀音閣坐東朝西,逆水而立,閣長24米,寬10米,高14米,基座以條石壘成,閣身以青磚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結構亭閣式建築,閣內有一亭三殿二樓,總面積300多平方米。

鄂州觀音閣棗殲岩布局得體,構築精巧,朱檻迴廊,重檐飛楹,顯示出典型的江南民間建築藝術特色,又集儒、釋、道三教文化於一體,在萬里長江之中僅此一處,故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閣」

鄂州觀音閣坐東朝西,逆水而立,基座以條石壘成,閣身以青磚砌就,是典型的木框凳御架結構亭閣式建築,與閣下的龍蟠磯融為一體。

鄂州觀音閣下如船舷樣的弧形石牆,既減緩水勢,又順勢泄流。每到汛潮,水漫樓閣,只剩高層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龍吻、中亭在長江水之中。汛期一過,水落石出,它又橫空出世,威鎮江心,顯示出古代武昌工匠對流體力學的奇妙運用和風格獨特的創造藝術。

傳統詩詞:清朝詩人姜愃在他的詩作《龍蟠曉渡》中,對鄂州觀音閣進行了簡單而直觀的描述峭壁起江心,層台水面浮。豈堪龍久卧,但見石長留。雲影輕帆處,橈聲夜渡頭。問津何處是,一柱砥中流。

7. 觀音閣是哪個朝代建的

觀音閣始建於宋朝。
觀音閣,又稱「龍蟠磯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長江龍蟠磯之上,始建於1345年,被譽為「萬銷敏橘里長江第一閣」。
其是典型的木框架結構亭閣式建築,閣長24米,寬10米,高14米,基座以條石壘成,閣身以青磚砌就,閣內有一亭三殿二樓,總面積300多平方米。
湖北省鄂州市觀音閣長24米,14米,以紅石青磚砌拿敏就,與龍蟠磯巧妙地融為一體,顯得雄峻巍峨,氣勢磅礴。千百年來,它飽經風霜,縱覽長江。每到汛潮,水漫樓閣,只剩高層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龍吻、中亭在浩淼長江水之中。狂濤巨瀾曾使多少名樓華構席捲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龍」(清人官文詩句),虧團汛期一過,水落石出,它又橫空出世,威鎮江心。

8. 觀音閣為什麼在水裡也不倒

首先,這要得益於它的建築結構的科學與精巧,也就是說,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鄂州觀音閣的整體建築群落,與閣下的長江龍蟠磯緊密結合,依勢而築,巧奪天工,渾然融為一體。觀音閣下,修建了如船舷一樣的弧形石牆,使它就像是條巨大的船舶停泊在長江之中,這樣做的目的,既可以防止江水的沖擊,減緩水勢,又能順勢泄流。即使到了汛潮,江水猛漲,有時漫過樓閣,只剩下高層的窗口,甚至只剩下閣的頂部露在長江洪水之中。但是,等到汛期一過,水落閣出,繼而磯出,觀音閣又會橫空出世,威鎮江心。因此,這一奇跡般的建築,既充分顯示出了我國古代工匠的科學精神,又充分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藝術。
其次,觀音閣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更是受益於歷朝歷代的保護與維修。早在宋朝時,人們就曾在龍蟠磯上先後修建過廟宇,而且只要被水沖壞了就會重新修建或維修。到了元代,觀音閣的前身建成。而自明朝到清朝,直至民國,無論是當地的民眾還是官員,以及朝廷或者掘數政府,都很關心和關注觀音閣的存在狀況,並採取各種方式,不斷進行各方面的籌資修繕。當然,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更是高度重視這「長江第一閣」的保護工作,對其進行過多次重大的維隱跡修,並把它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才讓這觀音閣得以屹立長江激流之中近700年,都還能夠比較完好判攜首地保存到了今天。

9. 水位下降,湖北鄂州700年古跡觀音閣露出原形,原形長啥樣

根據媒體的相關報道,由於長江流域降水量補給不足,造成長江的多段水位出現嚴重下降的情況,這對於湖北鄂州的古跡觀音閣來說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相關的人員在遊玩的過程當中發現,隨著長江流域水位的不斷下降,觀音閣已經露出了原形。在下面的這一張照片當中,大家可以看到觀音閣的下面全部都是礁石,整體上來看觀音閣就像是長在這個礁石上仔爛簡面一樣。礁石的面積還是非常的大的,延展性非常強,讓人感覺到十分的震撼。

小編認為,湖北的古跡觀音閣這一個地點還是比較具有觀賞性的,在水流量較大的時候它可以給遊客一種假象,像是一種海上的閣樓。但是在水位退卻的時候,它又能夠非常完整的站在礁石歷晌上面,小編認為這是大自然的一種神奇景象。大家如果有空閑的時間的話,是可以到這個地方進行遊玩的,能夠放鬆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