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不折騰
擴展閱讀
三兩白的股票代碼 2025-04-23 05:48:10
股票軟體中信建投 2025-04-23 05:48:10

不折騰

發布時間: 2023-03-18 08:37:16

Ⅰ 什麼叫不折騰

在胡錦濤總書記作出「不折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話後,我再次想到了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決心,也驀地想到:昨天,資本主義作為人類的一個歷史過程,已在終結,它必將被社會主消培義代替;當今的資本主義實際已成了人類最大、危害最烈的折騰因素!中國乃至整個人類世界再也不能經受資本主義折騰了!

真正的人民代表、人民領袖,他用無私、無我的奮斗所揭示的真理,必具驚人的預見力,比如毛澤東,他在世時——尤其是晚年——不斷地告誡人們的一些話,無不在其身後「實現」了。

而所有逆潮流而動的一時得勢的私利蟲們,他們為了誘引人民跟他們走,對人民也有各種各樣哄騙性的「預言」和保證,比如他們說:這樣做不會怎樣、更不會怎樣;那樣做一定會怎樣、更不會那樣……等等,然而,要不了多久,不該怎樣的,都出現了;不該怎樣的,卻依舊「怎樣」,也就是說,他們的預言、保證最終都象肥皂泡一個個地破滅著。

極個別精英最具典型性的哄騙性「預言」,莫過於「現代資本主義已經成熟,實現了自我調節,不會有經濟危機……」的言論。圍繞這一哄騙性「預言」,曾有一時期,資英們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也著實哄了一些年輕人。

歷史讓人明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當是一個正視歷史、不「健忘」、不斷用真確的歷史實踐淘洗澄淀真理的民族。在今天金融風暴折騰之下,我們有必要重新拿咐唯將社資、社資孰優孰劣和社會主義能否戰勝資本主義,這些歷史大題,提到我們認識歷程上來。

人們會清楚記得,上世紀70年代末,在中國,在世界,由某些知識精英蓄意挑起的那埸關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優誰劣、誰勝誰敗的「大討論」。那時……什麼東德不如西簡答德,北越不如南越,北朝鮮不如南韓等,沸沸揚揚;在中國國內,大陸不如台灣,更不如香港的議論,也不脛而走。

別小看這種輿論的作用——時至八、九十年代,在這種輿論大勢下,東歐社會主義終因「高天滾滾寒流急」而「萬花紛謝一時稀」,一個個國家改名換旗,出現了自社會主義誕生以來第一個實質性曲折和巨變。隨後,一直鼓噪在前,卻久作傍徨的蘇聯,也終於解體,並乾脆改姓「社」為姓「資」。

人們更是記憶猶新,那時,整個西方歡呼起來,他們彈冠相慶,欣喜若狂。一些西方政客居然斷言,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社會主義不過是一些人對社會文明大道的偏離,是一種入迷走失。在中國國內,認為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的觀點,不時聞諸於大學講堂,以及在全國四下奔走「佈道」的資英口中。誠然,作為當時公開的改革倡導,他們也還是在講社會主義,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這些人有時沾沾自喜,甚至時帶詭秘地說「我們是打左旗向右走;去天津,先說去廊坊」……

人們心知肚明,這極少數人的改革導向就是資本主義。故而,改革至今,不時有人作出「反資本主義」的呼喊。人民在毛澤東的提醒之下,擔心中國再受已經沒落的資本主義的折騰。

在改革30年,少數人已公開亮出資本主義旗幟的今天,在我們黨又一次申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我們有必要認真解釋資本主義在滅亡過程中為什麼有「青春回光」一時「垂而不死」的現象;也有必要進一步闡明當代資本主義對人類的折騰。

一、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必然曲折的過程,這是一個成熟的理論

從馬克思到毛澤東,尤其是毛澤東,對社會主義運動的曲折性,已有過成熟的理論解釋,有了一點年紀的人,對此都應耳熟能詳。因此,這里,在理論上已無需作更多說明;而對年輕人來說,我們則有必要用近切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較量、資本主義迴光返照的事實,幫助他們完成這一認識。應當說,在本網民接觸的年輕人中(人數還不多,還不能說具有代表意義),近幾年隨著東西方各自真實情況的披露, 已能一般地理解資本主義在走向滅亡,社會主義在成熟、完善,走向勝利過程中的非順直性和長期性,也對資本主義對人類的「折騰」破壞性,有所認同。

二、資本主義回光的現象分析,——其實仍是一種掙扎

上世紀中後期,確可算資本主義回光期。其實際狀況,即是如下幾個戰略性掙扎。

首先是「以守為攻」。

早在資本主義開始走向壟斷、腐朽,而遭到無產階級反抗的最初時期,資本主義某些代表人物即考慮到把剝削和貧困引到國外,並使一部分工人適當分享剝削之果,甚至讓其參與剝削,以安撫本國工人,進而保證自己有一個相對穩定、安全的後院的發展戰略。(1)這種腐蝕本國工人、瓦解無產階級鬥志,把革命的無產階級拖進機會主義泥坑的戰略,最近幾十年已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的共識,故在西方和日本得到普遍實施,並收到了明顯效果。
其表現為:進入上世紀五十年代,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無資斗爭相對冷寂,資本主義確實有了一個穩定的環境。

(2)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環境相對安定的條件下,他們正確地實施科技戰略,使生產力要素發生根本質變,從而促進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社會化的迅速發展,使國民生產總值得到快速增長。

(3)除此,資本主義迫於社會主義和本國無產階級的壓力, 近幾十年統治手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開始模仿社會主義的管理方法,比如發揮工人在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勞動者在企業中的地位,改善勞資關系,增加社會福利,甚至向社會主義中國那樣,開展學習「雷鋒」等活動。有一則故事十分耐人尋味。90年代初,當我們的一些企業家到日本考察企業管理,並謙虛向人家請教時,一位日本企業家坦率地說:我們好多管理方略,學自於中國的《鞍鋼憲法》。資本主義的這些戰略改變,顯然都是以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前提的,——故可稱為「對內和平演變」戰略,但一定時期內確實起到一時穩定的效果,從而保證了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資本主義的內部相對穩定和經濟的繁榮,又一時提高了他們同社會主義的競爭力,從而加強了「對外和平演變」,即對社會主義「和平演變」戰略的實施。於是,帶來下一個問題。

其次是「以攻為守」。

鑒於50年代前,資本主義同社會主義直接對抗,而連續失敗的教訓,他們變過去的經濟封鎖、政治壓迫和武力干涉為加強聯系、經濟滲透、文化和政治誘導和炫耀實力等手段。近半個世紀,西方一些主要國家調整步伐,協調行動,不斷加強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對新生的社會主義摧魂奪魄,也收到了明顯效果。正如現在一些人上世紀末總結的那樣:他們連連得手,瓦解了一個個社會主義國家。

反過來,資本主義又利用這些勝利,利用社會主義發生的困難、挫折,利用那些來自社會主義國家內部互責、互罵和自悲自嘆,強化資本主義的教育。資產階級政客的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的觀點,正是強化資本主義教育的典型觀點。

如果說,當年赫魯曉夫大反斯大林、攻擊無產階級專政,給資本主義注射了「強心劑」,那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瓦解、一些人對社會主義和前共產黨領導人的公開責罵,等於給資本主義服用了「益壽延年膏」。如此這般,加上資本主義的其它權宜措施的使用,使資本主義又出現了「二度春」。資產階級政客的關於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的囈語,就是在這樣的國際大勢下說出的。

三、資本主義的矛盾依舊存在,並在強烈折磨現代人

盡管資本主義近幾十年對自己有改良、改革,盡管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目前相對穩定和繁榮,但這一切並未改變資本主義的本來性質,——強烈折磨現代人,從根本意義上說,它也不可能改變其未來將被社會主義代替的趨勢。

現代資本主義表明,尤其是相對繁榮的資本主義,其繁榮性發展,不管它如何改變方式,對無產階級的剝削不但沒有變,而且剝削程度加深了。這里有一點需要強調,資本主義的對外剝削,不能象有些人說的那樣:「這不是剝削」。另外,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也沒有得到絲毫的解決,這些基本矛盾導致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資本主義各國的矛盾斗爭愈演愈烈。

從上世紀末至今,日本與美國,美國與西歐,西歐和日本,都存在著以「貿易戰」為核心的「經濟戰」和掠奪戰。它們有時公開對壘,有時則同床異夢。一方面各方都千方百計地想打入對方市場,另一方面又盡力保護自己的國內市場。這種斗爭是資本主義的不治之症,隨時都可能轉化為政治、軍事爭斗,轉化為折騰,以及轉化為無產階級、資產階級的斗爭。伊拉克戰爭的本質,當從這些方面去揭示。

再者,所謂的資本主義的福利,不要說它們金錢的來路(剝削世界)不正,並且,這種福利因為不是建立在社會公有制和「利他主義」道德文化基點上,雖有時能緩和社會的某些矛盾,但說到底又會帶來諸多的懶散、自私,經濟增長緩慢,社會矛盾增多等問題。以「福利國家」的楷模瑞典而論,其福利政策已陷入困境。早在1996年,針對種種社會問題,美國國會也通過了決議,改變福利政策,准備甩掉貧民……

可以想知,如果真這樣,其結果,又會將資本主義社會運動的危機周期推置到福利政策實施前的狀況上去。因此,資本主義以上的各種計宜,說到底因為未改變所有制和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不過是把矛盾暫時延緩、爆發周期變大而已。一旦這些矛盾重新以激烈形式爆發起來,一旦他們通過對剝削而聚財的黑道,被不斷獨立自強的民族,國家堵死,資本主義的春容花貌還能存在嗎?而且,可以說,資本主義的改革並不是自覺情願的,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現代社會主義的進逼促助的,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兵臨城下」而造成的。這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成是資本主義自身的優越性。

1997危機,當下的金融危機,是一個決好的說明。

四、中國乃至整個人類世界再也不能經受資本主義折騰了

今天,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又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出現,它使世界范圍的個人利己主義,民族、國家利己主義日甚一日。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顧經濟、不顧環境等資產階級實用主義,已成了不少國家的經濟和文化觀念的基核。世界范圍的無資矛盾、社資矛盾在新的層面上又漸趨明朗化。

人們有目共睹,當前由資本主義私有制和文化思想造成的人類的生存環境危機,政治危機,道德危機,造成人類各種致命性疾病,如道德頹落、性混亂所產生的艾滋病等,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這些都是資本主義舊病滋生出來的更為嚴重的新病。就連資產階級的一些未來學家們都為此憂心忡忡。他們怕小小的地球被人弄壞了;怕人類都會變得狂躁不安;甚至擔心人體的奇異變化,重新長出尾巴或多生出一隻腳,或頭上長出角來……不難想像,資本主義造成的這些危機,在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國際主義和利他主義,以及在公有制條件下經濟發展的宏觀運籌中,一定能得到解決。

現實在新的高度上呼喚社會主義:中國乃至整個人類世界再也不能經受資本主義折騰了。毛澤東的社會主義靈魂不滅。盡管昨天的實踐有待改進。但不可以「改進、改革」的名義倒退回去。對中國來說,也不可因未經歷過完整穩定形態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而提出重補資本主義這一課的問題。歷史充分證明,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在世界歷史的主潮流面前退縮,去褻瀆時代鑄就的精華、靈魂,都是沒有出息的。那怕這種倒退能造成一點的繁榮,也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應當指出,對此,我們中國共產黨已有清醒的認識,並一如既往地向世界宣示自己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決心。

胡錦濤總書記的「不折騰」和再度宣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證明。

有一點,現代人類不應懷疑:經過「大浪淘沙」,真正科學的社會主義因素已更多地滲入社會現實,公有制主體地位的法律化,愈來愈廣泛的「利人濟世」的價值取向,困難中的互相助援的群眾性,以及經濟組織中的自覺合作……等,都是時代社會主義靈魂綻開的絢麗花朵。

資本主義——這一危害最烈的「折騰因素」,它在當代的名份是:現代人類社會系統的「增熵」。

Ⅱ 不折騰的影響及意義

不折騰是中國北方廣讓拆激大地區一個城鄉老少皆知的一個民間用語。它通俗易懂,說明問題形象深刻,甚至入木三分,很難以其它詞彙代替和包含其深邃內涵。這一形象而大眾化語言一經總書記發出,立即引起了民眾的普遍響應。因為中國民眾太懂得什麼叫「折騰」了,對「折騰」的理解太深刻了,受「折騰」之苦太深重了。
「不折騰」是對中國歷史教訓的總結,它來自於歷史實踐;「不折騰」是對既往「折騰」的回顧、深思和檢討,它來自於實事求是的作風;「不折騰」是具有科學的前瞻性,它來自於以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不折騰」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它來自於科學發展觀的實踐。
流行語,是一個國家的「口頭禪」。它在大眾中口口相傳,並具有御運明顯的時代印記。新中國建立後,由於發生巨大的政治經濟體制變化,漢語從文風和詞彙也經歷一次大換血。之後30年,流行語都帶著強烈的革命和斗爭色彩。改革開放後,流行語又一次遭受大洗禮,日漸走向繁榮和多元化。尤其在新世紀,網路流行語的大爆發,更是凸顯人民群眾無與倫比的才智和創造力。
60年來,流行語們命運各不相同。有些有頑強生命力,最終變成日常用語;有些如同曇花一現,轉瞬即逝;還有的消逝多年,因為賦予了新的含義,突然間又火暴起來。語言畢竟是人民群眾的藝術。我們不難發現,當體制對人民的束縛越小、人民的自由度越高,正是人民在語言創造上最活躍的時期。
在當今的中國,再出現反復無常、接二連三的政治性運動是不可能了。但是那種傳統運動帶來的「折騰」的翻版和陰影並沒散去。譬如各地相繼出現的豪華辦公大樓、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沒完沒了貪圖虛名的各種名譽城市的評比;形式主義、文山會海;「大躍進」式的好大喜功的成就的喧囂……「折騰」仍比比皆是,在不少地方還愈演愈烈。這正是胡錦濤提出「不折騰」的現實意義所在。這也正體現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高超而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敏銳的眼光。
「不折騰」的英語譯文
2008年12月1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提出了「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重要思想,為今後的工作確定了基調。「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尤其是「不折騰」這個說法,既通俗易懂,又含義深刻,一語點破無數深刻道理。
但是要把「不折騰」准確地翻譯成英文,卻頗具挑戰性。胡總書記重要講話發表之後,國內外各大媒體、機構對於「不折騰」有不同的英文譯法,包括「Don't make trouble」、「Don't flip-flop」、「Don't move sideways」、「Don't get sidetracked」等,但是都未能准確地表達胡總書記的原意。也有人索性把「不折騰」音譯成「Don't Zheteng」,再加上註解,並寄希望於英文最終接納「Zheteng」這個新詞。但這樣音譯有諸多不妥,不宜採納。
為了把「不折騰」准確妥善地翻譯成英文,首先必須了解「折騰」的確切含義。在中文裡,「折騰」口語性很強,而且一詞多義,根據不同的上下文、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特定情景,「折騰」可以有不同的含義和解讀。「折騰」可以指「反反復復地做」,也可以指「折磨」,也可以指「浪費、亂用」等不同意思。「折騰」的伸縮性很強,可變性也很強,例如,在「別折騰!」和「別折騰了」這兩句話里,同為「折騰」,其各自所指的行為性質可以有相當大的區別。另外,「折騰」還可以包括「瞎折騰」的意思,但又不等同於「瞎折騰」。
與其說「折騰」是對某一行為的客觀描述,或是對某一行為的用意的主觀判斷,不如說是對某一行為或其後果的主觀判斷。例如,如果說某人在折騰,這並不一定是在對某人或其行為的初衷或本意作出判斷,而是指某人的行為或其後果是在折騰,不管其初衷或本意是什麼。
把「不折騰」翻譯成「Don't do much ado about nothing」如何?在英文里,「坦襪much ado about nothing」是個約定俗成的說法,恰恰指反反復復、多有操勞甚至勞民傷財,但是無功而終,這同「折騰」的含義十分貼近。同「折騰」一樣,「much ado about nothing」也是對某一行為的後果的主觀判斷。大家可能還記得,莎士比亞有一部喜劇名叫「Much Ado About Nothing」,中文翻譯成《無事生非》,有時也翻譯成《無事煩惱》,其實也可以翻譯成《無事折騰》。
在英文里,人們可以說「This is much ado about nothing」(「這是折騰」),或者「We should avoid much ado about nothing」(「我們要避免折騰」),或者「What you are doing is much ado about nothing」(「你是在折騰」)。因此,「不折騰」可以翻譯成「Don't do much ado about nothing」。這樣,胡總書記在去年12月18日重要講話里提出的「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重要思想,英文就可以翻譯成「Don't waver,don't relent,and don't do much ado about nothing」。
胡錦濤主席強調「不折騰」,就是再一次告誡廣大幹部在今後深入改革開放的實踐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和堅持科學發展觀。做任何事情都要心中有數,都要具有科學的前瞻性,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長遠的戰略思想。要事事時時以人為本,遇事要多與群眾商量,做事要群策群力,合乎民意。
不折騰本身並沒有特殊的含義,但是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大會上講出來,加上不折騰的內涵在英語上的不可表達性,因此不折騰的漢語拼音「bu zheteng」或許將成為英語當中的專屬名詞。

Ⅲ 「不折騰」蘊含「三不」真諦

「不折騰」只有區區三個字,看起來非常簡單,然而,能夠正確地理解它所蘊含的道理卻不是容易的事。

有人認為一個人的生哪核命只有一次,不轟轟烈烈地活一回就會白來世上一遭。而「不折騰」是一種消極的處世原則,它與膽小怕事、滿足現狀、裹足不前等是同義語,「不折騰」的人生就是失敗的人生。

事實上,抱有這種信念的人根本沒有理解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不折騰」,不折騰不是膽小怕事而是為人低調;不折騰不是滿足現狀而是隱忍後發;不折騰不是裹足不前而是厚積薄發。

不折騰不是膽小怕事而是為人低調。

你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看過那些被尊稱為「鎮館之寶」的跪射俑嗎?

秦兵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種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人工修復。而那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尊未經人工修復的。仔細觀察,就連衣紋、發絲都還清晰可見。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這得益於它的低調。首先,兵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結構,當棚頂塌陷、土木俱下時,高大的立姿俑首當其沖,低姿的跪射俑受損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形支撐著上體,重心在下,增強了穩定性,與兩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傾倒、破碎。因此,在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歲月風霜後,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由此,我們得到了一個啟示:一個人的一生要面對很多困難與挫折,只有放低姿態,低調處世,我們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才能承受人生中出現的各種苦難。

富蘭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輩家拜訪,當他准備從小門進入時,因為小門的門框過於低矮,他的頭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來迎接的前輩微笑著對富蘭克林說:「很疼是吧?可是,這應該是你今天拜訪我的最大收獲。你要記住: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這人世間,你就必須時時記得低頭。」從此,富蘭克林把「記得低頭」作為畢生為人處世的座右銘。

我們都是凡人,與富蘭克林不能相提並論。但也應時時刻刻學會低頭,懂得低頭,敢於低頭。生命的重荷負載過多,就低一低頭,卸去那份多餘的沉重。面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也要學會「低頭」。只有學會低頭,才能正視自己。

民間有句諺語:「低頭的是稻穗,昂頭的是稗子」。越成熟越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稗子,才會顯擺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

低調做人,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胸襟,一種智慧,一種謀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態。欲成事者必要寬容於人,進而為人們所接納、所贊賞、所欽佩,這是人能立世的根基。

不折騰不是滿足現狀而是隱忍後發。

不折騰不是裹足不前而培緩派是厚積薄發。

張愛玲有一句坦率得近乎「無恥」的名言:「出名要趁早。」她說這句話時是因為她始終做著她的富貴夢,端著貴族架子,四體不勤,謀生無著,無奈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但是,處於現代社會的人們卻對這句話頂禮膜拜,為了「早出名」「快出名」「賺大錢」,不斷地折騰。今天看到網上賺錢穩當,馬上到網上開店;明天看到炒股賺錢快,立刻跑去買股票。這些人在做出行動之前,並沒仔細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適合干這一行,也沒有考察一下這些行業的行情,只是盲目地跟風,可想而知,這樣瞎折騰的後果是浪費了時間,損失了金錢,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有人認為,不折騰的處世原則太消極,有裹足不前的嫌疑。其實,不折騰不是裹足不前而是厚積薄發。厚積:指默默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靜靜地、慢慢地放出。形容只有通過長期的量變過程積蓄力量打好基礎,建立完善的穩固的實力從而得到質的突破,穩步向前,不露破綻。厚積薄發多指謙虛做人,謹慎做事。

南懷瑾先生被譽為中國當代聖人,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解讀彷彿一顆顆光華閃耀的珍珠,滴水藏慧。如能深入領悟,自會發現中國傳配賀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他之所以站到這樣的高度,就是源於「厚積薄發」這四個字。

南先生不止一次袒露自己的心得:「我們以前讀書是這樣讀的,會背來的……不要講理由,老師說讀啊,我們就開始吟唱了……結果幾十年過去了,還裝在腦子里。」

古代私塾,不追求講解得精深透徹,也不講求教學的花樣,反而要求學生有足夠的誦讀時間,在反復的朗讀中自悟自得。那時選用的教材都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聲律啟蒙》、《唐詩三百首》等韻文或詩詞,每個漢字都是置於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童在大量的誦讀中不知不覺地熟知了文字的音、形、義,無須獨立識字。經口誦心唯的訓練,一兩年時間就可以認識大量的漢字,而且背熟之後會終生難忘。

如此可見,舊時私塾那種做法的初衷和終極目標都體現為「積累」:在童蒙時期輸入大量經典完整的文本信息,為言辭行文樹立了可效仿的典範,以期達到將來的厚積薄發之功。

踏實做人,謹慎做事,平淡的生活就會升華為不平凡的人生。

Ⅳ 不折騰,不貪心,才是一輩子。 怎麼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投機取巧,不激此貪圖名利,才能平安度過一生。所謂折騰,塵祥指的是不顧廉恥,到明兄迅處尋求陞官發財的門路。所謂貪心,是指毫無節判,放縱慾望貪財貪色貪圖名聲。

Ⅳ 不折騰的人生沒有意思

生活如果太平淡了,就會讓人覺得沒有意思。

於是,人們就開始折騰。

有的人折騰東西,比如倒騰房子,比如搬弄傢具;有的人折騰感情,比如情人分分合合,比如夫妻吵吵不休;有的人折騰別人,比如婆婆指使兒媳,比如父母教訓孩子;有的人折騰自己,比如健身到累個半死,比如娛樂至近似瘋癲。

形形色色的人,五花八門的折騰,也就形成了這個千姿百態的世界,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其實,我們在意的並非是那些外在的形形色色和多姿多彩,而是自己悄悄埋藏了很多年的那份不甘於平穩平淡平常平庸的內心,總是在尋尋覓覓,不斷地地追問自己:我的生命價值幾許、意義何在?

一年前,Y剛剛過完了自己四十周歲的生日。那天早上,對著鏡子,看著自己鬢邊不知何時又多了幾根白發,他深深地吸了首稿瞎一口氣,而後,則是長長的嘆息。都說四十不惑,可自己為什麼越活越惑了呢?幹了多年的公務員,坐了多年的辦公室,朝九晚五的兩點一線,收入不高也不低,工作不忙也不累,這應該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好工作吧,可是自己卻越來越坐不住了。因為這種安穩,一眼就能看到底,他彷彿看到了自己20年後退休時的樣子,頂著一頭白發,盡力站直已經微佝的背脊,抬手指著面前一摞摞文件,交待給即將要接替自己崗位的小年輕兒。而那畢恭畢敬站在自己眼前的,赫然是當年大學畢業後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自己!恍惚間又覺得自己是那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此時正面露恭謹心存鄙夷地看著眼前這個在一把椅子上坐了將近40年的老去的自己......

想想自己還要在現在的椅子上繼續坐上20年,一個冷顫倏地從Y的頭頂打到了腳底。是時候做出改變了,趁著自己還算是年富力強!再過幾年,也許自己連這樣的念頭都不敢起了吧!

但是,放棄穩定的工作,自己到底要干什麼?又能幹什麼呢?父母妻兒那裡又會有怎樣的反應?恐怕除了正上初中血氣方剛又闖勁兒正足的兒子沒有人會贊同自己的想法吧?

但是,無論如何,要改變自己!

這個念頭一經產生,就如同三月土下初萌的春芽,每天都從Y的心裡向上拱,捂不嚴,壓不住,勢不可擋。

父母一如既往地保守:千萬不要犯傻,放棄這么好的工作啊!妻子語重心長:上有老下有小,目前的工作收入起碼很穩定。兒子則在一旁鼓動:放棄眼前的一棵樹,你會擁有者空一座森林!

糾結啊!家人說的各有各的道理,相反的意見卻偏偏都是對的!

連續三晚沒睡好覺,Y想明白了:家人的話都對,但是自己也沒錯!自己穩定了這么多年,看著許多同學同事同鄉不停地換崗位、換職業、換城市(還有的在不停地換老婆!),自己還曾嘲笑過他們盡瞎折騰,但如今,這些人大多數都過得有滋有味意氣風發,只有自己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過著平靜如水穩定如磐平淡無奇寡淡無味的生活,以前的自己曾經很享受這種狀態,而現在竟然有了一種不折騰不舒服的強烈感覺。

那就聽從自己的心聲吧,人不輕狂枉少年,此時再不折騰枉中年!

Y拿定了主意,開始跟父母談心,跟老婆攤牌,就讓我折騰這一次吧,敬啟不然,也許就會後悔一輩子。

話已至此,父母妻子也都理解了Y的心情,紛紛頒發了通行證。Y辭去了公職,開始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Y覺得自己似乎變年輕了,曾經古井不波的心臟開始強有力地跳動,面前是一個個從未面對的挑戰,但Y相信,自己經得起這樣的折騰!

人生啊,終於有意思了!o

Ⅵ 不折騰的出處

2009年1月2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中共舉行大會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總書記胡錦濤在講話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騰」,難倒了國內外媒體界的雙語精英。 在表明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不移決心時,胡錦濤連續用了三個「不」:「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和奮斗目標。」
文章說,「不折騰」三個字剛落音,人民大會堂觀眾席隨即傳來會心的笑聲。在正式的場合宣示重大發展方向時,一貫嚴肅的胡錦濤突然冒出一句很普通的口語,顯然讓大家覺得十分親切。但笑聲也說明觀眾是聽懂了「折騰」二字的所指,也聽懂了「不折騰」的含義。
「不折騰」是對指導思想的恪守與踐行。「不動搖」是指信念的堅定;「不懈怠」是指不自滿、不鬆懈、不三心二意;而「不折騰」,既包含了一種經常化差銀的發展常態,又很好的體現了貫徹執行上的堅定性與實踐性,是一種對思想原則的高度恪守和對實踐要求的堅決貫徹。
2008年,對中國來說是很「折騰」的一年,想得到及想不到的天災人禍都被中國給撞上旁枝了,加上席捲全球的美國華爾街金融風暴,讓中國人驚險地過上一整年。
當然,2008年對中國也不盡然都是壞消息,北京2008奧運會在諸多險阻中順利地舉行,增加了運慶敏不少中國人的民族自信;神舟七號破空而去,象徵著中國宇航事業和綜合國力的另一跨越。
隨著中國海員機智地用土製武器成功擊退索馬裏海盜,北京呼應國際要求派戰艦到東非海域護航,開啟中國戰船在多個世紀後重返印度洋的歷史,以及中國國防部發言人12月23日公開表示,認真研究考慮建造航空母艦的問題,都讓中國「大國崛起」的形象進一步深入人心。

Ⅶ 季羨林翻譯不折騰的英文是什麼

no trouble making

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騰」,難倒了國內外叢前返媒體界的雙語精英。如何准確翻譯「不折騰」成為一項難題。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譯法。季先生的譯法是「no trouble making」,直譯為「不找麻煩」。

而在去年12月30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翻譯曾現場把「不折騰」直接翻譯為拼音「bu zheteng」。

在新華網上,網友也提出了眾多值得借鑒的譯法。悔笑有網友譯為「avoid power abused」,理由是「試想沒有權力,怎麼會折騰?所謂『折騰』就是權力的濫用。」

也有網友提出「不折騰」正確譯法應為:「No making movement」,意思是避免「勞民傷財」的「運動」。

還有網友認為以上翻譯均不正確,都沒有理解原義,不折騰原義是指:不給百姓增加負擔,不給百姓出難題,不能為個人利益而做一些無用的事。建議譯成:donot setback for personal interest。滲飢

更多網友,特別是經歷過很多「折騰」歷史的網友都說,「不折騰」的內涵太豐富了,像我們這樣有過切身經歷的人,說到「折騰」這事,那真是感慨萬千哪!還是用「buzheteng」好,任何的意譯都不可能貼切,外國人身在其外,更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明白的。本報綜合

Ⅷ 不折騰的翻譯

對於希望了解中國想法的國際媒體來說,「不折騰」三個字如何翻譯戚鬧差,成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網路上,各種譯法五花八門,像「翻來倒去」(don't flip flop),「別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別反復」(don't sway back and forth)、不躊躇(彎棚no dithering),還有翻譯成「沒有重大變化」(no major changes)的。
有趣的是,在12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的發布會上,當有記者問到與「不折騰」有關的問題時,現場翻譯乾脆根據漢語高皮拼音念出「bu zheteng」,讓這三字用語再引來一輪現場笑聲。事後,中國媒體在報道中贊揚一番,說「bu zheteng」或許將成為英語當中的專屬名詞。
三個字的翻譯折騰了半天,折騰出了一個「bu zheteng」。現代中國人為英語增加詞彙,之前有先例。像宇航員,美國的叫「astronaut」,蘇聯的叫「cosmonaut」,2003年以後航天詞庫中又新增了「taikonaut」(源自「太空」的漢語拼音taikong),指中國的宇航員。一個國家國力增長,或受關注的程度增加,就有機會為外語詞庫做貢獻。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譯法。季先生的譯法是「no trouble making」,直譯為「不找麻煩」。
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任小萍在中國外交部網站上發表文章予以解答。任小萍大使認為,如今,將過去的曲折、錯誤一律以「折騰」稱之,表明中國不再做與經濟發展無關的、內耗的路線辯論或政治斗爭。她推薦一個譯法,感覺比較恰當:avoidself-inflictedsetbacks
然而,針對「bu zheteng」,代表官方的權威解釋依然缺席,似乎是預留了模糊空間讓各家解讀。網路上,有文章大贊「不折騰」表現了中共的智慧。

Ⅸ 不折騰了的意思

不折騰就是說不想再浪費力氣花費心思去做某事了

Ⅹ 不折騰的專家解析

作家戴定南在《折騰》一書中,以中國近現代動盪、畸形、瘋狂的歷史為背景,講述了一些人在各個歷史時期折騰和被折騰的故事。他們在鄉間折騰,在城市折騰,在政治運動中折騰,在商場官場中折騰……直到今天,「折騰」仍是一些人熱衷的生命狀態。如果只是個人折騰倒也沒什麼,走點彎路,摔個跟頭,損失有限;如果一個激告國家也陷於無休止的折騰之中,那可能犧牲的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甚至有被開除「球籍」的危險。
折騰,一般表現有三個特徵:一是瞎折騰。目標不明決心大,情況不明干勁大,那些勞民傷財的瞎決策,那些變來變去的「宏偉計劃」,就屬於此類。二是窮折騰。看看世界上某些貧窮的國家,大都是因為政局不穩,政變頻仍,戰亂不休,結果是越折騰越窮,越窮越折騰,國家風雨飄搖,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三是亂折騰。世界上就有那麼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以折騰為能事,他們見不得老百姓過幾天安穩日子,見不得風平浪靜的好氣象,總要千方百計地生出些事來。
歷史上中國人民可謂飽受折騰之苦明仿明。在舊時代,頻繁的改朝換代是折騰,血腥的軍閥混戰是折騰,派系的爭權奪勢也是折騰,鬧得民不聊生,國破家亡。新中國成立後,又不幸經歷了「大躍進」的折騰,「文化大革命」的折騰,鬧得民生凋敝,經濟幾乎到了即將崩潰的邊緣。歷史經驗已然反復證明,大折騰大倒退,小折騰小倒退,折騰不停,國無寧日。今天折騰人,造成內耗;明天折騰事,如同自殘;後天又折騰「理」,爭論「姓社姓資」什麼的。這樣下去只能是攪得人心渙散,軍無鬥志,無法聚精會神搞建設,不能全心全意促發展。
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黨中央旗幟鮮明地提出「大運不折騰」,既是希望,更是要求與號召,但關鍵還是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在當前,「不折騰」就是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認准大目標,堅持不懈幹下去;「不折騰」就是要科學民主決策,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不折騰」就是以大局為重,保持高度穩定,「不走封閉老路,不走易幟邪路」;「不折騰」就是不糾纏細節,不迷惑於各種扯淡、「玄談」,看準了就去干,「八風吹不動」,堅定不移地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改革開放30年,碩果累累,燦爛輝煌。其最重要經驗,就是胡總書記所指出的,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和道路,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今後,我們要繼續這樣堅定地走下去,只要我們不折騰,憑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勤勞勇敢,一定能實現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
「不折騰」是改革開放30年的重要經驗,也是2008年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