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雕塑家
擴展閱讀
三兩白的股票代碼 2025-04-23 05:48:10
股票軟體中信建投 2025-04-23 05:48:10

雕塑家

發布時間: 2023-03-19 00:02:00

1. 中國當代比較著名的雕塑家有哪些

中國當代著名的雕塑家很多,例如有李東亮、熊秉明、霍波洋、張峰、李向、陳君、黃津芳、葉毓山、吳為山、姜傑、田世信等等等等。

2. 世界上著名的雕塑家都有哪些

雕塑家意指專以雕塑為主要創作手法的藝術茄基家,如古希臘羅馬時代,就有相當多製作人像、建築物外部浮雕的雕塑家。那麼你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家有哪些嗎?

1.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1840年-1917年),代表作有《思想者》、《吻》等

2.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其最著名的作品是《大衛》

3.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出生日期約公元前440),代表作有《擲鐵餅者》、《維納斯》等

4.瑞士著名雕塑家·賈科梅蒂(1901年10月10日-1966年1月11日),代表作有《斜倚的婦女》

5.英國雕塑家亨利·斯賓賽·摩爾(1898年7月30日-1986年8月31日),他的作品有《斜倚人物》、《國王和王後》、《母與子》等

6.希臘著名雕塑家菲狄亞斯(出生日期約公元前430年),李缺其代表作有《宙斯》和《帕提農的雅典娜》,最著名的作品是《命運三女神》

7.羅馬尼亞著名雕塑家布朗庫西(1876年2月21日-1957年3月16日),他的代表作有《吻》、《沉睡的繆斯》、《波嘉尼小姐》等

8.法國著名雕塑家巴托爾迪(1834年4月2日-1904年10月4日),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自由女神像》

9.義大利著名雕塑家多納泰羅(1386日-1466年),代表作品有《聖喬治像》、 《加塔梅拉達騎馬像》

10.法國著名雕塑家烏東(1741年3月20日-1828年7月15日),他的主要作品有《伏爾泰》、《莫里哀》、《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胸像》等

11.當今非洲最著名的雕塑家烏斯曼·索烏(當代1935年出生),其代表作有《印哪納辯第安戰役》、《起跑線上的運動員》等。

3. 雕塑家英語

拼音:雕塑家[diāo sù jiā]

英語:sculptor

4. 雕塑家有哪些

世界三大著名雕塑家是:

第一位是歲遲米隆,他的經典雕像「擲鐵餅者」相信我們在初中或高中的歷史教材美術教材中就有所目睹了。這件雕塑作品也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雕塑作品之一,大概創作於公元前450年。然而遺憾的是,由於年代久遠,大師的原作已經遺失損毀,目前公眾所能見到的是後人的大理石復製品。

(4)雕塑家擴展閱讀:

欣賞雕塑的方法:

雕塑作為三維空間的實體,給予人的感受首先來自它的形體,要通過形體展示形象的動勢、情緒與生命力。遠看雕塑首先觸目的是「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體大的起伏呈現的總體輪廓,各種雕塑通過自身形體的「影像」給予欣賞者不同的感受。

雕塑作品大多是為某一特定環境製作的,置於室外就要與環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築等埋雀型)發生關系,這就必需注重環境意識。優秀的雕塑作品與周圍的環境協調,能作用於環境,並使環境成為作品的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觀。

5. 中國當代著名的雕塑家有哪些

你好,中國當代著名的雕塑家如下,吳為山,黎明,韓美林,隋建國,陳雲崗,激瞎備龍翔,神慎潘鶴,曹春生,葉毓山,雷宜鋅,梁明誠,焦興濤,霍波洋,項金國,黃永玉等明毀。

6. 中國有哪些頂級的雕塑大師

何鄂,女,1937年生,筆名岩石,擅長雕塑。上海金山人。現任全國城市雕塑藝委會委員、模蠢稿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檔燃副主席、甘肅何鄂雕塑院院長,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1987年,大型城市雕塑《黃河母旦孝親》(花崗岩)獲全國首屆城雕優秀獎;

工藝美術大師何鄂作品——黃河母親

7. 世界三大著名雕塑家是誰

外國近現代雕塑藝術以歐洲最為突出.它曾經產生了一批傑出的雕塑家和優秀作品.作為歐洲近代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可以三位法國雕塑家,即烏東、呂德銀虛改、羅丹的《伏爾泰坐像》、《馬賽曲》、《加萊義民》為例.它們分別代表了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三大藝術流派.現代雕塑可以法籍羅馬尼亞裔雕塑家布朗庫西的《波嘉尼小姐》、法籍俄裔雕塑家扎特金的《被破壞的鹿特丹市紀念碑》、英國雕塑家鋒判亨利·摩爾的《國王與譽簡王後》、美國雕塑家裡維拉的《無限大》為例,它們從不同方面生動地展示了現代雕塑藝術向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8. 法國雕塑家是誰

法國著名雕塑家是奧古斯特·羅丹。奧古斯特羅丹,法國雕塑藝術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銅時代,加萊義民,巴爾扎克等。

羅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拉丁區一個普通雇員家庭,1854年,他慶備進入波提特設計學校學習,雕刻結下不解之緣,1862年,進入聖體隱修道院,完成了院長艾瑪爾胸像。

法國著名雕塑家是奧古斯特·羅丹的作品

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創造,曾受乎談到法國學院派的抨擊。包含著186件雕塑的《地獄之門》的設計,即因當時官方阻撓而未能按計劃實現,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生平作了許多速寫,別具風格,並譽頃毀有《藝術論》傳世。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

9. 古代中國有哪些雕塑家

中國古代雕塑家推薦

雕塑家在中國古代地位很低,雕塑被視為「雕蟲小技」,雕塑者往往被視為匠人。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古代雕塑作品遺存非常之多,但作者的名字卻無從知曉。中國的古代文獻浩如煙海,關於雕塑家的記載卻極少,偶有提及也無法對證於現存作品。

蔣少游(約5世紀30年代——501)

蔣少游,山東博昌人,北魏文學家、書畫家、建築家、雕塑家。史載其「慧敏機巧,工書畫,善畫人物及雕刻」,由此受到北魏朝延漢族重臣的禮遇。後又得到文明皇後馮氏及孝文帝的重視,並委以襲尺散騎侍郎、都水使者、前將軍、將作大匠、太常少卿等官職。雖然史書只記載蔣少游曾參與建造了太廟太極殿、華林殿池沼等,沒有提及他在雕塑方面的成就,但生活在北魏開窟建寺最興盛的年代,身為段亂「將作大匠」(相當於大型工程的總指揮)的蔣少游,是應該參與了諸如雲岡、龍門石窟的開鑿並發揮了一定作用的。當時,很多人都對蔣少游身有文才而長期從事工程建設很惋惜,認為這握禪檔是浪費才華。可蔣少游絲毫不為所動,始終堅持自己喜愛的事業。

戴逵(約326,396)與戴顒(377,441)父子

戴逵,字安道,譙郡銍(今安徽宿州)人,東晉名士。一生隱居不為官,精於文學、音樂、繪畫與雕塑。其貢獻主要在佛教雕塑上,在佛像樣式中國化的過程中起了開創性作用。史載戴逵曾藏於帷幕之後傾聽廟中一般民眾對佛像優劣的褒貶,並採納其中合理的建議來完善自己的創作。當時他所塑的五尊佛像與顧愷之繪的維摩詰像及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並稱為瓦棺寺「三絕」。此外,戴逵還改進了佛像製造工藝,融入了傳統的髹漆技術,開創性地做出中空的佛像,即後世所謂「夾紵像」。

戴顒(377,441),字仲若,戴逵次子。受其父影響,同樣善書、畫、琴、塑,且終生不仕。戴顒青年時便參與造像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當時最負盛名的造像高手。史載宋世子命人在瓦棺寺鑄一丈六高的銅佛像,像成之後發現臉部太瘦,匠們束手無策。戴顒看過說:「不是臉瘦,而是肩部太寬的緣故。」依此修改之後,果然得到了合適的比例。另據史載,晉代僧人慧護在吳郡紹靈寺造釋迦像,戴顒嫌其式樣古舊,但並未將其重鑄,只是在肩以上縮短六寸,足以下減去一寸,結果面貌有了明顯改觀,達到了「威相若真」。賦彩是中國傳統雕塑的主要特色,據說是戴顒最早將彩繪技法結合到佛教造像中。

10. 雕刻藝術的雕塑家

希臘古典時期的三大雕塑家是【菲迪亞斯、米隆和波利克里托斯】。 Phidias(約公元前490一前430),希臘著名雕刻家,雅典人,歐洲古典雕刻藝術高峰的代表,與伯里克利的交情很深。在重建雅典衛城時,被委任為負責藝術裝飾的總設計師。菲迪亞斯的作品已經很難見到,從雅典衛城的主要建築物帕特農神廟的殘余雕刻中還可窺見菲迪亞斯藝術風格的一些真跡。其中,壁帶浮雕表現了四年一度的向雅典娜獻新衣盛典的遊行隊伍,數以萬計的人物和動物布滿在長160米、高僅1米的浮雕帶上。人物、動物的姿態、表情、以及其他細節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充分表現了藝術家的高超技藝。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菲迪業斯曾經親自為雅典衛城作了三個雅典娜雕像:佇立於廣場上 的普羅馬霍斯雅典哪,高9米;衛城山門立柱上的雅典娜,高7術;帕特農神廟內的雅典娜,高12米。但是,所有這些均已經失傳,只有最後一座還有一座羅馬時代的大理石摹製品,可以窺見原作相貌:雅典娜頭戴戰盔,肩披鎧甲,身著衣裙;右手托著勝利女神像,左手扶著刻有希臘人和亞馬孫之戰場面的盾牌(其中有伯里克利和他本人的形象),挺身佇立,氣宇軒昂。據載,原作系黃金和象牙鑲制而成的,極其宏偉。另外,菲迪亞斯還為奧林匹斯山宙斯廟製作黃金象牙的宙斯像,高達20米,曾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但 是,這件作品也已經失傳。傳說,在希臘羅馬時期,人們認為一個人活著如果沒有見過菲迪亞斯的作品,是一件終身遺憾的事情。後來,伯利克利失勢,菲迪亞斯被人誣為貪污了做雕塑用的黃金空數,一度入獄,出獄後鬱郁而死。米隆古代希臘著名雕塑家,生於希臘的伊柳塞拉,但長期在雅典活動,其活動年代大約在公元前480年-前44O年。米隆擅長於製作青銅像,他的作品突破了古風時期雕刻作品的拘謹形式,把希臘的雕刻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古典盛期最偉大的雕刻家是菲狄亞斯(Phidias,生卒年代不詳)。他設計了雅典衛城建築,創作了衛城內大量雕刻和裝飾浮雕,他的作品創造了典雅、靜穆得形象,使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範。他為巴底農神廟創作的雅典娜女神像高達12米。他為巴底農神廟的東、西三角楣所創作的高浮雕被當作古典雕刻最完美的標本,其中《命運三女神》姿勢優美,衣紋生動,既城頭出女神豐腴的體形,又具有流動柔美的運動感。 米隆(Myron,生卒年代不詳),古希臘著名的雕塑家,著名雕塑《擲鐵餅者》的作者,被認為是希臘藝術黃金時期——古典時期的開創者。
由於歷史久遠,他的生平都只能根據有限的材料和傳說考證而來。他生於伊留特拉夷,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在雅典度過,主要活動年代在公元前480-公元前440年左右。他對希臘雕塑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他首先賦予了雕像以生動的表現力,也是從他開始,希臘的雕塑藝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並一步步走向成熟。
米隆善於運用寫實的手法創造性地刻劃人物在劇烈運動中的動態,他在雕塑中所體現出來的完美的藝術技巧,是許多後世的雕塑家們所望塵莫及的。他的作品大多是傳說中的神、英雄和運動家、動物等,但原作都已遺失,我們看到的都是羅馬時期的復製品。據說米隆本人就曾受到過良好的體育訓練,力大無窮,能肩扛公牛,所以他對體育有著真切的感受,這為他創作優秀的體育類雕塑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生活體驗。他的代表作品有《擲鐵餅者》與《雅典娜和瑪息阿》等 波利克里托斯(Polyclitus,生卒年代不詳) 古希臘著名雕塑家,主要活動時期是公元前五世紀後半期,在當時是與菲狄亞斯齊名的雕塑大師。
他是阿戈斯地方的雕塑家,自成一派。有關他的生平資料非常稀少,只知道他最擅長表現青年運動員的形象,而且常用青斗穗首銅作為原料。據說,他曾創作過可與菲狄亞斯的《雅典娜》和《宙斯》相媲美的黃金象牙雕像《赫拉女神像》,還參加過阿耳忒彌斯神廟雕刻《阿瑪宗人》的競賽並獲第一名,並且還寫過一本論述人體比例的著作《法式》。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失傳,只留下了幾件羅馬時期的復製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執矛者》、《束發帶的青年》(又稱《代阿多美紐斯》)等,從中可以看出波利克里托斯的藝術風格。他的主要貢獻在於他對於人體結構的深入探索,他認為最理想人體是頭與全身的比例為1:7,並以此為原則創作了許多作品。他還從力學的角度出發,進一步解決了人體重心和各種動態之間的關系,因此他的作品中人族冊體結構和動作處理非常准確,表現出一種力量的美。盡管與菲狄亞斯相比,波利克里托斯的作品缺乏高貴肅穆和內在的美,但他對人體比例和構圖均衡方面的探索,對於希臘雕塑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奧古斯特·羅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國著名雕塑家。十四歲隨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學畫,後又隨巴耶學雕塑,並當過加里埃-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塑五年。1875年游義大利,深受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創造,曾受到法國學院派的抨擊。包含著186 件雕塑的《地獄之門》的設計,即因當時官方阻撓而未能按計劃實現,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生平作了許多速寫,別具風格,並有《藝術論》傳世。
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對於現代人來說,他是舊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隻腳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內,另一隻腳卻已邁過現代派的門坎兒。可以說,羅丹用他在古典主義時期鍛煉得成熟而有力的雙手,用他不為傳統束縛的創造精神,為新時代打開了現代雕塑的大門;當年輕的藝術家們蜂擁而入向前跑去時,他卻已入衰邁之年,他走不動了。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羅丹生於一個貧窮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務信使,母親是窮苦的平民婦女。羅丹從小喜愛美術,其它功課卻很糟糕。在姐姐瑪麗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不得不同意把他送進巴黎美術工藝學校。姐姐瑪麗靠自己掙得的工錢來供給他食宿費,因此羅丹從小就深深地敬愛他的姐姐。
羅丹進的美術工藝學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寵幸的畫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創建的,學生在這里學習裝幀藝術和制圖。在這里他遇到了終生敬仰的啟蒙老師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個普通的美術教員,但他一開始就鼓勵羅丹忠實於真正的藝術感覺,而不要按照學院派的教條去循規蹈矩。也許正是這種教導影響了羅丹的一生。在此期間,他常去盧浮宮臨摹大師的名畫。由於買不起油畫顏料,羅丹轉到了雕塑班,並從此愛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紹他到當時法國著名的動物雕塑家巴椰(Barye 1796~1875)那裡去學習,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礎訓練。在渡過三年艱苦而勤奮的學習時間後,羅丹躊躇滿志,准備投考巴黎美術學院。勒考克把羅丹介紹給當時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讓他做為推薦人在羅丹的入學申請書上簽字 ,但這也沒用,羅丹落選了。第二年依然落選。第三年,一個老邁的主持人在羅丹的名字旁邊乾脆寫上:「此生毫無才能,繼續報考,純系浪費。」就這樣,未來的歐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術學院永遠拒之門外。這對渴望成為雕塑家的年輕的羅丹,是一個沉重打擊。
更大的打擊接踵而來,羅丹心愛的姐姐瑪麗因失戀而入修道院了,兩年之後,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體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羅丹的精神在這雙重打擊下徹底崩潰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當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羅丹強健的肉體供給他源源不斷的慾望,其中創造慾望在一顆藝術家的心中燃起了難以遏制的火焰,使對上帝和藝術同樣虔誠的羅丹陷入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達的修道院院長埃瑪爾,從羅丹受壓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創造條件讓羅丹有機會去畫畫和雕刻。當他看到羅丹確有才氣後,就勸說羅丹還俗,去繼續其雕塑事業,「用藝術為上帝服務」。這樣鼓勵羅丹。羅丹用一顆被撫慰而充滿感激的心在修道院為埃瑪爾院長做了一件雕像,這件雕像顯示出23歲羅丹已經具備當一個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勁兒。
羅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邊,在他的幫助和支持下,開始了邊工作邊自學的奮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兒,他就請一個塌鼻的乞丐畢比給他當模特兒。乞丐的醜陋使羅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損的臉上,有著人類所共有的愁苦和凄涼,同時他也想到了那位終生辛苦勞作而孤獨的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從而在羅丹的眼中生活的美醜和藝術的美醜有了不同意義。他創作時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現,將其所要展現的思想內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藝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語言,人們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內容要遠遠超過視覺感受。這一藝術思想正是大師米開朗基羅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經過三百多年後第一次在羅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現,並貫穿其一生,成為它們的靈魂和魅力的源泉。
羅丹不僅是一位雕塑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他的學生或者助手,哪怕是僅僅有過交往,都在藝術上深受羅丹的影響。但羅丹作為先生從不在藝術觀點上束縛學生們,因此他的學生都能成熟為自己的獨特風格而脫穎而出。他們學習的是羅丹的創造精神,所以其中出類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後與老師齊名。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以此而論,羅丹是最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刻大師。然而,他的偉大,還在於他的深刻思想:他沒有浪漫派中容易見到的那些弊病,如膚淺的熱情,空洞的誇張,虛假的內涵。他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神遊於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由此觀之,羅丹又超越了浪漫主義,超越了門戶派別,超越了時代和區域,成為歷史星河中一顆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投入到對藝術執著追求和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1900年奧古斯特-羅丹在巴黎舉辦作品展,確立他作為一個雕塑家的聲譽。他的主要貢獻在於恢復西方雕塑對人類的理解和對精神世界的表現,被認為是雕刻史上最偉大的肖像雕塑家。
羅丹1840年出生於巴黎,從小就表現出美術天賦,但由於美術基礎課和文化課成績不佳,沒有考上藝術大學,且三次落榜。
1864年,羅丹隨著名動物雕塑家路易-巴里學雕塑,由於刻苦努力,進步很快。後又到有「小美術學院」之稱的盧浮宮學畫,畫室主人是第二帝國時代很有名氣的裝飾雕刻大師阿爾貝歐內斯特-加里埃-貝勒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羅丹己具備了成為一個優秀雕刻家的條件。35歲之前,羅丹的個人風格還沒有確定,1875年,羅丹訪問義大利,對偉大的米開朗基羅贊賞備至,對其日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1878年,羅丹展出《青銅時代》引起了不少議論,許多人不承認這是藝術作品,因為它太逼真了,說它是根據真人塑造的。此事對羅丹震動不小,使他開始思考作品的表現問題,他感到極端近似意味著毫無新意,且不利於表現深層的思想感情。因此,羅丹以後的作品形象生動且富於內在的精神氣息。他的代表作《地獄之門》共186個形體,歷時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沒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獨立成為享譽世界的名作。
羅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傷鼻的男子》(1864)、《青銅時代》(1876)、《聖約翰的說教》(1878 )、《地獄之門》(1880-1917)、《亞當》(1880)、《夏娃》(1881)、《加萊義民》(1884-1 886)、《吻》(1886)、《巴爾扎克》(1897)、《雨果》(1897)。
1917年11月17日,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造者、法國雕刻家羅丹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