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15師和129師哪個厲害
115師和129師,115師更厲害一些。
抗戰時期,我軍在北方的紅鎮遲並1、2、4方面軍以及西北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的紅御跡軍和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兩者中毫無疑問八路軍的實力更強,無論是兵力還是戰績都是如此。
115師
要說抗戰中哪個師根據地發展得最好,部隊擴充得最多?那毫無疑問是115師,山東根據地和晉察冀根據地都是115師開辟的,無論面積、人口還是軍隊數量都是第一。要說走出的元帥數量,115師有聶帥、羅帥和林帥三個;129師劉帥和徐帥兩個;120師賀帥一個,出元帥數量也是115師第一。
129師
在整場抗戰中115師殲滅日偽軍數量是18.2萬人,120師殲敵數量才12萬人,而129師殲滅的日偽軍數量42萬人,129師殲敵數量比其它2個師的總和還多12萬。陽明堡大捷、神頭嶺戰斗、響堂鋪伏擊戰、七亘村戰斗等等,129師打過的勝仗數不勝數。
B. 林彪受傷後,此人擔任115師師長,立下赫赫戰功最後卻自殺
在解放軍眾多將領中,有一個人頗具傳奇色彩,在革命戰爭年代立下了赫赫戰功,此人就是陳光。1905年,陳光出生於湖南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在一次戰斗中,林彪的指揮部被敵人圍住, 第一支隊副支隊長陳光率部打退敵人,把林彪從險境中救出來,自己卻身負重傷。
1933年8月,陳光擔任少年國際師師長,11月擔任紅二師師長,於次年參加了長征。在長征路上,陳光率領紅二師一路攻堅拔寨,多次負傷,立下了赫赫戰功。1936年,陳光被調到紅軍大學學習,之後擔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全面抗戰爆發之後,陳光擔任八路軍115師343旅旅長,不久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並擔任主攻任務。1937年11月,陳光又指揮了廣陽伏擊戰,殲滅日軍1000餘人。
1938年3月2日,林彪在行軍途中遭到了晉綏軍一名士兵的槍擊,傷勢很重。林彪受傷之後,八路軍115師師長位置由343旅旅長陳光暫時接替,羅榮桓被任命為115師政委。不久後,115師分家,聶榮臻帶著一部分部隊去了五台山,陳光和政委羅榮桓率領一部分部隊挺進山東,開辟山東戰場。115師剛進入山東,陳光,羅榮桓就指揮部隊打了幾場大勝仗,並在當地建立基層政權組織,嚴重威脅到了日軍津浦鐵路中斷。為了消滅115師,日軍數次集中主力對八路軍進行圍剿。
1938年5月11日,日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分九路對八路軍115師指揮部發動進攻,陳光立刻指揮部隊反擊,斃傷敵聯隊長植樹田大佐以下1300餘人,最後成功突圍。此戰,八路軍115師損失也十分慘重,各部隊士氣十分低落,但是僅僅過了兩個月,陳光就率領三百餘名官兵,硬是全殲了日軍一個大隊,八路軍總部稱這是一場漂亮的殲滅戰。打抗戰結束時,八路軍在山東的兵力已經達到了20多萬人,除了濟南等幾座大城市外,其餘都被八路軍收復。日軍當時為了對付陳光,還專門撰寫了《陳光粗檔部作戰研究》的小冊子供他們指導作戰之用。
解放戰爭期間,陳光擔任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松花江軍區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副參謀長等職,率部參加了三下江南等戰役。雖然在軍事指揮上有很高的造詣,但是陳光此人個性率直,簡單,並不喜歡去深度的思考問題,以致於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麻煩。1950年,陳光違反政策,把一些烈士子女招到了廣州,辦起了訓練班,還和上級起沖突,拒不承認錯誤,最後被撤銷廣東軍區副司令兼廣州警備司令的職務,還弊改被軟禁起來。陳光在得知對自己的處理意見時,覺得十分不公,情緒一直十分激動。1954年6月7日,這位性情剛烈,租凳判不願受辱的將軍在家裡自焚而亡。
C. 共產黨剛組建的三個師
共產黨剛組建的三個師分別是:115師,120師,129師。
一、115師
115師師長林彪。115師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第115師,不但是八路軍編制上的第一師,而且也是八路軍中最先從陝北出發,渡過黃河,並第一個與日軍進行交戰的師。它是名副其實的八路軍第一師。
二、120師陸森局
120師師長賀龍。120師屬於國民春悶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937年8月25日由紅二方面軍改編成,下轄358旅、359旅、教導團,初期早讓師長為賀龍,副師長蕭克,政訓處主任關向應,副主任甘泗淇,參謀長周士第,1940年和129師參與百團大戰。
三、129師
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129師全稱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共領導的三個主力師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4、第31軍,西北紅軍第29、第30軍和獨立第1、2、3、4團以及第15軍團的騎兵團等改編而成,全師共1.3萬餘人。劉伯承任師長,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任副師長,倪志亮任參謀長,張浩任政訓處主任,宋任窮任副主任。
D. 115師編制及主要領導
115師編制及主要領導如下:
第115師由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第15軍團、陝南第74師等部在陝西省三原縣改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全師下轄2個旅和獨立團和三個直屬營。
第343旅由第一軍團第2、第4師改編,旅長陳光,全旅下轄2個團,共6500人。第344旅由第15軍團第73、第75、第78師改編,旅長徐海東。全旅下轄2個團,共5000餘人。師直轄獨立團,由第一軍團第一師改編,團長楊成武。改編後的第115師全師共1.55萬餘人。
第一一五師簡凱脊掘介:
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個主力師之一。1937年8月,由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十五軍團主力及陝南盯核紅軍第七十四師合編而成野皮。下轄第三四三旅、第三四四旅及師直屬獨立團、騎兵營、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教導營。
1943年,八路軍一一五師與由山東縱隊改稱的山東軍區合並為新的山東軍區,下轄魯南、魯中、膠東、清河、冀魯邊和濱海軍區。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番號不再使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八路軍第一一五師
E. 115師的沿革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委會正式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1937年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軍。朱德為八路軍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設立燃基笑總指揮部,下轄皮含3個師,每師轄2個旅,每旅轄2個團。每師定員為1.5萬人。
師長:林彪,軍事家,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參加南昌起義、湘南武裝起義。在井岡山時期先後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長等職。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師長,取得平型關大捷。
副師長:聶榮臻,字福駢,四川江津(現重慶市江津區)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為我國人民解放和日後國防軍事現代化做出了重大貢獻。終年93歲。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命令,將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第15軍團及紅軍第74師合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以原紅一、三軍團一、二、四師整編為鋒隱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六八六團,紅十五軍團的七三、七五、七八師整編為六八七、六八八兩個團,陝北紅軍七十四師整編為炮兵、工兵、騎兵、輜重、特務等營。 紅一方面軍機關和紅軍第74師機關分別改編為第115師機關和師直屬隊。
F. 猛將如雲的115師,一共培養出3位元帥、兩位大將、11位上將
抗日戰爭中,我軍被分為八路軍和新四軍。其中八路軍下轄115師、120師和129師,其中115師最受重視,戰鬥力最強,129師次之,120師最差。1937年8月25日,由紅軍第一方面軍和第七十四師等部編成,林帥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轄第三四三、第三四四旅和獨立團,共1.5萬餘人。
在敵後抗日根據地領導軍民組織了無數次的對日戰爭,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抗日八年,消滅大批日軍和偽軍共計50餘萬人。對日戰爭的首秀平型關大捷就是出自115師之手。後來的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都是115師發展起來的,華東野戰軍的一半也是115師的老部隊。
115師參加了平型關大捷、廣陽戰斗、汾離公路三戰三捷、陸房突圍、梁山戰斗、溫塘戰斗、町店戰斗等多次戰斗,其中和其他部隊一起參加的百團大戰規模最大,意義最為深遠。
115師作為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部隊裡面自然少不了傑出的軍事將領。1955年授銜,115師走出的將帥是最多的。一共培養了3位元帥,2位大將,11位上將。對比一下,129師一共培養了2位元帥,兩位大將,八位上將;120師只有一位元帥,就是賀老總,一位大將,八位上將。115師曾經擔任該師的師長旅長,團長級別的人物,在1955年都被授予元帥,大將,上將等軍銜。
分別是林元帥、聶榮臻元帥和羅榮桓元帥。林帥是我人民軍隊將領當中和粟裕大將雙雄並峙的一代戰神,作為115的正師長,55授銜是成為僅次於朱老總和彭德懷元帥的元帥,穩坐第三把交椅。解放戰爭開始後,從蘇聯歸國的林帥被委以重任,奪取了東三省這塊戰略要地,取得了遼沈戰役的輝煌勝利,消滅了老蔣的兩個王牌軍。
林帥帶領四野揮師入關,有點像當年清朝入關。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的軍隊一起參與了平津戰役,解放了北京和天津。林帥帶領四野繼續南下,消滅了國軍小諸葛白崇禧的軍隊。最後解放了海南島,1955年林帥被授予元帥當之無愧。
聶榮臻元帥是115師副師長,後擔任政委,雖然做銀比林帥大八歲,但是和林帥比差了點。聶帥解放戰爭時期也擔任過華北野戰軍司令員,我軍的元帥大都擔任過野戰軍司令員,比如彭老總擔任過一野司令員,林帥是四野司令員,陳老總是三野司令員,劉帥是二野司令員。聶帥為首任北京市長,也負責了開國大閱兵的總指揮工作,後擔任過我軍總參謀長。領導了我國兩彈一星的工作,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羅榮桓元帥在115師里擔任政治部主任,和陳光率部挺進山東,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擔任過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元帥擔任過四野的政委,被毛爺爺稱為軍政雙優的人才,受到了毛爺爺的格外垂青。雖然羅帥的戰功不耀眼,但是1955年依然被評為元帥。
徐海東大將,擔任115師344旅旅長,後率部開赴華中,任新四軍江北副總指揮。徐海東大將的主要貢獻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准確地講是在紅軍長征時期,戰功卓著,在關鍵時刻挽救了紅一方面軍,為紅一方面就提供了大量補給。雖然1940年以後,徐海東將軍一直擔任閑職。但是其憑借在長征時期的巨大貢獻,在55年授銜時特意被毛爺爺評為開國第二大將軍。
黃克誠大將,擔任344旅政委,參加過北伐戰爭。抗戰勝利後,進入東北,創建了核前西滿根據地,任西滿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解放後任天津市委書記,總後勤部長的職務,55年授銜被評為大將。
而在57位開國上將中也有11位上將,也是走出上將最多軍隊,大純氏宴都是團一級的將領,曾經在115師任旅長,團長,政委,參謀長等職位。115師343旅參謀長陳士渠、685團團長楊得志,長征時期強渡大渡河,686團團長李天佑,平型關大捷負責突擊,林帥麾下少見的悍將,這三位在1955年授銜時是上將;以及685團政治處主任鄧華,抗美援朝時期是僅次於彭老總的第一副司令員,688團政委劉震,686團副團長楊勇,我軍「三楊」之一,343旅政委蕭華和陳光一起指揮廣陽伏擊戰,擊斃、擊傷日軍1000餘人。
鄧華、劉震、楊勇和蕭華這四位也是上將。343旅政治部組織科長唐亮,688團副團長韓先楚,被稱為「旋風司令」,解放海南島第一功臣,獨立團副團長黃永勝,擅長大兵團作戰,獨立團團長楊成武,飛奪瀘定橋,這四位也是上將。
總的來講,115師一共走出了3位元帥、兩位大將和11位上將,這是抗日戰爭時期三個師和新四軍,培養出高級將領最多的軍隊。
G. 從八路軍115師走出了哪幾位開國元帥
一、 林彪元帥梁簡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3個師,林彪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15師師長和該師軍政委員會書記。1937年9月25日與聶榮臻指揮所部設伏平型關,一拍歲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21旅團一部1000餘人,擊毀 汽車 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各種槍1000餘支(挺)、軍馬50餘匹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取得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出擊作戰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襲渣睜路軍的威望,同時使他成為名噪一時的抗日名將。
二、聶榮臻元帥
抗日戰爭爆發後,聶榮臻先後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1937年(38歲),在忻口會戰中,他與林彪共同指揮了平型關戰斗,取得全國抗戰以來第一個大勝利,為八路軍贏得了輿論的稱贊。
三、羅榮桓元帥。
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到呂梁山地區,與代師長陳光指揮午城、井溝和薛公嶺等戰斗,保衛了黃河河防。同年秋參加擴大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隨後任115師政治委員。
H. 八路軍115師在山西戰場首戰是
分類: 文化/藝術 >> 歷史話題
解析:
平型關戰役
1937年8月下旬,八路軍第115師作為先遣部隊,從陝西三原地區出發,東渡黃河,於9月中旬抵達晉東北抗日前線。這時,由平綏(今北京至包頭)鐵路東段向山西進犯的日華北方面軍第5師團(師團長板垣征四郎)已進到廣靈、靈丘、淶源一線,正企圖奪取內長城線上的平型關要隘。爾後與自大同南下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協同,擊潰 *** 軍第二戰區部隊,打通晉北通道,實現右翼迂迴,配合華北方面軍主力殲滅平漢(今北京至漢口)鐵路沿線的 *** 第一戰區主力。在日軍的進攻下, *** 軍第二戰爛蔽歲區命令第6、第7集團軍共7個軍退守雁門關、茹越口、平型關內長城一線,企圖憑借有利地形和既設陣地阻止日軍進攻,保衛山西腹地。同時,要求八路軍先頭部隊協同其堅守內長城線。
為了積極配合第二戰區友軍防守內長城線,八路軍總部於9月中旬命令第115師進至平型關以西的大營鎮待機。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率領下,進至大營鎮後,以第343旅前出至平型關東南上寨隱蔽集結,以第344旅向上寨機動。9月20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佔領靈丘縣城。22日,又進至平型關以北的東跑池。23日,八路軍總部命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相機側擊向該線進攻之日軍。
第115師受領任務後,於24日組織營以上幹部進行現場勘察,發現從平型關山口到靈丘縣東河南村,是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穀道。其中平型關東北關溝至東河南長約13公里的公路地段,溝深道窄,兩側高地便於隱蔽和發揚火力,是伏擊殲敵的理想戰場。於是,師首長決心抓住日軍驕橫、疏於戒備的弱點,利用平型關東北的有利地形,出其不意,以伏擊手段,將由靈丘向平型關進攻的日軍殲滅於狹谷之中。同時進行了具體部署:令第343旅第685團位於白台崖以西,截擊日軍先頭部隊,消滅關溝至老爺廟之敵;第686團位於右側,實施中間突擊,分割殲滅小寨至老爺廟之敵;令第344旅第687團在西溝村、蔡家峪、東河南村一帶,斷敵退路,阻敵增援;第688團為師預備隊,向東長城村集結。令師獨立團和並蘆騎兵營進至靈丘、淶源方向,牽制與打擊援敵,保障全師翼側安全。為達成戰斗的突然性,各部隊於24日晚利用暴雨和夜暗,由冉庄向平型關東北之白崖台開進,至拂曉前,均隱蔽地進入設伏地域,並完成了戰斗准備。 25日晨,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乘汽車100餘輛,附輜重大車200餘輛,沿靈丘至平型關的公路西進。7時許,全部進入第115師預伏地域。師首長抓住戰機,立即命令全線突然開火。驕橫的日軍遭到意外打擊,不知所措。伏擊部隊即刻乘敵陷於混亂之機,適時發起沖擊。第685團從關溝以北高地迎頭截擊,殲其先頭一部,封閉了日軍南竄之路。第687團將敵後尾部隊分割包圍於蔡家峪和西溝村,並搶占韓家灣北側高地,切斷了日軍的退路。第686團第1、第2營沖向公路,於小寨至老爺廟之間,與麇集在公路上的日軍展開激戰。這時,師首長發現日軍從懵懂中清醒過來後,正利用汽車進行頑抗,並組織兵力搶佔有利地形,企圖突圍。於是,命令第686團團長李天佑以一個營先於敵人拿下公路對面的老爺廟制高點,造成居高臨下夾擊敵人之勢。該團第3營受領任務後,立即向公路對面沖擊,但遭到公路上日軍的拚命抵抗。全營官兵前赴後繼,奮勇沖殺,第9連最後只剩下10餘人,仍堅持戰斗,營長負傷了還繼續指揮,終於在第2營的支援下,第3營先敵搶佔了老爺廟及其以北高地,封閉了日軍逃跑的大門。已陷入四麵包圍的日軍,多次拚命向老爺廟反撲,企圖向北突圍,均被第686團擊退。先期進占東跑池的日軍一部回援老爺廟,亦被第685團阻止。
素以精銳之師自詡的日軍飢睜第5師師團長板垣征四郎得知所屬部隊將被圍殲後,急令其在蔚縣、淶源的部隊速向平型關增援,均被第115師獨立團和騎兵營阻擊於靈丘以北和以東地區。被圍於小寨至老爺廟之間的日軍,在6架飛機的掩護下,以密集隊形再次猛攻老爺廟及其附近地區,企圖殺出一條生路。由於敵我短兵相接,日軍飛機也無能為力,其反撲復被第686團擊退。隨後,第686團集中全力,在第685團和第687團各一部配合下,全殲了被圍日軍。13時,戰斗結束。當日黃昏,第343旅向東跑池一帶日軍出擊,由於 *** 軍未按預定計劃出擊,致使殲滅東跑池日軍的計劃落空。
八路軍第115師在首戰平型關中,發揮了善於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保持了戰斗的突然性,以劣勢裝備一舉擊斃日軍精銳板垣師團第21旅團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輛,繳獲輕重機槍20餘挺,長短槍1000多支,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這是八路軍出師以來第一次殲滅戰,也是全國抗戰以來所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這一勝利,直接配合了 *** 友軍作戰,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提高了 *** 和八路軍的聲威,在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八路軍出師首戰告捷的消息立時傳遍全國,各地各界紛紛發來賀電、賀信,盛贊八路軍"受命抗敵,立奏奇功"的英雄業跡。從此,"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就成了八路軍軍歌中兩句響亮的歌詞,到處被人們傳誦
I. 抗日時期八路軍一一五師編制詳況
八路軍第115師,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後改為蘆激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115師,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的三個主力師之一。
1937年8月25日由中國工農陪納襪紅軍第一方面軍第1、第15軍團,陝南紅軍第74師改編而成。林彪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周昆任參謀長,羅榮桓任政訓處主任,蕭華任副主任。
轄第343、第344旅和獨立團、騎兵營、炮兵營、輜重營、教導營,全師共1.55萬人。
第343旅旅長陳光,副旅長周建屏,轄第685團、第686團;第344旅旅長徐海東,副旅長黃克誠,轄第687團、第688團。
10月,中共中央決定恢復政治委員制度和政治部名稱,聶榮臻任師政治委員,羅榮桓任師政治部主任,蕭華任副主任兼第343旅政治委員,黃克誠任第344旅政治委員。
(9)115師擴展閱讀:
1937年8月25日由紅一方面軍改編成第115師,下轄第343旅、第344旅、獨立團、隨營學校。
師長: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參謀處長:王秉璋。
林彪: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代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第343旅
旅長:陳光、副旅長:周建屏、參謀長:陳士榘。
第685團
團長:楊得志、副團長:陳正湘、政訓處主任:鄧華、副主任:吳法憲、參謀長:彭明治。
第686團
團長:李天佑、副團長:楊勇、政訓處主任:符竹庭、參謀長:彭雄。
陳光參加湘南起義,歷任紅四軍連長、紅四軍一縱隊大隊長、紅四軍一支隊副大隊長、紅四軍一茄配支隊大隊長、紅四軍一支隊副支隊長。
紅四軍一支隊支隊長、十師三十團團長、十師參謀長、紅四軍十二師師長、紅四軍十一師師長、少共國際師師長、紅十五師師長、紅二師師長、紅四師師長、紅一軍團代軍團長。
第344旅
旅長:徐海東、政委:黃克誠、參謀長:陳漫遠。
第687團
團長張紹東、副團長田守堯、政訓處主任譚甫仁。
第688團
團長陳錦綉、副團長韓先楚、政訓處主任劉震。
徐海東: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代理排長,參與黃麻起義,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團長、紅四方面軍獨立第四師師長、紅二十八軍軍長。
獨立團
團長楊成武、政訓處主任羅元發、參謀長熊伯濤。
楊成武:曾任紅四軍秘書、連政委、第三十二團政治委員、紅二師第四團政治委員、紅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
第115師隨營學校
校長孫毅
鑒於華北日軍南下進攻徐州,後方空虛,115師立即開始創立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聶榮臻和羅榮桓各領一部兵力分赴華北和山東,前者發展為八路軍除陝甘寧之外最大的一塊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後者發展為山東軍區。
1938年11月,政委羅榮桓與代師長陳光率師機關和第686團組成的東進支隊從晉西出發,於1939年3月進入山東,同八路軍山東縱隊會合。
1943年3月,羅榮桓被中央軍委任命為115師政委、代師長,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945年9月向東北挺進。
參考資料:
網路—八路軍115師
J. 平型關戰役,115師只有一半兵力參戰,另一半去了哪裡
平型關大捷是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首次獲得了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日軍並非不可戰勝,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這場戰爭最大的勝利並非是殲滅了多少日軍,而是讓整個民族對抗戰都充滿了信心,其政治意義具有非凡的影響力。
115師不論是在人數還是武器裝備上斗占據劣勢,但他們面對強敵卻毫無畏懼,勇敢拼搏,這本身就令人十分敬佩。八路軍正是靠著這種精神才能夠成為抗戰隊伍的中流砥柱,所以平型關大捷是 我們勝利了,毋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