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德瑞不死是將軍嗎
是。馬德瑞是電視劇《近距離擊殺》中的一位人物,賣沖激電視劇是由孫鐵執導,董勇、巫剛、劉繼勛、張烜赫領銜主中襪演的一部懸疑戰爭片。在劇中馬德瑞驍勇善戰,義薄雲天,是追殺八路軍高級將領,被稱為「常勝將軍」,是一名將軍。他受到了敵人的重點攻擊,最終,馬德瑞離奇死亡判搜,屍體下落不明,而他所帶領的連隊隊員所剩無幾,馬德瑞之死成為了歷史懸案。
② 害死馬德瑞的叛徒是誰
是王樹。《近距離擊殺》中,當年殺死馬德瑞的並非日本人,而正者改亂是離他最近,他殲鍵最信任的某個人,極富正義感的警衛隊長王樹、膽小如鼠貪生怕死,王樹跟馬德瑞有矛盾,他還是馬德瑞死後的受益者,因此叛徒就是王樹。《近距離擊殺》是由孫鐵執導,董勇、巫剛首檔、劉繼勛、張烜赫領銜主演的一部懸疑戰爭片。
③ 電影里老馬被打失憶了是什麼片
《近距離擊殺》。電影《近距離擊殺》是由孫鐵執導,董勇、巫剛、劉繼勛、張烜赫領銜主演的一部懸疑戰爭片。近距雹橡洞離擊殺劇情講述了戰爭極端情境下的懸疑故事,老馬被打失憶了,如顫謎局盡顯人性真相。1944年,日軍發起「斬馬行動」,追殺八路軍高級將領「常勝將軍」馬德瑞。一源枯向驍勇善戰的連隊幾近全連覆沒,馬德瑞離奇屍骨未尋。
④ 馬犁簡介_馬軍武 事跡簡介 全國道德模範_馬德瑞將軍簡介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已投票
討論
馬畈鎮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城西南部29公里處,屬淺山丘陵區,是全國重點鎮、全省十佳名鎮、省級衛生鎮、中州名鎮、河南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鎮域面積100.21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44393人(2017年),黨員1986人。城鎮化率達61%。鎮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省道338線穿境而過,孫馬路、馬南路、馬殷路在此交匯[1]。境內縣道X028線也即將升級改造為省道S217線(經長興鎮村、馬畈鎮街道,止於馬畈街南橋)[2]。
中文名稱
馬畈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
電話區號
0376
郵政區碼
465435
地理位置
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
面積
100.21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
44393人(2017年)[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火車站
信陽火車站、光山火車站
車牌代碼
豫S
汽車站
光山汽車站
馬畈鎮轄區歷史多屬,春秋戰國為弦(國)楚(國)之地,秦時處晌備殲衡山郡東北、 九江郡西北一隅,漢時屬江夏郡,南北朝時屬樂安縣(馬畈鎮境內錫山史書有載:上有洞,舊傳此山產錫,隋書·地理志,樂安有錫山即此),唐時屬仙居縣,宋、元、明、清時屬光山縣。
民國初年光山縣 *** 仍沿襲清朝舊制,縣以下下轄形式為里、保、甲、牌制,光山共轄30個里,彼時馬畈鎮轄區滾衫大部分分屬長潭裡馬犁橋保和高陌里高徐寺保。1924年 *** *** 為「圍剿」紅軍,推行保甲制度,將光山縣原來的30個里,重新劃分為8個區,下有501個保,共計6506個甲。
馬畈鎮
馬畈鎮分屬光山縣第7區(大概范圍包括今蘇河、南向店、殷棚、馬畈、長興鎮、羅陳一帶)所轄。1933年秋戶口調查表第7區人口12462戶,男44183人,女32137人。民國時馬畈鎮轄區集市包括王屠店集,屬高徐寺保(今馬畈鎮)、塔耳岡集,屬馬犁橋保(今馬畈鎮)、易馬畈集,屬馬犁橋保(今馬畈鎮)。
建國後改為馬畈區,1962年撤區設馬畈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設鎮。馬畈鎮是一塊紅色的土地。1924年光山縣第一個黨小組一柳林河黨小組,就誕生在本鎮柳林村;解放戰爭時期,王震親率三五九旅駐扎錫山村汪窯抗敵。
鎮域面積100.21平方千米(2017年) 其中鎮區面積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045畝,山林面積32805畝,水域面積6540畝。全鎮下轄13個行政村、3個社區,人口44393人(2017年),城鎮化率達61%。共有40個黨支部,其中村(街)黨支部16個;黨員1986人,其中農村黨員992人[4]。
截至2018年,馬畈鎮下轄北街社區、南街社區、戴窪社區3個社區,馬畈村、廟山村、錫山村、徐寨村、中寨村、傅寨村、汪鄉村、永林村、太平村、汪畈村、枊林村、張北窪村、潘樓村13個行政村。
馬畈鎮地圖及地形圖(2張)
國家統計局2017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5]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411522104001
南街社區居委會
411522104002
北街社區居委會
411522104003
戴窪社區居委會
411522104201
馬畈村委會
411522104203
廟山村委會
411522104204
錫山宴沖村委會
411522104205
徐寨村委會
411522104206
中寨村委會
411522104207
付寨村委會
411522104208
汪鄉村委會
411522104209
永林村委會
411522104210
太平村委會
411522104211
汪畈村委會
411522104212
枊林村委會
411522104213
北窪村委會
411522104214
潘樓村委會
北街社區位於馬畈鎮鎮區中心,東至戴窪社區,北至徐寨村,南至行政路,西至中寨村和錫山村,總面積2平方公里馬犁簡介,耕地面積350畝,山林面積2000畝,轄4個村民組、5個居民組、4592人。現有黨員36人,村幹部5人,人均收入8500元。
南街社區毗鄰馬畈鎮 *** 所在地,面積1.5平方公里,北與行政路以南交界,西與馬畈村鄒堯交界,東與戴窪社區張小灣交界,南與馬畈村南馬畈灣交界。社區有4個村民組、1個居民組、4121人,耕地面積60畝,兩委成員3人,黨員15人,主要產業主要以手工業、加工業、服務業為主。
戴窪社區位於馬畈鎮東1公里處,東與汪畈村相鄰,南與廟山村相鄰,西與鎮區相鄰,北與徐寨村、羅陳鄉周灣村相鄰,社區轄14個村民組、686戶、2786人,總面積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80畝、林地面積5800畝,人均收入5200元。戴窪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共4人,黨員46人。
馬畈村位於馬畈鎮中部,緊鄰鎮 *** ,東與戴窪社區相鄰,南與廟山村接壤,西與羅山縣交界,北與錫山村相連,省道338線、馬殷路穿境而過。耕地面積約4000畝,山地丘陵面積3800畝,轄22個村民組、2616人。村兩委成員共有4人, *** 黨員33人,該村支柱產業主要以種植、建築、勞務輸出為主。
廟山村位於馬畈鎮南部,與殷棚鄉交界,西與羅山縣交界,東與柳林村交界,距鎮 *** 駐地3公里,屬淺山區。耕地面積1450畝,山林面積12000畝,水域面積500畝,轄15個村民組、1868人。村兩委班子成員共4人,廟山村現有3個集體林場,主要產業以林果收入和勞務輸出為主。
錫山村位於馬畈鎮西部,與羅山縣周黨鎮楊沖村相鄰,北與太平村相鄰,南與馬畈村相鄰,東與馬畈街道南北社區相鄰,轄區總面積9平方公里,林地15000畝,水域面積3000餘畝,耕地面積3108畝。轄30個村民小組、3368人。村「兩委」成員 5人, *** 黨員46人,農民人均純收入8700元。
徐寨村位於馬畈北部1.5公里處,省道338線、孫馬路穿境而過,東與羅陳交界,南於馬畈村相鄰,北與仙居鄉接壤,西與中寨村隔河相望。總面積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20畝,山地面積2000畝。轄22個村民組、760戶、3052人,常住人口達1.6萬人,村兩委成員6人,黨員54人,人均純收入9840元。徐寨村主要產業以商貿物流業、林業、種植業、建築建材業為主,村內二、三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該村區域內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中小企業27家,高中1所,陽光中學1所,水廠1所,小型二類水庫3座。
中寨村位於馬畈鎮西北部,東鄰徐寨村,南鄰馬畈村、錫山村,西鄰太平村、汪鄉村,北鄰傅寨村、仙居鄉蘇崗村,系屬丘陵地帶,全村轄27個村民組900戶、3600人,總面積12782.4畝,其中耕地面積約5800畝,林地面積2600畝,水域面積1000餘畝。村「兩委」班子成員4人, *** 黨員52人。系國家級貧困村,主要支柱產業以水稻、小麥、油菜種植為主。村辦小學共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40人。
傅寨村位於馬畈鎮西北部,距 *** 駐地12公里,北與羅山縣廟仙鄉吳鄉村隔河相望,東北與仙居鄉草廟村相鄰,東與仙居鄉蘇崗村接壤,南與中寨村、汪鄉村為鄰,西與羅山縣蔡張鄉、鄭窪村、天胡村隔竹竿河為界。全村區域面積為106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約6000畝,林地、山地、丘陵面積約3000畝,水域面積1000畝。全村轄20個村民組、56個自然組、3658人。該村為國家級貧困村,主要產業以農業、勞務輸出為主。
汪鄉村位於馬畈鎮西北部,距鎮 *** 7公里,與羅山周黨莽張、廟仙隔河相望,東與中寨村接壤,北與傅寨村相鄰,南與太平村、永林村相鄰,耕地面積3600畝,水域面積2000畝。轄25個村民組、46個自然村、820戶3662人。村兩委成員共7人, *** 黨員54人,人均純收入2560元。
永林村位於馬畈鎮西部,距鎮 *** 駐地10公里,西南與羅山縣周黨鎮長安村相鄰,東南與太平村相連,東北與汪鄉村接壤,西北與羅山縣周黨鎮青龍村、莽張魯堂村隔河相望。全村耕地面積3166畝,其中稻田面積2800餘畝,山地360餘畝。轄21個村民組、42個自然村、2920人。現有村幹部4人,村小學1所,在校生200餘人。
太平村位於馬畈鎮西北部,距 *** 駐地7公里,南與羅山縣長安村交界,西與永林村交界,北與汪鄉村接壤。總面積為14000餘畝,其中水田面積為2700畝,旱地為700餘畝。全村轄17個村民組、2750人。村兩委班子成員共5人。主要產業以農業、養殖業為主。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以勞務輸出為主。
汪畈村位於馬畈鎮東部4公里處,總面積約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400餘畝,山地面積6000餘畝,東與潘樓村相鄰,西與戴窪社區相連,南與柳林村接壤,北與羅陳鄉相鄰。轄22個村民組、775戶、2970餘人,村兩委成員共6人,黨員40人,農民人均收入7600餘元。
柳林村位於馬畈鎮東南部,南與南向店鄉五嶽村接壤,西與廟山村相鄰,北與汪畈村交界,東與北窪村相鄰,轄18個村民組、1998人,耕地面積1339畝,林地面積7000畝。村兩委班子成員6人,黨員29人,國家級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450元。
張北窪村位於馬畈鎮東南部,東與文殊鄉李扶村相鄰,南與南向店蔡沖村接壤,西與柳林村相連,北與潘樓村隔河相望。轄區面積10000餘畝,其中耕地面積2000餘畝,林地6000餘畝,轄22個村民組,2250人,人均收入8000餘元,村兩委成員5人, *** 黨員36人。
潘樓村位於馬畈鎮東南部,距鎮 *** 5公里,北與羅陳鄉坪塘村相鄰,東與羅陳鄉百步村相望,南與北窪村相鄰,西與汪畈村相連。全村區域面積為57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500畝,林地丘陵面積5100畝,水域面積1040畝。轄24個村民組、546戶、2378人。全村黨員38人,村幹部5人,為國家級貧困村,主要產業以種植和家禽養殖為主。村小學一所。[6]
依地理所分,秦嶺-淮河線是中國(特別是東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或是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馬畈地處淮河以南,飲食、語言、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偏南方。
馬畈集鎮位於光山縣城西南部29公里處,東接羅陳鄉,西靠羅山縣周黨鎮、莽張鎮、廟仙鄉,北鄰仙居鄉,南與殷棚鄉交界。北部有孫(鋪)—馬(畈)公路連接312國道、滬陝高速公路,東北部有光(山)—馬(畈)路(省道s338)直通光山縣城;馬(畈)—周(黨)路與羅山縣貫通;南部有馬畈與新縣蘇河鎮公路相連,東南有馬(畈)—南(南向店)路貫通東南片5個行政村,西北馬(畈)路貫通西片6個行政村,15個行政村(街)公路全部貫通,交通四通八達。馬畈地處北緯32°7』,東經114°46』,全鎮面積為9.6平方公里,約佔全縣總面積的5.1%,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發展經濟的理想場所。馬畈鎮可乘坐固定巴士:馬畈⇄北京,馬畈⇄信陽,馬畈⇄光山。其中光山→武漢早晨有一趟途徑馬畈鎮獅子橋。
馬畈鎮地處江淮之間,屬亞熱帶向曖溫帶過渡地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四季交替明顯,年平均氣溫15.3℃,平均降雨量106mm;年平均氣溫日照數1981小時;據記載最高氣溫達41℃,最低氣溫—20℃,最大風速18m/s,最大積雪深度21cm;年無霜期210天左右,風向隨季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冬季多偏東北風,夏季多偏西南風。
馬畈鎮地處大別山北麓,南部為淺山區,其餘屬丘陵地帶,東部山區貯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境內包括石灰石、花崗石、黃粘土、鉀長石等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徐寨、戴窪、汪畈、潘樓,為建材建築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已探明石灰石貯藏量達1.2億噸。
馬畈鎮的水源主要來自地表徑流,地下水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地下水均存於亞粘土及砂類土層中,一般埋深5—20m。最近幾年打深井取水較多,致使局部地下水位有所下降,水質變差,地下水源不宜大量開采,只能局部或臨時供給。
馬畈鎮主要流經河流包括竹竿河、獅子河和柳林河。竹竿河流經馬畈鎮起點為馬畈鎮永林村。獅子河流經馬畈鎮起點為馬畈鎮徐寨村,流經其他鄉鎮此河流名為石桿秤河。柳林河流經馬畈鎮起點為馬畈鎮潘樓村,流經其他鄉鎮此河流名為百步河。[7]
馬畈鎮人口歷史多有遷移,明初之時,實行移民政策,有「江西填湖廣」之說,即將江西居民遷往鄂豫皖一帶。 *** 對移民開墾土地私有合法化,享受賦稅優惠,吸引了眾多百姓;又為剝離宗族之勢力而集中移民(民間稱之「趕散」,因宗族人口眾多,勢力強大, *** 分而治之。移民之兄弟皆不許居住在一起)。江西鄱陽湖畔筷子港(一說筷子崗、筷子巷),其時作為官方指定港口承擔起移民之重任(馬畈當地的一大宗族易氏族人族譜也間接論證了這一史實,其譜記載了馬畈易姓始遷祖是明洪武二年由江西南昌府筷子巷瓦屑墩遷湖北,到了第三世又從湖北遷居河南光山縣城西七十里易家山,即今馬畈)。明末又發生了張獻忠屠城,李自成攻陷光州(今信陽地區中東部,潢川、光山一帶),清朝皇帝下令以江西等地百姓填之(時值湖廣、閩、贛填四川)。馬畈人至今保留的祖上風俗習慣是在中堂上供「祖宗昭穆神位」,左邊「東廚司命」,右邊「福祿財神神位」。到了清朝同治年間又逢太平天國運動,導致部分馬畈人「下江南」遷安徽宣城、江蘇溧陽、宜興、句容……等地繁衍生息至今。
截至2013年8月,馬畈鎮戶籍人口43310人。民族以漢族為主。境內以易姓(2011年已復建易氏宗祠)、馬姓為眾。
截至2017年,該鎮(鄉)常住人口44393人。
馬畈鎮
2011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9.5億元,同比增長17%,財政收入首次突破9000萬元大關,實現9346萬元,較去年增長近3倍,全市鄉鎮綜合實力排位由2003年的第58位,升至第4位,上升了54個位次。馬畈鎮是光山縣西南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是全國重點鎮、河南省十佳名鎮、河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中州名鎮、省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等。
2011年通過組織推薦、初審篩選、專家審核,馬畈鎮被河南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評選選為河南省十佳名鎮,這是對馬畈十一五期間所取得成績的充分肯定,為馬畈未來發展提供了更新更強的動力。2014年,馬畈鎮躋身全國重點鎮,綜合實力位居全市第三,鎮區面積6.4平方公里,建設規模僅次於光山縣城,加劇了城鎮化進程。
2016年4月,河南省 *** 辦公廳發布了河南省人民 *** 關於印發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的通知。豫政 〔2016〕21號。其中二、主要任務下面 (五)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裡面提到加快推進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光山縣馬畈鎮等擴權強鎮試點建設[8]。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不斷的深入人心,馬畈人民充分發揮本地區的資源優勢和重要的區位優勢,大膽創新,人們生活水平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人均純收入達到3100元,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人們對文化娛樂的追求逐漸提高,全鎮1160戶人家基本上家家有彩電、VCD,鎮有有線電視轉播站兩個(即:馬畈、王屠店)能看到中央1—10套節目和地方台36個,轉播中央一套覆蓋率達到100%。
馬畈鎮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農、林、牧、副、漁業發展前景良好。主要農作物以水稻、小麥、油菜、芝麻、棉花、花生等,播種總面積64630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42990畝,鎮內有板栗、桃、李、杏等特色經濟作物。另一方面同中國大部分農村鄉鎮一樣,青壯人口大量外出大都市學習工作,勞動力減少及農作物帶來經濟效益總體不高,加之馬畈鎮地處丘陵地帶,階梯式農田不便於大型機械聯合收割,現鎮區農作物種植呈逐步減少之趨勢。
非公林業方面。已建成「南大山板栗基地」,「金龍庄園」,「滿堂香庄園」,「摩天嶺小雜果基地」,「鳳凰山」、「長安山林業開發示範區」,等六大非公林業綜合示範基地。境內的「觀音臉,五月鮮」等鮮桃品牌以獨特的色香味美享譽縣內外,走俏豫東南。
光山馬畈鎮有著2000多年的種桃歷史,這里得天獨厚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造就了品質獨特的鮮桃特質。但以往主要在光山周邊縣區銷售,價格一直不高,桃農豐產不增收。在縣里的扶持下,馬畈鎮被確定為「光山十寶」的建設基地。他們為鮮桃注冊了「觀五玫」商標。2015年6月,「觀五玫」鮮桃上市後持續旺銷,賣出了每隻10元的高價,鮮桃真成了「仙桃」,更有北京、上海、深圳等高檔賓館酒店通過互聯網進行批量采購。[9]
馬畈鎮由於具有豐富的石灰石等礦產資源,以水泥製造、石灰加工等建材業為基礎,截止到現在,鎮境內擁有建材企業136家,機動運輸車輛400多台,飲食業60多家,從業人員達8800多人。1999年,電桿預制產業搶抓機遇、內引外聯,現已發展500多家,遍及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年產值達4億元,僅此一項農民新增收入1.2億元。
鎮辦水泥廠年生產能力現已發展到13萬噸, 產值 1億元,上交稅金420萬元。2007年鎮黨委、 *** 又成功爭取了河南天瑞集團投資5.47億元,日產4500噸新型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落戶馬畈,為全鎮非公企業的發展壯大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喜人的發展後勁和希望。不可否認,水泥及周邊產業給馬畈鎮經濟帶來質的飛躍,同時不可避免的影響了環境。
鎮域民營企業發展年產值超千萬元。2004年成功引進省內外三家知名企業落戶該鎮,即:鎮與河南省雷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五嶽管理局三家聯手投資800萬元,共建的五雲供水項目,現以全線開通,實現鎮區供水。入戶率達85%;引進安徽三源公司和信陽彩虹公司投資800萬元。興建的年產50萬噸,產值2000萬元的碎石加工項目現市場產景良好;引進的深圳金鋒機械製造集團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火花機生產線項目,年產值達7000萬元,是該鎮唯一一家創外匯企業。
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全鎮個體工商戶已發展到1468戶,私營企業8家,從業人員6500多人,年產值1.4億元。其中,建材業獨樹一幟,年產值8000萬元以上,成為豫南地區較大的建材基地。電線桿預制業,已發展到500多家,遍及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僅此一項年產值達4億元,稅利1.2億元。大理石加工業,已發展到60多家,年產值1000萬元。建材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40%。
馬畈鎮旅遊資源底蘊淳厚。馬畈是一個古老的鄉鎮,有待於開發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境內的紅色革命舊址:光山縣成立第一個黨小組舊址,現馬畈鎮柳林村支部所在地,組長熊少山,是柳林熊稻場人。
王震三五九旅在馬畈錫山汪窯抗敵,指揮部舊址仍存在。
清朝 *** 大員易小鎖(相傳其職務為兩廣總督或兩廣鹽務總督,但都有待考證,依《清代職官年表》、《光山縣志約稿》,易小鎖應為易中孚,原名為易士剛<馬畈易姓輩分可考:道士玉文,敦敬立本,明善懷仁....>,在清朝道光年間出任廣東高廉道台。1840年後林則徐委派道台易中孚負責澳門政務<前此管理澳門的官員僅為同知>。據1936年《光山縣志約稿》中第297頁「出身表」「勞積」記載「易中孚,原名士剛,監生,以隨營積勞保授江西南安知府升贛南道,歷廣東高廉鹽運使」。)居住舊地仍存,如今馬畈鎮人民醫院所在地,佔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現存房屋57間,前後三進,四周房屋牆體呈封閉式結構,前有月亮塘後有山,是豫南迄今保存較好的清代官宦府第。充滿傳奇色彩的大地主惡霸、土匪頭子易本映的住宅保持完好,就在現在廟山村的柳窪。
馬畈小集鎮建設以馬畈、塔爾崗、甘崗、王屠店為主體,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委、 *** 立足本鎮實際,著眼未來,實現城鄉連接對小集鎮進行綜合治理和規劃,馬畈先後建成了「一場三區」(綜合貿易市場、甘崗工業區、戴窪建材區、錫山行政區)和日雜百貨、蔬菜兩個專業市場和公共停車場站一個,城鎮建設規模達到6.4平方公里,小集鎮總人口2.3萬人,為了加強城鎮建設,拉大鎮區框架,2015年由 *** 主導的240餘畝天瑞瑞祥雅苑生態樓盤工程項目正式啟動,項目採取徽派風格,涵蓋電梯小高層、別墅、商業步行街、學區,鎮區東擴將是馬畈鎮未來房產的走向。
小學:馬畈鎮各村均有村辦小學。
初級中學包括:馬畈一中(馬畈鎮北頭)、馬畈二中(馬畈鎮王屠店)、馬畈三中(原址馬畈鎮塔爾崗,早已並入馬畈一中)、陽光中學(馬畈鎮甘崗)等。
高級中學:馬畈高中(馬畈高中在2006年被命名為市級示範高中,2007年被授予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連續四年獲得縣教育工作一等獎、市普通高中進步獎、基礎教育先進單位)。
馬畈街南有馬畈衛生院,14個村衛生室全部完善,徐寨村衛生室被評為市級先進單位,汪鄉、付寨兩村衛生室被評為縣級先進單位。
方言處於光山話與羅山話之間,舉幾個例子--數字「6」念「漏(lou)」;什麼時間表達為么昝(zan)、幾昝(zan);思念人表達為欠(qian),如「你qian你媽媽不?」;欺騙人表達為惑(he),如「你別惑我」;學習好表達為學習真照;人邋遢,臟表達為攏圾(long ji)、坐圾(zuo ji)、賴得(lai de),如訓斥小孩會說「你真long ji啊,地上那麼lai de,你在上面打滾!」。
人的稱謂有:么(mer),如二么,濤么,亮么等;佬(laor)(意思是①父親的弟弟、②姑的丈夫、③姨的丈夫、④乾爹),如小佬,姑佬;姥娘,即外婆的方言稱謂。
動物的表達語音為:長蟲(蛇),扁嘴子(鴨子),泥狗子(泥鰍)。
其中,馬畈方言中也有古楚音,如豇jiānɡ,方言古楚音ɡānɡ,如:豇(ɡānɡ)豆;鋸jù,方言古楚音ɡè,如:手鋸(ɡè)了個口子。語言是豐富多趣的,在此就不一而足了。
馬畈鎮特有的地理環境產生了諸多品種,如蕨菜、地皮、香椿葉、芝麻葉、紅薯桿等,也會產孩童吃的菱角、荸薺、白茅針(茅沖)、刺泡、胡頹子、虎杖、麥李(秧李子)、毛楂子、菇娘、桑椹、拐棗、冬天松樹松針枝上白色的松糖等。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除與全國大致相似外,還有本身獨自特點——正月十五給祖墳「送燈(送亮)」,當地有「正月十五大過年」的說法。臨近羅山縣周黨鎮部分無此習俗。
農歷三月三日鬼節,當夜幕降臨時,家家要燃放鞭炮,驅邪逐鬼,以求平安,這天喜歡以篙子做饃,俗稱「篙子饃」,認為吃了「篙子饃」,人的靈魂便可以鑽進篙子林中,以免小鬼抓人,雖是迷信,但「篙子饃」有葯用價值,吃了可以防病。
清明節,門間插楊柳。清明節前幾天去先祖墳前掃墓祭拜。
農歷三月十八,馬畈鎮甘崗集市廟會。
農歷五月端午節,馬畈鎮有大小端午節之分,五月初五為小端午節,五月十五為大端午節。不論大小端午節,會進行插艾蒿,包粽子。
農歷八月中秋節,賞月吃月餅。
農歷九月初九,初十,十一這三天為馬畈傳統廟會。
農歷臘月二十三馬犁簡介,過小年。之後會打糍粑,殺年豬迎接農歷新年。
馬畈鎮網路地圖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⑤ 抗日英雄馬德瑞是誰
馬德瑞(1919年-1950年8月),男,天津市薊縣邦均鎮中兵馬村人。生前為63軍139師567團7連班長,1950年8月在執行任務中犧牲於陝西。悔宏亂
電影《近距離擊殺》以抗日英雄馬德瑞的經歷改編而來,電影劇情簡介:1944年,日軍發起「斬馬行動」,追殺八路軍高級將領「常勝將軍」馬德瑞。一向驍勇善戰的警衛連幾近全連覆沒,馬德瑞離奇死亡、屍骨未尋。
11年後,老馬遺體被發現,頭顱彈痕鑒定,為三米內「近距離擊殺」,而非報告中所寫「流彈致死」。難道是戰士殺害首長。案件由此在警衛連僅倖存的4人中展開調查。昔日戰 友,互相指認、說法不一,每人皆有疑點、又皆有不可能證明。
戰爭極端情境下,兇手究竟是誰,歷史的傷疤逐漸揭開,軟弱、背叛、懷疑、不公正,人性最脆弱的 一面集中爆發。生死關頭,要自己活命碧檔,還是完成使命,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人性一文不值,最近的距離,最摸不透的人心。
(5)馬德瑞擴展閱讀:
其他抗日英雄:
1、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別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在1947年,國民黨包圍了雲周西村,將全村群眾集中在觀音廟,搜捕共產黨分子,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國民黨對她軟硬兼施絕伏,千方百計的想誘使她供出同黨,劉胡蘭誓死不屈服於敵人的陰謀下,年僅15歲的她英勇就義。
2、成本華(1914—1938),安徽省和縣人,抗日英雄。1938年初日軍侵入安徽省和縣,城內的抗日人民自衛軍女戰士成本華為了替剛被日軍槍殺不久的丈夫劉志誼報仇,與戰友們堅持與日軍奮戰,最終因寡不敵眾,不幸被俘。
幾天後,成本華被日軍捆綁著帶到和城大西門外的刑場准備處決,臨死前,成本華讓記者幫她拍了張照片,照片中的她,微笑著帶著些許輕蔑,從容地面對死亡。拍完後,成本華被日軍殘忍殺害,年僅24歲。
3、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抗日英雄。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孤身一人,在吉林省蒙江縣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與日偽軍交戰20分鍾後,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32歲。
後經叛徒確認,被殺害的就是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敵人解剖了楊靖宇將軍的屍體,發現他的胃裡竟然沒有一粒糧食,只有還未消化的棉絮、樹皮,讓在場的日軍覺得不可思議。
⑥ 馬德瑞怎麼死的
是離他最近,他最信任的某個人。
馬德瑞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驍勇善戰,義薄雲天,自然受到了敵人的重點攻擊,最終,馬德瑞離奇死亡,屍體下落不明,而他所帶領的連隊隊員所剩無幾,馬德瑞之死成為了歷史懸案。
一晃眼十一年過去,馬德瑞的遺體竟然奇跡般的重見天日,然而,令大和吵家沒有想到的是,死者頭部中彈,系近距離遭高孫到射擊,這也就意味著,當年殺死馬德瑞的並非日本人,而正是離他最近,他最信任的某個人。簡介:
《近距離擊殺》是由孫鐵執導,董勇、巫剛、劉繼勛、張烜赫領銜主演的一部懸疑戰爭片。
影片講述了戰爭極端情境喚念侍下的懸疑故事,生死謎局盡顯人性真相。於2014年5月9日中國上映。
1944年,日軍發起「斬馬行動」,追殺八路軍高級將領「常勝將軍」馬德瑞。一向驍勇善戰的警衛連幾近全連覆沒,馬德瑞離奇死亡、屍骨未尋。11年後,老馬遺 體被發現,頭顱彈痕鑒定,為三米內「近距離擊殺」,而非報告中所寫「流彈致死」。
案件由此在警衛連僅倖存的4人中展開調查。昔日戰 友,互相指認、說法不一,每人皆有疑點、又皆有不可能證明。戰爭極端情境下,兇手究竟是誰,歷史的傷疤逐漸揭開,軟弱、背叛、懷疑、不公正,人性最脆弱的 一面集中爆發。生死關頭,要自己活命,還是完成使命,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人性一文不值,最近的距離,最摸不透的人心。
⑦ 魏長安 風雨送春歸 什麼職務
在電視劇《風雨送春歸》中魏長安職務是省委常委。
《在風雨送春歸》中魏長安這個角色是由巫剛扮演的。雖然戲份不是很多,但演得恰到好處。
在《風雨送春歸》中,因為趙達聲的舉報信,引起了兩位省委常委面對面的交鋒。眾所周知,余仲君的後台是麥滿倉,而趙達聲的身後則是魏長安。兩人因為趙達聲被別人舉報,進行了一次面對面辯察的交鋒。
《在風雨送春歸》中魏長安這個角色是由巫剛扮演的。雖然戲份不是很多,但演得恰到好處。巫剛長著一張典型的「正派臉」,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年輕的時候看著英俊帥氣,老了多了一份儒雅。
魏長安扮演者巫剛簡介:
1984年,首次在《駱駝草》與《黑蜻蜓》電影當中擔任角色。1986年,出演軍旅劇《戰爭讓女人走開》。1991年,在《吳三桂與陳圓圓》影片當中飾吳三桂。2001年,與杜雨露領銜主演反映高層政治生活的作品《省委書記》。
2003年,與叢珊、張子健共同主演柳建偉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英雄時代》。2005年,與羅海瓊共同主演軍事題材劇《我在天堂等你》。2008年,搭檔岳紅、侯勇主演御鉛的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電影《驚天動地》。2009年,參演電視劇《狼煙》。2010年,拍攝了張國慶執導的首部都市喜劇電影《無敵銷房隊》。
2012年,出演戰爭懸疑劇《近距離擊殺》中飾常勝將軍馬德瑞。2014年,在美國科幻片《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中巫剛飾演國防部部長。2017年,出演電視劇《於成龍》,劇中飾演周瑞和。
2019年10月,由巫剛友情出演的獻禮劇《希望的大地》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2020年5月,出演了公安劇《三叉戟》鎮灶好,在劇中飾演郭局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巫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