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中國入世十年
擴展閱讀
買一百萬的車險多少錢 2025-04-16 17:02:20

中國入世十年

發布時間: 2023-03-23 22:01:30

Ⅰ 入世十年來,中國取得了哪些成就

1,貿易規模從2001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
2,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
3,利用外資規模和質量全面提升;
4,對外投資逐年擴大;
5,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做出巨大貢獻.
如果需要補充內容,請自己搜尋數據.

Ⅱ 中國入世十年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有哪些

這10年,中國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兩倍多;出口增長了4.9倍,進口增長了4.7倍……中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10年。 最直觀的,是生活的改變。宏大數字之外,百姓生活的點滴變化,或許給人更深啟示。滴水觀世界,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場景、觀念,細究之下,其實都是10年前的那次改變所開啟的。這10年國人人均年收入增加了兩倍,錢包鼓了;外國品牌多了,「洋超市」多了;分賬電影數量增加,看大片的機會多了;汽車多了,價格降了;手機品牌多了,話費則降低了;外資銀行等外資服務機構也多了。更重要的,是普通人的新機遇,他們放眼全球參與世界競爭。於是,浙江寧海縣家庭作坊生產的嗚嗚祖拉吹響南非世界盃,懷揣「造車夢」的李書福收購了沃爾沃。中國走向世界的路更寬了,更自信了。更深遠的,是觀念的改變。10年間,潛移默化間,「開放」理念已成為共識,非歧視、透明度、公平競爭等觀念已深入人心,市場經濟的理念普及,市場已成為中國經濟領域資源配置最基礎的方式。當然,這10年變化,帶來的不只是鮮花,同樣有巨大的沖擊,有痛苦的代價,有成長的煩惱,有蝶變的陣痛,有未能追趕上差距的缺憾。東北黑土地上,不少農民放棄了祖祖輩輩種大豆的營生,本土油脂企業則面臨著步步退讓的局面;中國汽車行業,放開市場換來技術和管理經驗,但多數核心技術仍然被跨國巨頭壟斷;珠三角,生產線上消耗著青春的農民工們組裝著自己買不起的蘋果手機,一部蘋果手機里中國只能賺取2%的加工費。「中國製造」風行全球,難掩中國多數行業目前在世界分工體系中還處於低端的事實。如何擺脫低端陷阱風險,實現向經濟鏈條高端邁進,是政府和企業在當下必須深思的問題。而其中,重視對專業技術工人的培養,讓更多的民眾在登上了全球化的航船之後,再向產業鏈高端繼續攀升,生活得更有質量和尊嚴,也是需要考慮的。加入世貿10年,是逗號,也是冒號,是新的起點——隨著中國全面融入世界多邊貿易體系,有些挑戰或許剛剛到來。「我們將繼續10年前那樣的勇氣和決心,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以開放促發展、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創新,同時,為世界經濟復甦和穩定作出應有貢獻。」談到未來,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曾表示。國家如此,個人也是如此。

Ⅲ 中國入世十年!對中國都有哪些影響是好還是壞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為履行入世承諾,實施了大規模關稅減讓措施,並在市場開放、法規整理、貿易體制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

正如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27日在中國入世十周年論壇上所說,中國為加入世貿組織付出了昂貴的門票,也經歷了成長的煩惱。

他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當初是一個「勇敢和艱難」的選擇,也是「正確」的選擇,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里程碑,中國入世的十年是和世界分享繁榮並實現共贏的十年。

陳德銘說,入世的十年,是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之一。2001年中國人均年收入約800美元,到2009年已增長到約2500美元,兩億多中國人擺脫了貧困。此外,中國在這十年裡吸引了約7000多億美元外資,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80多家已在華開展業務。

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呈現爆發式增長,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目前,中國出口規模居世界第一,進口規模居世界第二,成為舉足輕重的貿易大國。

競爭促進成長

入世之初,「狼來了」是國內企業普遍擔心的問題。大規模削減關稅和消減貿易壁壘後,國內企業直接面對來自國外同行的競爭。如果固守陳舊的技術和落後的管理方式,就會被來自全球的競爭對手無情淘汰。

競爭是促進生產力提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中國知難而進,主動引入了國際競爭與合作。經過十年的努力,中國經濟不但沒有被擠垮,還在「與狼共舞」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產業。

以汽車工業為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雙雙超過180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30%,產銷再創新高,刷新全球紀錄。

此外,中國在高速鐵路、造船、通訊、機械、環保等領域還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出現了一大批掌握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的企業。

逐步熟悉規則

世貿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06年,中國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申訴並正式立案的貿易爭端只有一起,而2007年以來,中國共向世貿組織提出6起申訴。這充分顯示了中國企業利用世貿規則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在不斷提升。

在理解把握規則和應訴水平方面,中國也不斷取得進步。2010年以來,中國先在「中美禽肉限制措施案」中贏得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支持,使得美國最終修改了國內法律中與世貿規則不符的條款,又在「中歐緊固件反傾銷措施案」等裁決中獲勝,維護了中國企業的權益。

中國運用世貿規則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不斷提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國際貿易中濫用反傾銷、反補貼等措施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為改善國際貿易環境,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秩序作出了貢獻。

切實履行承諾

入世以來,中國在關稅減讓、消除貿易壁壘、根據世貿規則完善國內貿易法律體系和開放市場等方面切實履行了作為發展中國家應該履行的義務,兌現了加入世貿組織時作出的鄭重承諾。

中國有計劃有步驟地減讓關稅,達到並超過了世貿組織對發展中國家設定的要求,並按照非歧視原則在全境實行公平、統一的關稅稅率。十年來,中國的平均關稅從2001年的15.3%降到了9.8%。

除了在製造業領域履行開放市場義務外,中國還加強了以金融服務業為代表的服務業市場開發開放力度,開放了100個服務貿易部門。例如在保險業領域,目前,除外資壽險公司必須採取合資形式以及外資公司不能經營法定保險業務之外,外資保險公司經營的地域和業務范圍已經全面放開。

為使中國的法律環境與世貿規則相一致,入世前後,中國展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法律整理工作,廢止、修改和制訂了數千條法律法規。

入世互利雙贏

正如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在達沃斯中國入世十周年論壇上所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於中國和其他國家來說是一個雙贏的結果,而中國一直以來也較好地遵守了世貿組織的規則。

「誰贏了?難道是中國贏了,其他國家輸了?難道中國輸了,其他國家贏了?事實是中國贏了,其他國家也贏了,」拉米說。

2008年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就是例證。在危機沖擊下,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雖然也一度出現大幅下滑,但面對危機,中國應對及時,在經貿領域展現出非同尋常的韌性與活力,為推動全球經濟從危機中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商務部本月14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進出口總值為29727.6億美元,同比增長34.7%。

拉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通過加入世貿組織,中國成功地鞏固了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進步;通過履行入世承諾,中國鎖定了經濟改革的成果,保障中國沿著開放的道路繼續前進。

中國入世,不僅促進了中國的發展,也為她的全球貿易夥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