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角楓根的各家論述
1.《本草從新》:
八角金盤,其氣猛悍,能開通壅塞,痛淋(「淋」一作「麻」)立止,虛人慎之。樹高二、三尺,歷團葉如臭梧桐而八角,秋開白花細簇。治麻痹風毒,打撲瘀血停積。
2.《草木便方》:散風。治濕滯腰膝筋骨中及痰結瘀凝,腹脹滿,跌撲血積。
3.《綱目拾遺》:木八角,木高二、三尺,葉如木芙蓉,八角有芒,其葉近蒂處有紅色者佳陵爛晌。八角金盤有草木二種,木本者,其葉尖角仰起,如盤之狀,葉背色黃,故曰金盤。草本者,葉尖角不仰,葉背不黃,微有分別。此葯性熱力猛,有毒,咀之味麻,雖壯實人亦宜少用,眼葯後,忌魚腥、豬、羊、牛、馬等肉,犯之令人癲狂,惟白萊菔可解,入葯用近根皮,酒煎服,取汗即愈。力弱者,發戰作吐,病亦愈。
4. 《分類草葯性》:治腰痛,去風濕麻尺鋒木,止吐血,兼治瘧疾,筋骨疼痛,跌打損傷。
5.《南寧市葯物志》:外洗虛寒浮腫。
6.《貴陽民間葯草》:八角楓,根名白金條,須根名白龍須。白龍須每次不能超過一錢,白金條每次不能超過二錢。如多用中毒,用蘿卜子(二兩)煎水服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