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紀伯倫「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丑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肆並配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評論里是一片隨聲附和:「太對了!」「簡直是人們的生活寫照!」
但是,最吸引我的是這一句:「人們需要這樣的靈魂。」
我是個完美主義者,凡事不能和比我優秀的人作比較,不然就會感到極度煩躁,然而骨子裡的要強卻又驅使著我仰望山峰,每當我因為自己的不完美而懊喪的時候,母親總會說:「人啊,要有點阿Q精神。」
我不是兢兢業業的科學家和學者、不是富甲一方的商人、不是國家首腦。在這三種身份之外的人大多會被惰性和慾望打敗。我們是普通人,命運軌跡與上述三類人幾乎平行,沒有強大的裂指目標與信念支撐著我們一直往前走,我們時不時就會後退,因為,我們有餘地可退。
對於這首詩我的看法是:作為普通人,我們無需鄙視自己的靈魂,若秉性中有著積極蔽顫向上的髓,就多去正視自己的靈魂,時常反省;若是安於現狀就罷了,悠悠過日子就好,畢竟人各有志,只要保持兩個原則:一,不傷害別人。二,能自食其力地活下去就夠了。大多數人的靈魂沒那麼高尚,人活一世,重在開心,喝飽了雞湯洗洗睡吧,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天。
Ⅱ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文學名著精彩片段分享
第12天分享
分享人:巧說詩語
分享文章:紀伯倫的詩:《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作者:紀伯倫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丑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文字之光管理團隊】
2020年 9 月 1 日
感想: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是 紀伯倫以「自己的靈魂」為名,看穿人性之共同弱點所作的一首詩。
這首詩的詩句簡單有力,卻發人深省。旨在呼籲人們滌盪自己的靈魂,唾棄丑惡,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它是一首讓人直面內心的詩,它將人性剖開並展示出來,來幫助我們更透徹地看清自己。
而當我們將自己的內心如洋蔥一般層層剝開後,發現自己的靈魂竟是這般的懦弱卑微,搖擺不定,自我矛盾,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安慰,並為此感到深深地悲哀,也感到深深地無奈。
當面對挑戰的時候,人們卻往往會選擇保現狀,總是害怕去改變或是不敢迎接挑戰;
在困難和容易之間,我們常常毫不猶豫地選擇容易。——這本無可厚非,但有時卻則是不合時宜的,還需具體看是什麼事情。
人都會犯錯,但犯錯時,千萬不要以別人也會犯錯為借口,總是這樣不敢直面自己的錯誤。就比皮梁如,有的男人(女人)出軌就會說:我犯了全世界男人(女人)都會犯的錯。這何嘗不是一種懦弱和不負責的表現?面對錯誤,可不可以勇敢一些?能不能不要再去找借口了,錯了就是燃散運錯了。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大概就是能坦然接受自己所有的弱點和自己最真實的樣子。只有這樣,才能和孤單的自己,失落的自己,挫敗的自己更好地相處,不會再因為嫉妒別人過得好而焦慮,在沒有人看得到自己的時候,也能依舊保持自己原有的節奏,既不鬆懈,也不懶散。
人最悲哀的就是,活著活著,就變成了當初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了。
很多人回頭審視自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一直都是帶著面具虛偽地活著,騙過了別人,有時候甚至想要騙過自己。一直標榜著自己活得真實,活得純粹,但是卻渾然不知自己一直在雙標地生活。什麼是雙標呢?總是用高標准去要求別人,卻從未用同樣的標准要求自己。人本自私,在社交中總是無法合理地支配著慾望和期待。
在你無法容忍他人的時候,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犯過同樣的錯誤?是否也給別人造成過同樣地困擾?或者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會做出不讓你現在鄙夷的決定么?如果你都不確定的話,那說明你還沒有資格去鄙夷他人。
尼採在《善惡的彼岸》里寫道:「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生活就是一面鏡子,鄙視某些嘴臉日久,不經意之間,你自己就變成了它。
既然自己變成了不想變成的嘴臉,而迫於生活,又丟棄不掉,那就接受它。只是,如果可以,以後請不要再輕易地批判他人了,因為生活是一面鏡子,有時候你在批判他人的時候,你不是在定義別人,而是在定義你自己,你只有在足夠了解你自己的所有「面孔」時,才會生活地更加通透,更加明白。
回望人生,有多少年是生活在了舒適圈裡,在安逸中習慣性沉淪,碌碌無為,日復一復,簡單重復沒有壓力,這樣的生活是有代價的,今日的你不去嘗試,不去挑戰,明日的你將只能在困頓中嘆息。
我覺得這首詩寫到了我的內心,我的確軟弱過,總是想追求一勞永逸,害怕選擇,總是給自己找各種借口,常常缺少勇氣,做事總是畏首畏尾。
紀伯倫鄙視了自己的靈魂七次。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些偉大的人都這樣嚴格地要求自己,我一個如此普通的人,又有什麼資格不去自省?不去時刻警醒?不去常常鞭策自己?不去謙卑地向他人學習?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曾說:「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有的時候,我們真地需要靜下心來,去問問自己,你靈魂深處到底在想些什掘爛么?又是在追求著什麼?
若你,
想要進取,則迎難而上;
想要堅韌不拔,則先承認軟弱;
想要擺脫平庸,則跳出舒適圈;
想要不再鄙視自己的靈魂,則反求諸己,清心寡慾,摒棄前嫌,重新開始。
也許,文學的意義正在於此,詩人紀伯倫的懺悔和頓悟,我希望自己能有所領悟,但願你們也能。
附:英文原文
Seven times have I despised my soul:
——Kahlil Gibran
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
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
The third time when she was given to choose between the hard and the easy, and she chose the easy.
The fourth time when she committed a wrong, and comforted herself that others also commit wrong.
The fifth time when she forbore for weakness, and attributed her patience to strength.
The sixth time when she despised the ugliness of a face, and knew not that it was one of her own masks.
And the seventh time when she sang a song of praise, and deemed it a virtue.
Ⅲ 名人金句之紀伯倫——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是 紀伯倫以「自己的靈魂」為名,看穿人性所共有弱點的一首詩。詩句簡梁哪單有力發人深省,督促人們擁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呼籲人們滌盪自己的靈備喊魂,唾棄丑惡,追求高尚。
作品名稱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外文名稱
Seven times have I despised my soul
作品出處
Sand and Foam《沙與沫》
Kahlil Gibran
作者簡介
英文原文
Seven times have I despised my soul:
——Kahlil Gibran
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
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
The third time when she was given to choose between the hard and the easy, and she chose the easy.
The fourth time when she committed a wrong, and comforted herself that others also commit wrong.
The fifth time when she forbore for weakness, and attributed her patience to strength.
The sixth time when she despised the ugliness of a face, and knew not that it was one of her own masks.
And the seventh time when she sang a song of praise, and deemed it a virtue.[2]
譯文
版本一
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丑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3]
版本二
第一次,是當我看到她本可進取,卻故作謙卑時。
第二次,是當我看到她在瘸子面前跛行而過時。
第三次,是當她在難易之間,卻選擇了容易時。
第四次,是當她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時。
第五次,是當她因為軟弱而忍讓,卻聲稱為自己的堅韌時。
第六次,是當她鄙夷一張丑惡的嘴臉,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時。
第七次,是當她吟唱聖歌,卻自詡為一種美德時。[3]
版本三
第一次是當它想通過卑賤之路獲得升騰時;
第二次是當它在癱瘓者面前跛足而行時;
第三次是當它在難易間進行選擇而選擇了易時;
第四次是當它犯了錯誤卻因別人的錯誤而自慰時;
第五次是當它軟弱地忍耐且把這忍耐說成是強大時;
第六次是當它面對生活的泥潭而捲起尾巴認輸時;
第七次是當它站在上帝面前高唱聖歌而以為唱聖歌是它的一種美德時。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3]
版本四
當能進取時,選擇了順從現狀,此為其一;
在瘸子面前跛行,此為其二;
當面臨著困難和容易的選擇,選擇了後者,此為其三;
犯錯後以其他人皆會犯錯為借口,此為其四;
因軟弱而忍耐,並把這種忍耐歸於堅強而聊以慰藉,此為其五;
鄙視丑惡的面孔,卻不知自己早已是那副面孔,此為其六;
唱起頌歌,橡滾碼還以美德自詡,此為其七。
版本五
冰心譯:
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而卻謙讓的時候。
第二次是我看見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時候。
第三次是讓她選擇難易,而她選擇了易的時候。
第四次是她做錯了事,卻安慰自己說別人也也同樣做錯了事。
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軟弱,而把她的忍受稱為堅強。
第六次是當她輕蔑一個丑惡的容顏的時候,卻不知道那是她自己的面具中之一。
第七次是當她唱一首頌歌的時候,自己相信這是一種美德。[1]
版本六
錢滿素譯:
第一次,當我看到她可以升遷卻有意謙讓時。
第二次,當我看見她在腿殘者眼前跛行而過時。
第三次,當我看見她在難易之間選擇了容易時。
第四次,當她犯了錯誤,卻用別人也會犯類似的錯誤的理由來撫慰自己時。
第五次,當她因為脆弱而忍讓,卻說成是一種堅忍時。
第六次,當她鄙夷一張丑惡的面龐,卻不知道那正是自己的一副面具時。
第七次,當她吟唱頌歌卻自以為是一種美德時。[1]
作者簡介
紀·哈·紀伯倫(Kahlil Gibran)(جبران)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性和東方精神,不以情節為重,旨在抒發豐富的情感。紀伯倫、魯迅和泰戈爾一樣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
Ⅳ 紀伯倫作品《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翻譯
幾年前某次心血來潮把這首詩翻成了文言文,前段承蒙上海一位才女用娟秀小楷給寫了下出來,榮幸之至。
有不妥之處,請各位方家指教。
Seven times I have despised my soul
碰磨遲 By Kahlil Gibran
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
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
The third time when she was given to choose between the hard and the easy,and she chose the easy.
The fourth time when she committed a wrong, and comforted herself that others also commit wrong.
The fifth time when she forbore for weakness, and attributed her patience to strength.
The sixth time when she despised the ugliness of a face, and knew not that it was one of her own masks.
And the seventh time when she sang a song of praise, and deemed it a virtue.
昔省吾心,鄙之七也
紀伯倫
笑李 奮翼之機,垂翅無為,其一也;
識高於眾,惜羽示愚,其二也;
難易之任,擇易棄難,其三也;
游念 己踣不恥,人踣蔽我,其四也;
屈於有力,諱以堅忍,其五也;
鄙人之陋,己陋不察,其六也;
歌光頌聖,以為己義,其七也。
Ⅳ 紀伯倫的《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全文
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友好仿故作謙卑;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襪凱;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五次好纖,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丑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
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
The third time when she was given to choose between the hard and the easy, and she chose the easy.
The fourth time when she committed a wrong, and comforted herself that others also commit wrong.
The fifth time when she forbore for weakness, and attributed her patience to strength.
The sixth time when she despised the ugliness of a face, and knew not that it was one of her own masks.
And the seventh time when she sang a song of praise, and deemed it a virtue.
Ⅵ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紀伯倫
Seven times have I despised my soul:
——Kahlil Gibran
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
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
The third time when she was given to choose between the hard and the easy, and she chose the easy.
The fourth time when she committed a wrong, and comforted herself that others also commit wrong.
The fifth time when she forbore for weakness, and attributed her patience to strength.
The sixth time when she despised the ugliness of a face, and knew not that it was one of her own masks.
And the seventh time when she sang a song of praise, and deemed it a virtue.
譯文
版本一
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伍念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告爛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丑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版本二
第一次,是當我看到她本可進取,卻故作謙卑時。
第二次,是當我看到她在瘸子面前跛行而過時。
第三次,是當她在難易之間,卻選擇了容易時。
第四次,是當她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時。
第五次,是當她因為軟弱而忍讓,卻聲稱為自己的堅韌時。
第六次,是當她鄙夷一張丑惡的嘴臉,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時。
第七次,是當她吟唱聖歌,卻自詡為一種美德時。
版本三
第一次是當它想通過卑賤之路獲得升騰時;
第二次是當它在癱瘓者面前跛足而行時;
第三次是當它在難易間進行選擇而選擇了易時;
第四次是當它犯了錯誤卻因別人的錯誤而自慰時;
第五次是當它軟弱地忍耐且把這忍耐說成是強大時;
第六次是當它面對生活的泥潭而捲起尾巴認輸時;
第七次是當它站在上帝面前高唱聖歌而以為唱聖歌是它的一種美德時。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版本四
當能進取時,選擇了順從現狀,此為其一;
在瘸子面前跛行,此為其二;
當面臨著困難和容易的選擇,選擇了後者,此為其三;
犯錯後以其他人皆會犯錯為借口,此為其四;
因軟弱而忍耐,並把這種忍耐歸於堅強而聊以慰藉,此為其五;
鄙視丑惡的面孔,卻不知自己早已是那副面孔,此為其六;
唱起頌歌,還以美德自詡,此為其七。
版本五
冰心譯:
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而卻謙讓的時候。
第二次是我看見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時候。
第三次是讓她選擇難易,而她選擇了易的時候。
第四次是她做錯了事,卻安慰自己說別人也也同樣做錯了事。
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軟弱,而把她的忍受稱為堅強。
第六次是當她襪橘漏輕蔑一個丑惡的容顏的時候,卻不知道那是她自己的面具中之一。
第七次是當她唱一首頌歌的時候,自己相信這是一種美德。
版本六
錢滿素譯:
第一次,當我看到她可以升遷卻有意謙讓時。
第二次,當我看見她在腿殘者眼前跛行而過時。
第三次,當我看見她在難易之間選擇了容易時。
第四次,當她犯了錯誤,卻用別人也會犯類似的錯誤的理由來撫慰自己時。
第五次,當她因為脆弱而忍讓,卻說成是一種堅忍時。
第六次,當她鄙夷一張丑惡的面龐,卻不知道那正是自己的一副面具時。
第七次,當她吟唱頌歌卻自以為是一種美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