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傾覆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不碎的鳥蛋嗎?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也不能保全。也有面對必然要發生的事情,要從容地面對它。不能亂了陣腳的意思。
出自:南北朝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原文選段: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釋義:
孔融被捕,朝廷內外都很驚恐。當時,孔融的兒子大的才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孩子依舊在玩琢釘戲,一點也沒有恐懼的樣子。孔融對前來逮捕他的差使說:「希望懲罰只限於陪脊行我自己,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這時,兒子從容地上前說:「父親難道看見過打翻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的蛋嗎?」隨即,來拘捕兩個兒子的差使也到了。
琢釘戲:一種小孩玩的游戲。了:完全.遽(jù)容:恐懼的臉色。
(1)傾巢之下擴展閱讀
主題思想:
本文所述故事的背景是曹操准備南征劉備和孫權的時候,孔融勸曹操不要南征,曹操沒有聽他的,孔融便在背後發了幾句牢騷,這幾句話卻剛好傳到和他向來不和的御史大夫耳里。於是他們就添油加醋地向曹操稟告,曹操大怒,下令處死孔融一家。
而他的兒子那時候還不大,都只有幾歲,孩子們知道衙役們不會放過自己,他們不慌不忙地對孔融說:「您見過搗翻的鳥巢下還能有完好的鳥蛋嗎?」,表現了他們從容不迫、堅貞不屈的高風亮節,讓人想不到孔融兩個孩子年紀雖小,卻傳承了他們父親的氣度和智慧。
人物成就: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賞孔融文辭,在他死後蘆嘩曾懸賞徵募他的文章,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列為「建安七子」。
孔融的文章以議論為主,內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野告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筆的犀利詼諧見長。
孔融的品格與言論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影響,他反對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時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討論的論據。
他的散文講究辭藻的華美和字句的對稱,具有濃重的駢儷氣息,這是孔融有別於同時其他作家的地方。
『貳』 傾巢之下和覆巢之下的區別
字意,意思。
1、字意。傾巢之下「傾」是傾倒的意思,覆巢之下的「猜握數覆」是覆蓋的意思。
2、意思。傾巢之下皮扮的意思是全部出動,覆巢之下的意穗首思比喻毀滅性的打擊降臨於眾時,無一可以倖免。
『叄』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意思
覆巢之下無完卵的解釋
鳥巢 翻倒了就沒有不碎的鳥蛋。 比喻 滅門之禍,無一倖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言語 》 :「 孔融 被收鬧遲襲,中外惶怖。時 融 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融 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 大人 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詞語分解
覆巢的解釋 .傾毀鳥巢。《逸周液兄書·月令》:「禁止伐木,無覆巢旦燃,無殺孩蟲,胎夭飛鳥。」.喻覆滅。 明 張 居正 《上六部稟帖》:「致向之懷嫉忌者,藉以快其私忿,而竟罹覆巢之禍。」 完卵的解釋 完好的禽蛋。語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時 融 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融 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