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心若菩提是什麼意思
菩提的解釋
[梵Bodhi]
佛教音譯名,指 覺悟 的 境界 詳細解釋 (1).佛教 名詞 。梵文Bodhi的音譯。意譯「覺」、「智」、「道」等。佛教用以指 豁然 徹悟的境界,又指覺悟的 智慧 和覺悟的途徑。 《百喻知咐經·駝瓮俱失喻》 :「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希心菩提,志求三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 :「太子六年苦行,未證菩提。」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 :「堪笑世人懵懂,不識菩提路徑。」 (2).樹名。即 菩提樹 。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蜀無兔鴿》 :「娑婆樹一名菩提,葉似白楊, 摩伽陀那國 所獻也。」 張長 《潑水節·孔雀舞》 :「你營巢吧,公社禮堂前面,是一棵枝葉 茂盛 的菩提。」 參見 「 菩提樹 」。
詞語分解
菩的解釋 菩 ú 〔菩提〕a.佛教指豁然開朗的徹悟境界,又指覺悟的智慧和盯猛吵途徑;b.常綠 喬木 ,樹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膠。原產於印度。 〔 菩薩 〕a.佛教指 釋迦牟尼 修行 尚未 成佛時的稱號,後指修行到 一定 程度 ,地位僅次於佛 提的凱侍解釋 提 í 垂手拿著有環、柄或繩套的 東西 :提壺。提燈。提籃。提包。提盒。 提綱挈領 。 引領 (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膽。提升。提挈。提攜。 說起,舉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議。提名。提案。提要。
Ⅱ 心若菩提,不染塵埃什麼意思
—「心是菩提樹,身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 的意思是: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鏡,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是講究通過不斷的修行來達到「悟道」,即「漸悟」。也就是說印度禪宗認為,人的本性是污穢的,人生是痛苦的,人們眼貪好色,耳耽妙聲,鼻愛名香,舌嗜上味,身觸細滑,貪圖金錢,愛好名望,希求安逸,這些都是痛苦的根源。必須通過戒、定、慧三個步驟逐漸達到絕對的幸福,最後成為無需語言而能進行心理交流的「佛」。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思是:「人之初,性本善」,而「食色,性也」,無可指責!根據中國人的這一觀念,慧能提出:既然人心清氏團空凈,那麼只要撥去人們認識上的迷霧,清除主觀的殲瞎障礙,直指本心,或乎就可立刻成佛。這樣,就用不著修戒、定、慧三學,用不著苦行,用不著研讀經典,只要念頭一轉,保持自然適意的樂觀輕松狀態,佛便在心中。
Ⅲ 心若菩提的意思
心如菩提一般,比喻一種心如止水的狀態。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緩纖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
一般檔團搭配:我心若菩提,遍地生蓮花。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的解釋,我們可以把句子譯為如果自己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就會感悟到周圍的世界如新生稚行哪橘子般的純潔。
Ⅳ 心若菩提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心裡平靜得像不動的水一樣。形容堅持信念,不受外界影響。
比喻一種心態,平靜面對一切,是比喻我們心靈處於某種寧靜、清晰的狀態。它讓我們能如實、准確、客觀地反映身心內外各種現象。就好比平靜的水面,能如實、不扭曲地反映岸邊的景物。有時,我們把這種狀態也比喻為一面一塵不染的則此鏡子。
造成我們的心靈不寧靜的原因是我們的妄想與貪欲。它導致我們本來完整、清晰的智慧變得昏蒙、扭曲,看不清事實的真相。就好比水面的風,弄得本來平靜的水面波瀾翻滾,水中的倒影也知隱變得支離破碎,甚至看不清。
心如止水還有一個含義是,當一件事來臨的時候能如實地反映,當它過去以後,心裡不留一點痕跡。所謂雁渡寒潭,物來即現,搭盯廳物去不留。
Ⅳ 《心若菩提》
初讀這本書,首先的第一感受是佩服主人公曹德旺。
他是福耀集團的董事長,目前是世界第一大汽車製造商,獲得「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那麼他是如何有這些成就的呢?引起了我的強烈的好奇心。
早些年前,曹德旺的父親是上海永安百貨的股東之一,母親是地主家的女兒,如果不是因為一些政府的制度,他們家是相當有錢的了。
我佩服他的原因不在這里,在後面。
1947年,因為國名黨的政權已經風雨飄搖,有很多人舉家搬遷,或者去美國等等。
主人公的父親就決定舉家搬回福清高山,父親決定,一艘船裝家產,另外一艘船乘家人。
沒有想到的是,裝家產的那艘船沉了······生活開始艱難起來。
主人公因頑皮而殲雀渣輟學回家,15歲,現在的大部分小孩還在上學的年紀。就開始跟著父親學做生意,過上了賣煙絲的生活。
17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凌晨2點就得起床去做水果生意。
過了幾年,父親又做起了煙絲生意。不到一年的時間,主人公的父親被工商局抓了個現行。
父親的生意經,也為後來主人公闖盪江湖做了鋪墊。
一直到1976年,主人公與玻璃結了緣。
在當時,要辦廠,可都是國家的事。於是「我」決定先找公社企業辦主任方仁欽談談。
1979年終於開始生產。
1980年冬季的一個下午,主人公曹德旺接到一封王以晃的信,表示自己時日不多,希望能見一面。曹德旺看完信後,立即啟程去看老友,在的得知老友的病是肝癌並且會傳染(醫療不是很先進時)後,依然坐近老友身邊。
「文革」結束後,春天來到了中國。
曹德旺在這時,讀了些書,承包了水表玻璃廠,也是在這個時候,他打開了新的大門。
在經營期間,答應老師的請求,出資換學校的桌椅。挑戰權威,敢於說出水表玻璃的問題所在。吐故納新,開始探索合資路。
到了1986年3月,全國開展農村整黨整風運動。主人公以為不會與自己有關聯,沒想到的是,一些想要搞垮主人公的人,正在暗流涌動。
首先是查了主人公的賬本,賬本上面的有些賬單不是因為不清不楚,而是有人刻意要拿這件事來說事。
在去開會的路上遇見了要整主人公的人,主人公就問了問是因為什麼問題在針對自己呢?主任就把主要的講給了主人公。
接著,主人公據理力爭,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可是想整治他的人不死心,告到市,省里,再到北京。
一路下來,主人公悟出了幾句話:
「聽黨的話,嚴格按政府政策規定辦事;按章納稅;尊重所有官員,但保持等距離;一起吃飯可以,但僅限於吃飯,絕不涉及財物往來;如有盈利分紅,除用於家庭和自身生活費用之外,皆用於社歲困會捐贈」
當我自己看見這些話語的時候,就覺得這是一種使命般的存在,雖然我只是中國人民中小小的一枚老百姓。但是跟黨走不能忘。
通過第三章的閱讀,我知道,當一家企業越做越大時,就好比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隻,會遇見風浪,會遇見各種情況。
這一章節,讓我認識到了,做一件事情,需要發心,做一件正確的事情,需要好的發心。讓我也想讀讀《曾國潘》,知道有這樣的書之後,主人公掛了一副字。
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讀到了第四章節,發現令自己感觸的地方也不少。前面幾小節都是講的主人公所在的企業如何發展,如何前進的。
還記得之前聽到了一句話:「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因此,主人公決定借鑒歷史,發展福耀玻璃。先後參觀了福特博物館,了解美國的工業歷史。其次,與法國的聖戈班合作分分合合。
即使這樣的情況,主人公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愛心、恆心、慈悲心、責任心走過,福耀玻璃事業由虧轉盈。
「從1976年至1998年歷時22年,我從一個農民成長成一個初氏悄級的企業經營者,是從不為向有為發展的階段。」
我自己是一位普通的小老百姓,看見這句話,感慨很多,覺得自己要是有這樣的命運就知足了。
可是,這哪裡單單是命運說了算的,我還記得主人公的父親交過主人公,你可以拿起你的手,數數,自己有多少顆心?
比如,愛心,寬容心,慷慨心,耐心,真心,用心,專心,決心等等。
第五章,鐵肩道義。
我自己看到這里,我才開始思考,主人公為什麼能把企業管理的這么好,還能讓企業轉虧為盈呢?讓我一起來看看吧!
在員工白丁貴查出患有肝癌晚期時,出錢救人,只要能治好,公司付醫療費。
當主人公的朋友———王永慶,告訴主人公,管理層需要自己培養,不能外聘。
與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合作,成立福耀管理學院,讓中層以上幹部接受MBA課程教育。
在培訓方面「請進來」的同時,也有「走出去」。
堅定不移的要在將來統一東北地區玻璃市場的價格,以避免將來可能出現的惡性競爭。最後,價格扭轉,符合市場。
今天又看完一部分,有這么句話對我影響很大。
從反傾銷案結束之後,有了簽約克里姆林宮,簽訂了在俄羅斯的項目;精明的猶太人讓我撿了一個漏,以1500萬美元買下工廠的50%等等。這些事情的發展,從沒有到有的過程。
不得不讓人敬佩,真材實料。
最後,回到初心。
心若菩提:心如止水乃是定。真定則靜(凈)。真靜(凈)則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則菩提自現。
我在《金剛智慧》課程裡面求的目標是平靜的意識,現在想來是你想要什麼就先給出什麼,我給出的是認真每天看這本書的一部分內容,收獲——這篇文章——只是開始。
Ⅵ 心若菩提下一句是什麼
有如下說法:
1、心若菩提,佛耐如渡眾生。
2、心若菩提,四面皆空。
3、心若菩提,悲喜自渡。
4、心若菩提,佛不渡我。
5、心若菩提,佛法無邊。
6、心若菩提,潛心敬佛。
7、心若菩提,佛度有緣鎮畝旁人。
8、心若菩提,何處惹塵埃。
9、心若菩提,心如御橡明鏡台。
10、心若菩提,時時勤拂拭。
11、心若菩提,所見皆佛。
12、心若菩提,菩提本無樹。
Ⅶ 心若菩提
這是曹德旺先生的一本自傳,書名《心若菩提》。按照網路的字面意思:心如止水乃是定。按照自己的粗淺理解大致氏坦就是:只有當靜下心來,才能好好思考,生出智慧。豁然開朗,頓悟真理。因他本人信佛,故而書名跟佛教是有關聯的。不過具體出自哪裡,網路上倒是沒查到,這里要稍稍的吐槽下有待改進。
對他本人的了解也是近幾年逐漸知曉的,因年輕時機緣巧合了解到當時的汽車玻璃都是進口且費用昂貴,所以下定決心要造一塊屬於中塌返國人自己的玻璃。四十年的時間創業,從零開始,白手起家,創建了一家深具影響力的製造業集團譽滿全球。
這也是我最近一段時間非常仔細閱讀完的一本殲衫桐人物傳全書,感受良多。頗感敬佩。所讀所想就不一一呈現在這里。如有興趣,可自行了解。
Ⅷ 心若菩提是什麼意思 心若菩提表達的含義是什麼
1、基本釋義:心如塵空止水乃是定。真定則靜(凈)。真靜(凈)則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則菩提自現。
2、「心若菩提,靜若枯榮」這兩句從語法角度看,似為生造之詞,於理不通笑拆。
3、「菩提」,是智慧的意思,而智慧,就派升瞎是真心的妙用,所以說「心若菩提」不合語法;枯,是指草木乾枯,榮,是指草木茂盛,用以比喻「靜」也是講不通的。
4、不過,若細察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思,也可以勉強解釋一下。就是如果一個人能夠靜心,則可以生出智慧,對於宇宙萬象之陰陽盛衰之理會明了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