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楊靖宇的英雄事跡
擴展閱讀
買一百萬的車險多少錢 2025-04-16 17:02:20

楊靖宇的英雄事跡

發布時間: 2023-04-08 11:25:47

❶ 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跡

楊靖宇在山林中與敵人激戰數日,受傷多處,後被敵人包圍,在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情況下,仍毫不畏懼,頑強抗擊,擊敵死傷20餘人,壯烈殉國。楊靖宇犧牲後,敵人殘忍地鍘下了他的頭顱。

又剖開了他的腹部,驚駭地發現胃腸里盡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日寇無不震動。他用鮮血澆灌著和平之花,用生命捍衛了人類的正義。

(1)楊靖宇的英雄事跡擴展閱讀: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1905年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是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學生時代積極投身反帝愛國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同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秋到開封、洛陽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

1929年擾嘩春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領導工人運動。在河南和東北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念虛建中國工農紅軍第32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

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第1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

同年1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兼政治委員。1936年6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軍長兼政治委員。7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打得敵人心驚膽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緩高行日偽軍連遭打擊後,加緊對東北抗日聯軍的軍事討伐、經濟封鎖和政治誘降,同時對楊靖宇懸賞緝捕。

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他以「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不會動搖」的崇高氣節,繼續堅持戰斗。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

❷ 楊靖宇的英雄故事

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進行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到了最後,他身邊僅有7名戰士,4名負傷。於是棚橋楊靖宇下令4人轉移。後來,他派了剩下的兩名戰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後,兩名戰士被日偽軍殺死。楊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間雪地中的小破屋裡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個中國人,楊靖宇恪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於是給了錢,讓其中一人幫他買些食物和棉鞋。那個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經日軍解剖,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雪下的草根為食,殘暴的侵略者也震驚和折服了,當年殺害將軍的岸谷隆一郎特意為楊靖宇舉行了「慰靈祭」,並於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殺。特工隊的領隊叛徒、原抗聯1軍1師師長程斌於抗戰勝利後混入山西省的八路軍隊伍,並於1950年代初被發現鎮壓。

1932年11月鏈清猛派往南滿,到吉林磐石一帶視察。他按照中國工農紅軍的經驗整頓當地游擊隊,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委。他團結各路抗日武裝,創建了以罄石縣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第一師師長兼政委,次年任第一軍軍長兼政委。1936年2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6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面對日偽軍頻繁的「討伐」,他提出「不擊中敵人要害不打」、「對當地人民損害大不打」等原則,採用「敵合我分,敵進我退,乘敵之虛,各個擊破」等戰術,指揮所部與日偽軍作戰數百次,沉重打擊了日偽軍,擴大了游擊根據地。1938年秋,日偽軍連遭打擊後,加緊進行軍事「討伐」,同時懸重賞緝拿楊靖宇。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楊靖宇繼續堅持戰斗。1940年1月,所部被日偽軍重兵圍困。他組織部隊分散突圍,自己隻身同敵人周旋;2月23日在吉林蒙江縣保安屯西南的三道崴子山上隻身與敵人周旋五晝夜,壯烈殉國。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人民政府將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1958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園」。
楊靖宇將軍身高1.93米,是中國人里罕見的高個子;又因其語言天賦,被很多人誤認為是關東大漢。
曾當過楊靖宇身邊警衛戰士的黃生發老人回憶道: 「天氣嘎嘎冷,我們的棉衣又不齊,有的同志手腳凍傷了。可是敵人的部隊越集越密,『討伐』越來越頻繁。就在楊司令他們為解決棉衣問題召集各方面軍負責人開會研究時,因叛徒出賣,在那爾轟的東北岔一帶被岸谷隆一郎帶領的日偽軍層層包圍,敵兵力達4萬多人。天上有飛機,地上有機槍大炮,汽車來回運送糧食、彈葯。在我們的正面,敵人滿山滿谷。為了掩護各部隊分頭轉移,楊司令帶領我們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敵人,由機槍連開路,生生撕開一條口子。
「但是,當我們經南泊子突圍到了五金頂子時,敵人已經糾集了更多的兵力,我們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難得正稿到個休整的機會。雪地行軍,褲子總是濕的,讓寒風一吹,凍成冰甲,很難打彎,也不知有多沉,邁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爛了,只好割下幾根柔軟的榆樹條子,從頭擰到尾兒,當作繩子把鞋綁在腳上。衣服,全叫樹枝扯爛了,開著花,白天黑夜都掛著厚厚的霜,渾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涼的。
「這時候,多麼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凍成冰的衣服烤化、烤乾,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別是夜裡,氣溫降到攝氏零下40多度,凍得大樹喀吧喀吧直響,粗大的樹干凍裂了縫兒,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遠,青煙飄上林梢,敵人就會像一群綠頭蒼蠅一樣撲上來。我們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來再也起不來。
「更難的是沒有吃的,不要說糧食啊,連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積雪裡,沒法找,沒法挖,我們只好吃那難咽的樹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層泛綠的嫩皮一片片削下來,放在嘴裡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強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戰場實錄中有這樣的記載:「討伐隊已經向他(楊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圍了他。討伐隊勸他投降。可是,他連答應的神色都沒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交戰20分鍾,有一彈命中其左腕,啪嗒一聲,他的手槍落在地上。但是,他繼續用右手的手槍應戰。因此,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
將軍陣亡後,日酋岸谷隆一郎下令將其遺體解剖,試圖發現飢餓嚴寒條件下野外生存並戰斗的秘訣,結果在將軍腸胃中發現的只有樹皮、草根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駭,驚為天人。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有一件事情讓老師記憶猶新:有一天,楊靖宇在學校學習(學習情況已無從考證),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大叫,原來是老張被幾個兵痞打。於是他們就出來圍觀。忽然,有一個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聲:「你們太欺負人了!」於是,所有的學生都跟著嚷道。一個兵痞盛氣凌凌地說:「怎麼啦?他得罪我們了,就該挨!」於是,那個高個子男孩一揮手,說:「上。」幾十個學生就連打帶趕地把他們趕出了學校,救了老張一命。那個高個子男孩就是楊靖宇。
那幾個兵痞不甘心,覺得太丟臉。於是第二天,他們又叫來更多的兵痞,氣勢洶洶地來到學校。一進學校,就嚷著要找昨天那個高個子男孩。校長急了,就一個勁地道歉。兵痞不聽。在這時,楊靖宇爬到房子上,拿著火柴,對兵痞說:「知道這是什麼么?是洋火!你們不走,我就把房子燒了。」校長也趕忙說:「誒,我們也管不住他。你們還是走吧,這孩子,你們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會燒。房子燒了,你們頭也不會饒你們。快走吧。」於是,兵痞們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楊靖宇的勇氣。

讀書筆記的話要評價吧:
《五律*蒙江懷古》
楊將軍
1995年8月15日
關東楊靖宇,豫府馬驥生;
壯矣殉國殤,雄哉鐵干城。
斷糧仍馳騁,孤膽憑縱橫。
四島豈亡華?!白山志雄風。
紀念楊靖宇將軍百年誕辰
民族英雄楊將軍,戰功卓著滿乾坤。
三十五年崢嶸歲,一十四載戎馬春。
白山黑水魂瀟瀟,赤縣青史柏森森。
國人銘記期頤日,高歌一曲頌戰神。
——(上海)張志真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位於靖宇縣城西南6公里處,坐落在層巒疊嶂的群山中的一個山谷里,佔地面積79920平方米。殉國地始建於1962年5月,「文化大革命」期間停工。1978年重建,1989年末第一期工程竣工。
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始建於1989年10月,現有建築面積720平方米,設有接待廳和6個展廳。館藏資料豐富詳實,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和史料。1987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烈士

請笑納~~~我什麼都找了點來 你要覺得亂的話,。。看網路嘛...

❸ 楊靖宇的故事,100字左右

民族英雄楊靖宇,在山林中與敵人激戰數日,受傷多處,後被敵人包圍,在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情況下,仍毫不畏懼,頑強抗擊,擊敵死傷20餘人,壯烈殉國。

楊靖宇犧牲後,敵人殘忍地鍘下了他的頭顱,又剖開了他的腹部,驚駭地發現胃腸里盡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日寇無不震動。他用鮮血澆灌著和平之花,用生命捍衛了人類的正義。

程斌大隊中的幾個抗聯叛徒,由於復雜的歷史原因,除程斌在「鎮反」中被槍斃外,其他人則逃脫了應有的審判。張奚若只在「文革」中蹲了兩年監獄,吉林日報社一位記者1984年還采訪過他李悔。他陰沉著臉,拒不承認自己參加過抗聯,也沒打死過「老楊」。許多抗聯老戰士對此終生耿耿於懷。

(3)楊靖宇的英雄事跡擴展閱讀:

在艱苦殘酷的斗爭環境下,東北抗聯出了很多叛徒,致楊靖宇於死地的叛徒有四個。

第一個叛徒是程斌,原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楊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於1938年7月率鍵吵所部115人叛國投敵,日軍任命程斌當隊長,組成「程斌挺進隊」,將楊靖宇部隊逼入絕境。

第二個叛徒是楊靖宇的警衛排長張秀峰。這個從15歲起被楊靖宇撫養成人的叛徒1940年2月1日攜帶抗聯經費9960塊大洋叛變投敵,導致楊靖宇的行蹤暴露。張秀峰唯一講良心的地方,是他在拉警衛排余部叛變時沒有去突襲身邊只剩下幾個戰士的楊靖宇。

第三個致楊靖宇於死地的是偽排長趙廷喜,因為他的告密使敵人最後找到了筋疲力盡的楊將軍。1946年,人民政府在楊靖宇墳前將趙廷喜槍斃。

第四個叛徒是跟隨程斌叛變的張奚若、程大隊有名的機槍射擊手。張奚若和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萬仁、彈葯手王佐華在「追剿」楊靖宇部隊的過程中受傷,被收容在濛江縣城裡養傷。

次日,程大隊接到將楊靖宇的頭顱送抵「新京」(長春市)的命令。程斌點名讓張哪亮正奚若干。於是,王佐華和張奚若將楊靖宇的遺體抬到鍘刀上,由白萬仁將楊將軍的頭顱鍘了下來。

❹ 楊靖宇事跡

楊靖宇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馬名尚德,乳名順清,號驥生。1905年2月13日(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駐馬店市驛城區(原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
生平簡介:
楊靖宇幼時在村私塾讀書,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席捲全國,年僅十四歲的楊靖宇即投身於火熱的斗爭之中。
1923年9月,楊靖宇考入河南省第一工業(開封織染)學校,由於他深知舊社會的黑暗,所以積極追求真理。不久,他加入了北京李大釗創辦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5年,在聲援、支持上海「五卅」運動斗爭中有著積極表現,1926年被吸收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為迎接北伐軍入豫作戰,同年冬,楊靖宇和在外地上學的黨團員,奉中共豫區執委的指示,回家鄉確山縣領導農民運動。1927年春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會長,4月4日,在黨的指揮下,楊靖宇參與領導了震驚中外的確山暴動,組織了數萬農民武裝圍攻確山縣城,經過四天的激戰,佔領了縣城,打垮了北洋軍閥第八軍的一個旅,活捉了縣執事王少渠,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第一個縣級人民政權——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楊靖宇被選為常務委員,擔任主席(代行縣長職權)。6月,楊靖宇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由於蔣介石、汪精衛先後背叛孫中山先生倡導的國民大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權遭到確搭碰山縣地方反動勢力的進攻,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楊靖宇和張家鐸、張耀昶、李鳴岐等同志率領農民自衛軍,轉移到縣東劉店一帶繼續堅持武裝斗爭。
在中共豫南特委領導下,楊靖宇和李鳴歧、張家鐸、張耀昶等,響應黨的「八、七」會議「開展土地革命,進行武裝斗爭」的號召,於1927年11月1日,發動了著名的劉店秋收起義,重新組建中共確山縣委,並成立了確山縣農民革命軍,楊靖宇任總指揮。這一時期他們曾與強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打退了國民黨反動武裝和地方反動勢力的進攻。這支部隊當時控制了東至汝南縣馬鄉告頌、南至信陽明港、西至確山縣城、北至驛城區水屯縱橫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區,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確山縣革命委員會。為了開展長期的游擊戰爭,楊靖宇和戰友們開始探索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道路,後來這支部隊成為信陽四望山紅色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力量。
1928年底,楊靖宇以中共河南省委特派員的身份,使用張貫一的化名,先後到信陽、洛陽、開封等地開展黨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間曾三次被捕入獄,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從不畏懼,對黨的事業堅貞不屈,多次被黨營救出獄。1929年7月,楊靖宇被黨中央由上海調往東北從事黨的工作。
他知友談在東北期間,先後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反日總同盟會會長、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中共滿州省委代理軍委書記。1932年11月,他開始使用楊靖宇的化名,被中共滿洲省委派往南滿領導抗日武裝斗爭,先後擔任磐石游擊隊政治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第一軍軍長兼政委、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和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在這里,楊靖宇領導軍民對日寇堅持了長達九個年頭的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使得數十萬日軍不能入關,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斗爭業績,有力配合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充分表現了他忠貞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偉大精神。1934年,楊靖宇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1937年12月,他又被黨中央確定為中共七大籌備委員會中25個委員之一。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蒙江縣(即現在的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隻身同數百名日偽軍戰斗到最後一息,以身殉國,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五歲。

❺ 楊靖宇的英雄事跡100字

事跡:哪毀返楊靖宇與敵人激戰數日,在身上多處受傷,沒有一粒糧食,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李飢情況下仍毫不畏懼,擊敵死傷20餘人,後敵人包圍,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鍘下了他的頭顱,又剖開了他的腹部,驚駭地發現胃腸里盡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日寇無不震驚,知道這消息後,人們無不眼含熱淚。

拓展資料:

楊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余滑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❻ 楊靖宇的事跡有哪些

寫作思路:楊靖宇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名優秀的抗日英雄,寫出楊靖宇的事跡,扮運表達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正文: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涌現出無數仁人志士,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危,民族的存亡,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楊靖宇便是其中的一位。

楊靖宇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馬名尚德,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個農民家庭里。1929年,楊靖宇被黨中央由上海調往東北從事黨的工作。他在東北期間,先後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反日總同盟會會長、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中共滿洲省委代理軍委書記。

1932年11月,他開始使用楊靖宇的化名,被中共滿洲省委派往南滿領導抗日武裝斗爭。在這里,楊靖宇領導東北抗日聯軍對日寇堅持了長達九個年頭的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敵人封鎖、搜山,糧食吃光了,又無法生火和覓食,嚴寒和飢餓威脅著他們的生命,楊靖宇帶頭撕下衣服里的棉花充飢,終源州於渡過了難關。

由於他們的英勇頑強,使得數十萬日軍不能入關,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斗爭業績,有力配合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戰爭。

1939年冬,日寇對南滿抗聯部隊進行瘋狂圍剿。楊靖宇率領部隊被圍困在原始森林中,在冰雪中宿營,吃草根、樹皮、棉絮,與敵人周旋五個多月。後來,部隊只剩三百多人,為了縮小目標,部隊分散活動,楊靖宇率領幾名雹缺蔽戰士遭到敵人襲擊,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

1940年2月23日,在三道葳子山,大批敵人將他包圍。楊靖宇隱蔽在一棵樹後,隻身與數百敵人激戰一小時,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五歲。敵人割下他的頭顱,剖開他的腹部,發現胃中無一粒糧食,只有草根、樹皮和棉絮。楊靖宇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寧死不屈,充分表現了他忠貞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偉大精神。

楊靖宇的民族氣節和英雄事跡深深地震撼了我們。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過上今天這樣幸福的生活,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英雄的獻身精神;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以告慰英靈。他們的英勇精神,將激勵我們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❼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五十字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

1932年,楊靖宇將軍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滲虧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

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7)楊靖宇的英雄事跡擴展閱讀:

楊靖宇將軍犧牲5年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10月下旬,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在蒙江縣建立了民主政府。新政府成立後,立即籌備為楊靖宇將軍重新安葬。

修墓經費解決後,便開始備料、選擇墓地、買棺木,這些准備工作在一個月內便完成了。李叢棚神咸陽老先生在磨好的石碑上用工整的楷書書寫了碑文。

石碑正面鐫刻「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之墓」13個大字,下款書寫著「靖宇縣民主政府暨靖宇縣各界人民同立」,背面鐫刻著楊靖宇將軍傳略。

楊靖宇將軍的陵墓修建在保安村西北的一個平崗上。青磚砌和歲成的墓室,前面橫額上寫著「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英名千古」。墓室里安放著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擺放著楊靖宇將軍放大的頭像照片。墓室周圍砌起青磚花格圍牆,墓室門前矗立著楊靖宇將軍的墓碑。

❽ 楊靖宇的英雄事跡 楊靖宇的英雄事跡內容

1、楊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男,漢族,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人,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2、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衫洞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1939年10月,日本關東軍制定了針對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或咐軍的作戰計劃。在日軍瘋狂鎮壓下,楊靖宇帶領抗聯第一路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斗。

3、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在濛江縣(今吉林省靖宇縣)壯烈或團枯犧牲。

4、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❾ 愛國英雄楊靖宇事跡

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弊消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黨派楊靖宇擔任東北反日總會的領導工作,後又派他擔任中共哈爾濱市委第一任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不久又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
1932年11月,以省委代表身份被派往南滿,整頓各縣黨組織、抗日游擊隊和義勇隊,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和第三十七軍海龍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
1933年秋,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東北建立黨領導下的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指示,以南滿游擊隊和海龍游擊隊為基礎,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楊靖宇任師長兼政委。
1934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獨立師聯合南滿16個抗日武裝部隊召開大會,成立東北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楊靖宇當選總指揮。同年11月,召開中共南滿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南滿臨時特委,並正式建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1軍成立後,楊靖宇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原則,領導部隊挫敗敵人的秋季「討伐」,迅速擴大游擊區。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
1935年8月,中共滿洲省委決定,以黨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抗日聯合軍和游擊隊為

塑像 (20張)
基礎,聯合其他抗日武裝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楊靖宇任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1936年6月,抗日聯軍第一、二軍合編為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委。

抗聯隊伍壯大後,活動在通化周圍及奉(天)(沈陽)吉(林)、安(東)(丹東)奉鐵路一帶的許多抗日隊伍都相繼加入抗聯1路軍的行列,在吉林東南部和遼東等廣大地區,給日寇以有力的打擊。日寇稱楊靖宇的部隊為「東邊道社會治安之癌」,稱抗聯活動地區為「癌腫地帶」。
1936年,日寇調來日軍奉天教導團,由關東軍南滿「討伐」司令官三木少將指揮,漢奸「東邊道剿匪司令」邵本良配合,妄圖消滅我抗日聯軍。面對敵我力量懸殊,楊靖宇率領抗聯部隊採取巧妙迂迴戰術,避開敵人鋒芒,誘敵深入,消耗敵軍力量。楊靖宇令戰士製造倉皇敗退假象,部隊18天行軍千餘里,在梨樹子一帶設下伏兵,敵人中計進入伏擊圈。楊靖宇一聲令下,打得敵人措手不及,經過4個多小時激戰,殲滅了這股敵人。後來,楊靖宇率隊包圍邵本良所部,一舉殲滅了其主力部隊。
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配合全國抗戰,楊靖宇一面以抗聯第1路軍總司令部的名義發出《為響應中日大戰告發東北同胞書》和《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部布告》,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吞中國的野心,號召東北各族人民團結一致,驅除日寇。同時,組織部隊在南滿的廣大地區積極開展抗日游擊戰絕卜沖,全力牽制日軍兵力,配合並殲關內抗戰。
1937年7月中旬,楊靖宇率1軍直屬部隊在西去聯絡第3師途中,襲擊鐵路線第二次西征會議紀念碑上的日軍列車,造成抗日聲勢,在離黃土崗不遠處與日軍松原部隊遭遇,激戰6個多小時,給敵人以重創。黃土崗戰斗後,他率隊來到清源縣沙河子同3師會面。9月初,軍部在寬甸馬鹿溝襲擊了監修道路的偽警察隊。之後,楊靖宇指揮軍直屬部隊等300多人,同時分別攻取了興京縣第五區馬架子和小堡兩個集團部落。10月下旬,第1師等部隊奉命同楊靖宇率領的1軍軍部會合,於10月末打響了痛殲日軍水出守備隊的戰斗。同時,1路軍其他各部根據楊靖宇的指示,在興京、清原、寬甸、輯安、通化等地積極開展游擊戰,有力地打擊牽制了敵人。
1938年初,楊靖宇帶領軍直屬隊從桓仁北上到輯安縣老嶺山區開展游擊戰,發動了對通(化)輯(安)線鐵路老嶺隧道工程現場的攻襲戰。3月,奇襲老嶺隧道,使敵人的交通線陷入癱瘓。4月,指揮1軍教導團巧襲太平溝警察所。6月,接連兩次襲擊通輯鐵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現場第11、12號老嶺河橋梁子等地,燒毀了偽警察所,炸毀了隧道、橋梁工程,消滅了工地上的日軍,解救了中國勞工。

❿ 楊靖宇的英雄事跡不超過30字

1940年的一天晚上,楊靖宇帶著十幾名戰士向濛江東邊大森林進發,但不幸被叛徒告密,陷入了日寇的包圍圈裡,與敵人周旋五天以後還沒突圍。

這時情況危急,楊靖宇果斷的叫大家分開走。楊靖宇把戰友安頓逗脊好後,把危險留給了自己,隻身一人與敵人周旋了五天五夜。

23日凌晨,楊靖宇不幸被敵人的坐探發現,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楊靖宇絲毫沒有動搖,楊靖宇負了重傷,他毅然決定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壯烈犧牲了。

(10)楊靖宇的英雄事跡擴展閱讀:

1940年2月23日農歷正月十四,楊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縣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與日偽軍交戰20分鍾後,身中數彈英勇犧牲。

敵人將楊靖宇的遺體運到縣城,經叛徒張秀峰確認楊靖宇無誤後,殘忍地將楊靖宇的頭顱用鍘刀鍘下。對於楊靖宇將軍的英勇和頑強,日軍頗感惶惑。

楊靖宇自被陷入重重包圍之中以來,被切斷食物來源。這些天他究竟怎麼生存?為解疑惑,他們命令蒙江縣城民眾醫院的醫生解剖檢查,看他的胃腸里究竟有什麼。

經解剖,他的胃腸里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參加解鍵指悉剖的主刀醫生、民眾醫院院長金源大為感慨,在場的日軍也都覺得不可思議:中國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楊靖宇家屬:

楊靖宇的妻子叫郭鳳,兩人於1926年喜結連理。1927年,楊靖宇稿乎夫婦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取名叫馬從雲。同年,楊靖宇領導發動了劉店秋收起義。

並組建了河南省第一支農民武裝力量:確山縣農民革命軍。楊靖宇擔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兩年後,郭鳳又為楊靖宇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叫馬錦雲。

不過,在女兒出生才第五天的時候,楊靖宇突然從外面回到家中,並對妻子說:「我要出趟遠門,也許幾年也不能回來,這個家就交給你了。」

郭鳳知道楊靖宇是個干大事的人,雖然心中不舍,但還是義無反顧的支持了丈夫的決定。可能當時楊靖宇和郭鳳都不曾想到,這一次分開竟然會成為永別。

此後,楊靖宇接受組織派遣,前往東北組建和領導抗日武裝力量。而遠在家中的郭鳳並不清楚丈夫去了哪裡,在干什麼。她只是艱難的帶著兩個孩子為生計而奔波,期盼丈夫能早日歸來。

1945年日本投降後,郭鳳依然沒有得到丈夫的一點音信。她當然不會知道,早在5年前,楊靖宇就已經在東北壯烈犧牲了。此時的郭鳳已身患重病。

彌留之際她對子女們說「你們的爸爸很快就要回來了,可惜我見不到他了,你們見了他要對他說,這些年來我們全家都在想著他啊。」不久,郭鳳就離世了。

楊靖宇的兒子馬從雲從小跟著母親討生活。1944年在母親的主持下,娶了方綉雲為妻。母親去世後,夫妻兩依舊在家中以務農為生。

1952年夏天的一個中午,馬從雲一家人正在院子里吃午飯。偏僻的李灣村突然來了幾輛小汽車,徑直開進了他家的院子。

幾位幹部模樣的人從車上下來,其中一位沖正在吃飯的馬從雲打量了許久,忽然扭頭對身邊的幾位同事說:「不會錯,他就是楊司令的兒子!」

馬從雲和妻子聽的一頭霧水,自己的父親叫馬尚德,來人怎麼會說他是楊司令的兒子呢?那人接下去說道:「孩子,你爹爹馬尚德就是楊靖宇,楊司令。」

馬尚德就是抗日名將楊靖宇的消息立刻在小小的李灣村甚至整個確山縣炸開了鍋。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毫不起眼的馬家,竟然出了這么一位大英雄。

之後,在組織的安排下,馬從雲進入河南信陽鐵路司機學校學習,後被分配到鄭州鐵路局材料廠工作。1964年8月,馬從雲因患肝癌而去世,年僅37歲。

楊靖宇的女兒馬錦雲從小跟母親、哥哥相依為命生活。16歲那年嫁了出去。後來組織上得知她是楊靖宇將軍的女兒後,安排她到鄭州鐵路局托兒所工作。

不過,由於馬錦雲的婆家不希望媳婦外出工作,所以她只幹了三個月就回家了。1966年,河南省政府在確山縣李灣村楊靖宇故居修建起了楊靖宇烈士故居紀念館。

並讓楊靖宇的女兒馬錦雲擔任名譽館長,為全國各地參觀的人們講述英雄的事跡。1986年10月,馬錦雲因病去世,年僅5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