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百度發展
擴展閱讀
買一百萬的車險多少錢 2025-04-16 17:02:20

百度發展

發布時間: 2023-04-10 03:33:31

㈠ 百度創始人創業歷程

2000年1月,李彥宏創建了網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路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獨立搜陸鬧亮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網路的成功,也使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和韓國之外,全球僅有的4個擁有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開網路創始人創業歷程,希望能幫到你。

網路創始人創業歷程

李彥宏(英文名Robin),1968年出生於山西陽泉,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1991年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就讀,1996年開始專注探索搜索引擎產業並獲得美國專利,1999年放棄數十萬股期權回國創業,2000年1月1日,網路正式成立。

1968年,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一個普通的家庭。1987年,勤奮、刻苦的李彥宏以陽泉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北大自由的學術氛圍,為我形成獨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李彥宏說。不過,身處象牙塔,幾多歡樂幾多愁。“那時候,大學畢業進入機關單位,已經是非常好的選擇了。在我看來,選擇出國是一條自然而然的道路。”

1991年,李彥宏再一次擠過了獨木橋,收到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錄取通知書,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世間總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李彥宏骨子裡有著勤奮、執著的精神,這使得他的專業技能得到飛速進步。一年後,他順利進入日本松下實習。“這三個多月的實習,對我後來職業道路的選擇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李彥宏說。

1994年暑假前,李彥宏收到華爾街一家公司——道·瓊斯子公司的聘書。在華爾街的三年半時間里,他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子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人員。

1997年,李彥宏離開了華爾街,前往矽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在矽谷,李彥宏親見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無限風光以及後來的慘淡。

1998年,李彥宏在自己撰寫的《矽谷商戰》中總結到:“技術本身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商戰策略才是決勝千里的關鍵;要允許失敗;讓好主意有條件孵化;要容忍有創造性的混亂;要有福同享……”,這些典型的矽谷商戰經驗,後來被他得心應手地運用到了網路的創業中。

1999年,李彥宏認定環境成熟,於是啟程回國。李彥宏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間房,連同1個財會人員5個技術人員,以及合作夥伴徐勇,8人一行,開始籌備創建網路公司。

接著,李彥宏開始回美國找錢,他整天在舊金山的風險投資商中游說。最後順利融到第一筆風險投資金120萬美金,在網路成立的9個月之後,風險投資商德豐傑聯合IDG又向網路投入了1000萬美元。

對於網路為何受風險資本青睞,李彥宏說:“投資者有一種信念,相信網路會越來越好。”事實上,在決定創早寬業時,李彥宏在引擎技術方面已經排在世界前三位,而李彥宏的執著和專業又在業內有口皆碑,加之網路耕織的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三點因素結合,網路自然對投資者充滿了無限誘惑。李彥宏說:“那個時候融資相對容易,但是絕大部分企業還是融不到資。我們選到的這些投資人應該說是非常優秀的,都能夠看到長遠目標。”

如今,網路已走過近十年的時光,其間不乏驚心動魄風雲變幻——激烈的董事會爭辯,合作夥伴徐勇的退出,商場無情的競爭等重重挑戰,都在不時的考驗和沖擊著李彥宏。但李彥宏一直保持淡定、從容,隨著資本不斷增加,技術的不斷成熟,網路有了一日千里的快速發展。2002年網路搜索引擎技術真正成熟。2003年網路流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倍。2004年網路品牌得到網民的廣泛認可。2005年網路成功上市。

成功後的道路怎麼走?李彥宏說到:“用技術改變生活,仍彎李是我不變的信念。對於網路,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2004年,網路搜索流量首次在中國超越Google,而且此後在中國市場上將這個全球巨擘遠遠甩在了身後;2010年3月15日,網路再次實現超越:在有全球資本市場風向標之稱的納斯達克,網路股價首度超越Google,寫下納斯達克新的傳奇。

網路這家創立僅11年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李彥宏的帶領下,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42歲的創始人李彥宏目前正在為網路的基業常青和走向世界規劃藍 圖。可能很多人看過微軟創始人比爾· 蓋茨的成功故事,看過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的神話傳奇,卻並不知道網路CEO李彥宏的故事。

“李彥宏是當今中國年輕企業家的優秀代表,網路在高科技的領域里打出一片天地,很給中國的民族企業提氣。”柳傳志對李彥宏這樣評價。復制李彥宏的成功方程式顯然對多數人並不現實,但是人們仍然希望從他光彩熠熠的職業生涯和創業故事中得到啟發。

20歲,做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情

20多歲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去企業工作幾乎是多數人的職業軌跡。李彥宏的20歲與很多人的20歲並無二致。唯一可能不同的是,李彥宏選擇了自己喜歡和擅長的職業,並成為了這個領域中的專家。

對於90年代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來說,大多都是抱著讀一個博士學位的目的去的。讀了博士學位之後,可以回國做研究,去大學里當教授。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個不 錯的選擇。但是就讀於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李彥宏卻選擇一條與大多數人相反的路,那就是獲得博士入學資格之後,卻毅然放棄這一機會,選擇直接 進入企業工作。

李彥宏的第一份工作是去華爾街做實時金融信息檢索,這份工作讓李彥宏獲得很高的收入,才26歲就可以租得起一套公寓,並買了屬於自己的新汽車。如果換做其 他人,可能就會因此滿足了,安安穩穩地在華爾街這個滿地是美元的地方過著悠閑的生活。可是李彥宏卻在不久之後選擇了辭職,但他有著自己的打算。

在華爾街,李彥宏有兩個重大發現,其一,他看到了股票市場上IT企業的火爆,也看到了IT企業中互聯網企業的巨大潛力;其二,他結合自己所學習的頁面鏈檢 索技術,發現自己有必要發明一種有效的互聯網搜索技術,這就是後來李彥宏在美國申請的 “超鏈分析技術”專利。

接著,在加拿大的一個互聯網技術大會上,李彥宏向Mirosoft、infoseek等矽谷公司的高級技術人員講解了自己的“超鏈分析技術”,讓這些IT 巨頭們看到了李彥宏的價值。最終李彥宏選擇去了Infoseek公司,在Infoseek李彥宏受到重用,成為當時矽谷最年輕的產品經理,並獲得 Infoseek公司的股票,在30歲那年成了百萬富翁。

從華爾街到矽谷,李彥宏都是職場中的優勝者,原因在於李彥宏始終都沒有離開過自己所喜愛和擅長的搜索行業。他這種選擇職業的方法讓很多正准備參加工作的大 學生和正在工作的職場人都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為了愛好而工作是幸福的,為了工作而工作是機械的、枯燥的。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愛好,並知道你所擅長的事 情,就會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創造出別人無法創造的價值。

當20多歲的大學畢業生和職場人們在為找工作而煩惱的時候,大家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的愛好和擅長是什麼?或許在你冷靜地思考之後,你會更有信心地去面對工作,更有激情的投入工作,最後獲得應有的回報和成就感。

30歲,創業者要專注和堅持

三十而立,對於80後來說,已經步入而立之年的前夜,彈指一揮間,時間飛快流逝,在而立之年的前一夜,很多人也正走在創業的路上,而立之年我們應該立什麼呢?或許李彥宏的30而立可以給很多人帶來啟示。

已經成為百萬富翁的李彥宏,本應該繼續留在矽谷,進入IT公司做一名高級工程師,然而,他在30而立之年再次選擇了離開。在李彥宏正在矽谷 infoseek公司利用自己的互聯網搜索技術成為百萬富翁的時候,中國互聯網也在蓬勃發展。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已經成立,搜狐張朝陽也在國內大紅大 紫。但是中國互聯網市場仍沒有一家像樣的搜索引擎公司,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搜索引擎為何物。

李彥宏看到了國內互聯網發展的機會,他要利用自己的“超鏈分析技術”在中國做中文互聯網搜索。李彥宏毅然放棄了美國的安逸生活,開始了創業之路,這一年李彥宏剛好31歲。

1999年,李彥宏懷揣著120萬美元風險投資和一個中文搜索夢想回到了中國。1999—2003年的互聯網正在演繹著互聯網泡沫來臨前的狂歡,門戶網站、網路游戲、SP公司等各種互聯網形式在中國百花齊放,眾多互聯網公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快速撈錢。

曾有人給李彥宏投資讓網路做無線增值業務,李彥宏拒絕了。有員工建議李彥宏做網路游戲,李彥宏也拒絕了。他總是冷靜地說:“搜索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我們應該專注於互聯網搜索領域,我看好它未來的增長。”當時李彥宏的決定被很多人認為是“傻子”,不懂得盡快撈錢。

然而幾年過後,當中國互聯網用戶猛然增加到3億,網路成功超越了谷歌成為中文搜索第一品牌的時候。曾經在無線增值業務上叱吒風雲,日進斗金的“大佬”卻無聲無息了。李彥宏對互聯網搜索的專注如一和堅持,讓網路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2005年8月5日,網路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上市目標發行價27美元,當日便直線沖破150美元,最後落定於122.56美元收盤,成為美國證券歷史上IPO首日表現最佳的十大股票之一,網路的數百名員工也隨之成為“百萬富翁”,時年李彥宏37歲。

在30而立之年,李彥宏毅然選擇回國創業,並將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專注如一地投在了自己所愛好和擅長的互聯網搜索行業,也因此將網路公司從7個人發展到 7000人。雖然而立之年的李彥宏獲得成功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的成分,很多80後創業者們也可能會抱怨現在 “時過境遷”。

但是有一點是非常值得創業者們學習的,那就是時間已經容不得我們再繼續為自己的創業選擇而徘徊不定,應該在現有的創業經驗積累下,專注如一,激情百倍地將手頭的事情做到極致。或許我們無法獲得李彥宏這樣巨大的成功和回報,但是也是值得自己驕傲和滿足的。

李彥宏的管理經驗

李彥宏在公司提出了“五級領導力”管理模式——將管理層劃分為僅有的五個層級,使得公司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仍然保持扁平化的高效管理模式,並創造性的運用柔性和剛性相結合的公司管理藝術,對於從最低的團隊領導到最高管理層,每一層級均有明確的能力素質評價指標。包括業務推動能力、專注專業精神、任務分解能力、溝通和跨部門協作能力、人才培養能力等五個維度。

李彥宏表示,第五級領導必須能夠做到以下四點:首先,洞察行業趨勢,“要能看到一到兩年後的市場變化,並不斷問自己同樣的問題,一旦答案相同,說明你已經落後了”;第二,果斷把握市場機會,“一旦得出了推論就要立刻著手解決,而且要比其他所有人都做得好”;第三,極強的溝通技巧,“善於影響、發展、推動、改變、激勵他人,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第四,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通過一系列綜合思考的決策技巧,應變式地找出或開發新的解決方案。

李彥宏的創業七招

1.向前看兩年;

2.少許諾,多兌現;

3.在不需要錢的時候借錢;

4.分散客戶;

5.不要過早地追求盈利;

6.專注自己的領域;

7.保持激情。

㈡ 百度發展史

網路發展史:

為推動中國數百萬中小網站的發展,網路藉助超大流量的平台優勢,聯合所有優質的各類網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網路聯盟,使各類企業的搜索推廣、品牌營銷的價值、覆蓋面均大面積提升。與此同時,各網站也在聯盟大家庭的互助下,獲得最大的生存與發展機會。

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網路在業界率先實現移動化轉型,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通過開放地連接傳統行業的3600行,網路從「連接人和信息」延伸到「連接人和服務」,讓網民直接通過網路移動產品獲得服務。

目前,網路正通過持續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技術創新,推動金融、醫療、教育、汽車、生活服務等實體經濟的各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為推動經濟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國內的一家知名企業,網路也一直秉承「彌合信息鴻溝,共享知識社會」的責任理念,堅持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成立來,網路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先後投入巨大資源,為盲人、少兒、老年人群體打造專門的搜索產品, 解決了特殊群體上網難問題,極大地彌補了社會信息鴻溝問題。

此外,在加速推動中國信息化進程、凈化網路環境、搜索引擎教育及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等方面,網路也一直走在行業領先的地位。

2011年初,網路還捐贈成立網路基金會,圍繞知識教育、環境保護、災難救助等議題,更加系統規范地管理和踐行公益事業。

網路從不滿足於自身取得的成績,也從未停止發展的步伐,自200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截至2015年,網路的市值已達 800億美元。

如今,網路已經發展成一家國際性企業,在日本、巴西、埃及中東地區、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建立分公司, 未來,網路將覆蓋全球50%以上的國家,為全球提供服務。

多年來,網路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率領網路人所形成的「簡單可依賴」的核心文化,深深地植根於網路。這是一個充滿朝氣、求實坦誠的公司,以技術改變生活,推動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己任,正朝著更為遠大的目標而邁進。

2019年1月17日,公司明確願景為:成為最懂用戶,並能幫助人們成長的全球頂級高科技公司。

2019年1月17日下午,網路與中央電視台舉辦聯合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網路和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達成獨家互動合作。


(2)百度發展擴展閱讀:

網路公司的財報數據:

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網路營收為186.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1%,其中移動營收佔比持續上升達到56%;2015年全年網路總營收為663.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3%,業績超出華爾街預期。網路股價盤後大漲11.24%,收盤報176美元。

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移除去哪兒影響,網路第四季度營收為182.12億人民幣(約合26.2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移動營收佔比65%。

2016年度總營收為705.49億人民幣(約合101.61億美元),同比增長11.9%。網路2016年第四季度業績符合華爾街預期。

2017年四季度,網路營收為236億元人民幣(約合36.2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移動營收佔比持續上升至76%。2017年全年網路總營收為848億元人民幣(約合130.3億美元),同比增長20%。

2017年四季度業績與全年業績均超出華爾街預期。移除網路移動游戲與網路外賣影響,網路預計在2018年第一季度,網路的凈收入總額將會介於198.6億元人民幣(約合30.5億美元)到209.7億元人民幣(約合32.2億美元),同比增長29%至36%。這一指標同樣超出華爾街預期。

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本季度網路營收272億元人民幣(約合3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超出華爾街預期;凈利潤21億元(約合3.03億美元)。2018年度總營收為1,023億人民幣(約合148.8億美元)。

㈢ 百度公司發展的相關政策和規定

社會統籌保險
網路為員工提供統一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滿足他們的保障需求。
醫療保障體系
網路關心員工的身心健康,每年都會定期為員工進行體檢,讓員工及時管理個人健康。
網路為正式員工提供基本醫療保險,隨著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會逐步修改完善。
網路每年為每位員工辦理5萬元的人身意外險、5萬元的意外傷殘險和1萬元的團體醫療保險。
員工在保險責任范圍內,因某些原因導致患病住院,保險公司應支付相應的醫療費用或賠償。

帶薪休假
網路的每一個正式員工都可以享受公司規定的各種休假。

住房公積金
根據網路國家相關規定,因人事關系轉入公司的正式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為員工購買住房提供基本保障。

員工持股計劃
為了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員工責任感,讓員工和企業共享發展成果、共擔風險,網路在員工和企業之間建立了基於資團碧本聯盟的利益共享機制,即員工持股計劃,其原則是「自願參與、集中管理、塌州舉統一運營、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員工俱樂部
為了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提高員工的工作生活質量,網路每跡判周都會為員工安排豐富多彩的體育娛樂節目。在享受多彩生活的同時,網路可以體驗到努力給成功人士帶來的快樂和激動。

㈣ 誰知道百度公司的發展歷史啊

這個人,名叫李彥宏,典型的「海歸」,1999年從矽谷吵段滑回國創業。這個公司叫網路,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網路技術型公司,「網路」兩個字取自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李彥宏是網路公司總裁。

李彥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網路世界如日中天的時候,逆風飛揚,回到中國來搞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頭號人物比爾·蓋茨、邁克·戴爾一樣,放棄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學位,輟學經商,一舉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聯網的寒冬里,不但一舉拿下新浪、搜狐、網易、TOM的技術委託大單,而且第二次融資1000萬美金成功。

他回國不到2年,僅憑一個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奪得「2002中國十大IT風雲人物」的桂冠。

他創建的網路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國已經堪與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標方面甚至超過google,被國際網路界譽為奇跡。網路的日訪問量,現在已經躋身中國網站「四強」。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網路總裁李彥宏和市場總監畢勝在苦等一個結果。從創建網路到融資1000萬美元,從賣技術給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獨立搜索網站,從8個人的草台班創業到100人的「閃電計劃」,李彥宏等的就是一個結果——是網路好還是Google好?

自從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後,「上帝」像暖風般吹醉了中國人,對「上帝」贊不絕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記者和編輯,像劉韌、方興東這樣的「名記」,幾乎逢人便要說「今天你GoGo了沒有?」據說後來方興東突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發現,他大名鼎鼎的「方興東」三個字居然在 Google上搜不出結果。

李彥宏要用網路與Google比,「聰明人」一看就覺得是拿雞蛋與石頭比。可李彥宏不這樣看,他認為網路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閃電計劃」結束後,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絕對不要再用Google,網路已經不比Google差!」遇見道上的朋友,李彥宏不好「赤化」別人,就由市場總監畢勝 「代嘮」:「網路已經不比Google差!」據說被他們「赤化」的朋友,沒有一個認為上當受騙,比較中肯的評價認為,「在中文領域,網路和Google一樣好用了!」。

由中國電腦教育報舉辦的「Google Vs Bai——兩大搜索引擎對決搜索之巔」萬人公測,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結束,共計持續一周時間。在參加評測的10�015名普通用戶中,約55%的人選擇了「Bai比Goolge好」,10%的人選擇了「Bai、Goolge差不多」,35%的人選擇了「Google比 Bai好」。

有「謠言」說,這次「萬人公測」有網路幕後公關的影子;有「觀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華時報》報道:萬人公開評測,網路超越 Google;同一天,發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報》載文說:網路成為中文第一搜索門戶,網路殺進中文網站「四強」,緊跟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之後。

記者們喜歡筆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間總有人「公正」地懷疑某事件的「幕後」,本不奇怪。三年苦練,網路今日能夠被媒體拿來與Google說事,本來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彥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與Infoseek技術總監威廉·張一起去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參加國際互連網大會,與會的就有Google的兩位年輕的創始人。那次會議的來賓有二分之一與搜索引擎有關,李彥宏當時正在Infoseek做技術主管,大家對他好奇心很重,要求與他交流技術的人士一個又一個。於是,他們臨時搞了個小型聚會,也就在會議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會地點留下,就來了100多人,那個時候,完全就像 「西部淘金」。兩位創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術問題,他也升臘毫無保留地貢獻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沒想到,就這么三四年,這兩個傢伙的Google像引擎殺手一樣,相繼把Infoseek、Yahoo砍於馬下。李彥宏在矽谷的時候就憋著一股勁,別的國家你摧城掠地也罷,在中國,我李彥宏是要與你血戰到底的。

李彥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燃檔未了。2002年春節後,李彥宏開始隱約感覺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場已經開始成熟,而更叫他開始擔心的是 Google在中國網民中的口碑越來越好。一種壓力開始令李彥宏不安——一方面是網路占據著中國市場80%的份額,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經在國際上成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網路如何抵禦Google對中國本土的進攻?這些問題無時不在刺激著他的每一根神經。

李彥宏感覺到與Google的決戰就在眼前。

網路必須在技術上超越Google。

2002年三月,以雷鳴為首的技術突擊隊成立,李彥宏給這次秘密技術行動命名為「閃電計劃」。(未完待續)

《網路傳奇》之二——網路「閃電」

1999年聖誕節那天,當所有東方的、西方的窮人和富人在家祈禱上帝的時候,李彥宏卻穿雲破霧要回中國去,很顯然,這一天,飛機上的李彥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離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國的時候,也是聖誕節。不知是巧合,還是故意,李彥宏事業中最關鍵的兩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這一回,他要回國乾的搜索引擎業務,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被西方網民稱為「上帝」的Google。

他決計要成為挑戰「上帝」的人。

網路「閃電」

-本報記者黎和生楊子北京報道

1999年聖誕節那天,當所有東方的、西方的窮人和富人在家祈禱上帝的時候,李彥宏卻穿雲破霧要回中國去,很顯然,這一天,飛機上的李彥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離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國的時候,也是聖誕節。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故意,李彥宏事業中最關鍵的兩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這一回,他要回國乾的搜索引擎業務,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被西方網民稱為「上帝」的Google。

他決計要成為挑戰「上帝」的人。

網路公司真正開張是2000年3月份,除了財務、出納、行政外全是技術人員,李彥宏和徐勇兼做Sales,專職的技術人員有5人,其他都是來兼職的北大、清華的學生。不是不想多招幾個技術人員,李彥宏感嘆,國內真正懂搜索引擎技術的人才太少,只好一邊干,一邊培養。

李彥宏的新公司選在北大資源樓。這個地方緊鄰北大,和中關村隔四環相望,非常適合技術創業。他這套選址的技術是從矽谷學來的,矽谷的很多IT創業公司就環繞斯坦福大學辦公,老師和學生兼職起來方便。早期的矽谷創業公司,誇張點說,「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學生的肩膀上發展起來的!」。

北大資源樓剛好餘下兩間房,420在樓道的轉角,面積大些,適合技術人員集中辦公;406正好在樓道的中間,不到20平方米,李彥宏就把財務、行政安排在裡面。李彥宏自己的辦公室設在420靠窗處,從窗口斜望去,他當年在北大讀書時住的43號樓一覽無余,每到晚上,43號樓的燈光總能勾起他對大學生活的無限回憶。

北大資源樓被一片綠樹環抱,樓下的那棵老槐樹少說也有30年樹齡了,那個夏天,知了在這棵樹上炸開了窩,整個晚上不停地鳴叫,像在開一次沒完沒了的研討會。420房整夜亮著燈,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實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廁所洗把臉,回到電腦前接著干;「煙民」們抵抗黑夜的辦法明顯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廁所旁的過道里吞雲吐霧,聽知了唱夜歌。網路就在這么一個校園民謠似的環境中誕生了,並且用2年的時間一舉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場,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寬敞的海泰大廈。

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節剛過,企業里彌漫著過年的餘波——

「畢勝,今年回唐山老家過年了嗎?」「Robin�李彥宏的英文名 怎麼樣,矽谷的春節熱鬧嗎?」

李彥宏是在美國過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國了。美國人的「聖誕」節早就過了,Google這個時候正在加緊他的華語市場擴張。他想起自己1999年聖誕節回國,決計在本土與「上帝」交戰,兩年多來,網路在中國與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顯不夠。Google在2000 年9月推出中文版後,中國至少有500萬網民開始用Google。

網路的新年突然緊張起來,按照李彥宏的意見,以雷鳴為首的「閃電計劃」成員必須在9個月內「讓網路引擎在技術上全面與Google抗衡,部分指標還要領先Google......」

雷鳴是北京大學計算機系2000屆碩士畢業生,在學校里就小有名氣,按照李彥宏的話說,雷鳴的確是個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鳴的「閃電小組」很快行動起來。李彥宏給他們另外還下達了具體指標,要求「閃電計劃」完成後,網路的日訪問頁面(Pageview)要比原來多10倍,日下載資料庫內容比Google多30%,頁面反應速度與Google一樣快,內容更新頻率全面超過Google。

那年夏天,天熱得出奇。

「閃電小組「的成員們除了在技術上有了巨大的革新,還有了新發明,他們買了一部遙控玩具汽車,把需要交換的磁碟和文檔放在玩具車上,誰需要什麼,就由車運過去,倒省了不少腿腳功夫。還有人買了滑板車,站在滑板上去財務室報賬。「閃電小組」忙中取樂,一團熱火。

2002年8月,李彥宏對「閃電計劃」的進展仍然感覺不滿意,決定自己親自兼任組長,帶領小組成員作研發。由於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術積累已經很深,加之對當時世界的前沿技術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確實使「閃電計劃」的進展比原來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樓下的那棵老槐樹掉下了最後一片葉子,新樓里的「閃電計劃」也終於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堅歲月塵埃落定。

李彥宏的「閃電計劃」一共15人參與,有人戲稱是「野戰排」,當初有小組成員憂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個加強營的兵力,「我們打得過嗎?」李彥宏4月份還在廣安門醫院住院,他給大家打氣說:「我們是在自己的國家『打仗』,你們每個人平時不都對Google不服氣嗎?這回真刀真槍干起來了,誰怕誰?」

「閃電計劃」的結果是輝煌的,在網路,有人悄悄地刪掉了Google的鏈接,理直氣壯地用自己的網路。畢勝率領網路的市場隊伍,白天拜見客戶,晚上拜見媒體,開始了推廣方面的「閃電計劃」。他們要讓每一個中國網民明白,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閃電計劃」勝利結束後,公司沒有召開「慶功會」。李彥宏帶著大家去郊外玩了兩次,算是對大家的犒賞。

網路前面的路還很長,比起矽谷的同行來,李彥宏只是對中國的路更熟一些。

下期請看《網路傳奇》之三——矽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矽谷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矽谷其實不是谷,從地域上看,矽谷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舊金山市和聖何塞市之間一塊30英里長、10英里寬的狹長地帶。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脈,面對舊金山灣的一片海洋,為山海所環繞,這里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谷,只是在人們想像中是一個「谷」,一個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彥宏離開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從新澤西州踏上去矽谷的第二次創業之路。

矽谷狂想曲

-本報記者黎和生楊子北京報道

在世界IT史上,矽谷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矽谷其實不是谷,從地域上看,矽谷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舊金山市和聖何塞市之間一塊30英里長、10英里寬的狹長地帶。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脈,面對舊金山灣的一片海洋,為山海所環繞,這里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谷,只是在人們想像中是一個「谷」,一個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彥宏離開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從新澤西州踏上去矽谷的第二次創業之路。

矽谷是李彥宏心中的夢。那裡有HP、SUN、網景、Yahoo�、Oracle,那裡有Internet和VC�投資商 ,那裡有斯坦福大學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陽光,都是那麼讓他嚮往。

威廉·張站在Infoseek大樓的門前迎接他。這位Infoseek的CTO來自台灣,哈佛博士頭銜,從工程師干到CTO,也算身經百戰的 「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與李彥宏邂逅相遇,談技術,談大陸,談台灣,談中華文化,談互聯網,談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張極力慫恿李彥宏,到矽谷Infoseek共謀發展。

李彥宏原來供職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實際是道瓊斯屬下的一家專門分析財經數據的專業咨詢公司。李彥宏的頭銜是「高級顧問」,平日里接觸最多的就是財經新聞,《華爾街日報》幾乎是每天的必修課,Yahoo�的楊致遠,網景的安德森這些互聯網追捧出來的神話英雄,幾乎天天占據華爾街日報的重頭版面,李彥宏心裡隱隱有了一股沖動——到矽谷去。

李彥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東西」,加盟Infoseek使他興奮不已。看著每天有幾百萬人在使用自己設計的東西,他心裡有說不出的滿足感。

李彥宏的住所離網景公司很近。網景當時是華爾街的「紅人」,開發了一個稱作「領航者」的瀏覽器軟體,連微軟都懼怕三分,股民追,媒體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機器」。

李彥宏晚飯後常去網景公司附近散步,看著一棟棟辦公樓拔地而起,塵土飛揚的工地幾個月就變成了漂亮的網景工業園區,讓他一次次地感嘆新經濟的魔力。矽谷的中國工程師很多,李彥宏經常去參加大家的聚會,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價格一路飆升啦;誰誰又通過options(股權)賺了錢,別墅買到山上去了啦。

每一次談話都是一次躁動。

李彥宏很喜歡Infoseek的開發環境,大家相互之間比較尊重,氛圍輕松。對這位來自中國的工程師的技術功底,幾乎沒有人懷疑。有人這樣評價李彥宏在Infoseek的貢獻——威廉·張創造了第一代Infoseek,羅賓·李(彥宏的英文名)創造了第二代Infoseek。

李彥宏加入Infoseek的那陣子,這個公司既輝煌也痛苦。跟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一樣,外面看起來像一團火、一尊神,內部人覺得是一塊冰、一個坑。投資商給每家公司的壓力——市場佔有率要大,現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強——還真應了那句古話「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Infoseek和 excite打得最厲害,Infoseek的前任總裁約翰遜曾想通過緊縮開支來拖垮對手,結果excite沒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約翰遜的是 36歲的哈瑞·馬超。

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達到125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5%,虧損為每股0.15美元,比華爾街預計的每股要少虧0.05美元。這是Infoseek上市以來最風光的一個季度。

1998年4月,李彥宏與威廉·張一起參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聯網大會。在這次會議上,他認識了Google的兩位年輕的創始人。李彥宏的印象中,這兩個傢伙也就20多歲,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這個月還發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購買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華爾街興奮無比,而對Infoseek的技術人員來講,卻是一段從天堂通往地獄的長路。迪斯尼的作風是典型的「排排坐」,員工的升遷主要看資歷,這對習慣了矽谷自由之風的年輕人來講,就像關閉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彥宏感覺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時光已經不多了,雖然這時候他已經擁有50多萬美金的Infoseek股權。

1999年10月,中國政府邀請了一批海外留學生回國參加「國慶典禮」,李彥宏有幸在受邀之列。這次中國之行,從根本上堅定了他回國創業的決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彥宏曾經應清華大學邀請,在清華作了一次技術講座,搜狐的一幫員工也去聽他講課,課後這些搜狐員工鼓勵他:「你有這么好的技術,還不回國自己創業?我們搜狐買你的技術!」。

從「國慶典禮」返回美國的李彥宏已經無心再在Infoseek繼續幹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彥宏剛剛從東部闖盪到矽谷的時候認識的,當時徐勇在一家制葯公司做銷售。後來,徐勇和一幫矽谷的中國人攢著拍攝的紀錄片《走進矽谷》,在北京電視台和內地其他電視台還播出過。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請李彥宏到斯坦福大學參加《走進矽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彥宏約好第二天與徐勇談回國創業的大事。

《網路傳奇》之四——在美國淘金的日子

-本報記者黎和生楊子北京報道

《走進矽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應約來到李彥宏的家裡談「大事」。李彥宏拿出一份「保密協議」,徐勇有些驚訝,但馬上轉為鎮定——李彥宏在矽谷兩年半,已習慣美國人的談話作風了。

徐勇在「保密協議」上簽了字。李彥宏說,「我們回國干一家互聯網公司吧。」

融資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當然,這時候他在美國的身份是生物學博士後。

兩人一邊吃飯,一邊商量著各自在未來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職責分工、發展規劃等等。對於這兩個身處矽谷的「夢想家」來說,創業的躁動,對前景的嚮往,就像突然噴發的火山,一時之間,讓他們激動不已。

矽谷11月的早晨,秋陽如春。經過一夜暢談,兩人美麗的新公司計劃已然「萬事俱備,只欠投資」。

他們的融資目標100萬美金。矽谷有的是投資家,據說一片樹葉落下,總會砸住三個VC(風險投資商)。然而這一次風向變了,VC們的口味不再是門戶,而是電子商務,其中商業模式B2B最受青睞。

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竟然有三家VC願意給他們這家技術公司投資。這些公司看重他們新公司的三個概念:中國,技術,團隊。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兩家,用他的話說,「熱情得實在無法拒絕」。這些VC當然不是錢多得沒處花,那天簽字前,有個VC借故偷偷到房間外打電話問 Infoseek的威廉·張,「這個羅賓·李真的很厲害嗎?」。羅賓是李彥宏的英文名。威廉·張告訴他,「羅賓在引擎技術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兩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獨投,徐勇和李彥宏覺得還是兩家一齊投資更好,一家60萬美金。

簽訂投資協議後,徐勇先回到了中國,李彥宏在矽谷多呆了一段時間,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馬東敏。沒有妻子的幫助,他那本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矽谷商戰》不可能完成,也沒有今天的回國創業。

1999年聖誕節,李彥宏登上了飛往祖國的飛機。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擇。

8年前的這一天,他離開北大、離開家鄉陽泉去美國「鍍金」的一幕一幕,猶在眼前。

留學

李彥宏在北大讀的是圖書情報專業(先為北大信管系),自己卻喜歡計算機,和北大眾多出國留學的同學一樣,他廣種薄收,一次向美國十多所大學遞了申請,最後被紐約布法羅大學錄取。

布法羅風景秀麗,李彥宏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正是白雪皚皚,冰封大地。這所大學的計算機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內。本來李彥宏是奔著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幾年,美國的IT太火,中國的計算機教育在這些學校眼裡,基本上還是「嬰兒」,根本不招中國大陸留學生。布法羅本來也不準備招大陸留學生的,只因為學校聘了兩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教授,在教授們的要求下,學校破例招了他們幾個中國大陸學生。

靠近尼亞加拉瀑布的布法羅大學,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響,一年中有6個月都下著雪。初來乍到,李彥宏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語,編寫程序,經常在學校忙到凌晨2:00。李彥宏的勤奮,其實也是眾多中國留學生初到美國的真實寫照——補習,上課,打工。

李彥宏實在忍受不了布法諾夜晚冰徹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從留學盤纏中拿出1000美金,購買了一輛豐田二手車。校園里的停車場一到凌晨2:00 就要清場,這是李彥宏在學校能呆的最晚時間。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啟動車子,沒有10分鍾的預熱和打掃時間,汽車是根本開不動的。

李彥宏在布法羅讀書期間搬了三次家,第一次與一對中國夫婦合租,合不來,因為夫婦倆經常在每月的電話費上做假,比如,本市通話是不收月租費的,這對夫婦以為他不知道,非要讓他平攤月租費。第二次的環境不錯,但房東家養的那隻貓,竟然讓他過敏。第三次與一個來自香港的留學生合租,雙方合得來,離學校近,很滿意。這一段時間,他的口語和專業英語都有很大長進,不像當初,很多專業課都聽不大懂。他在美國的留學生活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留學生們常常稱其為「磨合期」。

過了「磨合期」的留學生們總會有些躁動。比如,在校外兼職打工啦,參加組織校友會、同鄉聯誼會啦,總之「不閑著」。

1993年4月,李彥宏產生了出去「闖一闖」的念頭。5-8月是學校的暑假,呆在學校里也沒有什麼意思,他決定去「打工」。

李彥宏在網上看了不少招工廣告,覺得合適的,就發一份簡歷過去,又一次「廣種薄收」之後,又一次驚喜的「幸運」——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願意接受他去做實習工作。

改變

去Matsushita的實習,改變了李彥宏的一生。

李彥宏要去一家公司實習的消息很快在中國留學生中傳開了——這家公司給李彥宏開出了每小時25美金的實習報酬,同等條件下,這家公司給的待遇之高,在留學生中幾乎聞所未聞。有趣的是,當他那位香港同屋問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時,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說「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這位同屋聽後大驚,「這還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來,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譯。怪不得這么拗口。 1993年5月,李彥宏在位於普林斯頓的松下信息技術研究所正式實習。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崗位,靠自己掙錢吃飯的開端。普林斯頓是一個寧靜美麗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曾經養育了愛因斯坦等大科學家,同時,這里也是工業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

松下的工作環境非常舒適,一進門就能看見大廳里的室內花園。工作之餘,李彥宏經常坐在花園里看報紙,《華爾街日報》是他最喜歡看的報紙。

李彥宏從事的是OCR(光學字元識別)領域的研究。實習期間,他提出一種提高識別效率的演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視,以至於當他必須結束暑期實習回到學校的時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規,繼續聘用他在學校里兼職,並鼓勵他把這一研究成果寫出來發表。李彥宏後來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這個研究成果的時候,得到國際OCR學術領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賞識,在他的推薦下,這一成果順利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上。

攻讀博士期間能寫出這樣具有國際水平的論文,導師認定他的博士文憑已經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如果不出特別意外,松下一定會在他博士畢業後高薪聘請他。李彥宏的美國之路彷彿一片坦途。

《網路傳奇》之五陽泉小子

1994年暑假前,李彥宏突然接到華爾街一家小公司的聘書,邀請他去做帶「工程師」性質的「高級顧問」工作。李彥宏有些猶豫,自己在學術領域已經有了「開門紅」,接下來順理成章的將是「博士-教授-權威」的金光大道,而這條人生之路,是他從家鄉陽泉走出來時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師還是做科學家,李彥宏再次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

陽泉小子

-本報記者黎和生楊子北京報道

1994年暑假前,李彥宏突然接到華爾街一家小公司的聘書,邀請他去做帶「工程師」性質的「高級顧問」工作。李彥宏有些猶豫,自己在學術領域已經有了「開門紅」,接下來將順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權威」的金光大道,而這個理想,是他從家鄉陽泉走出來時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師還是做科學家,李彥宏再次面臨人生的抉擇。

抉擇

李彥宏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正是柯林頓和戈爾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時候,以互聯網技術為先導,美國經濟牛氣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錢,各公司人才流動異常活躍。

留美學生中這個時候流行一股風氣,只要有工作,讀博士的學生,大都拿了碩士文憑就走人。李彥宏很想拿到博士文憑再去工作,但這家公司的人對他非常熱情,老闆對他的研究非常欣賞,而且兩人在學術上談得非常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李彥宏最後決定放棄博士學業,到這家公司作「高級顧問」。

李彥宏的科學家夢想就這樣破了。

人生的重要抉擇有很多,每一次選擇都是人生的轉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慮,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

從山西陽泉到北京大學,從北京大學到紐約布法諾大學,從華爾街到矽谷,李彥宏每一步走得彷彿都那麼自然,而每一步彷彿又那麼艱難。

童年

李彥宏和他們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樣,沒上過幼兒園,啟蒙教育也基本上是他的兩個姐姐教的。李彥宏五姊妹,三個姐姐,一個妹妹。李彥宏家門前有個小院子,支一塊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經常給他們這幫小孩子上課的地方。那時候李彥宏最喜歡學的是數學。

李彥宏8歲的時候,被送到「陽泉一小」上小學。兩個月後,李彥宏隨著家庭的搬遷轉學到晉東化工廠子弟校。在那裡,老師們覺得這是重點小學校的孩子,沒多久讓他當了副班長。當時的李彥宏對老師的態度是:哪個老師表揚他,他就乖乖聽誰的;誰要是批評了他幾句,李彥宏就會在課堂上調皮搗蛋。

大多數小學老師都認為李彥宏不是一塊學習的料,李彥宏也不覺得自己是塊特殊材料。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李彥宏給班上一位女同學遞條子,表達「愛慕之情」,被這個女生告到了班主任處,班主任通知了李彥宏的父母,老師和家長都來開「批鬥會」,搞得他很沒面子,也算一場「桃色風波」。

李彥宏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壓力還是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因為李彥宏一心想上大學,所以他想到陽泉一中讀高中。那所中學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學,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戶」。

幾乎沒有人認為子弟校的李彥宏可以考上陽泉一中,兩個姐姐更是為他擔心。李彥宏倒不這樣認為,他曾經回憶這段人生最初的抉擇時說,「我小時候有很強的不服輸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心理,?/ca>

㈤ 求百度的發展歷史

網路(Nasdaq:BAIDU)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彥宏、徐勇兩人創立於北京中關村,致力於向人們提供「簡單,可依賴」的信息獲取方式。

「網路」二字源於中國宋朝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詩句:「眾里尋他千網路」,象徵著網路對中文信息檢索技術的執著追求。

2007年9月26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2007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調查報告》,其結果顯示,網路的用戶首選份額已從2006年的62.1%升至74.5%。

之前的宣傳口號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

迄今(2008年4月17日)網路在Alexa中網站排名第13。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文搜索引擎為網站帶來流量的比例網路為74.88%,Google為13.54%,而雅虎僅為3.94%。

公司類型:公開(NASDAQ:BAIDU)

成立時間:1999年

總部地點: 中國北京

重要人物:

李彥宏: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

李昕晢:首席財務官

口號: 網路一下,你就知道。

產業 :網路信息服務 。

產品: 搜索引擎 競價排名

營業額: 17.444億人民幣 (2007年)

稅前盈餘: 約6.290億元人民幣 (2007年)

員工數: 約6000人

官方網站: ://

【發展簡史】

[編輯本段]

網路公司(,inc)於1999年底成立於美國矽谷,它的創建者是在美國矽谷有多年成功經驗的李彥宏先生及徐勇先生。

2000年1月,網路公司在中國成立了它的全資子公司-網路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隨後於同年10月成立了深圳分公司 ,2001年6月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辦事處。

網路的名字寄託著網路公司對自身技術的信心,另一層含義就是突破「事兒做到九十九度就是做到頭」的西方說法,網路就是想要力爭做到一網路,做到頂上開花的境界。

網路公司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網路公司。

它既不是著眼於互聯網內容的提供,也不是門戶網站,而是一家立足於自主掌握並提供互聯網核心技術的技術型公司。

在中國互聯網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網路公司結合世界先進的網路技術、中國語言特色以及中國互聯網經濟發展的現狀,開發出了中國互聯網信息檢索和傳遞基礎設施平台,並且運用最先進的商業模式,直接為整個中國的互聯網提供高價值的技術 *** 互聯網產品,是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技術提供商。

網路公司自進入中國互聯網市場以來,就一直以開發真正符合中國人習慣的、可擴展的互聯網核心技術為使命。

網路所堅持的目標就是為提高中國互聯網的技術成份,幫助中國互聯網更快地發展而努力。

為此,網路不僅帶來解決互聯網基礎問題(信息搜索和信息傳遞)的產品,而且帶來了矽谷式的企業文化以及互聯網應用嶄新的理念。

現在,網路擁有3條產品線,除已被業界廣為認可的門戶網站中文搜索引擎外,還有服務於企業的高針對性的搜索產品-網路網事通,以及網站加速技術。

網路的出現為中國互聯網樹起了民族技術的一面旗幟,將原來中國互聯網依賴於外國網路技術的局面打破。櫻寬

網路以自身的核心技術「超鏈分析」為基礎,提供的搜索服務脊悔亮體驗贏得了廣大用戶的喜愛;超鏈分析就是通過分析鏈接網站的多少來評價被鏈接的網站質量,這保證了用戶在網路搜索時,越受用戶歡迎的內容排名越靠前。

網路總裁李彥宏就是超鏈分析專利的唯一持有人,目前該技術已為世界各大搜索引擎普遍採用。

網路擁有全球前培最大的中文網頁庫,目前收錄中文網頁已超過20億,這些網頁的數量每天正以千萬級的速度在增長;同時,網路在中國各地分布的伺服器,能直接從最近的伺服器上,把所搜索信息返回給當地用戶,使用戶享受極快的搜索傳輸速度。

網路每天處理來自超過138個國家超過數億次的搜索請求,每天有超過7萬用戶將網路設為首頁,用戶通過網路搜索引擎可以搜到世界上最新最全的中文信息。

2004年起,「有問題,網路一下」在中國開始風行,網路成為搜索的代名詞。

網路還為各類企業提供軟體、競價排名以及關聯廣告等服務,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獲得潛在消費者的營銷平台,並為大型企業和 *** 機構提供海量信息檢索與管理方案。

網路的主要商業模式為競價排名(P4P,Pay for Performance),即為一種按效果付費的網路推廣方式,該服務為廣大中小企業進行網路營銷提供了較佳的發展機會,但同時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為該服務會影響用戶體驗。

【網路標志】

㈥ 如何看待百度未來十年發展前景

一直以來,市場都認為網路未來依然有著十足的發展空間。

目前,網路是全球為數不多也是中國唯一的已開發全棧AI能力的中國公司,從專利申請量上也可以看到網路在AI方面所積攢的底蘊,截至2020年10月30日,網路擁有中國最多的AI專利數量以及AI專利申請數量。

從業務層面上更能直觀的感受到網路AI的實力。以智能雲為例,網路智能雲提供與眾不同的全套雲服務及解決方案,包括PaaS、SaaS及IaaS,而且正在步入增長快車道,同時網路智能雲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AI 公有雲服務提供商。

智能駕駛方面,網路同樣時該領域的佼佼者。據了解,截至2020年12月,Apollo累計測試里程達430萬英里,持有199塊中國自動駕駛牌照。同時,網路已與10家領先汽車製造商簽署戰略協議。

小度更是當之無愧的智能音箱和智能屏領域的霸主。Canalys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小度智能音箱全品類出貨量全國第一,也是自2019年至今累計出貨量全國第一;其中,在智能屏細分市場領域,2020年Q2小度智能屏全球出宏歲貨殲鍵量穩居第一。

對於網路在AI上的實力,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道出了真諦,「網路在人工智慧領域有著長時間的積累,並開始向技術應用聚焦;更重要的是,網路的AI業務是以技術驅動,而不是以模式驅動。」

網路的未來是O2O

2015年,網路CEO李彥宏表示,網路公司的未來在於服務而非搜索領域,寧願為了未來的長遠發展而犧牲眼前利益。

李彥宏還指出,網路當務之急是發展O2O業務,而且一定要抓住這種機遇,他甚至用「戰爭」二字來形容這個領域的激烈競爭。他還稱,如果美國投資者仍然不認同網路的價值觀,不排除有一天從美國退市的可能性。

以上內氏絕巧容參考鳳凰網-李彥宏:網路的未來是O2O而非搜索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網路正式登陸港交所,市場一致看好網路未來發展前景

㈦ 百度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網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2000年1月創立於北京中關村。
1999年底,身在美國矽谷的李彥宏看到了中國互聯網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務的巨大發展潛力,抱著技術改變世界的夢想,他毅然辭掉矽谷的高薪工作,攜搜索引擎專利技術,於2000年1月1日在中關村創建了網路公司。從最初的不足10人發展至今,員工人數超過17000人。如今的網路,已成為中國最受歡迎、影響力最大的中文網站。
網路擁有數千名研發工程師,這是中國乃至全球最為優秀的技術團隊纖畝橡,這支隊伍掌握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使網路成為中國掌握世界尖端科學核心技術的中國高科技企業,也使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和韓國之外,全球僅有的4個擁有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
從創立之初,網路便將「讓人們最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作為自己的使命,成立以來,公司秉承「以用戶為導向」的理念,不斷堅持技術創新,致力於為用戶提供「簡單,可依賴」的互聯網搜索產品及服務,其中包括:以網路搜索為主的功能性搜索,以貼吧為主的社區搜索,針對各區域、行業所需的垂直搜索,Mp3搜索,以及門戶頻道、IM等,全面覆蓋了中文網路世界所有的搜索需求,根據第三方權威數據,網路在耐沒中國的搜索份額超過80%。
在面對用戶的搜索產品不斷豐富的同時,網路還創新性地推出了基於搜索的營銷推廣服務,並成為最受企業青睞的互聯網營銷推廣平台。目前,中國已有數十萬家企業使用了網路的搜索推廣服務,不斷提升著企業自身的品牌及運營效率。通過持續的商業模式創新,網路正進一步帶動整個互聯網行業和中小企業的經濟增長,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轉型。
為推動中國數百萬中小網站的發展,網路藉助超大流量的平台優勢,聯合所有優質的各類網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網路聯盟,使各類企業的搜索推廣、品牌營銷的價值、覆蓋面均大面積提升。與此同時,各網站也在聯盟大家庭的互助下,獲得最大的生存與發展機會。
作為國內的一家知名企業,網路也一直秉承「彌合信息鴻溝,共享知識社會」的責任理念,堅持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成立來,網路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先後投入巨大資源,為盲人、少兒、老年人群體打造專門的搜索產品,解決了特殊群體上網難問題,極大地彌補了社會信息鴻溝問題。此外,在加速推動中國信息化進程、凈化網路環境、搜索引擎教育及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等方面,網路也一直走在行業領先的地位。2011年初,網路還特別成立了網路基金會,圍繞知識教育、環境保護、災難救助等領域,更加系統規范地管理和踐行公益事業。
2005年,網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一舉打破首日漲幅最高等多項紀錄,並成為首家進入納斯達克成分股的中國公司。通過數年來的市場表現,網路優異的業績與值得依賴的回報,使之成為中國企業價值的代表,傲然屹立於全球資本市場。
2009年,網路更是推出毀旁全新的框計算技術概念,並基於此理念推出網路開放平台,幫助更多優秀的第三方開發者利用互聯網平台自主創新、自主創業,在大幅提升網民互聯網使用體驗的同時,帶動起圍繞用戶需求進行研發的產業創新熱潮,對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升級和發展產生巨大的拉動效應。
今天,網路已經成為中國最具價值的品牌之一,英國《金融時報》將網路列為「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成為這個榜單中最年輕的一家公司,也是唯一一家互聯網公司。而「亞洲最受尊敬企業」、「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中國互聯網力量之星」等一系列榮譽稱號的獲得,也無一不向外界展示著網路成立數年來的成就。
多年來,網路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率領網路人所形成的「簡單可依賴」的核心文化,深深地植根於網路。這是一個充滿朝氣、求實坦誠的公司,以搜索改變生活,推動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己任,正朝著更為遠大的目標而邁進。

㈧ 如何看待百度推廣的未來發展前景

感謝邀請!

1、百讓困度依然是國內搜索引擎老大,在搜索引擎仍然國內用戶使用最多;

2、網路我認為最安全搜索引擎,更多人依賴;不管大人小孩沒有人不知道網路;

3、我司一直都有在網路,今日頭條投放漏滑差一定的廣告,效果比國內返皮其它的都要好!

個人看法,謝謝!!

㈨ 百度的發展前景

分類: 商業/理財
問題描述:

網路上市前,以至上市後的相當長時間,發展一直非常迅猛。但今年不知怎的,先是員工被刺,後來又陷入裁員事件之中,一些技術又被頻頻懷疑模仿網路。的確,網路的所有服務,甚至好像是不久前推出的類似GOOGLE趨勢的服務,都有模仿隱或GOOGLE的嫌疑。。而且網路的發展也是越來越片面,似乎不像GOOGLE那麼全面。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讓網路繼續模仿GOOGLE,但至少我認為網路可以嘗試涉及除互聯網外的其他領域。網路顯得太小心謹慎,入市後更是如此。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網路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家公司。包括PageRank技術我也相信是網路首先使用的。但是我仍舊想知道,網路在以後幾年會向哪些方面發展,作業全中國甚至全亞洲最大的網站,未來的網路是怎樣的?它會不會進入軟體甚至操作系統或者其他什麼服務或技術的領域?

解析:

其實我也認為網路應該適當的改變一下這它的發展方向,因為對於從事搜索引擎的大網站,現已有告行很多,雖說網路現在借著自己的發展歷史,現狀還是很樂觀的,但未來的發展不得不讓人擔擾,各大網站的各種營銷手段日新月異,同時也一個比一個更有沖擊力,免不了有一天,網路會在這樣的環境大潮中灶友伍沉靜下去,所以網路現在面對的形勢不容樂觀

㈩ 百度的創業過程

1.目標明確
2.市場定位準確
3.正式創辦公司

李彥宏簡介:
網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網路公司的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

1991年,李彥宏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前往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先後擔任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公司資深工程師。2000年1月,李彥宏創建了網路。2005年,網路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並成為首家進入納斯達克成分股的中國公司。2017年7月,擔任山西大學大數據學院名譽院長、大數據科學與產業研究院名譽院長。

2018年1月19日,李彥宏以「theinnovator(創新者)」的稱謂成為了本期亞洲版的封面人物。這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家第一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面。3月,擔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委員。10月10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8胡潤百富榜名單,李彥宏、馬東敏夫婦以1150億元,位列第九名。10月25日,福布斯發布2018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李彥宏以1007.4億元位居第八。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李彥宏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海歸創業報國推動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

主要成就

拓展資料:
李彥宏秉持「用科技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的理念,上世紀90年代率先深入研究搜索引擎技術,擁有「超鏈分析」技術專利。2000年歸國創業成立網路公司,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獨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注重人工智慧前沿科技研究,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與製造、汽車、教育、金融、生活服務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及在社會治理方面的應用,助力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智慧城市的構建。成立網路基金會,促進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