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成人員名單(2015年)
根據1982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政治協商會議設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全國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代表、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組成。每屆任期5年。設主席、副主席若幹人和秘書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由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以及無黨派民主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代表,台灣同胞、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
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每年舉行1次。其職權為:修改政協章程,選舉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聽取和審議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報告;討論本會的重大工作、方針、任務並作出決議;參與對國家大政方針的討論,提出建議和批評。全國委員會設常務委員會主持會務。常務委員會由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組成,其職權為:召集並主持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組織實現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的任務,執行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的決議,審查通過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或國務院的重要建議案,根據秘書長提議任免副秘書長,決定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工作機構的設置和變動等。
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自治州及部分縣和市轄區,設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其組成根據當地情況,參照全國委員會的組成決定。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之間以及地方委員會上下級之間是工作指導關系。
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主 席:俞 正 聲
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杜青林 韓啟德 帕巴拉·格列朗傑
董建華 萬鋼 張慶黎
林文漪 羅富和 何厚鏵
李海峰 陳元 盧展工
周小川 王家瑞 王正偉
馬飈 齊續春 陳曉光
馬培華 劉曉峰 王欽敏
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秘書長:張慶黎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名單
刀述仁(傣族) 干以勝 於文明 萬季飛 衛小春 馬大龍 馬長慶(東鄉族) 馬志偉(滿族) 馬英林
王偉(解放軍) 王天戈 王太華 王文彪 王永樂 王永慶 王光謙 王旭東(中共界) 王宇田 王作安 王林旭 王明明 王秦豐 王珣章 王梅祥 王新陸 王新奎 韋建樺
雲公民(蒙古族) 牛汝極 毛肯·賽衣提哈木扎(哈薩克族) 鄧楠(女) 甘霖(女) 厲以寧 石碧 石愛中 龍新民 盧京(壯族) 盧柯 盧志強 盧曉光(滿族)
葉小鋼 田剛 田嵐(土家族) 田靜 田震 田中群 田玉科(女,土家族) 田成平 田惠光(女) 冉霞(女,苗族) 白成亮(哈尼族) 仝廣成 印紅(女) 馮鞏
馮國勤 馮驥才 蘭雲升 年福純 朱之鑫 朱永新 朱孝清 朱維群 傳印 伍淑清(女) 任法融 全哲洙(朝鮮族) 劉凡 劉斌(蒙古族) 劉長樂 劉長銘 劉漢銓
劉迎龍 劉明康 劉振亞 劉曉庄 劉曉榕 劉家強、劉繼賢、劉新文(女)、劉慕仁、關凱、宇如聰、許仲梓、許京軍、許家印、孫淦、孫安民、孫懷山 孫蔭環 孫菊生 陽安江
嚴俊 蘇士亮 蘇士澍(滿族) 李明 李羚(女) 李崴 李讜(女) 李小林(女) 李衛華 李玉光 李世濟(女) 李冬玉(女) 李漢柏(白族) 李成玉(回族)
李華棟 李克穆 李卓彬 李和平(民進界) 李朋德 李澤鉅 李學舉 李家傑 李毅中 楊健 楊天怡 楊俊文 楊衍銀(女) 楊勝群 楊崇匯 楊維剛 吳剛
吳江(無黨派界) 吳晶(女) 吳雙戰 吳正德 吳光正 吳國禎 吳定富 吳恆權 吳曉青(滿族) 何維 何小平 何為榮 何丕潔 何光暐 何柱國 余國春 沈文慶
宋海(滿族) 張帆 張海 張元龍 張玉台 張左己 張來斌 張建平 張研農 張桃林 張海迪(女) 張海濤 張基堯 張裔炯 張震宇 阿什老軌(彝族)
陳傑(女,高山族) 陳群 陳旗 陳廣元(回族) 陳世炬 陳永棋 陳自力 陳進玉 陳建功 陳紹軍 陳政立 陳章良 陳清華 陳錫文 陳德銘 陳冀平 邵鴻 邵琪偉
武維華 茅永紅 林樹哲 林樹森 林毅夫 歐陽明高 尚勛武 季允石 周文重 周漢民 周伯華 周忠和 周健民 鄭小燕(女) 鄭心穗 鄭立中 鄭蘭蓀 鄭軍里(瑤族)
鄭建邦 鄭建閩 鄭家純 鄭惠強 學誠 房興耀 居來提·買買提明(維吾爾族) 孟學農 孟曉駟(女) 趙雯(女) 趙雨森 趙振銑 趙曉勇 郝明金 胡四一
胡國珍(女,侗族) 胡定旭 胡振民 南存輝 段敦厚(白族) 姜偉新 姜建初 洪祖杭 洪慧民 姚克 姚志彬 姚愛興 賀軍科 秦大河 珠康·土登克珠(藏族)
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藏族) 袁隆平 袁熙坤 賈慶國 賈治邦 夏濤 顧秉林 錢克明 錢冠林 倪慧芳(女) 徐澤 徐輝 徐一天 徐一帆 徐振寰 殷曉靜(女)
高峰(宗教界) 高小玫(女) 高體健 高武生 高鴻鈞 郭層城 郭振家 唐英年 桑頂·多吉帕姆·德慶曲珍(女,藏族) 黃志賢 黃麗滿(女) 黃作興 黃明榮(黎族)
黃宗洪 黃潔夫 黃格勝(壯族) 黃康生(布依族) 曹小紅(女,回族) 曹衛星 曹其真(女) 康耀紅 梁國揚 梁保華 彭小楓 彭雪峰 葛劍平 葛劍雄 董萬才
董文標 蔣作君 韓志然(蒙古族) 韓美林 覃志剛(壯族) 喻林祥 程紅(女) 程津培 程崇慶 傅成玉 傅先偉 傅惠民 焦紅(女) 童世平 曾華 溫思美 謝慶生
謝克昌 靳尚誼 裘援平(女) 賴明 雷蕾(女,滿族) 蔡威 蔡達峰 廖澤雲 譚萍(女,苗族) 德哇倉(藏族) 顏延齡 潘雲鶴 潘功勝 潘貴玉(女)
霍達(女,回族) 磨長英(女) 戴德豐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太多,不作介紹。
2. 南水北調有何意義
南水北調,是一項跨流域的宏偉工程,旨在緩解北方水危機,實現南北經濟齊飛,其深遠意義為世人矚目。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以解決沿線100多個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為主要供水對象,兼顧農業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巨大,主要體現在:第一,將較大地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態和環境特別是水資源條件,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對於擴大內需,保持全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結構升級和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第二,通過改善水資源條件來促進潛在生產力形成現實的經濟增長,通過建立南水北調工程新型的運行機制,促進受水地區加大節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使我國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三,能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如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的水源問題,改善當地飲水的質量。第四,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跨流域調水工程是人類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自然,改變人類生存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偉大壯舉。南水北調工程的興建對華北的經濟環境、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環境都將帶來巨大的改善,並帶動全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與穩定。
3. 名人因為污染水之死的例子
供水管道很容易造成飲用水污染,導致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如發現家中自來水出現渾濁、有泥土味的現象,要立即停止飲用。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
我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國際經驗表明,城鎮化率達到50%之後,是水污染危機的高發期,也是修復水生態的關鍵期;一旦錯過這個機會,將會付出極為高昂的治理代價。
——2014年03月06日仇保興兩會報告《讓水資源管理「紅線」硬起來》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張基堯:
飲用水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基礎。目前,我國飲用水安全與人民群眾的健康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2014年03月07日張基堯兩會報告《保護飲用水源就是保障生命安全》
中國著名社會學家周孝正:
近來發生的一些諸如藍藻爆發等污染事件搞得上百萬人沒水喝,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呢?污染的這個污字,一個三點水,一個吃虧的虧字,污染的是水,但最終吃虧的只能是人類自己。
——[深度105·非常道]誰動了我們的環境-周孝正談水污染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生導師王占生:
自來水出廠達標不等於家裡龍頭出水達標,二次污染是影響自來水安全的最大問題,凈水器應該成為每個家庭的必備品!
中國凈水行業資深專家顧久傳:
飲水安全問題從井水時代到桶裝水時代一直存在。直到今天,以凈水器為主流的直飲水時代才讓消費者真正把飲水安全控制在自己手裡!
中國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所長李復興:
好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是健康之本。當前全球80%的疾病都與水有關,安全水是飲用的第一前提。家用凈水器可以解決自來水的再次深度處理,確保家庭飲水安全。
普通口罩那是沒用的,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建議您出門要戴美國進口普衛3316586欣,或是J1234889D上買質量好的口罩,能過濾有害物質的,密合性好的口罩,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讓你的家人出門戴上口罩
4. 60年代國家水利部部長或副部長有哪些
部 長
傅作義(1949.10--1958.2)
錢正英(女,1979.2--1982.3)
楊振懷(1988.4--1993.3)
鈕茂生(滿族,1993.3--1998.11)
汪恕誠(1998.11--2007.4)
陳 雷(2007.4--)
副部長
李葆華(1949.10--1958.2)
張含英(1950.1--1958.2)
錢正英(女,1952.11--1958.2)
馮仲雲(1954.9--1958.2)
何基灃 (1954.9--1958.2)
周駿鳴(1955.5--1958.2)
劉向三(1979.2--1982.3)
李伯寧(1979.2--1982.3)
張季農(1979.2--1982.3)
李化一 (1979.2--1982.3)
王化雲 (1979.2--1982.3)
史向生(1979.2--1982.3)
劉書田 (1979.2--1982.3)
馮寅(1979.2--1982.3)
陳賡儀(1979.2--1982.3)
劉兆倫(1979.12--1982.3)
陳實(1980.8--1982.3)
黃友若(1981.6--1982.3)
婁溥禮(1988.5--1988.7)
鈕茂生(滿族,1988.5--1990.11)
張春園(1988.9--2000.1)
侯捷(1988.12--1991.2)
王守強(1989.8--1993.2)
嚴克強(壯族,1990.11--1998.8)
周文智(1991.4--2001.7)
何景(女,1993.5--1995.2)
朱登銓(1995.2--2000.1)
張基堯(1996.5--2003.8)
敬正書(2000.1--2005.6)
翟浩輝(2000.1--2007.2)
陳雷(2001.7--2005.4)
索麗生(2001.7--2005.12)
鄂竟平(2003.8--)
矯勇(2005.6--)
周英(女,2005.6--)
胡四一(2005.12--)
5. 南水北調什麼時候完工
還沒結束
據新華社北京 11月 16日電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基堯16日宣布,根據國務院2002年批準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和當前黃淮海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將於2007年通水,主要向江蘇和山東兩省供水;中線一期工程將於2010年通水,屆時長江之水可調入北京。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一期工程項目分別於 2002年 12月 27日和 2003年12月30日正式開工建設。按照規劃,東線、中線、西線建成後將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連接,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規劃設想三條調水線路的多年平均年調水總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 130億立方米,西線 170億立方米,建設時間約為 40至 50年。
6. 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外界議論
高官、高管俱樂部
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農業部國家首席獸醫師(副部級)於康震、中石化集團董事長傅成玉、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曉魯……這一連串閃亮的名字不是政府官員和央企高管的某次會議名錄,而是2011年5月25日,中國工程院公布的2011年院士候選人名單。
如果連同離任官員、老總一同計算在內,包括教育部原副部長吳啟迪、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張基堯、交通部原總工程師鳳懋潤和國家安監總局原副局長閃淳昌等人,共有23名政府高官或央企高管入圍候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一片「高官、高管俱樂部」、「中國工程院還是中國工程隊」的非議聲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增選政策委員會主任旭日干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先必須是科學家」、「這一標准對所有的被提名人一視同仁,不管是對高級幹部、企業老總,還是對沒有行政級別的科研人員」。
那麼,為什麼有這么多的官員和老總要角逐「院士」頭銜?這種現象從何時開始?當選工程院院士能為他們帶來什麼?「中國工程院」這個時常被人們提起的名字,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外延和內涵?
政治光環籠罩
根據《中國工程院章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而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中國工程院自1994年成立後,經過17年發展,現有739名院士,其中兼有企業界或政界身份的院士並不少見。現任中國工程院院長的周濟,1999年12月當選工程院院士時也兼有企業界身份,那時他是華中理工大學校長兼華中軟體公司董事長。
1995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徐匡迪就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時任建設部副部長的黃衛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隨後不久,黃衛當選北京市副市長,被人們稱作「院士副市長」。兩年後,黃衛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任常務副主席。
在成立於2000年的「工程管理學部」中,官員和企業家更不在少數。2001年12月,中國鐵道部時任部長傅志寰當選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院士。
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工程院相關負責人稱該學部院士當選條件「頗為苛刻」,當選人必須「具備重大工程建設管理經驗、國家科技布局與戰略管理經驗」。對於傅志寰院士的學術背景,該負責人稱,傅志寰對繁忙線路客貨混運提出了有別於西方國家的「客運要快速,貨運要重載」的解決對策,影響、價值頗大。
中國工程院不僅僅是「榮譽性、學術性咨詢機構」,它還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長期關注院士制度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指出,從級別上講,科學院、工程院有時比科技部還高。「因為科技部長是部級,而兩院的離任院長很多是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都是國家領導人級的。」
幾乎已經形成慣例的是,工程院之前三任院長,朱光亞、宋健和徐匡迪都曾在任職或離任院長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而中國科學院在「文革」之後的歷任院長,盧嘉錫、周光召和路甬祥,都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中國工程院網站也詳細列舉了在中共中央、人大和政協中擔任重要職務的院士名單。
有兩位院士為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路甬祥和周濟。5位院士為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陳左寧、多吉、潘雲鶴、王玉普和謝和平。其中多吉為西藏自治區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雲鶴為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正部級),王玉普為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與此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還有馬偉明、方濱興等26人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其中,路甬祥和農工黨中央主席桑國衛為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此外,於振文、尹偉倫、尹澤勇等4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其中孫永福、袁隆平、龔惠興擔任本屆全國政協常委。其中孫永福為鐵道部原副部長、黨組副書記。2005年,孫永福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時,還擔任著青藏鐵路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正部級)職務。
榮譽與待遇
一些熟悉政界的人士常常開玩笑稱,兩院(中科院、工程院)是中國部級官員最多的單位———盡管沒有明文規定,人們幾乎公認,所有的院士均享受相當於副省/部級待遇。當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級別的院士會享受更高級別待遇。
更為重要的是,只要現行體制不變,「院士」作為「終身榮譽」不會退休,那麼伴隨著它的待遇也不會消失。
2011年3月以來,工程院在網站上連續發布了三封針對工程院全體院士、院士有效候選人及候選人所在單位的公開信。公開信援引部分院士的話稱,一些單位和個人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和渠道進行不正當的活動,為被提名人進行「助選」或「拉票」,有的院士所在單位還通過行政干預手段向院士提出不正當要求。
工程院期望院士及候選人都能夠「嚴格自律,潔身自好……共同為院士增選工作營造純凈、嚴肅的氛圍」。
同時公開信也提醒各位候選人,謹防上當受騙。「您可能更加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中,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可能也在打你們的主意……根據歷年院士增選工作的經驗,可能會有人假冒中國工程院某領導、某院士或院機關工作人員的名義,以各種借口向候選人推銷所謂的書籍、禮品或紀念品;或以各種名義欺騙候選人向中國工程院領導、院士或院機關工作人員贈送禮品、禮金。」
本版稿件據《南方周末》
工程院院士7年增長了540%
1980年,中國恢復學部委員制度時,新增283名學部委員,全國共有學部委員400名。這400人全部為自然科學界人士,因為此前,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已在1977年獨立為社科院。
1991年,中國科學院增選210名學部委員。1993年10月19日,國務院決定將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時宣布成立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1994年產生第一批96名院士,其中30人為中科院院士。
此後,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數高速增長。1997年,中國工程院增選116名新院士,1999年,增選113名院士,2001年再添81名,院士總人數已達到616人,還不包括24名外籍院士。短短七年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數增長了540%。
在日益高漲的爭議聲中,工程院院士增選的幅度終於下降,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別有58人、50人、33人和48人新當選為工程院院士。
2011年,中國工程院增選的車輪已經隆隆轉動,院士增選總名額將不超過60名。一周前,工程院公布了2011年的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485人的名單,第一輪評審將於6月26日至7月1日進行,第二輪評審和選舉將於10月30日至11月4日進行。
2011年,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各學術機構和機關、企業的博弈還在持續。坊間流傳著關於競選院士需要多少公關費的猜測。
畢竟院士的附加值是如此顯而易見。這不僅僅是榮譽,也與現實利益密切相關。比如,全國性的「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培育資金」評審,就規定項目申請需要2名院士或5名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推薦。
7.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有什麼重要意義
經過近50年的勘測、規劃、研究和論證。舉世關注的南水北調工程前期工作已接近尾聲,目前總體規劃已經進入匯總階段,「南水北調」今年開工的技術條件已經基本具備。經過 5到10年的建設,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將開始發揮效益、造福人民。這是水利部副部長張基堯於去年年底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信息。
「南水北調」工程是一個包括節水、水污染防治、地下水限采、制水與配水、分年度提高水價以及改革水資源等內容在內的系統工程。實施跨流域調水是新世紀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該工程在50多個不同方案的長期研究比選基礎上,最終形成了東、中、西三條線路。南水北調沿線有關省(市)已先後編制了各自城市水資源規劃,並最終由水利部編制《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上報國務院。
南水北調總體規劃的重大原則問題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前期工作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體現在4 個方面:首先是確定了「三先三後」的原則,即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並且認真做好節水、治污和生態環境和保護規劃;其次,以南水北調城市水資源規劃、海河流域水資源規劃和黃淮海地區水資源合理配置成果為依據,確定調水工程規模;第三,以水資源合理配置為目標,東、中、西三條調水路線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布局;第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建立水價形成機制和工程建設管理體制。通過調整水價結構,適當提高水價,有利於促進節約用水。而具體水價要在今後根據實際情況擬定,報物價主管部門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准後執行。
張基堯指出,南水北調工程將較大地改善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別是水資源條件,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
8. 張基堯誰有他的個人資料,急
http://ke..com/view/1215346.htm 網路
9. 南水北調東線鄭州段,什麼時間開工
從揚州江都和丹江口水庫分別到達山東威海和北京團城湖,近期工程靜態投資1548億元人民幣,年內開工的南水北調工程貫通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將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據水利部副部長張基堯介紹,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和中線第一期工程靜態投資1548億元中,主體工程投資1240億元,配套工程投資308億元。其中東線第一期工程靜態投資320億元,包括治污投資140億元。東線第一期工程工期5年,主要向山東和江蘇兩省供水,工程規模為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億立方米,其中新增供水量39億立方米。同時加強污水治理,完成江蘇、山東兩省治污及截污導流項目,於2006年到2007年實現東平湖水體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水標準的目標。
中線第一期工程工期8年,投資920億元。丹江口水庫大壩按正常蓄水位170米一次加高,隨著水庫蓄水位逐漸抬高,分期分批連續安置移民。興建從陶岔渠首閘至北京團城湖全長1267公里總乾渠和154公里天津乾渠。在漢江中下游興建興隆水利樞紐、引江濟漢、改擴建沿岸部分引水閘站、整治局部航道工程4項治理工程。多年平均年調水量為95億立方米。需加強丹江口水庫周邊及其上游地區的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保證水庫水質安全。
張基堯說,經過多種方案分析,綜合考慮工程兼有防洪和生態環境等效益,近期工程主體工程1240億元的建設資金擬通過中央預算內撥款、南水北調基金和銀行貸款三個渠道籌集。中央預算內撥款將安排248億元,佔主體工程總投資的20%。通過提高現行城市水價建立南水北調工程基金,籌集434億元,佔主體工程總投資的35%。利用銀行貸款558億元,佔主體工程總投資的45%。(完)
新聞背景:最新確定的南水北調三條線路
國務院批準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再次對工程總體布局進行了深入研究論證,提出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規劃分三期實施。
東線工程:利用江蘇省已有的江水北調工程,逐步擴大調水規模並延長輸水線路。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並連接起調蓄作用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經隧洞穿過黃河;另一路向東,通過膠東地區輸水干線經濟南輸水到煙台、威海。規劃分三期實施。
中線工程:從加壩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規劃線路開挖渠道輸水,沿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後,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規劃分兩期實施。
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西線工程的供水目標主要是解決涉及青、甘、寧、內蒙古、陝、晉等6省(自治區)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結合興建黃河幹流上的骨幹水利樞紐工程,還可以向鄰近黃河流域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供水,必要時也可相機向黃河下游補水。(完)
新聞背景:南水北調近期工程的主要效益
經國務院批准,近期立項的單項工程有三項,即東線第一期工程的江蘇段三陽河工程、山東段濟平乾渠工程和中線第一期工程的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工程,其中江蘇段三陽河工程和山東段濟平乾渠工程將在今年年內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和中線第一期工程經過5年至10年的建設,將使北方受水地區增加134億立方米的供水能力。
這項工程的效益主要體現在:第一,將較大地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態和環境特別是水資源條件,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對於擴大內需,保持全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結構升級和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第二,通過改善水資源條件來促進潛在生產力形成現實的經濟增長,通過建立南水北調工程新型的運行機制,促進受水地區加大節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使我國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三,能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如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的水源問題,改善當地飲水的質量。第四,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10. 南水北調工程麗江段什麼時候完成
還沒結束 據新華社北京 11月 16日電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基堯16日宣布,根據國務院2002年批準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和當前黃淮海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將於2007年通水,主要向江蘇和山東兩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