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間
擴展閱讀
股票軟體如何畫趨勢線 2025-02-05 16:28:07
怎麼查股票的公司資料 2025-02-05 16:15:04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間

發布時間: 2023-05-10 15:29:54

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是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會議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主持。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間擴展閱讀

全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這次全會前,召開了歷時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黨的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和領導骨幹,對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兩年來黨的領導工作中出現的失誤提出了中肯的批評,對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政治方面的重大決策,黨的優良傳統的恢復和發揚等,提出了積極的建議。

鄧小平在會議閉幕式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為隨即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充分准備。鄧小平的講話實際上成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⑵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哪一年召開的

法律分析: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在經濟建設問題上,從糾正急於求成的錯誤傾向和全黨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等問題出發,必須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對陷於失調的國民經濟比例關系進行調整,對過分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著手認真的改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十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屆滿的兩個月以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如果遇到不能進行選舉的非常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全體組成人員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可以推遲選舉,延長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任期。在非常情況結束後一年內,必須完成下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

第六十一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集。如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的時候,選舉主席團主持會議。

⑶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哪一年召開

1978年11月18召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非常有意義的一屆會議,確定了改革開放的大方針

⑷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哪年召開的

法律分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1978年召開的。

法律依據:《中華鉛搜芹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十一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集。如果漏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可以槐畢臨時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的時候,選舉主席團主持會議。

⑸ 十一屆三中全會什麼時候召開的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舉行。

全會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在經濟建設問題上,從糾正急於求成的錯誤傾向和全黨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等問題出發,必須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對陷於失調的國民經濟比例核喊關系進行調整,對過分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著手認真的改革。

鑒於中央在二中全會以來的工作進展順利,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已經基本上勝利完成,全黨工作的著重點應該從一九七九年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全會討論了國際形勢和鉛臘外交工作,認為黨和政府的對外政策是正確的,成功的。 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標志著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開始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拓展資料:

全會提出了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的要求,制訂了加快農業發展的決定,同意將《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發到省、自治區、直轄市討論和改激野試行。為把農業搞上去,必須首先在農村實行改革,推行聯產計酬責任制。

⑹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內容及意義

時間: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內容:1978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意義: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他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束縛,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又一次解決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成為開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時期的偉大轉折。

會議評價: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被認為是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和「兩個凡是」的束縛。

重新確立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路線,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從此將中共中央的指導思想由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從此中國逐漸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中國走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道路。因此三中全會亦被認為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會議。

⑺ 請問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哪一年召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1978年召開的。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出席會議。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決策。

全會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法,這是一場廣泛而又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為全面進行撥亂反正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全會決定,在組織上健全黨規黨法,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反對接受和製造個人崇拜,加強集體領導。

全會制定了發展農業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決心首先集中主要精力把農業搞上去。全會還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評價問題。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哪年召開

法律分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祥沖會是在1978年召開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滲宴讓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叢局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⑼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哪一年召開

法律分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1978年召開的。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決策。全會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法,這是一場廣泛而又深刻的革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⑽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哪一年

法律分析:1978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169名,候補中央委員112名。中央及地方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列席了會議。

全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九十條 國務院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負責本部門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委務會議,討論決定本部門工作的重大問題。

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