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秦長城在什麼地方
據考證這段長城南起於陝西華陰縣東南華山腳下小張村,向東北行經華陰廟東北,過沙渠河直達渭河之濱,渭河以北沿洛河南岸向西入蒲城境,再首核沿洛河西岸向北延伸至白水縣黃龍山麓。 秦國的另一條長城,是秦昭王時期修建的西北邊地長城。秦昭王長城西起今甘肅岷縣,沿洮河東岸北行至今臨洮縣,向東南至渭源境,然後轉向東北經通渭、靜寧等縣進入寧夏南境,過葫蘆河、六盤山、入固原縣境,再由固原縣境折為東北方向,入甘肅省環縣,經陝西省吳起、.靖拿或邊、志丹、安塞等縣的橫山山脈向東北行至靖邊縣天賜灣消芹伍與安塞縣鐮刀灣之間分為二支。一支沿大理河與淮寧河之間的分水嶺東行至綏德縣城西,傍無定河西岸轉向北行至榆林縣南魚河鎮。另一支轉向北,經靖邊縣東、橫山、榆林至神木縣入內蒙古自治區南境,直達黃河西岸。
Ⅱ 秦長城的起點和終點在哪裡
秦長城的起點是甘肅省臨洮縣,終點是鴨綠江。
秦始皇三十三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築長城萬余里,目的是防止匈奴南進,歷史上把這畢羨段長城稱為秦長城。秦長城實際上是原先戰國時期秦長城、趙長城、燕長城的基礎上修建的,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鴨綠江,共築萬余里,史稱萬里長城。
秦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同時也是世界建築圓數扒史上的奇跡,更是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是燦爛文化的象徵。雖然被歷史的風雨剝蝕成了斷垣殘基,但是仍然以蒼莽的氣勢和威武雄渾的壯闊,濃縮成了一種厚實的文化積淀。
秦長城簡介
秦長城位於固原地區境內,是世界偉大遺跡之一,世界八大奇跡之一,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長城在固陽縣城北7公里處的色爾騰山上,東西橫貫西吉、固原、彭陽三縣。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令蒙恬負責修築北方的長城,以防備匈奴南侵。
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
以上內容橘昌參考:網路—秦長城
Ⅲ 秦長城有什麼特點
1,歷史悠久
秦長城始建於公元前3世紀,歷史悠久,已有2300多年歷史。如果你追溯到西方周末和春秋戰國時期的長城,中國的長城至少有2700年的歷史。即使是明朝建造的長城也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樣一座古老的偉大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見,珍貴和罕見的。
2,長度驚人
從春秋到明代,長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維護和建設。長城位於黃河,長江流域的16個省,市,自治區。它有東西向和南北向,總長度為108,000華里(54,000公里)。其中,萬里千里,有秦長城,漢長城和明長含裂城。
3,工程浩大
根據科學家的粗略計算,如果用明長城的土,磚和石頭建造一個1米寬,5米高的牆,它可以圍繞地球一周;如果它用於鋪設0.3米的厚度和5米的寬度。這條路可以環繞地球三周。
4,施工精湛
建造長城的土地,或山脈深谷,河流湖泊,沙漠草原等,都極其復雜和危險,建築工作特別困難。要建造長城,有必要了解和應用各種科學技術知識,如數學,力學,幾何,測量輪老扒,地質,建築,組織和運輸。
(3)秦長城擴展閱讀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臘昌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Ⅳ 秦長城是誰主持修建,用了多少年
長城建造花了282年才局局完成。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蠢臘滑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
長城發展起源:春秋戰國時期,燕趙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並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修建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二個朝代:
1)秦始王時修築的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2)是漢朝修築的西起河西走廊,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1萬帶臘里以上。
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冰道運石等。
Ⅳ 秦長城的起點和終點在哪裡
秦長城的起點是臨洮,終點是遼東地區。
秦長城西起甘肅臨洮,東到遼東,由固原向東北方向經甘肅省環縣,陝西省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折向北至內蒙古自治區境內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
秦長城多為碎石唯行夯築,牆體較矮,古老粗人修築的秦長城跟大家印象里的長城模樣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首先在形制上,秦長城比後世的明長城稍矮,一般秦長城的高度在4米左右,其基寬4米,頂寬卻只有2米左右。
秦長城的歷史
秦統一天下後,為抵禦北方匈奴對邊界的侵擾,對原燕長城、趙長城、秦長城進行修繕,並將他們連接起來,在北方形成了一條綿延上萬里的防禦工事,並派重兵守衛邊疆。秦修長城共計征調民夫不下150萬人,歷時十餘年,耗費糧食和物力無數,耗費了秦朝大量國力。當時天下苦秦已久侍山鎮最大的苦就是修長城。
Ⅵ 秦長城的起止點在哪裡
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鴨綠江。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築長城萬余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秦長城實際是在原先戰國時期秦長城,趙長城,燕長城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建。
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鴨綠江共築萬余里,故史稱:「萬里長城」。其中固陽縣境內的秦長城,長達120公里,橫穿固陽三個鄉鎮迅枯纖。它多半修築在山巒的陰面半坡上,依山就險、因坡取勢,就地取材。
秦長城的保護:
秦長城在青龍峽北分水嶺梁頭、慕田峪北敗李蓮花池梁頭一線……後者長里許,殘高可兩米,橫亘埡口,毛石土築,粗布紋瓦,兩側皆大山,其為秦長城無疑。
據考古專家李亞忠介紹說古代防禦外敵入侵,埡口兩邊以山為牆,人馬就很難攀上。由於所處位置相當隱秘,所以保存最為完好。
此處城牆全為毛石土築,與附近2公里的北齊時期塊石灰縫攔馬牆長城和明長城明顯不同。畝仿此次考察發現不僅蓮花池兩側山埡口有遺存,北京司馬台、白馬關、椴樹嶺、慕田峪等地也有類似發現,但都不如這里完整和明顯。2020年11月,入選國家文物局發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
Ⅶ 秦長城還存在嗎,秦長城現在在哪裡
1.沒有,只剩遺址。
2.秦長城遺址發現於1987年,共兩處。
3.一處南起巴拉素鎮轉水廟村,北至補浪河鄉向陽村附近,全長25公里,間斷延續,最寬處30米,高均1米左右,有多處夯土層,但夯印不明顯。
4.另一處東起巴拉素喬家峁南,西至紅石橋鄉井界村,全長14公里,殘牆間斷綿延,夯土層厚15―20厘米,尚有殘存墩寬9米,高5米。
5.?沿此兩段悉弊胡古長城遺址,發現有大量的白灰陶、夾砂灰陶、黑陶和少量紅陶殘片,其上紋飾多為藍紋、粗細繩波、方格紋和堆積紋等。
6.同時,還發現戰國時常用的陶鬲單足及其殘片、石器殘件和四棱形鐵箭頭等物。
7.經考定,這里為戰國至秦漢時長城遺址。
8.據《漢書-匈奴傳》睜攔上載:「十有餘年而蒙恬死,諸侯叛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謫邊者皆復去。
9.於是匈奴得寬,復卜升稍渡河南和中國界放故塞。
10.」所謂「故塞」,即秦昭襄王時所築、今榆林市境內發現的秦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