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筆桿子不能代替槍桿子,光動動筆桿子,是消滅不了敵人的。但是筆桿子只要能掌握群眾,也能變成威力巨大的槍桿子。
「批判的武器」就是理論辯論,通俗點叫筆桿子;「武器的批判」就是實踐斗爭,通俗點叫槍桿子。
引用自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序言》,原文是」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
這後半句話恰恰是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序言》後半部分想要強調的重點。這後半話充分說明馬克思非常強調「理論」對於革命「實踐」的重要性。
(1)槍桿子里出政權擴展閱讀: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曾經指出:"批舉拍埋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馬克思這段名言所體現的哲學思想就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話中有兩個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論一經群眾掌握,會變成物質力量」。這兩句話講了兩層意思,前者正螞是說「理論不能代替實踐」,後者是說「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馬克思也認為,宗教是苦難的現實世界的反映,宗教賀簡中的苦難就是現實世界中苦難的歪曲的反應。要批判宗教,最徹底的做法是徹底的推翻顛倒的社會關系,推翻異化人性的社會制度。顛倒的現實世界一旦被推翻,宗教幻想的天國也就隨之瓦解了。
參考資料:網路-馬克思主義
㈡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是誰說的,什麼意思
毛 公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漢口黨的最高會議—「八七」會議上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 權」的著名論斷。
強調全黨「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㈢ 槍桿子裡面出政治權是在哪裡提出的
在湖北省漢口市八七會議提出的。
1927 年春天以後,隨著蔣介石叛變革命,南京和武漢國民政府相繼「清黨」和「分共」,革命形勢跌入谷底。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漢召開緊急會議,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思想,由此成為指導中國革命幾十年的響亮口號。
關於如何開展武裝斗爭,八七會議明確提出:黨的現實最主要的任務是有系統地、有計劃地、盡可能地在廣大區域內准備農民的總暴動。會議認為,農民運動的主要力量是貧農,決定調派最積極的、堅強的、有斗爭經驗的同志,到各主要省區發動和領導農民暴動,組織工農革命軍隊,建立工農革命政權,解決農民土地問題。會議強調,工人運動和農民武裝暴動必須互相結合,要注意武裝工人及其暴動巷戰等軍事訓練,工人階級應時刻准備能領導並參加武裝暴動。
意義: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可以說對中國有著深遠的意義。這一著名論斷是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根據當時中國的國情提出的。他清楚地意識到,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沒有救世主可以將幸福送給中國人,也沒有什麼靈丹妙葯可治中國的病。不顧中國國情,照搬西方的公式,只能將中國越弄越亂,越搞越壞,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確定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興起了土地革命戰爭。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等人的正確領導之下,深刻總結歷史經驗, 反思「左」和右的錯誤教訓,緊緊握住為人民打仗的槍桿子,從而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並最終用人民的槍桿子,締造了一個全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毛澤東「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來歷與演變
㈣ 槍桿子里出政權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1927年8月7日。
毛澤東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漢口黨的最高會議—「八七」會議上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即中國內部沒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這是由中國當時國情特點決定的。
歷史背景:
1927年8月7日,在漢口的三教街41號,中共中央召開了緊急會議,審查和糾正黨在大革命後期的嚴重錯誤,決定新的路線和政策,這就是黨的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八七會議。這次中央緊急會議,實際上是為了應對國民黨背叛革命的緊急情況、在中國革命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召開的。
由於當時環境極其險惡,會議只開了一天。盡管時間有限,但討論時發言的卻有10多人50餘次之多。
毛澤東同志發言最多,共有7次,他結合此前開展的農民運動調查成果,總結軍事方面的慘痛教訓時說:「從前我們罵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從白色恐怖中得出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論斷,一經提出便迅速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武裝力量的行動口號。在八七會議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開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除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各地黨組織還先後發動了100多次武裝起義。
這些武裝起義給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以英勇還擊,為以後紅軍和根據地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喚起了千千萬萬的工農群眾。
㈤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是誰說的,什麼意思
毛澤東
毛澤東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漢口黨的最高會議—「八七」會議上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即中國內部沒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這是由中國國情特點決定的。
本文從「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背景出發,分析了這個著名論斷在古今的意義,講述了在這個時代,強調全黨「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5)槍桿子里出政權擴展閱讀
意義——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可以說對中國有著深遠的意義。這一著名論斷是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根據當時中國的國情提出的。他清楚地意識到,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沒有救世主可以將幸福送給中國人,也沒有什麼靈丹妙葯可治中國的病。
不顧中國國情,照搬西方的公式,只能將中國越弄越亂,越搞越壞,結果只有死路一條。確定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興起了土地革命戰爭。
㈥ 槍桿子里出政治權是哪個提出的
槍桿子里出政治權是
毛澤東提出的。
毛澤東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在1927年8月7日的湖北漢口,黨的最高會議——「八七」會議上,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即中國內部沒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這是由中國當時國情特點決定的。
八七會議是千鈞一發羨御梁的緊急拆孝會兄運議,更是一次在敵人眼皮底下召開的絕密會議。在那個酷熱難耐的8月,20多歲的參會代表們分三天三批秘密入場。為了安全,會場門窗緊閉,所有人只進不出。參會者毛澤東發言最早、次數最多,記錄的文字就有約1300字。他一口氣講了中國革命存在的國民黨、農民、軍事和組織等4個問題。
㈦ 毛澤東是在什麼時候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
毛澤東是在1927年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
1927 年春天以後,隨著蔣介石叛變革命,南京和武漢國民政府相繼「清黨」和「分共」,革命形勢跌入谷底。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漢召開緊急會議,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思想,由此成為指導中國革命幾十年的響亮口號。
(7)槍桿子里出政權擴展閱讀:
黃埔軍校建立之後,中國共產黨逐步認識到槍桿子的重要性。黃埔的學生軍讓中國共產黨第一次體會到,這支部隊是國共合作中兩黨用政治訓練和嚴明紀律打造的一支新軍。
它是那麼與眾不同:完全沒有軍閥部隊的舊習氣,一切都是嶄新的,軍官和士兵不僅英勇戰斗,更明白為什麼戰斗,為誰打仗。
在這樣的背景下,1924 年11 月,周恩來赴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後,即選調優秀共產黨員到各部門任職,還代表中共廣東區委直接領導在黃埔軍校的中共黨組織,擴大共產黨的影響。不僅如此,中共廣東區委還直接領導了一支革命武裝——大元帥府鐵甲車隊。
中共中央也在1925 年的四屆二中全會上決定成立軍事委員會,12月12日又將軍事運動委員會改為軍事部, 這是第一個專門從事軍事工作的組織。1926 年7 月,中共中央召開第三次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通過建黨以來的第一份《軍事運動議決案》。
㈧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是什麼時候說的
1927年8月7日。
1927年8月7日,毛澤東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在湖北漢口黨的最高會議—「八七」會議上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
即中國內部沒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這是由中國國情特點決定的。 本文從「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背景出發,分析了這個著名論斷在古今的意義,講述了在這個時代,強調全黨「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8)槍桿子里出政權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毛澤東在發言中指出,黨中央所犯錯誤中的一個錯誤是不認識軍隊的極端重要性。他強調全黨「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這是由中國國情特點決定的,即中國內部沒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無產階級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裝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奪取全國政權。
毛澤東的這個意見切中要害地指明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也為中國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這段話後來成為黨創建,領導和掌握人民武裝並進行斗爭的行動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