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房不剩房
擴展閱讀
欠信用卡錢可以買股票嗎 2025-02-05 00:46:16
融資可買股票 2025-02-05 00:46:09

房不剩房

發布時間: 2023-05-14 14:48:40

1. 北京佑安府怎麼還有剩房

北京佑安府怎麼還有剩房的原因是因為限競房的渣州茄投資屬性被降低,戶型優劣也成為影響購房者決策的重要因素。限競房投資周期過長,3年交房,5年後出售,8年左右的投資周期,對投資客來說風險太大。限競房就是商品房,但是限競房和普通的商品房不太一樣,因為限競房是限房價,競地價,開發商在取得限競房土地使用權的時候,該土地的價跡戚格在出售的時候是被限制的銷售價格的,因此開發商在出如察售房屋的時候不能私自漲價。

2. 中國房子過剩嗎

8月10號,北大教授姚洋說:中國住房依然不夠!房屋森頌平均過剩, 但兩極分化,分布不均!富人一個家庭多套房產,而大多數人沒房!

網友們都在說,房子過剩,每個家庭都有好幾套,甚至出現了鬼城,你建那麼多空房子干什麼?

40多年來,咱們國家的住房面積增長了19倍,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咱們的住房面積是不夠的!

怎樣才算夠住?

看官方數據,我國的人均居住面積為41.76平,平均每戶居住面積達到111.18平,城市家庭人均為36.52平,與以往以及發達國家人均30平左右相比,已經高出超過發達國家太多了,為什麼還不夠住呢?

只要你走入老百姓群體當中去,你就會發現,這些數據,沒什麼可比銀塵性!

從網上對房地產討論的熱度,足以看出大家對房子的關心程度!雖然,房子總鋒春禪量增加了,人均也超出了發達國家,但是,問題出在分配結構上,卻有很大差距!

目前,大多數老百姓還是沒房可住!或者,目前居住的房子還是老破小,需要置換!這就是為什麼老百姓一聽平均兩字就會搖頭。

確實也是,這么平均下來,大家都有豪宅、有別墅可住。可事實是這樣嗎?豪宅別墅,那是別人家的!而咱們該租房租房,該住老破小,還是住老破小!

房子過剩,不過是聲討房地產的一個工具!

當然,我們並不否定這個平均值,它對於國家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這絕對不是真實的平均值。

在兩年前就有人說過,我們現在已經不缺房子了,居住問題已經解決了,可是你到市場去調研發現,很多人沒房可住,依然還是租房。

核心的問題還是:分布不均 ! 特別是區域的分布不均,特別明顯,比如二三四五線與一線或者特大一線城市分布的兩極分化,尤其明顯。

3. 全國房屋過剩嗎

張大偉表示,結合相關部門此前公布的數據,按三口之家來算,全國城鎮家庭戶均面積已超過120平方米。一些小城市房屋過剩可能會面臨降價,那些租不出去的房子如果產生不了價值,只能像某地海景房那樣空置,最終價格一降再降,甚至淪為「白菜價」。

就小城鎮房價是否會淪為「白菜價」的問題,多位分析人士認為,此說法或有誇大之嫌,但一些小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確承受了不小壓力。

世邦魏理仕中國區董事陳學海認為,從局部市場來看,部分產業基礎薄弱、人口吸納能力不強的小城市,或出現階段性過剩。

張波對記者表示,五大城市群之外的小城市,接下來去化壓力依然較大,會同時面臨市場信心恢復速度慢,以及需求持續減弱的局面。



「對很多四五線城市來說,房屋已經不是階段性過剩,而是可能會面臨長期過剩的問題。由於人口吸引力較弱,未來增量市場也很難保持原有的體量。此外,四五線城市的家庭持有二套以上房屋的比例不斷增加,未來需求大量減少,而土地供給仍在增加,這種過剩局面可能會有所加劇。此類城市有必要根據人口變動以及產業調整,合理調整市場的供應。」張波補充道。

針對這種情況,有大型房企人士告訴記者,正對城市的戰略布局做出調整。

「新房需求總量會逐步回落,四五線城市在一定時期內回落的幅度會更加明顯。但一二線的需求仍閉老有空間,我們未來將加大在高能級城市布局力度,同時逐步減少部分四五線的投資。」一家TOP10房企人士說。

陳學海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樓市低迷,但一線及熱點二線城市的需求仍然很強,這反映出各地樓市存在很大的差異。

「考慮到五大城市群人口吸納能力很強,處於這些經濟動力強勁都市圈的城市,需求還在不斷增長。這些城市的住房瞎粗需求並未得到充分滿足,未來仍有不小的發展空間。」陳學海說。

全國住宅待售面積創近五年新高

市場熱議「全國有6億棟房屋」之際,另一個引發關注的情況是,去年全國新建商品住宅待售面積創下五年以來新高。

據戴德梁行日前公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末,全國新建商品住宅待售面積26947萬平方米,較上年末增加41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4%。

「受市場預期不明朗等因素影響,盡管新房供給端收縮明顯,但需求不濟致使去年全年新房成交同比下行,推高了整體待售面積。」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端表示。



全國住宅待售面積歷年變化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戴德梁行研究部

另據易居研究院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國100個城市中有68個城市庫存面積同比出現增長,32城庫存面積同比下降。

不過,目前的庫存量並非歷史最高值。戴德梁行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有5個年份的全國新建商品待售面積高於2022年。其中,2014、2016年的待售面積均超過4億平方米,待售面積遠高於2022年。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樓市庫存量增加,市場呈現供大於求的態勢,主要原因不在於供給端,而在於需求端過於疲軟。「需求不振持續了較長時間,目前樓市仍未真正從低迷狀態中走出。」

「新房賣不出去、庫存量增加,令同行困惑的問題是,在市場尚未復甦形勢下供應是否已出現階段性過剩,接下來應該如何排兵布陣。」一家浙江房企營銷部人士說。

新房去化方面,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全國100個城市中一、二及三四線的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分別為12.4、18和21.9個月。

張波指出,按市場現有情況,預計城市之間的分化還將持續,位於五大城市群中的一二線熱點城市的供需,後續仍會保持一定的熱度。

「一方面,這些城市去年所拍地塊價格相對較低,這些項目今年形成的供應在價格上或有一定優勢,會吸引購房者入市。另一方面,由於市場復甦的節奏加快,需求側信心亦會優先磨態鎮復甦近日,官方透露全國有6億棟房屋,再次讓「全國到底有多少套房子」這一話題成為輿論焦點。在日前舉行的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曲琦介紹,住建部在全國范圍展開普查,首次全面摸清了我國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的「家底」並形成了海量數據,城鄉房屋建築第一次有了「數字身份證」。據悉,通過動員260多萬人參與,住建部獲取了全國約6億棟城鄉房屋建築數據及80多萬處市政設施數據,這一數據隨即引發市場熱議。事實上,「全國有6億棟房屋」這一數據包括住宅及非住宅。對於家庭住房總規模,住建部新聞發言人王勝軍去年9月介紹,根據「七普」數據,2020年全國家庭戶住房建築面積總量超過了500億平方米。對此,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指出,中國城市化率已達到一定水平,商品房銷售規模會有所回落。由於人口流動等因素,城市之間的分化持續存在,四五線城市新房供應長期來看或出現過剩局面。「目前來看,全國商品房銷售額恐怕不會再回到18萬億的水平,未來預計將保持10-14萬億的規模。」張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面積計:農村房屋佔一半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住建部此次對全國6億多棟房屋建築進行普查,既是一次「體檢」,也是對房屋情況全面的摸底。近日披露的這組數據,初步回答了我國有多少建築物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細節是,調查的6億多棟建築物,表述所用的計量單位,是棟而不是套,可見目前保有建築物的數量已相當龐大。」張大偉稱。「6億多棟房屋中,並不完全是住宅,還有商辦樓及公共設施。城市、鄉鎮有多少房屋,商品房、商辦、工業及自建房有多少,各線城市及村鎮在總量中各占據多少比例,這些詳盡的深度信息能反映更具體的情況,對於研判一個地區及整體房地產市場結構和未來走向也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但住建部還未公布這些深度信息。」張大偉對記者表示。據中國建設報報道,全國6.6億棟城鄉房屋建築中,農村房屋量大面廣,以棟數計占城鄉房屋建築總量90%以上,以面積計佔一半;而城鎮房屋則為4700多萬棟,同時分為住宅與非住宅兩大類。由此可見,6億多棟房屋中,住宅佔比並不高。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住宅市場情況還應綜合各地人均住房面積等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