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日本醬油

日本醬油

發布時間: 2023-05-18 13:03:54

Ⅰ 日本醬油

醬油是日本最受歡迎的調味料之一,不管吃壽司、燉煮食物或是壽喜燒亦或是烤肉燒烤等都必備的調味品!

下面為您介紹日本醬油的歷史以及三大醬油名產地-千葉縣、兵庫縣、香川縣小豆島的醬油特徵。

我希望藉由這次的專題,能使您了解日本醬油的來歷用途,那麼就讓我們來進入正題吧!

醬油的來源

醬油最早先的記載是700年前在中國的古書「周禮」上所發現的,當時被稱為「醬」。

「醬」主要是當時對保存食品的總稱,分為3類:草醬、肉醬和谷醬。草醬是指腌漬物;肉醬是指帶咸又帶辣的食物;谷醬則可說是現今醬油和味噌的起源。

那麼,日本的醬油起源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奈良時代

奈良時代時,日本吸收了許多中國文化,腌制和味噌等發酵食物開始在日本發展開來。

而當中的以「醬」製法為主的食物急速的發展,種類也隨之而增。「醬」主要是以大豆、米、麥等為原料,這些原料對於一般百姓而言十分昂貴;民間最普遍使用的還是「鹽」,所以醬油在奈良時代則被認為上流社會才會使用的豪華調味料!

平安時代

調味料

隨著平安時代的到來,製作醬的技術也隨之進步,醬漸漸的從固體狀變成了液體狀。

平安時代時,調味料已經變成四種了:「鹽、酒、酢、醬」,民眾在用餐時已可選擇自己喜好的調味料來搭配進食了。

鎌倉時代

鎌倉時代隨著日本農業的發展,以西日本為中心的地方大量種植大豆,人們開始使用被稱為「溜」的調味料。

「溜」日文的意思是沉在味噌下方的液體;是當時在製作味噌的過程中,把固狀的味噌取出後,在味噌桶的下方所殘留下來的液體,而這個「溜」可說是日本醬油最初的原型了。

室町時代

室町時頃李銀代的中期漸漸有了現代醬油的樣貌,「醬油」一詞也在此時誕生。

在1597年出版的日常用語辭典『易林本節用集』出現了「醬油」用語,也是日本最早有醬油一詞出現的文獻資料。

到了室町時代後期,以日本文化為中心的關西地方工業化發展,醬油釀造也日漸興盛。

江戶時代

竹簍蕎麥面

江戶時代,醬油釀造使用的原料從大麥變成了小麥,大家所熟悉的「濃口醬油」也在當時大量的生產釀造。

於是,醬油文化便從江戶時代開始發力;需要使用到醬油的食物,類似蕎麥面、天婦羅、鰻魚燒等的外食產業也開始流行,受到民眾喜愛的濃口醬油也開始在關東地方日逐漸普及了。

明治時代

明治時代開始,日本開始海外文化交流,西洋的醬料、蕃茄醬等開始引進,也在日本生產了。

但是,此時的醬油已變成了百姓的生活必需品,隨著一戰之後的好景氣,醬油的生產量也急速的擴大;隨著工業化的大量生產下,醬油便快速地進入了各個家庭中。

昭和時代

到了昭和時代,因為受到二戰的影響,原料開始不足,所以政府便特設了「統制物資」法案,來限制民眾購買物資,醬油也形成了由政府統一配給的民生必需品。

但是,隨著之後的技術革新,醬油的釀造也開始有了新的變化,製作方法便從人力轉為機械化了。

現在

現在的醬油可說是品質好又量多,除了在日本銷售之外,在美國、中國、澳洲等世界各地也可買到日本的醬油。

醬油的三大名產地

日本醬油代擾槐表的生產產地以千葉縣、兵庫縣和香川縣的小豆島三處為主,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三大產地所生產的醬油的雀宴特徵!

千葉縣

醬油藏

千葉縣所生產的醬油佔了全日本3分之一的數量,代表日本的醬油廠「龜甲萬(Kikkoman)」和「Yamasa 醬油」的總工廠就是位在千葉縣。

千葉縣生產醬油的歷史可追溯至江戶時代,其中以銚子和野田地方兩個城市最為知名。銚子和野田生產醬油如此發達是因為它們運用了江戶川和利根川的水利之便,運送醬油生產原料更加便捷,所以醬油產業才在此兩地蓬勃發展。

此外,在千葉縣所製作的醬油多屬於濃口醬油,濃口醬油佔了日本約84%的市場銷售量!

兵庫縣

各種濃度的醬油

兵庫縣是淡口醬油的一大產地。主要的產地分布在兵庫縣西部的播州平野西邊的「龍野市」。

此產地佔了全國產量的15%,與第一名產地的千葉縣合起來的話,日本半數的醬油可說是從這兩地生產的。

兵庫縣以生產與料理顏色和味道活用相搭的「淡口醬油」為名。龍野市一開始也製作濃口醬油,但隨著江戶時代消逝,逐漸以淡口醬油為主。

播磨平野有豐富的小麥原料,在山部地方則有品質優良的大豆,加上赤穗的鹽和清澈且含鐵少的河川水的自然資源,可說是製作淡口醬油最適合的地方!

香川縣・小豆島

Ⅱ 日本醬油哪個品牌最好

1、龜甲萬特選丸大豆醬油

在租梁日本談到醬油,首先想到的便是龜甲萬。龜甲萬的創業原點可以上溯至17世紀中葉,至今已延續了350多年,在日本市場份額高達31%。龜甲萬醬油行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持有全球醬油市場約50%的份額,在美國醬油市場的份額超過55%。龜甲萬幾乎成為日本醬油的代名詞。

2、山字牌超特選尺虛刺身醬油

Yamasa是日本排行第二的醬油品牌,占據日本11%的市場份額,1645年創立,同樣具有300多年歷史。1864年,Yamasa醬油被德川幕府任命為最高等級醬油,1895為日本皇室供應醬油。Yamasa醬油也是目前日本高檔餐廳廚師的選擇。

3、山字牌鮮度の一滴特選減鹽醬油

同樣來自山字牌的這款鮮度一滴袋裝醬陵型燃油,最大的特點就是鮮味濃厚。食用後封口會自動密封,最大程度地避免醬油和空氣接觸,以保證醬油口味的新鮮。作為一款本釀造濃口醬油,這款醬油比一般的濃口醬油少一半左右的鹽分。

4、Higeta高倍醬油

Higeta是日本銷量第三大廠,至今已有400年的經營歷史。得以作為「最上醬油」(即最頂級的醬油)以原來的價格進行銷售。為了區別於其他醬油品牌,Higeta醬油Logo的左上角就多了個「上」字。

5、大久醬油株式會社濃口低鹽醬油

大久醬油株式會社明治三十年創立,具有120多年歷史,是專為日本天皇設立的醬油釀造廠,繼承百年以上的傳統製法,至今仍保持著原有的製法和味道。

Ⅲ 同樣是醬油,日本醬油和中國醬油的區別在哪裡

專門為了探訪日本醬油和中國醬油的區別。要弄清楚醬油好吃的秘密,首先應該看看醬油是怎麼釀成的,以下插畫來自我們「福桃九分飽」的插畫師沉清:湯淺,日本醬油的發祥地,在江戶時期(1603年-1867年)醬油一度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但是進入平成年代(1989年-至今)後,由於傳統製作成本高,在湯淺地區的手工醬油店已經越來越少。


還能當糖色使用,還是工藝好,那時也沒有防腐,只用鹽,看我們現在對老藝還是掌握不住,老人都走了,要活看都是百歲老人了。現在人做得不好,開始老師也不會,只會淹鹽菜,小麥、水、食鹽4種。日本每年進口近500萬噸的大豆,其中大約有八成用於釀造醬油。現在作為釀造醬油的原料使用的大豆大部分為榨油後的脫脂加工大豆,每年大約需要18萬噸多。

也做過醬油,日本的醬油主要以勾兌為主,他們的飲食習慣不以烹飪為培悔腔主,對醬油的要求不是太苛刻,也不是喜歡鹹味的國家,所以勾兌的醬油都是便當的調料。也有釀造醬油,昂貴,用在餐飲行業。兩前銀國醬油算是同根同祖。日本醬油也配衫是由豆子釀造。同時,有資料顯示,日本醬油也是源於華夏。公元755年以後,當時唐朝的醬油釀造技術由鑒真大師傳入日本,隨後,日本人加以改造,形成了現在的日本醬油。

Ⅳ 日本醬油的品牌都有哪些比較出名的。

日本醬油品牌排行榜:

1.Kikkoman 龜甲萬:為日本及美國均為最暢銷的醬油。醬油的歷史萬字醬油的歷史可追溯至17世紀,當時在江戶(即今日東京)附近野田的幾間醬油公司合並起來,建立了公司。經過努力和技術改革,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間出產高級醬油的跨國公司。

從前製造醬油必須應用提捅和攪拌槳等工具,但隨著科技發展,今日的釀制醬油過程已經機械化,並繼續秉承釀造優質醬油的目標。

2.Yamasa 山字牌:味道醇厚,特級一道工序釀造,適合涼拌、刺身蘸食而深受消費者寵愛,同時它更是適合兒童食用的地道醬油。

3.東字醬油:東字醬油是日本醬油的一個知名品牌,在我國還屬於中高檔消費產品。東字醬油已經成為了日本醬油和日式醬油的一個代號。


(4)日本醬油擴展閱讀:

日本醬油源於華夏,公元755年以後,我國釀造醬油技術由鑒真大師傳入日本。

中國醬油歷史悠久,有兩千年的釀造歷史,始於公元前一世紀左右,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醬油一詞的在宋朝。後相繼傳入日本、朝鮮、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1835年前後,醬油技術由印度傳入英國----歐美醬油。

隨著醬油技術的發展,中國的醬油釀造技術不停革新。而日本則繼承傳統釀造技術,漸漸把醬油發展成了一種文化。所以『日本醬油』成了東方醬油的代表。

我國也漸漸也開始重拾老祖宗文化,很多廠家也開始重新重視祖宗文化基業。

2016年2月19日至3月20日,「江南百工——首屆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朵雲軒藝術中心舉行,又伊鮮以主題「醬油是如何煉成的」來展示日本醬油文化。

Ⅳ 現在國內有些人開始吃日本醬油,日本醬油和中國醬油有什麼區別

2000年前,醬油在中國發展起來,後來被引入日本。從那時起,醬油在日本和中國被製成了不同的風格。日本醬油由烤小麥製成,而中國醬油通常由小麥粉製成。日本版的鹽也比中國版少(通常每湯匙含100至150毫克鈉)。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分享就到這里了,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