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蔣百里夫人
擴展閱讀
手機股票軟體指南 2025-02-04 08:50:01
有人買股票只賺不虧 2025-02-04 08:49:18
上市公司增發股票方法 2025-02-04 08:26:16

蔣百里夫人

發布時間: 2023-05-18 13:25:18

『壹』 金庸有什麼背景

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兩個人是姑表關系。

金庸曾在接受采訪時說:「我的母親是徐志摩的姑媽,他是我的表兄。他死得很早,我和他接觸不多,但印象深刻。我讀過他的新詩,看過他的散文,都是很優美的,對我教益很深。」

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金庸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錢學森的岳父、保定軍校校長行春運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蔣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蔣百里的副官居然是蔣介石的兒子蔣緯國。而我國著名的古建築「糾偏大師」曹時中森肢是金庸的妹夫,已過世的北京德雲社演員張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親叔伯兄弟。

(1)蔣百里夫人擴展閱讀

金庸姻親血親中的親戚名人還有錢學森、穆旦、瓊瑤、蔣百里等,細究近現代不少名門望族的族譜,發現不少耳熟能詳的名人居然都是親戚。

金庸先生出生於浙江海寧名門望族査家,海寧博物館地方史研究者吳德建曾參與修訂了最新一版査氏家譜,這套家譜足足有6卷本,査家共出了22個進士,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檔梁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進入近現代,査家還出現過實業家査濟民,教育家査良釗,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詩人查良錚(穆旦)。其中,查濟民曾於1992年擔任首屆國務院香港事務顧問,因此榮獲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的「大紫荊勛章」。

除了這些査姓名流外,原來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系中還出現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名字,除了穆旦是金庸的堂哥之外,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金庸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錢學森的岳父、保定軍校校長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蔣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蔣百里的副官居然是蔣介石的兒子蔣緯國。而我國著名的古建築「糾偏大師」曹時中是金庸的妹夫,已過世的北京德雲社演員張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親叔伯兄弟。

但金庸曾在接受采訪時說,徐志摩去世早,和他接觸不多,小時候,金庸跟母親回徐家,見過這位才華橫溢的表哥。當時徐志摩已從英國留學回來,在劍橋大學寫的《再別康橋》一詩已膾炙人口。

而至於穆旦,由於金庸出於海寧査家,而穆旦出於天津査家,據說,兩人終生未曾謀面。

『貳』 我爸蔣百里,我哥徐志摩,我弟金庸,我老公兩彈元勛,蔣英的背景怎樣

提起蔣英,或許你未曾聽聞她的名字,但是,你曾經感受過徐志摩筆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的深沉愛戀;抑或年少時期痴迷金庸小說,甚至到現在,也許你的床頭還放著一本《老行友笑傲江湖》;不論怎樣,你也一定聽說過「兩彈元勛」錢學森先生的名號。而這些在各自領域閃閃發光,擁有傳奇性身份的人物都與這位女子——蔣英有關。

經歷眾多,兩人用他們共度相守的時間向對方履行最初的承諾與愛,相知相守,患難與共。在各自領域閃閃發光,熠熠生輝,正如舒婷筆下的《致橡樹》那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錢老與蔣英正是如此,因為愛,尊重對方的熱愛,熱愛對方所熱愛,不論是在生活事業的艱難時期,還是順遂時刻,都陪伴在各自身邊,攜手相伴一生。

『叄』 蔣百里夫人第三位夫人生育了嗎

沒有。
蔣百里的第三任夫人是母親楊夫人的義女,名叫王若梅,蔣母楊太夫人急欲抱孫,乃命百里納為側室。
蔣百里學推歐亞,文武兼備,著述宏富,尤精研兵法。緩碼液是把近代西方先進軍事理論系統地介紹到中國來的第一人,他創立的國防經濟學成為中國近代軍事思想上的重要篇章。他還是國民政府對日作戰計劃的主要設計者。代表作國防論擾物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是中國抗戰國防戰略的重要基礎。被認為模燃中國近代國防理論奠基之作。

『肆』 蔣百里的簡介生平事跡,蔣百里的夫人子女後人介紹

蔣百里簡介

蔣百里,民國時期傑出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著作《國防論》對中國近代革命和歷次戰爭有著重要影響,並對蔣介石、白崇禧等著名人物產生了重要影響。下面來看看蔣百里簡介。

蔣百里與李浴日、楊傑同時作為中國軍事巨擘,聞名世界。蔣百里13歲亡父,與母親一同過著清貧生活。老秀才倪勤叔認為蔣百里是可塑之才,免費為他授課。蔣百里讀書過目不忘,被人們稱為答余“神童”。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與國恥深深刺痛了蔣百里。1900年蔣百里到求是書院就讀,一年後由他人出資前往日殲野本留學。1905年蔣百里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科畢業,並輕松奪魁。

1906年蔣百里留學德國,在武昌起義後蔣百里擔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1912年擔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五四運動後,蔣百里同梁啟超全力從事新文化運動,被稱為“智囊”。1913年,時任軍校校長的蔣百里因對北洋政府不滿在學生面前舉槍自殺,後來奇跡生還,並與看護他的日本女護士佐藤屋登結婚。1917年蔣百里開始撰寫《孫子新釋》、《軍事常識》等著作,並被作為軍事教輔。此後的蔣百里有點棄武從文的意思,主編了《改造》雜志,在歐洲考察期間寫了《歐洲文藝復興史》,1923年又創辦了新月社。直到1925年,蔣百里再次出山,為吳佩孚擔任參謀長,1929年他支持唐生智“倒蔣”,年後入獄。1933年奉蔣介石之命再去日本擬定國防計劃。

1935年蔣百里被聘為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成為最早提出構建中國空軍第一人。1937年蔣百里出版《國防論》,引起巨大轟動。1938年11月,蔣百里病逝於廣西宜山,之後被國民黨追贈為陸軍上將。

蔣百里夫人

作為我國民國時期傑出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蔣百里對我國革命事業有著重大影響。而蔣百里與夫人的故事至今也仍被人傳為佳話,蔣百里夫人共有三位,最為有名的是第二任夫人蔣佐梅,即佐藤屋登。

蔣百里在六七歲時就被父母定下了婚約,對方是一位封建舊社會女子,名叫查品珍。蔣百里的第三任夫人是母親楊夫人的義女,名叫王若梅。由於蔣母急於抱孫子,便將王若梅許給蔣百里做側室。而蔣百里的第二任夫人蔣佐梅本名佐藤屋氏舉喊登,是一位日本女子。

1913年,擔任保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的蔣百里因向北洋政府催促辦學經費未果,憤怒之下在學生面前舉槍自殺。當時日本駐華公使館派出了佐藤屋登救治蔣百里,日本醫生查看蔣百里傷情後發現無需手術,只需靜養。袁世凱要求必須留下一人照顧蔣百里,這位留下的人就是護士佐藤屋登。在佐藤屋登照顧期間,蔣百里對這位女子產生了好感。三周後,佐藤屋登回京,蔣百里感覺失去了支柱一般,在傷病初愈後,蔣百里辭去校長一職,赴京休養。

蔣百里在北京一座日本醫院休養,佐藤屋登恰好在此工作。經過一段波折,兩人終成眷屬,1914年冬季,蔣百里與佐藤屋登在天津德國飯店結婚,並為愛妻取名“佐梅”。蔣百里病逝後,佐梅選擇了留在中國。抗戰期間,佐梅多次奔赴前線,護理中國受傷士兵,她從來不教孩子學日語,自己也只用漢語,儼然成為了中國一份子。1978年,佐梅病逝。

蔣百里夫人蔣佐梅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女性,在民間也受到了人們的傳頌與贊揚。

蔣百里的女兒

蔣百里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教育家和軍事理論家,他的軍事思想和軍事著作對於我國近代歷次戰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蔣百里與夫人蔣佐梅的愛情故事也是一段佳話,而蔣百里的女兒同樣具有傳奇色彩。

蔣百里和夫人蔣佐梅共生有五女,除大女兒蔣昭過早逝世外,另外四個女兒都有著自己的傳奇人生。二女兒蔣雍原本一直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抗日戰爭爆發後,蔣雍在父母的勸導之下回國參加了救護隊,為我國抗戰傷員服務,後來一直定居美國。四女兒蔣華為我國華僑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經創辦了歐洲中山學校,之後定居比利時。而五女兒蔣和幼年時曾跟隨父親蔣百里環游歐洲,新中國成立後蔣和定居北京。文革期間,由於蔣和的身份使她受到嚴查,然而蔣和頗有蔣百里的傲然不屈之氣,在交代材料的紙上寫下“陳伯達是雜種”,使得審查人員驚嚇至極。

蔣百里的女兒中最有名的是三女兒蔣英,蔣英也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夫人。蔣英是一名著名的鋼琴家和歌唱家,從柏林國立音樂學院畢業後成為德律風根公司的簽約歌手。1955年蔣英跟隨丈夫錢學森回國,在中央音樂學院工作。教學期間,蔣英一對一培養了26個學生,其中近一半的學生在國際舞台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其中著名的有姜詠、傅海靜、祝愛蘭、多吉次仁等。2012年2月,蔣英在北京逝世。

蔣百里的女兒作為新中國的建設者,雖與父親蔣百里身在不同時代,但她們都在不同的行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黨和人民的驕傲。

『伍』 蔣百里簡介:揭秘蔣百里有幾個老婆

作為我國民國時期傑出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蔣百里對我國革命事業有著重大影響。而蔣百里和夫人之間的故事至今仍被脊純傳為佳話,蔣百里共有3位夫人,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二任夫人蔣佐梅,即佐藤屋登。蔣百里在六七歲時就被父母定下了婚約,對方是一位封建舊社會女子,名叫查品珍。蔣百里的第三任夫人是母親楊夫人攔棗的義女,名叫王若梅。由於蔣母急於抱孫子,便將王若梅許給蔣百里做側室。而蔣百里櫻衡咐的第二任夫人蔣佐梅本名佐藤屋登,是一位日本女子。

『陸』 蔣百里的夫人及子女今何在

蔣百里(1882年-1938年),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學家,
1912年蔣百里在北京
與廣東李浴日、雲南楊傑同為中國軍事學巨擘,馳名海內外。
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人。以字行,晚號澹寧,筆名飛生、餘一。名字出自《周易·震卦》「震驚百里」。祖父蔣光煦(號沐公)是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建「別下齋」藏書樓一座,貯書10萬冊,刻印《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等多種書籍流傳於世。父親蔣學烺(號壺隱),因生下來缺左臂,沐公不喜歡他,送他到寺廟出家做小沙彌。長大還俗學醫,懸壺濟世,娶浙江海鹽秀才、名醫楊笛舟的獨生女楊鎮和為妻。她是賢妻良母,又通文墨,成為蔣百里的啟蒙老師。
蔣百里13歲時父親亡故,與母親相依為命。出家人不能歸族,其父未得到遺產,家庭生活困苦。其時蔣百里的叔父蔣世一延請老秀才倪勤叔給自己的孩子授業。喜歡讀書的蔣百里經常溜到書房裡去聽講,倪勤叔見他聰慧,頓生愛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對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願教百里讀書,不收『束修』(按當時的習俗,未做詩文的學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開筆的8元至12元)。」從此窮學生就從倪勤叔讀書,學習詩文。蔣百里過目不忘,除了能熟背四書五經,課余還讀《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古典小說,爬上茶館茶桌,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地講上述故事給茶客聽,被譽為「神童」。
中日甲午之戰,深深地刺激了蔣百里。15歲時他經常手捧《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讀至熱血沸騰處,放聲痛哭,淚如雨下,立誓為國效命。1898年,戊戌變法,16歲的蔣百里考中秀才。受維新思想的影響,渴望讀到新書。恰逢雙山學院購進了四大櫥經、史、子、集和時務、策論、算學、格致等書。聽到這個消息,蔣百里真如窮人得著了寶藏,請求老師早一二小時放學,讓他到雙山書院中看書。蔣百里如飢似渴地吸吮知識,以研讀文學一類為多。[2]
1900年春,蔣百里18歲時,應同邑橋鎮孫氏之請,聘為塾師。不久在方雨亭縣令的介紹下,蔣百里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就讀深造,同學中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等人。1901年,方縣令、林知府、陳監院(陳仲恕)3人共同出資,送蔣百里東渡日本留學。光緒卅一年(1905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科第十三期畢業班畢業,輕松奪魁[3] ,在所有日本畢業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劍帶走[3] 。
1902年,中國留日學生已達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進,傾向革命。同年,蔣百里當選為中國留日學生大會幹事,並組織「浙江同鄉會」,又於1903年2月創辦大型綜合性、知識性雜志《浙江潮》。該雜志32開本,月刊,每期約8萬字,行銷國內,魯迅先生積極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國內讓親友閱讀,他的第一批作品《斯巴達之魂》等,即發表於《浙江潮》。身繫上海獄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詩文也在該刊登載,《獄中贈鄒容》一詩萬人爭誦。
百里將軍對日本人的軍事評價不高,但是他後半生和日本結緣不少。他是國民政府對日作戰計劃的主要設計者,他編著的《國防論》成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在這部讓蔣百里耗盡心血的千鈞之作的扉頁上,將軍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字句:「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八年抗戰的戰場上,無數百里將軍在保定軍官學校、在陸軍大學帶出來的國防軍子弟浴血沙場,成為中國軍隊高層指揮官的柱石。
蔣百里為《浙江潮》所寫的發刊詞,情文並茂,傳誦一時。他又以飛生、餘一等筆名,發表《國魂篇》、《民族主義論》等長篇論文連載,宣揚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立論獨到,條理清晰,文辭流暢,感情奔放,頗類梁啟超文筆;而他傾向革命,又不同於梁啟超的改良主義,頗受讀者注意。
1906年留學德國。武昌起義後,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 19

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1917年,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蔣百里正與梁啟超等一起去歐洲考察。次年春回國,正值國內提倡新文化,一時如風起雲涌。梁啟超深感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決心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新文化運動,蔣百里積極參與,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號稱「智囊」。他不僅出主意,更著書立說,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戰將。1923年同胡適組織新月社。 1925年任吳佩孚部總參謀長。1933年赴日考察,認為中日大戰不可避免,擬定多種國防計劃.呼籲國民政府備戰。1935年,任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1936年赴歐美考察,回國後倡議發展空軍。 1937年9月,他以蔣中正特使身份出訪意、德等國,回國後發表《日本人》及《抗戰基本觀念》,斷定日本必敗,中國必勝。1938年8月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13年6月18日凌晨5點,天剛灰亮,保定軍校校長蔣百里就召集全校兩千餘名師生緊急訓話。他身著黃呢軍服,腰掛長柄佩刀,足蹬鋥亮馬靴,站在尚武堂石階上一臉沉痛:「初到該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隨後,蔣百里掏出手槍,瞄準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開一槍。
奇人必有奇運,蔣百里竟奇跡般生還,並與養病期間看護他的日本女子佐藤屋登相好,後者最終成為百里第二任妻子,改名蔣左梅。
蔣百里此次自殺的緣由眾說紛紜,有說是憤於軍校學風浮躁,有說是向陸軍部請求撥款未果,也有說是對中國當時軍界、政界之絕望。在我看來,不論何種說法,都只能部分成立。蔣百里自殺,最大原因是他的驕傲。自殺者往往是最驕傲者,懦夫不敢也不配自殺。
留日期間,蔣百里還參與創辦《浙江潮》,親筆撰寫發刊詞。魯迅當時同是留日熱血青年,曾向此刊物投稿。也是在此期間,蔣百里結識了戊戌後亡命日本的梁啟超,並執弟子禮。
1906年,蔣百里應清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聘為東北新軍督練公所總參議,籌建新軍。趙曾專摺奏保蔣為「特異人才,可以大用」。隨後,蔣百里被公派德國研習軍事,成為興登堡將軍(後為德國總統)下面的連長。1910年,他回國任京都禁衛軍管帶,在沈陽「以二品頂戴任用」。這一年,他不過28歲,在同齡人中卻已鋒芒畢露,聲望無兩。
武昌起義後,蔣百里潛回南方,任浙江都督府參謀長。民國成立,又調任陸軍部高等顧問,以及袁世凱的總統府軍事參議。1912年,他出任保定軍校校長,不久即上演了文初的那一幕。
1916年袁稱帝,蔣百里入川佐老同學蔡鍔討袁。袁世凱死去之後,又陪蔡鍔去日本就醫,旋即為之料理喪事。1917年回國,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開始首次撰寫軍事論著《孫子新釋》、《軍事常識》等,
蔣百里
出版後成為軍校教輔。
此後蔣百里道路一轉,竟有點兒偃武修文之意。1918年至1919年,他隨梁啟超赴歐洲考察,歸國後主持「讀書俱樂部」、「共學社」等團體。1920年,他當選浙江省議會議員,參與浙江、湖南省憲起草工作,支持「聯省自治」。又主編《改造》雜志,其影響力僅次於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期間,蔣百里寫了不少關於聯省自治與社會主義的文章。毛澤東當時也致力倡導「湖南省自治」,也許正受其影響。
1921年,蔣百里將歐洲考察的成果寫成一本《歐洲文藝復興史》,梁啟超為之作序,下筆不能自休,竟寫了5萬多字,跟原書的字數都差不多了,梁氏只好另作短序。後來梁將這篇長序改寫、充實,取名《清代學術概論》,反過來又請蔣百里作序。可算民國學術界一大佳話。
1923年,蔣百里心血來潮,又與胡適一起創辦了新月社,並同徐志摩結為至交。幾年後百里被蔣介石關進監獄,感情充沛、容易激動的志摩還背起鋪蓋,喊著要進去陪他坐牢。
如果順著這個方向發展,中國也許會多一個文人、學者、政論家,但少一個傑出的軍事學家。很顯然,蔣百里並不願意,在日本軍校與德國軍隊里得到的尚武之血,終身都在其身中流淌。我總覺得,有兩個蔣百里,一個文人的蔣百里,愛結社、寫文章、交名流;一個軍人的蔣百里,終身夢想是親手擊敗整個日本軍隊。到最後,軍人蔣百里戰勝了文人蔣百里,雖然,他依靠的只是紙上談兵。
1925年,蔣百里再度出山,任吳佩孚的總參謀長,因吳不「討奉」而辭職,去上海投孫傳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軍將領唐生智起兵「倒蔣」,翌年入獄。稍後,兩個姓蔣的同宗達成和解。1933年,他奉蔣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擬就國防計劃,以備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戰。1935年,他被聘為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翌年赴歐美考察軍事,歸後提出建設空軍的建議。中國最早關於空軍構建的思想,卻是來自陸軍出身的百里。
1937年初,蔣百里最重要軍事論著集《國防論》出版,轟動一時,扉頁題詞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遺憾的是,蔣百里無法看到自己的理論變成現實。[4]
1938年10月,他出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原由蔣中正兼),同年11月,在遷校途中,他病逝於廣西宜山,國民黨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蔣百里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里,他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只是充當高級幕僚,顛沛於諸侯。他的蓋棺定位,應該是軍事學家,而非軍事家。我們看《大公報》主筆王芸生回憶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蔣百里評傳》,都審慎地使用了「軍事學家」一詞。在「老虎總長」章士釗的輓詩里,甚至說他「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或許黃任之的輓聯相對客氣一點:「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
關於他的女兒:1941年,蔣英從德國柏林音樂大學畢業後,轉入瑞士盧塞恩音樂學院研究生班深造,掌握了大量德國、法國藝術歌曲、傳唱劇、受難曲、彌撒等室內音樂作品,對古典、浪漫時期及近現代歌劇作品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生活艱苦,她經常在地鐵買個麵包充飢。她有個堅定的信念:「我不能丟中國人的臉!一定要把西方音樂學到手!」, 1946年,蔣英結束了在歐洲長達10年的求學生涯,回到了祖國。她已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在蘭心大劇院開了首場獨唱音樂會,受到了觀眾的贊賞。
在日本軍校期間,蔣百里、蔡鍔、張孝准被稱為「中國三傑」,日後也都成為非凡人物。三人生年差不多,死的也都較早。蔡鍔1916年死於日本,年僅34;張孝淮1925年死於飲酒過量,年僅44;蔣百
蔣百里作品
里死於1938年,享年56,是「三傑」中活得最長的,但也只能算中壽。若天假以年,「三傑」最後的結局會怎樣?蔣百里又會不會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真正指揮戰役,甚至勝出?這是有趣的問題,然而歷史不允許假設。
黃炎培先生的輓聯雲:
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
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邵力子先生的輓聯雲:
合萬語為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
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張宗祥挽蔣百里先生詩:
宵夜病急難求葯,地僻醫遲未處方。
如此人才如此死,旅魂凄絕鶴山傍。
章士釗挽蔣百里先生詩:
文節先生宜水東,千年又致蔣山佣。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
名近士元身得老,論同景略遇終窮。知君最是梁夫子,苦憶端州笑語融。
《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評蔣百里,說:「百里先生是中國有數的軍事學家,他未曾典兵,而他的學生多是典兵大將;他的軍事著作雖不算多,而片語隻字都可作兵學經典~~百里先生的淹博宏通,實是一位罕有的學者。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人,多是文學修養很好的人。百里先生如果典兵,便是典型的儒將風流。」[5]
1938年將軍病逝後就地斂葬,1947年其好友陳儀等協助遷葬,起棺時竟然屍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楨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眾人泣不成聲。將軍遺骸火化後遷葬西湖。蔣百里將軍的夫人,日本籍的左梅女士也是一位奇女,自22歲嫁給蔣百里將軍就斷絕了和日本的聯系。抗戰中她和中國女性一樣為中國傷兵治療裹創,不辭勞苦。將軍去世後,在誤解和懷疑中撫養五個子女,皆以中國文化傳統為教育,不習日語一字,獲得了中國人的普遍尊敬。

『柒』 蔣百里的三位夫人都是誰

蔣百里三位夫人是查品珍、蔣佐梅旅友、王若梅。

1889年,蔣百里還是個六七歲的頑童時就由父母包辦婚姻。對方是個封建的舊式女子拆弊槐,名字是叫查品珍。

1913年蔣百里自殺後,日本護士佐藤屋登照卜橡顧他時兩人產生感情而成眷侶,成親後,佐藤屋登改名蔣佐梅。

蔣母楊太夫人急欲抱孫,有義女王若梅,乃命百里納為側室。

『捌』 二戰時期中國將軍娶了日本媳婦

這個,最出名的就是蔣百里了。他在日本治病的時候,和日本的女人戀愛,後來,那個日本女子就嫁到中國來。
蔣百里是最出名的戰略家之一,他在抗戰爆發前,甚至就估算出了戰爭的大致形勢。他估算出中國會退到西南,和日軍對抗。日軍雖然精銳,但畢竟國力有限,所謂:輸也罷,贏也罷,就是不要投降。
就是斗信畝戰斗勝利或者失敗,都空森要堅持,不投降,最終可以在消耗戰中,拖垮日本。
應該說,如此見識,當真是戰略家。
戰爭沒有爆發,他已經看出中國坦姿的優勢,日本的缺點。
其次,陳儀,也是娶了日本的妻子,也是抗戰中的重要將軍。他是去日本學習軍事,被日軍的教官欣賞,然後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也是抗戰中的將領,堅守福建一帶。

『玖』 中國將軍娶一日本女護士,生下一女家喻戶曉,女婿更是名揚四海嗎

蔣百里,名方震,字百里,浙江省海寧州硤石鎮(今嘉興市海寧市硤石鎮)人。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1882年10月13日,出生於臨縣海鹽。其祖父蔣光煦是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擁有藏書樓“別下齋”,收藏珍貴典籍10餘萬冊,並刻有《別下齋叢書》和《涉聞梓舊》兩部傳世之作。

其父蔣學烺,因生下來左膀殘缺,蔣光煦不喜歡他,養育到十餘歲的時候便將他送到海鹽一寺廟出家。就這樣,蔣學烺當了十年的和尚,最終耐不住清苦和寂寞,於是便還俗學醫,並娶了窮秀才之女楊氏為妻,後生下獨子‘蔣百里’。

錢學森和夫人蔣英及其孩子

1938年11月4日,蔣百里先生病逝於廣西宜山(今廣西河池市宜州區),享年56歲。

參考文獻:《“天生兵學家”蔣百里的傳奇人生》、《蔣百里全集》、《蔣百里先生全集-第六輯》、《民國史》;

『拾』 誰知道金庸、徐志摩、錢學森、瓊瑤,蔣百里親戚關系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 蔣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錢學森——金庸的表姐夫(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的妻子); 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 海寧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進入近現代,査家還出現過實業家査濟民,教育家査良釗,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詩人查良錚(穆旦)。

(10)蔣百里夫人擴展閱讀:

查家在清代「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被康熙稱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賜以「澹遠堂」、 「敬業堂」、「嘉瑞堂」等匾額。徐家則是古鎮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經營著醬園、綢庄、錢庄。金庸生母徐祿是詩人徐志摩的父親最小的堂妹。

1914年,徐祿與查樞卿結為夫婦。成親以後,徐祿與查樞卿感情篤深,先後生下長成的有查良鏗、查良鏞、查良浩、查良棟、查良鈺五子和查良琇、查良璇二女。1937年,徐祿因患急性菌痢而病亡,這一年,金庸只有13歲。

金庸的繼母顧秀英原是查家的丫鬟「月雲」。顧秀英11歲時押給查家的,起先伺候金庸的祖母。20多歲時被母親領回,後來去了上海做女傭,因而,查家逃難時她沒有跟著過江。

徐祿病亡滿3年,查樞卿續弦,小他17歲的顧秀英便做了他的新妻子,擔當起撫育幼子的責任。後來,她先後生下查良鋮、查良楠、查良斌、查良根四子和查良琪、查良珉二女。

親屬

表兄:徐志摩

同宗:穆旦(查良錚)

姑父:蔣百里

表姐:蔣英(錢學森的夫人)

表外甥女:瓊瑤

金庸的武俠小說寫作始於1955年,當時他在《大公報》上與梁羽生、陳凡開設《三劍樓隨筆》專欄。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寫出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隨後又寫出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雪山飛狐》等作品,截止1970年代封筆,總共寫了14部武俠小說。

2018年10月30日,明報創辦人、一代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筆名金庸)在香港去世,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