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吒的讀音是什麼
哪吒的讀音:[né zhā]。
李哪吒( Li nézhā ),亦作哪吒,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道教護法神。 哪吒信仰興盛於道教與民間信仰。在道教的頭銜為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俗稱太子爺、三太子。
對於其角色的記載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 ,活躍於明代古典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封神榜》) 等多部文學作品中。
哪吒是《封神演義》里作者著力描繪的神話英雄之一。
哪吒
"哪吒"之名源於"那吒",那吒是一個舶來神的名字。在漫長的歲月中,伊朗人與中國人影響並控制著亞洲西部到東部的廣大區域。伊朗和中國土地上的居民在各個時期相互交往、通商。毫無疑問,這種毗鄰關系與相互交往對兩個民族的文明與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值得人們從各個方面來加以深入研究。
"哪吒"(不是那吒)一詞最早出現在道教書籍,而非佛教,佛教中的是叫那吒,雖然道教的哪吒原型是佛教的那吒,但是兩者絕對不是同一個人,不能混搭在一起。
那吒本是佛教中的一個神,在唐以前,我國尚無關於"那吒"的任何襲桐記載。如此說來,"那吒"的進口當屬唐代,經以後歷代文人的演義,才形成如今天我們所知之形象。
唐代僧人大廣智不空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稱哪吒為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還有其它的唐代佛經文獻中出現的關於那吒的記載,如"爾時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那吒捧塔隨天王"……從這些佛經不甚詳細的缺禪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關於他的事情,如他的身世,他的角色。
由於唐代崇佛風氣興盛,佛經故事中的這位天王的第三子的事跡,便廣為傳播了,開始成為唐代筆記小說的人物。如唐玄宗朝《開元傳信記》里就記載了宣律和尚路遇那吒的故事。這應是除佛經之外,唐人筆記小說中記載那吒事跡最早的一個故事了,不過承襲之跡非常明顯。
那吒來到中國後,道教便在那吒的原型基礎上創造了另一個中國血統的道教神靈--李哪吒。隨著道教的發揚光大李哪吒也逐漸演變為道教護法神和閩台地區的地方神。但值得一提的是李哪吒是中國人,是中國小孩,是中國血統,而那吒卻不是。[3]
由於文人的演義,哪吒的故事已趨近大眾化完整化了。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收有的"哪吒太子"一條,為哪吒寫了一個較完整的傳說:"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駕下大羅仙,身長六尺,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因世間多魔鬼,玉帝命下凡,以故托胎於拖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與龍王戰,殺九龍"……"手搭軒轅箭,射死石姬娘娘之子"……"父怒,哪吒遂割肉刻骨還父,而到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遂折荷菱為骨絲為脛,葉為衣而生之……"後降魔有功,玉皇大帝封之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由此可見,此故事已包含了哪吒的基本的形象細節。不過各方面並不甚突出。
哪吒的傳說引起了明代文人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取材於此,將一些支離破碎的情節連綴起來,加以豐富而超現實的想像,塑造了一個生動可愛的哪吒形象,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義。其中以《西遊記》《南遊記》《封神演義》為突出。《西遊記》中描寫哪吒與孫悟空大戰,可以看出他手中的武器已基本齊全,而且還對"析骨還父肉還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釋,並且也講出了李靖托塔的原由。至於《封神演義》再借鑒《西遊記》中關於"紅孩兒"的描寫,將哪吒寫成一個手持火尖槍的小孩模樣,就更令人喜愛了,這樣就使哪吒的形象最終形成了。
2. 哪吒的正確讀音
哪戚橋吒的正確讀音是nézhā。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道教護法神。 哪吒信仰興盛於道教與民間信仰。在道教的頭銜為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
俗稱太子爺、三太子。對於其角色的記載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 ,活躍於明代古典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 等多部文學作品中。
(2)哪吒怎麼讀擴展閱讀
1、小說神話故事中,哪吒在年幼時打鬧龍宮,後參與封神大戰,過關斬將和降妖除魔的經典故事,廣為流傳到如今,信仰至高至聖,尊為天庭大羅天神。
封神里是闡教弟子之一,西遊里是三壇海會大神。封神中的哪吒是無魂魄,無血肉之軀的蓮花化身,具有三頭八臂的神功,而西遊中的哪吒是蓮藕之軀,具有三頭六臂的神通。
2、穿戴:身穿紅肚兜,脖子戴蓮花,腰系荷葉裙,頂上揪巾光燦爛,水合袍束虎龍紋,四肢腕上各套一箍環兒。發梳護囟門,總角雙髻頭,
系頭繩束發,光著兩赤腳,可愛娃娃臉。武器:揮擲乾坤圈、身披混天綾、手提火尖槍、足踏風火輪。斜掛豹皮囊、金磚囊中行清放、雙執陰陽劍、投祭九龍神火罩。
3、宋代佛經中有不少關於那吒故事的記載,如在《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密庵和尚語錄》、《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中,已有那吒「三頭六臂」、「析骨還父肉還母檔仔前」等情節,並出現「混天綾」、「捆綉球」等兵器,形象較比剛剛傳入時期飽滿。
3. 哪吒怎麼讀
né、zhā。哪吒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仙,佛教及道教護法神。興盛於道教與民間信仰,最早傳說來自古波斯和古印度教的神話,隨著本土化的傳教,唐末起就從古盛傳至今,由佛教護法軍神「那吒」演變而成,記載早已在東晉朝代有之。
哪吒讀作né、zhā。哪吒是和游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仙,佛教及道教護法神。興盛局鎮於道教與民間信仰,在道教頭銜為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尊稱太子爺、三太子、善勝童子。主要記載源於元代宗教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活躍於明代神魔系列小說名著《封神演義》、《西遊記》、《南遊記》等多部古典文學桐棚粗作品,是托塔李天王家的三太子,最早傳說來自古波斯和古印度教的神話,隨著本土化的傳教,唐末起就從古盛傳至今,由佛教護法軍神「那吒」演變而成,記載早已在東晉朝代有之。
4. 哪吒有幾個讀音
哪吒拼音是né zhā。
哪吒(né zhā)搜猛,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道教護法神。哪吒信仰興盛於道教與民間信仰。在道教的頭銜為中壇元帥,佛教稱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民間小說稱三壇海會大神等,俗稱太子爺、三太子。
道教中,哪吒姓李,父親是托塔李天王,上有二兄金吒、木吒,排行第三。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將領之一,統帥五營神兵。
道教的頭銜為太子元帥、中壇元帥、火輪天王、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民間一般尊稱太子爺、三太子,哪吒是華人崇敬的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