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葯品促銷常用方法
1.市場細分化營銷策略,通過辨別具有不同類型消費需求和慾望的消費者群,把整個市場劃分為若干個子市場,分市場。目的是要在大市場中尋找對企業最有利的細分市場,選擇最有效的目標市場,制定最有效的營銷策略,有利於企業把自己的特長和細分市場的特點結合起來,集中有限資源,經營市場空缺葯品,從而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利於企業不斷調整市場營銷策略。
2.葯品的市場競爭策略,醫葯企業制定營銷策略時,不僅要進行市場細分,迎合目標客戶的需求,同時還要針對為相同目標客戶服務的競爭對手,以能使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市場競爭策略就是企業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在競爭中保持或發展自己的實力地位而確定的企業目標和達到目標爭取的各項策略的有機結合體。制定市場競爭策略,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競爭地位,依據市場結構,明確自己做一個什麼樣的競爭者,從而採取不同策略。其次要採用葯品使用價值,葯品價格,研發技術,服務,時間的方面,來發掘適合自己的競爭優勢。
3.葯品市場發展策略,醫葯企業在選擇目標市場,制定市場策略的同時,還須研究和制定葯品市場發展策略,即企業擴大再生產,開拓市場,發展經營策略,首先須認真確定企業現有業務和產品狀況,對多項業務和產品的戰略性盈利潛力要進行評估分析,把有限的資陸攔仔源用到發展經濟效益好的業務和產品中去。其次通過評估確定戰略,部分業衡納務被放棄淘汰。早汪因此,需要發展新的業務,新的產品,開拓新市場,制定企業新業務發展策略。
2. 醫葯營銷策略
醫葯行業屬於比較傳統的行業,有其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長周期的特點,但因市場競爭力大,行業渠道混亂,經營運作低效,隨時面臨資金連斷掉的危險,還要受政策管制,面臨合法合規的考驗,再加上營銷推廣模式陳舊,以及電商的影響,都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醫葯行業的發展。
所以,繼續靠傳統的電視、衡蠢報紙、廣播等營銷手段是行不通的,想要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位,不被淘汰就要創新,而「互聯網+醫葯」就是一條捷徑、一場東風,一個新的營銷模式。
「互聯網+醫葯」它既是技術上的變革,又是新零售模式的創新。只要企業利用好互聯網,它勢必可以成為醫葯行業的新營銷平台、銷售平台,還可與葯品銷售企業合作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把它變成企業與用戶、渠道、終端深度溝通和互動的平台與工具。而且它還可以通過網站、搜索引擎、軟咐察陪文、論壇等配合來給沒者我們提供用戶來源、輸入流量,最主要的是互聯網要比傳統的營銷手段成本低很多 ,而且會通過大數據分析定向推送,拓展受眾群體。
「互聯網+醫葯」的模式,給企業帶來更透明、更高效、更專業的醫葯銷售通路和市場,也給百姓帶來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完全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
華潤三九醫葯媒介電商總監也曾說過:「我們覺得互聯網和醫葯未來的趨勢是爆炸性的需求。」而在2019年8月,葯品管理法(2019修訂)網路售葯獲得認可,意味著法律層面打開了處方葯網售的口子,互聯網+醫葯模式少了阻礙,有了前景。
3. 醫葯的銷售渠道模式
我國醫葯企業應如何根據世界范圍內現代企業營銷渠道模式的發展趨勢,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採用最適合自身的合理的渠道模式, 關繫到醫葯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增強和持續穩定的發展。為此由我為大家分享醫葯的銷售渠道模式,歡迎參閱。
醫葯的特點決定了營銷渠道模式的特點
1.葯品的分類
葯品是一種特殊商品,是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質。目前國際通行的葯品分類管理辦法將葯品分為RX葯品和OTC葯品兩大類分別進行管理。
RX葯品,即處方葯。是指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葯品。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處方葯與非處方葯流通管理暫行規定》中指出: “RX葯品是指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方可購買、調配和使用的葯品。”RX葯品批發與零售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直接向患者推薦、銷售RX葯品, 必須按醫囑或醫護人員的監控和指導下使用, 不得在大眾媒體上發部廣告。
OTC葯品,即非處方葯。指應用安全、質量穩定、療效確切、使用方便,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葯品。因而OTC葯的推廣策略和促銷活動主要針對葯店零售終端和消費者本身,葯店是OTC 葯的主要銷售渠道。
RX葯品與OTC葯品不是葯品的本質屬性,而是從葯品管理的需要而確定的概念,兩者都是葯品,它們在開發、生產、營銷、使用均要遵循葯品管理的相關法規。 在此前提下按葯品的種類、 劑型、 適應症、給葯途徑不同,將葯品分為處方租友葯與非處方葯,並按相應管理辦法進行管理,主要在流通和使用環節區別管理。葯品的上述特殊性質, 要求其在營銷過程中, 必須將其安全性、有效性、專用性放在首位,而不是其贏利性和商品性。
2.葯品的營銷渠道模式
葯品的分類及特性決定了其營銷渠道模式
RX葯品的主要營銷渠道模式:生產廠家→經營企業→醫院→患哪槐者,OTC葯品的主要營銷渠弊緩槐道模式:生產廠家→經營企業→葯店→患者
醫葯市場環境的變化帶來營銷渠道模式的變化的多元化, 流通行業結構的多元化, 營銷渠道模式也出現了多元化。
醫葯的銷售渠道模式
1.經銷商組合模式
葯品供應商綜合考慮經銷商的配送半徑、主推品種類型、主要下遊客戶類型等與產品銷售掛鉤密切的因素,挑選那些在傳統的三級營銷模式中處於二、三級地位的醫葯經銷商,建立一個由2-3家有助於自身產品銷售工作開展的經銷商組成的經銷商組合, 每一家都直接與生產廠家建立買賣關系。其模式為:
2.終端直營模式
葯品生產廠家從源頭上壓縮產品的流通環節, 拋開各級中間商,直接運作葯品零售終端。 這樣, 產品銷售的利潤掌握在生產商手中,有利於生產廠家將終端促銷、 客情維護等實現最終銷售的關鍵環節做到位;也有利於集中人財物力宣傳自身企業或產品的品牌形象,最終形成品牌產品的營銷優勢。其模式為:生產廠家→零售終端→最終消費者
3.廠商終端聯盟模式
省級總經銷商自建終端營銷隊伍, 以便於對總經銷代理的產品進行精耕細作,贏得更多更好的產品的經銷代理權,以更精細化的服務吸引能給自己帶來最終銷售的終端型客戶。 很多生產商樂意與這樣的經銷代理商結成一種營銷聯盟:由熟悉渠道的經銷商負責渠道疏通工作,自己負責產品的促銷工作。其模式為:
4.經銷直營結合模式
生產廠家的第一供應商既有經銷商,也有零售商。產生的原因有:一是新興的交易方式的推動,如招商代理。二是生產廠家在不同市場的不同操作思路。比如,有實力的生產廠家為了把市場做深做透,常實施通路精耕細作策略,自己操作終端;反之在目標市場上只好藉助當地經銷商的網路了。其模式為:
5.直銷模式
生產廠家跳過所有經銷商、零售商環節,直接向最終消費者出售葯品的一種銷售模式。隨著互聯網知識與營銷行為的緊密對接、醫葯銷售類的管理軟體的不斷開發和應用, 以及網路化的辦公硬體設備在普通消費者的家庭登堂入室, 醫葯企業通過建立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以BTOC的交易方式,向患者直接出售醫葯保健品。還有一些醫葯企業尤其是保健品企業進行入戶營銷, 以便向消費者展示產品、定製服務。其模式為:生產廠家→最終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