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朱張會講
擴展閱讀
天鐵股份的股票行情 2025-02-03 20:42:26
北京神州長城股票行情 2025-02-02 09:48:21
天能電源股票行情 2025-02-02 09:16:37

朱張會講

發布時間: 2023-05-21 22:04:25

⑴ 朱張會講 "先察識後持養"什麼意思

你好,大致意思是先看清事物表象再研究事物本質,有點格物致知的意味。

以下是相關資料可供參考:

張南軒(字敬夫)從學胡羨孫宏(號五峰)達湖湘學,朱熹從學李侗(字延平)而得閩學,但是兩人對「中和」問題的理解很不相同。張在本體論上主「性為未發,心為已發」,在工夫論上主「先察識後持養」,這和閩學一派主張「於靜中體認大本未發時氣象或液」相差較大,所以在會講過程中竟「三日夜而不能合」。很值得一提的,這次會講取得很豐富的學術成果。朱子最後接受了張南軒的觀點。據朱子的回憶,「去冬走湖湘,講論之益不少。然此事須族做工夫,於日用間行住坐卧處方自有見處,然後從此操存以至於極,方為兄團鏈己物爾。敬夫所見,超詣卓然,非所可及。」由此可見,朱張會講推動了閩學和湘學的交流融合,在理學史上和書院史上都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⑵ 朱張會講樹立了怎樣的治學方式

嶽麓書院修建完成後,劉珙聘請胡宏的得意門生張栻主持教事,彪居正任主管。胡宏的其他弟子也紛紛到嶽麓書院授徒講學。從此,嶽麓書院成為湖湘文化的活動中心。也就是在同一年,詩人劉珙在任湖南安撫使知潭州期間又修復了嶽麓書院。嶽麓書院修成後,由張栻主持書院教事。在張栻主教期間,嶽麓書院發生了一系列重要變化。

教育宗旨的轉變。張栻旗幟鮮明地反對以應付科舉考試為目的,反對以漢唐的傳注經學為教學內容,而提出書院應教育培養一種能「傳道濟民」的人才。教學方法的轉變。南宋以前,嶽麓書院傳習傳注經學和文辭章句,以應付科舉考試。這種教學內容決定了書院的教學方法不過是誦習辭章之類的呆板單一的教學方法。張栻主教,嶽麓書院的教學內容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四方來學之士得以傳道授業解惑焉」,相應地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和多樣化。機構功能的變化。北宋期間,嶽麓書院作為一個教育機構,主要是實現其教育功能。張栻主教書院之後,除了繼續實現其教育功能外,又使它增加了學術研究的功能。在教學過程中,張栻和學生一齊討論學術上重要的、疑難的問題,從而推動學術研究的深入。其他不同學派的學術大師也在書院展開學術討論,即會講。

嶽麓書院的這一系列特色,使它能夠迅速成為聞名全國的學術基地,為學派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湖湘士子唯游聞風,紛紛來此研習理學。這樣,發端於衡山的湖湘學派又大盛於長沙嶽麓。嶽麓書院成為湖湘學派的主要基地後,它的辦學規模、成就和影響進一步擴大,並發展到了全盛時期。

南宋嶽麓書院的蓬勃發展,還與另一位著名理學家的講學聯系在一起,那就是朱熹。朱熹是南宋一位具有廣博學問和深厚文化素養的學者,他的研究涉及哲學、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佛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特別是集理學之大成,建立了包括天理論、心性論、格物致知論、持敬說在內的精密的理學思想體系,他的《四書集注》成為後世科舉必讀之書和標准答案。

朱熹來嶽麓書院講學有兩次,一次是1167年的朱張會講,一次是1194年的改建書院。1167年,朱熹不遠千里從福建崇安來嶽麓書院講學。朱熹當時就是一名頗有名望的學者,來聽講學的人很多,盛況空前,以致「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開創了嶽麓講學的風氣。朱熹和張栻討論學術問題十分熱烈,他們「舉凡天地之精深,聖言之奧妙,德業之進修,莫不悉其淵源,而一歸於正大」。尤其是對「中和」、「太極」、「仁」等理學中的一系列重要概念進行了深入探討。談得興起時,兩人竟通宵不眠。經過反復的切磋論辯,兩人在「太極」等一些問題上的見解趨於一致,雙方都得到很大的啟發與收益。在此期間,兩人還舉行了公開的辯論會,這就是著名的升咐「朱張會講」。朱張二人坐在嶽麓書院的講堂之上,就「中和」、「太極」等問題進行公開探討,眾學生則坐在下面旁聽。這是一次真正的絕世高手的過招,僅憑只言片語,便觸發風雲涌動。同時,這更是一次創舉,體現的是「疑誤定要力爭」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於是,「朱張會講」引來人們極大的興趣,前來聽講者絡繹不絕。

「朱張會講」所展開的「中和之辯」,以朱熹接受湖湘學派的「性為未發心為已發」、「先察識後持養」等觀點而結束。但會講的影響力,卻綿延幾個世紀。「朱張會講」之後,四方學生接踵而來,致使嶽麓書院名揚天下。

同時,此次會講糾正了此吵山純前湖南的文風。據言,當時湖南學者文字「辭意多急迫,少寬裕」,「全無涵養之軾」,而會講之後,湖南人始知摒棄上述之不足,努力學習別人之所長,才「歸於平正」。

更為重要的是,「朱張會講」樹立了自由講學、互相討論、求同存異的典範。這樣的治學方式,值得推崇和借鑒。兩人的觀點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融合。因此朱張會講聞名遐邇,傳為佳話。

朱張嶽麓會講還開創了不同學派會講的先河。會講的教學形式,體現了書院內各學派「百家爭鳴」的特色,是書院區別於官學的一個重要標志。

⑶ 1167年朱熹和張栻會講的主要議題是什麼

1167年朱熹和張栻會講的主要議題是「太極」和「中和」。朱張會講,盛況空前,學生多達千人之眾,其聲勢為全國之昀。據說,嶽麓書院的走廊、庭院到處都是前來聽講的人,他們騎來的馬匹,竟然將大門前水池中的水都喝乾了。 朱張嫌毀輪會講,雙方你來我往,辨析質疑,余州議論風聲。會議持續三天,三天里,許多重要的儒學概念,如「中和」、「太極」、「仁」,都在討論之列。一人先立論陳述,另一人則指出其不足,前一人或辯駁,或補充,如此循環往復。會講妙語、妙論迭芹信出,令聽者大呼過癮,並為之拍案叫絕。

⑷ 南宋王朝時有個「朱張會講」中的朱是朱熹,張是誰

朱熹、張栻
朱熹: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哲學家、經學家之一,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南宋「閩念者學」的創始人。

他是繼孔子後的另一座高峰,其精神影響之深遠、傳播之廣泛在中國乃至世界均為仿森罕見。張栻:南宋著名的理學大師,與朱熹、呂祖謙合稱「東南三賢」,為仔大薯湖湘學派的一代宗師。